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錫艷 郭敬 趙天宇 賈淑明
(1.中國中醫(yī)科學院廣安門醫(yī)院,北京 100053;2.北京中醫(yī)藥大學,北京 100029)
仝小林運用扶陽法論治老年抑郁癥的經驗
趙錫艷1,2郭敬1趙天宇1,2賈淑明1
(1.中國中醫(yī)科學院廣安門醫(yī)院,北京 100053;2.北京中醫(yī)藥大學,北京 100029)
老年抑郁癥已經成為嚴重影響老年人生命質量的疾病之一,仝小林教授結合老年人的生理病理特點,認為老年抑郁癥病位在頂焦,屬于神系、髓系不足,辨證為陰證、柔證,提出“壯命火以消陰翳“的治療大法,以人參補元氣而固本培元、淫羊藿專補腎而扶陽、附子壯命火以消陰翳為特點,取得一定療效。
抑郁癥 中醫(yī)病機 中醫(yī)藥療法 老年人
老年抑郁癥作為老年期三大精神疾?。òV呆、抑郁癥、神經癥)之一,根據世界衛(wèi)生組織統(tǒng)計:到2020年,抑郁癥的發(fā)病率將有可能超過癌癥,成為僅次于心臟病的世界第二大疾病。劉宏軍等調查了2000年北京地區(qū)老年抑郁癥患者發(fā)病率為13.5%,女性高于男性,農村高于城市[1]。吾師仝小林教授根據自己的臨床經驗,結合老年人的生理特點,以“壯命火以消陰翳”為治療老年抑郁癥的指導思想,在辨證論治老年抑郁癥中取得一定療效?,F將其治療經驗介紹如下。
老年抑郁癥屬于中醫(yī)“郁證”范疇,其發(fā)病原因和老年期的病理生理特點密切相關。老年期是人生的一個特殊時期,40歲以后,機體形態(tài)和機能逐漸出現衰老現象,通常認為45~65歲為初老期,65歲以上為老年期。早在《素問·陰陽應象大論》曰:“年四十而陰氣自半也,起居衰矣?!敝现嗅t(yī)岳美中認為:“人之衰老,腎臟先枯,累及諸臟。”腎氣漸衰,真精虧乏,五臟六腑氣血化生乏源,精血虧虛,漸至臟腑功能減退,從而衰老。故命門火衰,精血虧虛,氣機不利是老年病的特征之一。老年抑郁癥的病位在頂焦,屬于神系、髓系不足。仝小林教授認為由于古代缺乏解剖學知識,對三焦功能的概括過于簡單,尤其缺乏對顱腔的認識,因此建議在三焦的基礎上將人體劃分為四焦,即頂焦、上焦、中焦、下焦,而頂焦主要是包含大腦、延髓等重要臟器的顱腔,包括神系、髓系,突出強調了神經及精神系統(tǒng)的重要性。老年抑郁癥即屬于頂焦病變,神系、髓系不足為其本,《靈樞·海論》謂:“腦為髓之海”,“髓海不足則腦轉耳鳴,脛酸眩冒,目無所見,懈怠安臥”。腦髓虧虛,神系、髓系不足,可致思維遲鈍、癡呆愚笨、神情冷漠、行動遲緩、脛膝酸軟等[2]。
《素問·陰陽應象大論》:“善診者,察色按脈,先別陰陽?!睂τ诶夏暌钟舭Y,從臨床表現上,以情緒低落為特點,如悲觀失望等;思維遲緩,如思維聯想緩慢,反應遲鈍等;意志活動減退,如行為緩慢,精力不足,精疲力竭,對事物缺乏興趣,甚至疏遠親友、閉門獨居,嚴重者有自殺觀念和行為等;軀體癥狀,如睡眠障礙、食欲減退、性欲減退、閉經等;還有強迫癥狀等,均屬于腎氣不足,心神失養(yǎng),脾腎虧虛,肝郁氣滯等一派陰象,辨證總歸為陰證。病機上屬頂焦病變,神系、髓系不足,其證亦屬陰。從剛柔辨證上,患者表現為遲鈍、癱瘓、無力等虧虛性病證屬柔證。
扶陽則陰翳自散,壯火則憂郁自除,是抗老年抑郁癥的治療大法。《素問·生氣通天論》:“陽氣者,若天與日,失其所則折壽而不彰,故天運當以日光明?!泵鞔鷱埥橘e對人體真陽之重要性做了進一步闡釋:“天之大寶,只此一丸紅日;人之大寶,只此一息真陽。”
