•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論“人杰宣傳”派
      ——英模報告文學的價值功能 ——報告文學流派研究之七①

      2014-04-15 06:14:02章羅生劉紹鳳
      關(guān)鍵詞:英模報告文學政治

      章羅生,劉紹鳳

      (湖南大學文學院,湖南 長沙 410082)

      論“人杰宣傳”派
      ——英模報告文學的價值功能 ——報告文學流派研究之七①

      章羅生,劉紹鳳

      (湖南大學文學院,湖南 長沙 410082)

      “人杰宣傳”派——英模報告文學是遭受非議最多,甚至影響對報告文學整體評價的流派之一。實際上,一切文學都是宣傳,文學不能脫離政治和缺少歌頌,問題是為什么樣的政治和怎樣為政治進行“宣傳”,歌頌什么和怎樣歌頌;英模報告文學同樣有干預現(xiàn)實的功能,只不過不是從反面進行否定、抨擊,而是側(cè)重從正面進行肯定、提倡和引導。它的“政治”、“宣傳”有主動迎合與獨立思考之別,在官方意志(主流意識)與民間立場、主體傾向與藝術(shù)效果的統(tǒng)一上有完美、和諧與顧此失彼之分。新時期以來,它不再緊跟“中心”,而注重將主旋律與多樣化有機融合,在“政治”、“宣傳”中挖掘傳統(tǒng)文化精華與弘揚民族精神。它所挖掘和“宣傳”的典型,必將對改善與提升民族素質(zhì)、推進社會的精神文明建設(shè),進一步發(fā)揮積極、有效作用。

      英模報告文學;價值功能;政治宣傳;現(xiàn)實干預;重建崇高;重鑄民魂

      不管人們是否愿意,都回避不了“一切文學都是宣傳”的事實,只不過其“宣傳”的手段、形式和效果不同罷了。作為從新聞母體誕生的報告文學更是如此——盡管新時期以來,它在其文體獨立與發(fā)展中越來越向歷史、文化的深層掘進,但仍無法擺脫“政治”、“宣傳”等。在這方面,尤以“宣傳”時代典型為己任的英模報告文學表現(xiàn)最為直接、鮮明。因此,英模報告文學可稱為“人杰宣傳”派。該流派雖較松散,但特色鮮明,即與主流政治聯(lián)系緊密、配合默契,以正面宣傳和歌頌光明為主,以英雄模范、志士仁人等時代典型為描寫對象,突出其愛國、奉獻、自強等民族精神與崇高品質(zhì);新聞的人物通訊是其文體基礎(chǔ)。由于它一直與強調(diào)歌頌的主流意識形態(tài)相適應(yīng),因而它是至今沒有斷流而歷史悠久之流派,也是遭受非議最多、甚至牽連和影響對報告文學這一文體本身的評價與地位的流派之一。[1]因為,自延安時期開始,它就與時代政治緊密相聯(lián),熱情謳歌抗日戰(zhàn)爭與解放戰(zhàn)爭中的英模人物。而至新中國成立后,由于極左政治的影響,報告文學被閹割了批判功能而只剩下歌頌,而其歌頌又在一定程度上被扭曲為“為中心”甚至為陰謀政治服務(wù)。如此,在新時期撥亂反正、摒棄“文學為政治服務(wù)”的同時,人們在倒“洗澡水”的同時就連其中的“嬰兒”——“歌頌”功能與“為政治”的功能一起倒掉了。因而,有人就認為報告文學是一種“為政治服務(wù)”而沒有獨立品格的文體,認為“頌歌不是報告文學”,就提出要“清理門戶”而將“歌頌”趕出“門”外。[2]筆者認為,這是需

      要正本清源并具體分析的。因而,文章試就該流派的價值功能——政治宣傳與現(xiàn)實干預、重建崇高與重鑄民魂等作一探討。

      一、政治宣傳與現(xiàn)實干預

      有人指出:“文藝與政治問題不僅是文藝理論中的一個根本性的問題,而且也是當今文藝實踐向我們提出來的必須予以澄清和解決的問題,我們當今文藝理論與文藝創(chuàng)作中所存在的許多問題,都與我們長期以來對這個問題未做深入研究而予以棄置是分不開的?!保?]事實的確如此。必須承認,自延安時期尤其是建國以來,不重視報告文學的批判功能或以歌頌代替、壓制批判是不對的;尤其是它受極左政治的影響,比其他文體更直接地“為政治”和唯“歌頌”,是不正常的,它破壞了文體的生態(tài)平衡與健康發(fā)展。同時,我們又須承認,文學是不能脫離政治和缺少歌頌的,作為與生俱來和現(xiàn)實政治關(guān)系密切的報告文學更是如此。問題是為什么樣的政治和怎樣為政治,歌頌什么和怎樣歌頌。最后,還須看到,“政治”與“宣傳”緊密相聯(lián),文學的“政治”問題繞不過“宣傳”。正如魯迅所說:一切文學都是宣傳,但并非一切宣傳都是文學。而作為從新聞母體發(fā)展而來的報告文學就更是如此,更與“宣傳”關(guān)系密切。而作為英模報告文學又是其中最突出者:作為主人公的“英?!币词枪俜降摹靶麄鳌睂ο螅词敲耖g的推崇楷?!斎?,在這一點上,官方與民間在大多情況下是統(tǒng)一的,但也有不統(tǒng)一或存在時間與認識等方面的差異。正是如此,我們在考察和總結(jié)英模報告文學的成敗得失時,就不但不能回避而且必須正視其“政治”與“宣傳”問題。明確此幾點后,我們就可看到:即使在極左政治甚囂塵上的年代,報告文學也有能正確“為政治”和正確“歌頌”的;即使在思想解放、撥亂反正以來的新時期,也有不能正確“為政治”和“歌頌”的;在對其“宣傳”的認識、把握尤其是在對官方與民間的關(guān)系處理上,也存在立場、方法等方面的差異。因此,其正反兩面的經(jīng)驗需認真總結(jié),其特色與差異也要細致分析。

