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冬冬
(江蘇建康職業(yè)學院 思政部,江蘇 南京 211800)
《教育部關于在大中小學全面開展廉潔教育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中提出要“在全國大中小學全面開展廉潔教育”。目前,教育部門高度重視大學生廉潔教育,從教材編寫、課題招標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高校思政課教學與大學生廉潔教育具有互融性,發(fā)揮思政課教學的主渠道作用,研究利用高校思政課教學強化大學生廉潔教育的對策,不僅可以提升大學生廉潔教育的實效,而且可以節(jié)省教育資源,有效推進大學生廉潔教育這項系統(tǒng)工程的實施。
當前我國部分大學生缺乏艱苦奮斗精神,誠信意識淡薄,思想觀念上金錢主義蔓延,認為“人情重要,關系當?shù)馈薄S捎诟咝K颊n教學的特殊性,以及與大學生廉潔教育在價值導向、途徑方法、道德教化上的互融性,使得通過思政課教學強化大學生廉潔教育成為可能且可行的方法。一方面,整合現(xiàn)有的思政課教學資源;另一方面,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拓展教學空間。“第二課堂”的開辟拓展了大學生廉潔教育的空間,將大幅度提升大學生廉潔教育的實效性,避免形式主義。此外,大學生廉潔教育與思政課教學的融合貫通還可以節(jié)省教育資源,減少人力、物力資源的重復利用。大學生廉潔教育是一項長期化的系統(tǒng)工程,不能苛求其立竿見影,要從國家和民族發(fā)展的長遠角度來把握。
大學生廉潔教育與高校思政課教學具有互融性,這種互融性決定了利用思政課教學強化大學生廉潔教育的可能性。因此,“充分發(fā)揮思政理論課的這些功能,是實現(xiàn)大學生廉潔教育目標的重要途徑”[1]。
《意見》提出大學生廉潔教育的目標是: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引領和主導,加強法制和誠信教育,加強社會公德、職業(yè)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組織學習黨和國家關于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方面的方針政策、法律法規(guī)等,引導大學生樹立報效祖國、服務人民的信念,不斷提高大學生的道德自律意識,增強拒腐防變的良好心理品質,逐步形成廉潔自律、愛崗敬業(yè)的職業(yè)觀念。
高校思政課是對大學生進行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教育的重要陣地,它通過教學來提升大學生運用馬克思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去認識和分析問題的能力,使大學生正確認識中國國情和社會主義建設的客觀規(guī)律,確立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想信念。同時,幫助大學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和法律素質,并使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成為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我們可以看出,大學生廉潔教育的目的,實際上也是思政課程設置的目標之一。兩者在導向上相通互融,對教育客體具有共同的價值導向要求。
黨的十八大提出了高等教育內涵式發(fā)展要求。內涵式發(fā)展的核心是立德樹人,抓手是提高人才培養(yǎng)質量。《意見》在進行大學生廉潔教育的方法和途徑上指出:“把廉潔教育與學科建設、素質教育緊密結合起來,正確處理廉潔教育與其他學科教學的關系,深入挖掘并整合現(xiàn)有學科的廉潔教育資源。把廉潔教育與課堂教學緊密結合起來,使學生在學習知識、增強能力和提高認識的過程中受到廉潔教育,加強思想道德修養(yǎng)?!?/p>
思想政治理論課包括“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思想道德修養(yǎng)和法律基礎”和“中國近現(xiàn)代史綱要”四門必修課程。它們的主要功能在于引導教育客體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因此,根據(jù)《意見》要求,充分發(fā)揮課堂教學在廉潔教育中的重要作用,首選課程必然是高校思政課。
“廉潔教育的教化作用,是指政府的高度重視、廉潔教育的大眾化、廉潔文化活動的經(jīng)?;约胺锤w系的日臻完善等,這一系列活動推動整個社會對于廉潔的認識和認同,形成崇廉尚潔的良好風氣。廉潔教育的作用主要表現(xiàn)在廉潔教育的終身化、全員化、系統(tǒng)化。”[2]今年在全黨范圍內開展的、以“為民務實清廉”為主要內容的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其實質就是一場大眾化、系統(tǒng)化的廉潔廉政教育活動。
黨的十七屆四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黨的建設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強調,要大力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的重要任務。對于思政課而言,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決定了思政課的教育內容、馬克思主義時代化決定了思政課的教育實效、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決定了思政課的教育目標。高校思政課教師要用通俗化、具體化、生活化的語言,使馬克思主義體現(xiàn)民族性、時代性、通俗性的特點,使大學生易于理解和接受。這種道德教化作用上的互融性,為思政課教學與大學生廉潔教育的結合提供了契合點。