老年抑郁癥的病變部位在頂焦、顱腔,即神系、髓系不足。在生理上,腎生髓而充腦,如《靈樞·海論》云:“腦為髓之?!?,《素問·陰陽應象大論》云:“腎生骨髓”?!鹅`樞·經脈》云:“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腦髓生”,清代程杏軒《醫(yī)述·醫(yī)學溯源》也認為:“腦為諸體之會,即海也,腎主之”。在病理上,腎虛則髓空而腦虛,如陳修園《醫(yī)學從眾錄》指出:“腎為肝之母,而主藏精,精虛則腦??仗摱^重。”清代程鐘齡《醫(yī)學心悟》云:“腎主智,腎虛則智不足,故喜忘其前言。”[3]因此,神系、髓系不足,補腎而生髓是根本治法。
補腎生髓包括補腎陰和補腎陽,在此強調老年抑郁癥的治療大法是扶陽則陰翳自散,壯火則憂郁自除,不是只補腎陽不補腎陰,是結合老年病的特點,溫補脾腎,扶正培元,調暢氣機。明代張介賓在《景岳全書·新方八陣·補略》中說:“善補陽者,必于陰中求陽,則陽得陰助而生化無窮;善補陰者,必于陽中求陰則陰得陽生,而泉源不竭”。陰陽互根,腎陰虛可以認為是物質上的匱乏,腎陽虛可以認為是功能上的匱乏。結合老年抑郁癥的病證特點,屬于陰證、柔證,因此,以補腎陽為主,兼顧補腎陰,而達到陽生陰長生化無窮,陰得陽助而泉源不竭的目的。同時壯水之主,要在一緩字,制陽光不可短程;益火之源,要在一急字,消陰翳分秒建功。
在老年抑郁癥的治療中,強調以扶陽和壯火為治療大法并不是一味扶陽。隨著人進入老年期,以腎為本的五臟相繼衰退,常常臟腑相兼為病,治療要在把握根本病變的同時兼顧諸臟病變,始獲良效。如脾陽根源于腎陽,腎陽足則脾陽旺,脾運化有度,痰濕無生化之源。心腎相交、水火既濟,腎陽足則溫煦血脈,助心運行血液于脈管,心血運行有序則神藏,神藏則心安。肝和腎乙癸同源,腎氣旺則肝血足,水生木,氣足血旺,氣機運行有序。因此在治療時要以補腎陽為基本治法,兼顧溫補脾腎,交通心腎,養(yǎng)血安神,調達氣機,方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仝師治療老年抑郁癥善用淫羊藿專補腎陽,《本草綱目》謂之:“專壯腎陽,故主陰痿?!爆F代藥理研究表明,淫羊藿具有激素樣作用,能補生殖之腎。人參大補元氣,《本經》曰:“主補五臟,安精神,止驚悸,除邪氣,明目,開心益智?!备阶友a火助陽,虞摶:“附子稟雄壯之質,有斬關奪將之氣,能引補氣藥行十二經,以追復散失之元陽;引補血藥入血分,以滋養(yǎng)不足之真陰;引發(fā)散藥開腠理,以驅逐在表之風寒;引溫暖藥達下焦,以祛除在里之冷濕?!比呦辔椋匀藚⒀a元氣而固本培元,淫羊藿專補腎而扶陽,附子壯命火以消陰翳,同時結合患者體質,辨證論治,兼有脾虛,生化乏源者,加炒白術、黨參;兼有腎陰虧虛,加枸杞子、制首烏,陰陽互助,兼有肝郁氣滯,配伍四逆散加減,調暢氣機;兼有痰瘀,加三七、丹參等。
案1.抑郁癥合并老年多臟器衰竭
麥某,男,95歲。2013年12月23日診。
患者1周前突然暈倒而入院,現面色黃,神志不清,意識模糊,不識人,言語錯亂,語聲低微,手足涼,平時情緒低落,反應遲鈍,話語少。CT檢查:(1)雙側小腦幕上腦室擴張,考慮腦交通性腦積水。(2)雙側基底節(jié)區(qū)多發(fā)性腔隙性腦梗塞。(3)腦萎縮?;颊呒韧懈哐獕?、腎功能不全病史。診斷:多發(fā)性腔隙性腦梗塞,腦積水,腦萎縮,老年抑郁癥,腎功能不全,高血壓。治療:在常規(guī)腦梗塞治療的基礎上給予中藥處方:
生曬參30g,仙茅30g,仙靈脾15g,制附子30g(先煎2h),肉桂15g,枸杞子15g,熟地黃30g,丹參15g,澤瀉15g,茯苓15g,生大黃6g,金櫻子15g,芡實15g,水蛭3g(分沖)。
患者服用3劑后,精神狀態(tài)明顯改善,神智清,能識人,言語有底氣。遂將生曬參、仙茅減為15g,其余不變,繼用3劑后患者精神狀態(tài)明顯好轉而出院。繼以水丸長期服用。
按:該患者年齡近百歲,素有多種慢性疾病,突發(fā)腔隙性腦梗塞,現代醫(yī)學常規(guī)治療1周,未見明顯改善,遂請仝師會診?;颊吒髋K腑均現衰竭之象,治療上以附子、肉桂、仙茅、仙靈脾振奮腎陽、以壯命門,紅參大補元氣,枸杞子、熟地黃兼補腎陰,從而達到陽生陰長生化無窮之效。
案2.老年抑郁癥
邢某,女,58歲。2014年1月14日就診。
患者發(fā)現血糖升高伴精神抑郁、自殺觀念2年余?;颊?年前體檢發(fā)現空腹血糖6.3mmol/L,一直經飲食運動控制??滔拢呵榫w低落,無故欲哭,甚則欲自殺,后背涼如冰塊,汗出多,乏力,口干,口渴,夜間多飲,小便頻,大便黏,眠可。舌紅、苔膩,脈沉略弦滑。實驗室檢測:糖化血紅蛋白(HbA1c)6.9%。診斷:2型糖尿?。ɡ夏暌钟舭Y)。處方:
仙茅15g,淫羊藿30g,枸杞子15g,山萸肉15g,煅龍骨30g(先煎),煅牡蠣30g(先煎),黃連9g,知母15g,黃柏15g,紅曲6g。
二診:患者服用上方14劑,自覺精神改善不明顯,刻下:精神差,情緒低落,易哭,自覺強迫逃避,汗多,胃脘痞塞不適,易饑,口干、口渴,乏力,入睡困難,小便頻,色黃,大便先干后黏,眠差。處方:上方仙茅加至30g,煅龍骨、煅牡蠣加至各60g,加清半夏15g、生姜15g、炒白術15g、枳實15g。
三診:患者服用上方28劑,情緒明顯改善,精神狀態(tài)好轉,無自殺傾向,有心情游玩,偶有汗出,血糖控制良好,納眠可,二便調。
按:該患者雖以2型糖尿病為主癥就診,但患者血糖控制尚可,現在患者的主要癥狀是情緒低落,甚至有自殺念頭,這也可能是影響血糖的難控因素之一??紤]患者年過半百,陰陽失調,遂以仙茅、淫羊藿為主組方壯命門之火以消陰翳。二診患者以汗證、痞證、郁證為特點,故加大溫補腎陽之力以消郁,半夏瀉心辛開苦降以消痞,煅龍牡加量以斂汗,綜合疏通全身氣機,故三診患者病情明顯改善。
[1]劉宏軍,孟琛,湯哲.北京市老年人抑郁癥狀的調查.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2004,18(11):794
[2]仝小林.論四焦八系理論體系及其臨床價值.中國中醫(yī)基礎醫(yī)學雜志,2012,18(4):357
[3]郭汝寶,蘇云放.試論中醫(yī)腦腎的升降互濟關系.光明中醫(yī),2008,23(7):924
R277.794
A
1672-397X(2014)10-0018-03
趙錫艷(1985-),女,博士,研究方向:糖尿病及其并發(fā)癥的中醫(yī)藥防治。
賈淑明,jsm860@163.com
2014-05-10
編輯:陳誠 傅如海
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中醫(yī)藥行業(yè)科研專項(201007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