      首先,必須承認,報告文學大多帶有“政治”、“宣傳”與現(xiàn)實干預的功利目的。在這方面,無論歌頌或批判,也無論英模報告文學還是問題報告文學,都是如此。如報告文學萌生期,梁啟超的創(chuàng)作與“遠生通訊”,其內(nèi)容都是有關(guān)清末民初的改良、革命與軍事、外交以及民族自強等“政治”,都帶有鮮明的“宣傳”與現(xiàn)實干預的功利目的。新時期以來崛起的問題報告文學,雖然其審美取向主要是揭露和批判,但其內(nèi)容也大多指涉“政治”,其理性思辨與文化啟蒙等也是“宣傳”;同時,其現(xiàn)實干預也更多體現(xiàn)在針砭時弊和抨擊黑暗方面。與此相對照,英模報告文學與“政治”的聯(lián)系更緊密、直接,尤其是更多與主流意識和權(quán)力話語配合,表現(xiàn)出對時代主題與主流政治的正面“宣傳”。這一點,又主要是通過對時代典型與社會楷模的描寫和推介來實現(xiàn)的。正是如此,報告文學在抗日戰(zhàn)爭與解放戰(zhàn)爭時期,描寫了白求恩、彭德懷、劉伯承、賀龍等時代楷模;在抗美援朝戰(zhàn)爭期間,再現(xiàn)了“最可愛的人”——志愿軍戰(zhàn)士的英雄群像;在20世紀五六十年代,宣傳了雷鋒、向秀麗、邢燕子、焦裕祿、王進喜、陳永貴、歐陽海和楊水才、李月華等時代典型;新時期以來,則配合時代主題,先后宣傳和推介了李四光、林巧稚、蘇步青、錢學森、陳景潤、蔣筑英、羅健夫、錢宗仁、袁隆平、黃昆、王選等科學家與知識分子,李瑞環(huán)、高揚、張鐵民、張佑才、劉日、姜瑞峰、張鳴岐、孔繁森、鄭培民、任長霞、牛玉儒、梁雨潤、張云泉、王英等黨政干部,劉紀原、任新民、戚發(fā)韌、楊利偉、聶海勝、費俊剛等航天英雄,徐洪剛、洪戰(zhàn)輝、文花枝、叢飛等道德楷模,以及“民間包公”陳三樂(《民間包公》)、“布衣青天”楊劍昌(《“布衣青天”楊劍昌》)、豫南“楊青天”楊正超(《豫南“楊青天”》)、反腐英雄郭光允(《我告程維高》)、打假“天使”陳曉蘭(《天使在作戰(zhàn)》)與“另類”人大代表馮有為(《人民代表馮有為》)和姚立法(《我反對》),等等。

      就作家而言,在這方面較為集中、突出的先后有黃宗英、穆青、徐遲、柯巖、理由、陳祖芬、魯光、張正隆、邢軍紀、李鳴生、何建明、賈宏圖、郝敬堂和寒青等。其中黃宗英早在20世紀60年代就以《小丫扛大旗》、《特別姑娘》和《新泮伯》等作品,報道了農(nóng)村中的知青與勞模等時代新人;新時期初則又以《大雁情》、《小木屋》和《美麗的眼睛》等,較早地通過描寫普通知識分子等人物來干預現(xiàn)實政治。穆青與人合作的《縣委書記的榜樣——焦裕祿》(以下簡稱《焦裕祿》)、《為了周總理的囑托》(以下簡稱《囑托》)和《一篇沒有寫完的報道》(以

      下簡稱《報道》),緊扣時代主題與社會政治,挖掘和樹立了焦裕祿、吳吉昌、潘從正等干部榜樣與勞模典型。徐遲的《地質(zhì)之光》、《哥德巴赫猜想》與《生命之樹常綠》等,配合思想解放與撥亂反正的時代政治,最先宣傳和肯定了李四光、陳景潤、蔡希陶等科學家的歷史地位與杰出貢獻。柯巖的《奇異的書簡》、《船長》、《追趕太陽的人》與《美的追求者》等,分別宣揚了學者、船長、干部、畫家和教師等各條戰(zhàn)線的勞模與典型。理由的《她有多少孩子》、《南方大廈》、《中年頌》和《揚眉劍出鞘》,陳祖芬的《祖國高于一切》、《共產(chǎn)黨人》、《孔雀西南飛》和《世界上什么事最開心》等,也與時俱進,分別描寫和歌頌了各行業(yè)、各領(lǐng)域的知識分子、干部、工人和文體明星等。其他如魯光的《中國姑娘》、《中國男子漢》與《東方的愛》,張正隆的《血情》、《戰(zhàn)爭記憶》與《戰(zhàn)將》,邢軍紀的《錦州之戀》與《雪山之子》,賈宏圖的《她在叢中笑》與《大森林的回聲》,郝敬堂的《大巴山的女兒》與《好大一棵樹》,何建明的《根本利益》、《為了弱者的尊嚴》、《永遠的紅樹林》與《精彩吳仁寶》,寒青的《大巴山的呼喚》、《情憾中原》、《火炬》與《真情宣言》,以及李鳴生的“航天七部曲”,等等,也分別宣傳和頌揚了體育健兒、軍警英模、黨政干部、教師學者、平民百姓與航天英雄等??傊?,它們圍繞不同的時代主題,分別表現(xiàn)和“宣傳”了社會主義中國各個時期的主流“政治”、大政方針與意識形態(tài)等,其中包括政治革命、經(jīng)濟建設(shè)、改革開放、國防科技、文教體育、民主法制和以人為本、和諧社會、科學發(fā)展,等等。

      在干預現(xiàn)實方面,以往我們只肯定揭露、批判之類的作品如“社會問題”派等有此功能。實際上,歌頌、表揚之類如“人杰宣傳”派等也同樣有此功能,只不過它與“社會問題”派等不同,不是側(cè)重從反面進行否定、抨擊,而是側(cè)重從正面進行肯定、提倡和引導。就此而言,它與“社會問題”派等的揭露、批判是相互補充、相輔相成的,我們沒有任何理由對它進行輕視或貶損。在這方面,不少作家有深刻體會。正如裘山山在《沿著雪線走》中所寫:“早有人批評我,說我太容易感動,所以寫的東西不深刻??倫蹖懶┟篮玫?,不去揭露問題”;“我知道我有這個問題”,“但這并不等于我看不到問題,并不等于我弱智到不知道這個世界上存在著很多骯臟、很多丑惡、很多殘酷、很多的不盡人意”。

      但我更多的知道,我們的那些兵,那些數(shù)不清的無名的士兵,那些在雪域高原上實實在在奉獻過他們青春的士兵,還有我們的那些干部,……他們的存在也是事實,特別是當他們與丑惡共存時,你會覺得他們更不易。

