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戈
大年三十,全家人歡聚一堂吃年夜飯,歷來是春節(jié)的重頭戲。
“紅蘿卜兒蜜蜜甜,看到看到要過年?!蓖陼r代,一到臘月,我們就天天盼著那一餐豐盛的年夜飯。為了那餐年夜飯,人們差不多在吃“臘八飯”之后就開始準(zhǔn)備了。再困難的家庭,也要千方百計為年夜飯準(zhǔn)備好雞鴨魚肉,而且一定要有魚,“年年有魚”寓意的是“年年有余”。
年夜飯開飯之前,全家人要虔誠地祭祀神佛和逝去的祖先,然后圍坐在大桌周圍,一家老小在氤氳的氛圍中,歡天喜地,熱熱鬧鬧地吃年夜飯,其樂融融,享受幸福和歡樂。
而今,社會發(fā)展了,人們的生活好了,年夜飯的儀式多元了,除了在家吃年夜飯,也有不少人選擇去餐廳吃。但不管在家吃還是在飯館吃,父母的微笑,親人的愜意,才是最重要的。年夜飯所蘊含的親情、孝道、和諧、團圓的文化內(nèi)涵不僅沒有消減,而且更加濃郁了。你看,為了吃上這餐年夜飯,竟然促成了全國20余億人次的大流動,人們千萬里的奔波也要趕回家吃上一餐年夜飯。
年夜飯為什么能引起中國人這么強烈的情感波瀾?年夜飯來源于古代的年終祭祀禮儀,“年”是豐收的標(biāo)志,古人莊稼豐收了,就要感謝神靈的賜予。這一餐豐盛的年夜飯,標(biāo)志著人神共進的和諧。
看來年夜飯不僅僅是一頓飯,更是一種味道。
責(zé)任編輯:黃艷秋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