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集中對大學生進行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教育,為大學生接受廉潔教育提供思考問題的科學方法和態(tài)度。“思想道德修養(yǎng)和法律基礎”以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法制觀教育為主線,培養(yǎng)“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事業(yè)建設者和接班人。尚德是廉潔的基石,法制是廉潔的后盾,對大學生進行廉潔教育的重點必須放在德與法的基礎之上。“無廉不清、無廉不正”,清正廉潔是中華民族傳統(tǒng)道德規(guī)范?!罢\信是廉潔立世、廉潔從業(yè)、廉潔從政的根本”[3],遵紀守法、違法必究起到后盾和警示作用。“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中,作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成果精髓的“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求真務實”的思想路線教育,為大學生接受廉潔教育提供了科學思考和判斷的方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本身就是《意見》中提出的大學生廉潔教育的主導價值觀?!爸袊F(xiàn)代史綱要”深刻闡述了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人民結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建立新中國、確立社會主義制度、進行改革開放的波瀾壯闊的歷史,這段歷史的舒展,無不體現(xiàn)中國共產(chǎn)黨為人民服務的宗旨、集體主義的價值取向、為民務實清廉的革命品德。
思想政治理論課在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教育、馬克思主義的道德觀和法制觀教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成果教育、中國共產(chǎn)黨革命史教育等方面與大學生廉潔教育有許多共同之處。因此,進行優(yōu)化組合,形成教學專題,可為發(fā)揮思政課教學優(yōu)勢、強化大學生廉潔教育提供厚實的土壤和豐富的素材。
第一,情境體驗教學法。體驗是一種熏陶,可以結合廉潔教育內容,創(chuàng)設與其相關的特定情境和氛圍,如情景劇、小品表演、多媒體視頻、音樂和圖片等,引起學生的情感體驗,促使學生的學習活動呈現(xiàn)積極化的狀態(tài)。
第二,案例教學法。根據(jù)廉潔教育內容,結合大學生實際,采取“以案說理”“以案說法”的形式開展教學。需要注意的是,要走出教師對案例的講解、“傳授—接受”的固化思維,注重學生對案例評判結論的誤區(qū)。思政課案例教學法的運用不同于其他課程。例如:對于腐敗案例的評判,結合廉潔教育的目的,要達到的是“對社會轉型時期腐敗現(xiàn)象正確認識”的理解,而不是“罪與非罪”的理解。
第三,項目驅動教學法。它是“師生通過共同實施一個完整的‘項目’工作而進行的教學活動,既是一種課程模式,又是一種教學方法”[4]。例如,布置任務否定“笑廉不笑貪”這種錯誤觀念。首先,組織學生分工。然后,根據(jù)分工去搜集反證案例,搜集相關法律規(guī)范、道德規(guī)范、課程知識等論證材料。最后,根據(jù)材料形成一篇報告,闡明這種觀點的錯誤性和積極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的重要性。這項任務的完成不僅能使學生進入情境,更能使學生在動手動腦中有正確的理解和體會。
大學生廉潔教育實效性的取得,不僅需要思政課教學手段和方法的創(chuàng)新,還需要結合大學生廉潔教育的實際,積極拓展思政課教學空間,開辟思政課“第二課堂”。
第一,廉潔教育與主題教育相結合。以廉潔教育為重點,制訂全年大學生政治活動主題方案。將大學生廉潔教育與誠實守信教育相結合,杜絕考試作弊、論文抄襲等行為;將大學生廉潔教育與為人民服務的宗旨觀教育相結合,引導大學生樹立做大事而不是做大官的遠大理想。
第二,廉潔教育與社會實踐活動相結合。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特別是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具有全員參與、立足實際、任務驅動、時間充裕的優(yōu)勢。教育主管部門可以積極探索大學生廉潔教育與專業(yè)實習教育、勤工儉學教育、就業(yè)創(chuàng)業(yè)教育等實踐教育活動有機結合的大學生廉潔教育社會實踐體系,使大學生通過社會實踐平臺,增強廉潔自律意識。
第三,廉潔教育與校園文化活動相結合。校園文化活動覆蓋面廣、關注度高、影響力大,發(fā)揮的是潛移默化的作用。大學生廉潔教育要以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為載體。目前,許多高校開展了“校園廉潔文化活動周”、廉政文化建設成果展、廉潔短信創(chuàng)作、公益廣告大賽等豐富多彩的系列活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做到上述“三個結合”的同時,還必須把握好進行廉潔教育的關鍵時間點,如新生入學教育、畢業(yè)實習教育、入黨積極分子黨課、入黨宣誓、“黨建帶團建”活動等重要時間點。
[1]曹萍,邱蜀進.思政理論課功能與大學生廉潔教育目標的實現(xiàn)[J].中國高等教育,2008,(24):24 -25.
[2]江蘇省教育廳.大學生廉潔教育讀本[M].南京:河海大學出版社,2012:34.
[3]夏秀芹,曲雁.開展大學生廉潔教育的探索與思考[J].思想教育研究,2010,(2):101.
[4]鄧曉影.項目驅動教學法在高職思政課教學中的運用[J].職教論壇,2009,(20):27 -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