      所以我不在乎別人說什么,我愿意把我所知道的西藏官兵們的生活告訴大家,我愿意把我所知道的西藏邊關(guān)的艱苦和犧牲告訴給大家。我不指望每一位讀者能理解,或感動。我只希望,在大家舒適的日子里,在大家氧氣充足的生活中,能偶爾想起他們來,想起那些站在世界屋脊、雪山頂上的官兵,想起那些被寒冷和寂寞包圍著的官兵,想起那些長眠在雪世界永不歸來的官兵。

      為他們祈禱,為他們祝福。[4]

      實際上,即使是“偶爾想起”和“祈禱”、“祝?!保彩窍M藗兡軐W習和繼承英模的品質(zhì)與精神,也是一種“現(xiàn)實干預”——只不過這種“干預”不是對丑惡的鞭撻與對黑暗的批判,而是對光明的憧憬與對積極的提倡罷了。正是如此,“人杰宣傳”派在“現(xiàn)實干預”,即在推進社會的政治文明與精神文明建設(shè)方面所發(fā)揮的作用,絲毫也不亞于“社會問題”派等。這一點,從某些作品所產(chǎn)生的巨大社會反響即可看出。如穆青等的《焦裕祿》問世后,許多地方黨委相繼作出決定,號召廣大黨員和干部向焦裕祿學習;蘭考縣的人民群眾甘愿冒著寒風,凌晨在縣郵局門口排長隊等待購買登載該作的報紙;而90年代初根據(jù)該作改編的電影《焦裕祿》,也仍使千百萬人熱淚盈眶。因《囑托》見報時附有作品主人公吳吉昌的照片,故吳吉昌在北京地鐵站被人認出后引起轟動,地鐵司機下車親自請他坐在駕駛臺旁。而《報道》還未與讀者見面,人民日報編輯部就激動地打電話給新華社說,讀了這篇作品,我們共產(chǎn)黨人應(yīng)當慚愧?。?](P246)張步真的《魂系青山》發(fā)表后,一些讀者感動得哭了,一些縣級、市級和中央部級領(lǐng)導機關(guān)發(fā)出文件,分別向他們的所在單位推薦這部作品,一些評論家也紛紛發(fā)文肯定、贊賞,[6](P263-264)認為作品“如同一面鏡子,不管人們是否自覺、是否自愿,只要你走到它的面前,你總能感到一種改過自新、凈化靈魂的力量在心中占有著、威壓著,催促你去行動,使自己成為一個真正的‘革命人’,一個真正的共產(chǎn)黨人”[7]。其作品所產(chǎn)生的社會效果和實際作用由此

      可見一斑。

      其次,“人杰宣傳”派——英模報告文學的“政治”、“宣傳”有主動迎合與獨立思考之別,在官方意志(主流意識)與民間立場、主體傾向與藝術(shù)效果的統(tǒng)一上有完美、和諧與顧此失彼之分。就大的時段而言,建國后十七年與“文革”十年的創(chuàng)作,由于受時代政治的外在影響,作家只能主動迎合“政治”、“宣傳”與官方意志,因而作品的藝術(shù)效果也必然大打折扣;而新時期以來的創(chuàng)作,由于總的政治文化環(huán)境是改革開放與思想解放,因而作家的主體精神與思想觀念就有更多獨立意識與“民間”成分。與此相聯(lián),其藝術(shù)成就也相對要高一些。就作家來說,相對而言,柯巖、陳祖芬、何建明、賈宏圖和寒青等迎合“政治”、“宣傳”和主流意識要主動一些;蔣巍、李鳴生、徐劍、李存葆、邢軍紀、曹巖和朱曉軍等的獨立精神與民間意識要強一些。當然,就“政治”與“文學”、“宣傳”與“藝術(shù)”的統(tǒng)一而言,其中又以穆青、何建明、賈宏圖、張步真和邢軍紀等較為突出。其中穆青是“人杰宣傳”派的早期代表,其創(chuàng)作和理論自成一家。以他為首所寫的《焦裕祿》、《囑托》和《報道》等,都產(chǎn)生了較深遠的影響。他的這些作品,選取的都是富有典型意義、具有堅定信念和忘我精神的英模人物,且深入挖掘,高瞻遠矚地提煉出了能反映時代精神的主題;同時,又將人物置入激烈的矛盾沖突中,“真實地再現(xiàn)典型環(huán)境中的典型人物”;在藝術(shù)上,則多用白描手法,注意細節(jié)描寫和語言錘煉,因而風格質(zhì)樸、自然,“豪華落盡見真諦,從平凡中見深刻,在沉靜中見熱烈”[5](P250)。而這些特色,又與穆青的理論主張高度一致。他認為,人物通訊和報告文學不能簡單地寫成“好人好事錄”,應(yīng)“高瞻遠矚地提煉出能反映時代特征的主題,并且從這個高度來表現(xiàn)英雄人物的革命精神和思想風貌”;在區(qū)別新聞?wù)鎸嵟c藝術(shù)真實的前提下,恩格斯的“典型”論也同樣適用于人物通訊與報告文學,而它們“所要再現(xiàn)的典型環(huán)境,主要是人物所處的特定時代的重大矛盾沖突”[5](P249)。他的這些創(chuàng)作和理論,對該流派的形成與發(fā)展影響較大,代表了該流派的主流傾向。

      賈宏圖的創(chuàng)作以歌頌光明為主,以寫改革和干部為主,尤其是較多地寫了各類共產(chǎn)黨干部的形象。這類題材,如把握不好,很容易流于平庸,費力不討好。但賈宏圖的創(chuàng)作卻不僅能使人接受,而且能招人喜愛。究其原因,如他自己所說,一是善于“在蕓蕓眾生中發(fā)現(xiàn)精英,在紛繁復雜的社會生活中發(fā)現(xiàn)奇聞”;二是風格樸實,即“盡量不作粉飾,靠本色,靠事實本身去吸引人,打動人”,在“發(fā)掘和提煉”上下功夫,并“特別注意追求一種意境,用迷人的意境去勾勒社會人生”。[5](P472-473)如《她在叢中笑》以樸實的筆觸和個性化語言,勾勒了一個有膽有識、即使在“文革”的非常年月也敢于堅持實事求是、保護和重用知識分子的基層黨支書形象;《大森林的回聲》認為,楊光洪等共產(chǎn)黨人“處亂不驚,臨危不懼,著眼于恢宏,著手于細微,以他們對事業(yè)的忠誠,對人民的熱忱,對不正之風毫不留情的懲治,以自己克盡職守嚴以律己的形象,爭得了人民真心的信賴”;《跨世紀人》也是這樣:以扎實的材料,細致描寫了黑龍江省三位地市級年輕干部的政績、思想和作風等。作品寫的雖也是“先進”人物,但不純?yōu)椤靶麄鳌?,而是從生活與歷史出發(fā)。同時,由于作品在寫人時較多地寫了歷史、地理和風土人情等,故風格凝重,有較強的“文學性”??傊?,賈宏圖反映人民大眾心聲的獨特視角在于:“將主流意識形態(tài)權(quán)勢話語與民間話語巧妙地結(jié)合起來。他既不忤逆主流意識形態(tài)如黨和國家的一系列方針政策,又能通過他的寫作渠道表達人民大眾參與改革開放、改變生活狀況的強烈渴求,宣泄對現(xiàn)實積弊太深、陰暗面太多的強烈不滿,寄托對新生活的美好渴望與憧憬?!保?](P21)又如張步真《魂系青山》的成功原因,一是人物本身典型,事跡感人;二是作者與主人公長期相處,對人物和環(huán)境相當熟悉;三是結(jié)構(gòu)精巧。就第一點而言,作者向我們報告的是一位德高望重、功勛卓著的老革命家,一位幾十年如一日,始終保持和發(fā)揚革命傳統(tǒng)的真正共產(chǎn)黨人,一位只求奉獻、甘于清貧、一心為老百姓謀福利的人民公仆!在他身上,雖然也顯示了時代潮流的投影,但更多滲透著“老八路”的氣質(zhì)。劉廣雄的《中國維和英雄》也是這樣——正如有人所指出的:從組織創(chuàng)作的生產(chǎn)方式上說,它是一部“遵命文學”;從內(nèi)容上說,它是一部標準的“主旋律”作品,但如果“沉下心思閱讀,就會跟隨作者走進硝煙彌漫的東加勒比島海地,走進身處異域的中國維和警察深邃豐富的內(nèi)心世界”,從而有“許多新的發(fā)現(xiàn),你會得到感動、

      感悟、啟迪,以及收獲”——因為:

      這是一部回旋著英雄主義和家國情懷的多聲部樂章,它的英雄主義旋律,激越,高昂,堅定,悲愴,蕩氣回腸;而它對家國情懷的傾訴,婉轉(zhuǎn),細膩,柔美,憂傷,感人至深。作品中無處不在的英雄主義氣質(zhì),不僅僅是“遵命文學”“主旋律”之類題材的敘事倫理所需要,更是由作品中所表現(xiàn)的真實人物、真實事件所決定的?!⒉恍枰ㄟ^拔高和遮蔽來獲取英雄主義,它只需要最大限度地接近原型,最大限度地寫實,就可以將英雄主義旋律演奏得無比響亮?。?]

      在這里,筆者還想以寒青(王漢青)創(chuàng)作為例,探討英模報告文學中有關(guān)“宣傳”與“文學”等問題。寒青近年創(chuàng)作的“英?!敝虚L篇系列達八九部之多,寫的大多是作家所在地——湖北的人物,且都是“小人物”中的先進典型,如:倒在治窮工作中的湖北宣恩縣椿木營鄉(xiāng)民政助理周國知[10];全身心投入教育事業(yè)、直到生命最后一息的鄭州市第22中學教師吳玲[11];忍辱負重、無怨無悔獻身鄉(xiāng)村教育,傾心關(guān)愛青少年健康成長的湖北當陽市退休教師鄭琦[12];體現(xiàn)了“生命不息、奮斗不止的拼搏精神;刻苦鉆研、勤奮好學的進取精神;不懈探索、敢于突破的創(chuàng)新精神;胸懷祖國、熱愛邊疆的愛國精神;恪盡職守、忘我工作的敬業(yè)精神;淡泊名利、清正廉潔的自律精神”[13]的湖北省交通規(guī)劃設(shè)計院高級工程師陳剛毅;自強不息、與命運抗爭、背著盲母上學的荊門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學生劉芳艷[14];與犯罪嫌疑人簽下“托孤協(xié)議”,且一諾千金、克服困難和壓力,將其女兒撫養(yǎng)成大學生的武漢民警劉繼平[15];守望大山、甘于清貧、樂于奉獻、勇于犧牲的鄖西縣山村女教師胡安梅[16],等等。這些人物事跡突出、品德高尚、精神感人,的確應(yīng)該“宣傳”,而且其“宣傳”也的確配合了“科教興國”、“三個代表”、“以人為本”和“構(gòu)建和諧”等主流“政治”。同時,這些作品也基本上具備“題材莊重”與“守真求實”等報告文學特性;在藝術(shù)上,激情洋溢、描寫生動、語言流暢,具有一定的“文學性”。但如以較高標準或與穆青、何建明、邢軍紀等人相比,就存在如下值得探討的問題:一是如何處理“宣傳”與“文學”之關(guān)系,使兩者有機融合;二是如何掙脫“好人好事”模式,尋找英模報告文學的獨立品格;三是如何選材、提煉,不將短篇寫成長篇。這倒不是說歌頌一定要與批判相結(jié)合,一定要有自己的獨立思考與理論發(fā)現(xiàn),而是指作品不要過多描寫各級領(lǐng)導或權(quán)力話語對先進典型——主人公的重視與推薦,更不要過多介紹當?shù)鼗蛉珖鴮W習其先進事跡的情況。如《愛,擎起一片天》除引經(jīng)據(jù)典,說明黨中央的“正確決策和部署”外,還以較大篇幅,寫了劉芳艷事跡所引起的反響及有關(guān)領(lǐng)導的講話、批示和慰問等?!痘鹁?,在山鄉(xiāng)燃燒》顯得“實”得有余而“虛”得不夠,即缺乏哲理提升與深度挖掘。同時,它也有為了“宣傳”而影響“文學”之處。如作品最后寫各地學鄭琦尤其是其他教師在鄭琦精神影響下的表現(xiàn)等,就使作品不夠集中、精練,甚至有畫蛇添足之感?!肚楹吨性芬彩沁@樣,結(jié)尾部分關(guān)于主人公去世前后的事跡寫得較真切、感人,但此前的“平凡”表現(xiàn)則顯得選擇、提煉不夠,有堆砌材料、敘述繁瑣之嫌。究其原因,除缺乏穆青、張正隆那樣的主題提煉與蔣巍、郝敬堂那樣的精心結(jié)構(gòu)外,主要是將短篇的材料擴充為長篇的緣故。這一點,我們只要將寒青的以上創(chuàng)作與《囑托》、《血情》、《牛玉儒定律》以及《大巴山的女兒》與《好大一棵樹》等進行比較,就可看出。此外,還可將王敬東的《一諾千金》與寒青的《真情宣言》進行比較:兩者寫的是同一題材——民警劉繼平撫養(yǎng)犯罪嫌疑人之女的故事,但短篇《一諾千金》似乎也完全概括了長篇《真情宣言》的內(nèi)容。類似問題在其他作家如曾祥彪、周文杰等人身上也存在。這些都說明:在英模報告文學創(chuàng)作中,如何服務(wù)“政治”又保持價值的中立,如何致力“宣傳”又追求“技巧的上達”——一句話,如何將“好人好事”的新聞提升為品格獨立的“文學”,是具有重要意義而需深入探討的理論課題。

      當然,值得指出的是,從寒青最近的創(chuàng)作來看,作家在這方面有了較大的進步和提高。如《起航,信義之船》[17]在寫湖北黃陂“信義兄弟”孫水林、孫東林“新年不欠舊年薪,今生不欠來生債”的“誠信”事跡時,雖然仍在歌頌時不乏“煽情”,在“宣傳”時有“媚主旋律”之嫌,但與以往不同的是,作品不但增多了揭露、批判的成分,而且還在最后寫了《古柏樹下的思考》專章,對相關(guān)現(xiàn)實問題進行了“干預”和批判——即增強了思想“硬”度與審美“力”度。如針對孫水林一家遭車禍后隨身物品被“丟失”的現(xiàn)象,借少先隊員之口發(fā)問:“當您一

      家五口發(fā)生車禍的時候,是不是有人渾水摸魚、趁火打劫?”“是什么驅(qū)使他們不顧自己良心上的譴責去搶奪別人的財物呢?”在追索“講信義的孫水林為了給工友們發(fā)工資,為什么不委托家人在武漢或黃陂刷卡?難道一定要帶著現(xiàn)金趕在暴雪封路前驅(qū)車連夜奔往家鄉(xiāng)?”等問題時,借大學生劉明的調(diào)查,指出銀行存在“大年前不提前預約,很可能取不到大額現(xiàn)金”等管理和服務(wù)上的漏洞,從而詰問與抨擊:

      我們的某些金融服務(wù)部門,我們的金融專家們,我們(的)銀行行長們,你們對顧客“隨存隨取,存取自由”的承諾兌現(xiàn)了嗎?你們明知道過年前取款者眾多,為什么不及時地做好資金準備?和孫水林相比,你們的誠信在哪里?你們的良知在哪里?

      同時,作品還借孫水林生前同行好友指出:“農(nóng)民工兄弟討薪是難,可誰知道我們這些項目經(jīng)理討工程款的難處?”開發(fā)商的誠信和良知何在?既然建設(shè)資金沒到位,上級主管、審計部門為何要批準動工?為何要我們墊資?不然,孫水林會要連夜趕路、回家發(fā)薪而致釀成慘劇?如此等等,都閃耀著理性思辨與現(xiàn)實批判光芒。

      二、重建崇高與重鑄民魂

      鄧小平《在中國文學藝術(shù)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會上的祝辭》指出:“植根中國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shè)的實踐,反映中國人民創(chuàng)造自己新生活的進程和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精神,是中國社會主義文藝的立身之本?!苯瓭擅瘛对谌珖谖宕巫鞔鷷偷诹挝拇鷷系闹v話》也認為:“就其大的主題選擇而言,我們的當代文學是建立在國家利益觀念、民族生存發(fā)展觀念、愛國主義觀念、英雄主義觀念和集體主義觀念基礎(chǔ)之上”;“當代文學要成為民族精神的火炬,必須高揚起英雄主義的旗幟”。的確,文學任何時候都不應(yīng)褻瀆“崇高”與“真誠”,任何時候都應(yīng)該“是民族精神的火炬,是人民奮進的號角”[18],尤其是在全國各族人民同心同德趕超世界的今天,更應(yīng)該如此。可喜的是,包括英模報告文學在內(nèi)的新時期以來的報告文學,在這方面也與時俱進,表現(xiàn)出鮮明、突出的特色。

      首先,民族精神尤其是愛國精神與自強精神,在英模報告文學中也表現(xiàn)突出。如在20世紀80年代,劉立云的《中國山》以凝重的筆觸,深情地謳歌了為建設(shè)和保衛(wèi)西藏而無私奉獻的指戰(zhàn)員們,啟示人們理解和尊重用鮮血與生命保衛(wèi)祖國、獻身邊疆的人民戰(zhàn)士。尹西農(nóng)的《中國魂》通過記敘前線紅軍師指戰(zhàn)員們在對越自衛(wèi)還擊戰(zhàn)中浴血奮戰(zhàn)、無私奉獻的感人事跡,突出歌頌了勇敢、堅強、團結(jié)、奉獻的民族精神。當然,與“哥德巴赫”派與“國土熱流”派等創(chuàng)作一樣,“人杰宣傳”派——英模報告文學中的這種民族精神也不只表現(xiàn)為愛國主義,更多的還表現(xiàn)為自強不息、敬業(yè)奉獻與堅忍不拔等。寒青所寫的就大多是這樣的典型。如作為窮困山區(qū)基層干部的周國知,不顧自己的家庭困難與經(jīng)濟窘迫,而一心為村民服務(wù),為改變山區(qū)的貧困落后而嘔心瀝血,最后累倒在“消茅”(消滅茅草屋)的工作崗位上。《大巴山的呼喚》中作為普通教師的吳玲,27年如一日,視學生如兒女,也將畢生精力和年輕生命獻給了神圣的教育事業(yè)。當有人問她圖的是什么時,她回答:“圖的就是蓋棺論定時的三句話:一對得起黨旗,因為我為她增了輝;二對得起學生,因為我讓他們成了材;三對得起良心,因為我付出,我無怨無悔!”《情憾中原》中鄭琦在遭受冤屈、被錯誤處理而含淚離開教師崗位后,仍癡心不改,義務(wù)輔導學生;至晚年還負債創(chuàng)辦校外輔導站,將學校教育、家庭教育與社會教育相結(jié)合,走出了一條如何適應(yīng)農(nóng)村家庭承包和部分農(nóng)民外出打工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新形勢的成功之路?!痘鹁?,在山鄉(xiāng)燃燒》中女青年胡安梅也是這樣:在山區(qū)孩子面臨輟學而急需教師之際,她毅然接過父親手中的教鞭,放棄外出打工賺錢的機會,而寧愿吃苦、受累、貼錢,為山區(qū)孩子的未來奉獻青春。《守望大山》中的陳剛毅,自2001年始數(shù)次技術(shù)援藏,在身患癌癥、手術(shù)后的七次化療期間,仍四次進藏,以頑強意志與病魔抗爭,堅守崗位,堅持工作,為確保工程建設(shè)安全、優(yōu)質(zhì)、高效進行和順利完成作出了突出貢獻。《情托彩虹》中這些典型的事跡的確生動感人,催人淚下。在他(她)們身上,的確表現(xiàn)出堅忍不拔、奮發(fā)進取與“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民族精神。類似作品還有薩仁托婭的《牛玉儒》、蔣巍的《牛玉儒定律》、巖鐵的《女檢察官》和郝敬堂的《大巴山的女兒》等。其中《牛玉儒》寫牛玉儒在參加革命30多年尤其是擔任領(lǐng)導職務(wù)的20多年里,始終忠于黨和人民,廉潔奉公,勤政為民,以飽滿的革命熱情和忘我的

      工作激情,求真務(wù)實,開拓進取,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wù)之中,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女檢察官》[19]從不同側(cè)面,真實反映了河南靈寶市年輕女檢察官白潔“公正執(zhí)法的職業(yè)操守、執(zhí)法為民的高尚情操、抗爭疾病的頑強毅力、無私奉獻的人格魅力、關(guān)愛社會的道德品質(zhì)”。

      其次,許多作品不再緊跟“中心”、服務(wù)“現(xiàn)實政治”,而從生活與民間挖掘題材,致力于表現(xiàn)傳統(tǒng)文化中的精華與民族遺產(chǎn)中的優(yōu)秀成分。雖然從大的方面來說,它也是對“以人為本”、“和諧社會”、“科學發(fā)展”和精神文明建設(shè)等“政治”的“宣傳”,但畢竟其內(nèi)涵要豐富、廣泛得多,它不再只是具體、單一的“黨派政治”與愛國主義等,而是包括集體主義與真善美、仁愛、寬容等倫理道德和人情人性等在內(nèi)的“文學政治”;與此相聯(lián),它也不再是簡單、直接的“宣傳”與“提倡”,而是更著重于以“春風化雨”的方式,“潤物細無聲”地進行民族心理的重構(gòu)與人格品質(zhì)的提升。這一點,在90年代尤其是新世紀以來的創(chuàng)作中表現(xiàn)尤為突出。如寒青的《真情宣言》與王敬東的《一諾千金》[20]不是歌頌劉繼平作為人民警察的堅強與勇敢,也不是褒揚其對事業(yè)的執(zhí)著與奉獻,而是通過他與犯罪嫌疑人簽訂“托孤協(xié)議”,并歷盡艱辛、頂住壓力,將其女兒珍珍撫養(yǎng)成長的驚世之舉,不僅以美好人性闡釋了“情與法”的全新涵義,而且以誠信、道義和人格的力量,演繹了人間的真情大愛。正如作品所寫:“一諾千金,愛心播灑,詮釋的是誠信和道義,贏來的是一片安寧和諧的綠洲”,“社會和諧植根于愛與人性之中”!寒青的《愛,擎起一片天》雖寫的是被主流意識所肯定和樹立的典型,實際上,主人公劉芳艷所表現(xiàn)出的主要不是其“政治”意義,而是其傳統(tǒng)的倫理道德與人格、人性的力量。因為,劉芳艷在自己尚未成長、自立,還急須家庭與社會關(guān)愛、滋養(yǎng)的情況下,卻要以一個弱女子的稚嫩肩膀,挑起照顧盲母與家庭的重擔。而在如此超強的壓力下,她竟然不但未被生活壓倒,而且還與命運頑強抗爭,帶著盲母上大學,這不能不說是對生命與意志的挑戰(zhàn)。而我們從中所感受到的,就不僅有傳統(tǒng)的孝道、責任和母女的血肉深情,還有人性的純樸與人間的大愛。

      郝敬堂的《大巴山的女兒》[21]寫的雖也是被主流政治所標榜的先進人物,且其身份是黨政干部——四川南江縣紀委書記王瑛,但與寒青的全面記敘人物的生平行狀及其影響不同,它以人物病逝前的人生表現(xiàn)為重點,著重從女人所扮演的角色——女兒、妻子、母親的特定角度,甚至從女人所特有的愛美、心細、情濃、博愛等方面,以凸現(xiàn)人物的性情、品格與精神。這樣,作品就不但遠離了寫“好人好官”的平庸窠臼,而且較好地實現(xiàn)了“宣傳”與“文學”的統(tǒng)一。這一點,在郝敬堂的其他作品中也有表現(xiàn)。如《好大一個家》[22]寫“新疆首屆十大杰出母親”之一、維吾爾族老人阿尼帕,用博大的愛心,支撐著一個堪稱“中國之最”、世界少有的和睦大家庭。該家庭祖孫三代,6個民族,183口人。其中除阿尼帕自己親生的9個兒女外,她共收養(yǎng)了10個孤兒。而她在連自己的生存都面臨危機的情況下,要收養(yǎng)如此眾多孤兒、支撐這一特大型特殊家庭,且長達半個多世紀,其艱難困苦可想而知。其胸懷之寬廣、愛心之博大、人性之美好、意志之堅強,更是感天動地、難以想象??傊?,作品表現(xiàn)的雖也是“構(gòu)建和諧社會”的時代主題,但具體而言,挖掘的卻是人間的真情與世界的大愛,即真善美高度統(tǒng)一的獨特典型?!抖际袑羧恕罚?3]也是這樣:它雖不以某一人物為中心而以一個城市——寧波為對象,但也以精巧構(gòu)思、典型人物和細膩描寫,從廣度和深度上進一步表現(xiàn)了“構(gòu)建和諧”的主題。具體來說,它將農(nóng)民進城務(wù)工喻為來都市“尋夢”,將寧波喻為“尋夢地”,以“入夢”、“追夢”和“圓夢”作為上中下三篇的題目,通過外來務(wù)工者與寧波本地人的和諧相處與共同發(fā)展,肯定和“宣傳”了寧波這座“最具幸福感”的“愛心城市”。正如作品所寫:

      寧波這座充滿愛心的城市,以海納百川的博大愛心,接納了來自全國四面八方的外來務(wù)工者,外來務(wù)工人員以同樣的愛心回報這座城市。一串串生動感人的故事,記錄了這座城市對外來務(wù)工人員的深情和厚誼,同時記錄了外來務(wù)工人員留給這座城市的感動。

      寧波的變遷令世人矚目:從文明之旅到文化之邦,從愛情之都到愛心之城,這是一個充滿愛的城市。

      總之,郝敬堂“忠實地記錄著一次次愛與生命的共同律動,并借文學性的手法展現(xiàn)著他的關(guān)注、他的感動、他的思索,讓我們在滴落的淚水中驀然

      發(fā)現(xiàn)生命最初的形狀”;他“慣于采用以描述個體生命軌跡來折射社會歷史風云,以觀照社會歷史風云來演繹個體生命軌跡的文學筆法,來展現(xiàn)那些在社會主義建設(shè)中把自己的責任放置于生命之上的優(yōu)秀共產(chǎn)黨員平凡而偉大的一生。他用紀實的方式專注生命的不同形式,特別是那些包含了人性崇高之光輝的、能夠讓我們的心靈為之震撼的生命存在?!保?4]

      類似這樣挖掘傳統(tǒng)美德、表現(xiàn)人間真情與人性之美的作品還有不少。如黨益民的《守望天山》[25]記敘:解放軍駐新疆某部在修筑天山公路時,遇大雪封山而被圍困以致彈盡糧絕,上級派陳俊貴等四名戰(zhàn)士送信求援。四人在冰天雪地爬行三天三夜后生命面臨極大威脅,班長將最后一個饅頭讓給陳俊貴時也將自己的生命讓給了他。陳俊貴復員回鄉(xiāng)后一直心懷愧疚,終于拋棄縣城工作,攜妻帶子重返天山,為班長和168名烈士守墓。在此期間,陳俊貴全家在惡劣環(huán)境下風餐露宿、忍饑挨餓,其生存、意志和精神受到極大挑戰(zhàn)。然而,他不但堅持而且已持續(xù)24年,其崇情尚義、大德大愛的感恩精神的確驚世駭俗、感天動地。又如澤津《英雄埋名四十年》[26]中的主人公張國福,也和陳俊貴一樣,是純樸、圣潔得近乎不可理喻的“傻子”。他在40年前就是聞名全軍的特級戰(zhàn)斗英雄,曾參加過遼沈、平津戰(zhàn)役和抗美援朝,被授予“孤膽英雄”、“開路先鋒”等。但他淡泊名利、不求官位,毅然改名換姓、回吉林老家當普通農(nóng)民。即使在全家老少面臨生存危機的緊要關(guān)頭,他也不顧父母妻兒的埋怨,寧可獨自忍受、苦撐也不公開身份。尤其是李青松的《一種精神》[27]更是短篇中的精品:它寫的不是社會已肯定的典型,而是“發(fā)現(xiàn)”了一個偉大的“小人物”——山西中陽縣農(nóng)民喬建中,尤其是挖掘了其為種樹“九死不悔”、執(zhí)著堅持的精神與信念;它不僅是對生態(tài)報告文學的發(fā)展,而且在語言、風格等方面均表現(xiàn)出簡潔、冷峻、內(nèi)斂的獨特個性與力度。正如有人所指出的:人與自然這一主題“不僅永恒,而且無比龐大,因為它涵蓋了人類古往今來的命運。青松先生企圖破解如此堅硬的主題,并以文字與之搏斗,顯現(xiàn)了穩(wěn)健而超拔的理性與感情。”[28]

      不僅如此,在新世紀以來的創(chuàng)作中,還有一類被魯迅稱為“中國脊梁”的“為民請命”之人。他們那種“為民請命”、大愛無垠的正義良知與社會擔當,那種嫉惡如仇、勇于獻身的浩然正氣與錚錚鐵骨,更閃耀著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的光輝,更是當今要尋找和重建的“崇高”,也更是我們構(gòu)建和諧、重鑄民魂的精神資源。他們中有不顧利害得失,不怕打擊報復,義無反顧地與制假犯罪分子殊死斗爭,被人稱為“傻子”的深圳普通干部楊劍昌(《“布衣青天”楊劍昌》);有與腐敗高官斗爭16年,其中被迫害、關(guān)押8年而至死無悔的反腐英雄郭光允(《我告程維高》);有孤身打假、勇敢揭露醫(yī)界黑幕,雖慘遭迫害仍堅持不懈的弱女子陳曉蘭(《天使在作戰(zhàn)》與《一家瘋狂醫(yī)院的最后瘋狂》);還有不為官只為民,敢于碰硬,勇于為中國的民主法制建設(shè)架橋鋪路的“另類”名人馮有為(《人民代表馮有為》)與姚立法(《我反對》),以及被百姓稱為“青天”的紀檢、信訪干部梁雨潤(《根本利益》與《為了弱者的尊嚴》)、張云泉(《天生的信訪局長》)和楊正超(《豫南“楊青天”》);等等。他們和以上形象一道,實際上從某一方面說明了文學與政治之間的密切關(guān)系,即:文學“在影響人的靈魂的過程中實際上就已參與到了社會和政治的事務(wù)之中”,他們“雖然沒有直接談?wù)撜螁栴},但卻會深刻地影響著一個人的精神風貌,一個社會的社會心理、社會風尚,進入并潛移默化地改變?nèi)藗兊娜粘I睢?,“而且這種政治影響往往比一般政治宣傳更為深刻、持久,更能深入人心?!保?]事實的確如此:英模報告文學所挖掘和“宣傳”的各種典型,必將對改善與提升民族素質(zhì)、推進社會的精神文明建設(shè),進一步發(fā)揮其積極、有效的作用。

      [1]章羅生.英模報告文學的發(fā)展流變[J].中國作家·紀實,2013(10).

      [2]范培松.論九十年代報告文學的批判退位[J].當代作家評論,2002(2).

      [3]王元驤.重審文藝與政治[J].學術(shù)月刊,2009(10).

      [4]裘山山.沿著雪線走[J].當代,2006(1).

      [5]章羅生.中國報告文學發(fā)展史[M].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2.

      [6]張步真.魂系青山·后記[M].北京:解放軍文藝出版社,1990.

      [7]孫武臣.魂系青山·共產(chǎn)黨人之歌(代序)[M].北京:解放軍文藝出版社,1990.

      [8]黃光偉.高擎理想之火——賈宏圖論[M].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02.

      [9]冉隆中.最堅定的和最柔軟的——我看《中國維和英雄》[J].中國作家·紀實,2010(5).

      [10]寒青,遙厚.大巴山的呼喚[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11]寒青.情憾中原[M].北京:中國文聯(lián)出版社,2005.

      [12]寒青.火炬,在山鄉(xiāng)燃燒[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

      [13]羅清泉.情托彩虹·序[M].北京:中國文聯(lián)出版社,2006.

      [14]寒青.愛,擎起一片天[M].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007.

      [15]寒青.真情宣言[M].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2008.

      [16]寒青.守望大山[J].中國作家·紀實,2009(7).

      [17]寒青.起航,信義之船[J].中國作家·紀實,2010(10).

      [18]黃國柱.讓當代文學成為民族精神的火炬[J].文學評論,1997(2).

      [19]巖鐵.女檢察官[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7.

      [20]王敬東.一諾千金[J].報告文學,2007(8).

      [21]郝敬堂.大巴山的女兒[J].中國作家·紀實,2009(3).

      [22]郝敬堂.好大一個家[J].中國作家·紀實,2009(11).

      [23]郝敬堂.都市尋夢人[J].中國作家·紀實,2009(6).

      [24]王春林,范智秀.當愛與生命同行——論郝敬堂報告文學[J].中國作家·紀實,2011(2).

      [25]黨益民.守望天山[J].北京文學,2009(6).

      [26]澤津.英雄埋名四十年[J].北京文學,2009(5).

      [27]李青松.一種精神[J].報告文學,2009(6).

      [28]劉恒.崇高的敬意[J]報告文學,2009(6).

      On the Value Functionsof" Eminent Person Promotion" School——Hero-Model Reportage Literature——Seventh Treatise of the Study of Reportage Schools

      ZHANG Luo-sheng,LIU Shao-feng
      (School of Literature,Hunan University,Changsha410082,China)

      Among the schools, "eminent person promotion" ,or hero-model reportage, incites most criticism, which even incurs skepticism on thevalues of reportage as a whole. In fact, all literature is by nature promotion as no literature can get rid of politics and praise. The question is for what politics and how, as well as praising what and how. Like other genre, hero-model reportage certainly intervenes the realities, only that it does it through positive affirmation, promotion and guidance instead of negative denial or attack. Interms of the "politics" and "promotion" of reportage, there are differences between power-catering and independent meditation, between good and poor integration of official wills and civil stands,and between harmony and overlapping of mainstream ideologies and aesthetic effects. In recent age, the reportage literature ceases to follow closely the "center"; instead, it concerns with integrating mainstream melody with diversities and exploring traditional cultural quintessences and national spirits in the agenda of" politics "and" promotion". In this respect, its exploration and "promotion" of model person will be helpful for improving China's national quality and furthering the country's social spirit construction.

      hero-model reportage literature; value function; political promotion; reality intervention; reconstruction of sublime; recasting national spirits

      A

      10.3969/j.issn.1674-8107.2014.06.018

      1674-8107(2014)06-0107-05

      (責任編輯:劉伙根,莊暨軍)

      2014-08-10

      國家社科基金項目“中國現(xiàn)當代紀實文學研究”(項目編號:11BZW120)。

      1.章羅生(1954-),男,湖南韶山人,教授,博士,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紀實文學與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研究。2.劉紹鳳(1988-),女,廣西玉林人,碩士研究生,主要從事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研究。

      ①之一至之六分別為:1.《中國報告文學流派芻議》,《河南大學學報》2003年第4期;2.《論問題報告文學》,《中國文學研究》2005年第1期;3.《史傳報告文學的發(fā)展與報告文學的觀念革新》,《湖南社會科學》2009年第2期;4.《史傳報告文學的發(fā)展及其文體品格》,《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學報》2010年第1期;5.《從徐遲到李鳴生——論“哥德巴赫”派與李鳴生的報告文學創(chuàng)作》,《中國作家·紀實》2011年第12期;6.《英模報告文學的發(fā)展流變》,《中國作家·紀實》2013年第10期。

      猜你喜歡
      英模報告文學政治
      充實中國報告文學的理論一翼
      時代報告(2022年3期)2022-05-05 02:11:23
      弘揚英模精神 勇于擔當作為
      “講政治”絕不能只是“講講”
      當代陜西(2021年1期)2021-02-01 07:17:56
      吳天祥親給拾荒助學老人送大米和鮮花
      “政治攀附”
      當代陜西(2019年12期)2019-07-12 09:11:52
      “政治不純”
      當代陜西(2019年8期)2019-05-09 02:22:50
      政治不過硬,必定不可靠——政治體檢不能含糊
      當代陜西(2018年24期)2019-01-21 01:24:06
      中國青年報告文學作家創(chuàng)作會舉行
      陣痛與激情:1979—1989年的災難報告文學
      唐山文學(2016年2期)2017-01-15 14:04:16
      淺析如何寫好報告文學
      新聞傳播(2015年12期)2015-07-18 11:02:40
      渭南市| 阳原县| 含山县| 吉安市| 丁青县| 兴山县| 双流县| 循化| 永川市| 吴旗县| 河间市| 台中市| 莎车县| 天台县| 台南县| 金阳县| 阿拉尔市| 西昌市| 绵竹市| 广汉市| 钟祥市| 沁水县| 南宁市| 滕州市| 九台市| 武威市| 阿拉善左旗| 左云县| 金堂县| 顺义区| 乌鲁木齐县| 蓬安县| 任丘市| 吴江市| 全椒县| 武威市| 蓝田县| 辽宁省| 内乡县| 溧水县| 固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