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價值澄清理論對高校青年教師思想政治教育的啟示

      2014-04-17 06:54:39施保國
      嘉應學院學報 2014年3期
      關鍵詞:青年教師價值觀受眾

      施保國

      (嘉應學院社會科學教學部,廣東梅州514015)

      開放社會的發(fā)展、信息時代的來臨、全球化進程的加速帶來了具有較大解釋和發(fā)展空間的思想觀念和意識形態(tài)及價值觀多元化的現(xiàn)實。多元化時空環(huán)境為人們增多了價值比較和選擇及思想自由的機會,但作為雙刃劍的另一面,多元化也導致了價值沖突、價值選擇和思想安頓的困惑。人們處于繁雜紛擾的社會中,為千變萬化的多元價值觀和思想意識所左右,甚至對于同一問題,難以找到一套公認的價值標準和理論支持。價值澄清理論的出現(xiàn),為多元化背景下的價值選擇和思想意識判斷提供了借鑒。它力圖希望通過價值澄清的方式確立一種適合自身發(fā)展的價值觀和思想意識,以適應價值觀復雜多變的選擇需要,而不受所謂普遍適用的價值觀形式制約。與多元價值觀相適應的是,在高校青年教師的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產生許多困惑。“思想觀念和意識形態(tài)方面的多樣化,也使我們的思想理論教育面臨著一系列前所未有的新情況、新問題,其中突出的就是主流意識形態(tài)、主旋律同多樣化的思想觀念、意識形態(tài)之間的碰撞……在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論教育中,如何科學地對待和處理好主流意識形態(tài)教育同多樣化的思想觀念和意識形態(tài)的關系,是當前加強兩課教育教學針對性的最重要的課題之一”。[1]近些年來,隨著教師“年青化”逐漸在高校成趨勢和信息時代多元化背景對年青教師思想政治方面形成挑戰(zhàn),研究價值澄清理論,對高校青年教師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積極的意義。

      一、價值澄清理論的意涵

      價值澄清理論(Values Clarification)興起于上世紀60年代的美國,它最初由拉思斯等著的《價值與教學》(1966年)一書進行系統(tǒng)表述。數(shù)十年來,價值澄清理論同認知-發(fā)展理論、社會學習理論和新精神分析派的理論一起成為當代西方最主要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論。價值澄清理論是由傳統(tǒng)社會向現(xiàn)代社會轉變的過程中,為適應社會價值觀念復雜多變的選擇需要產生的。針對處于價值觀沖突的社會之中且身心發(fā)展深刻受其影響的人們“無所適從”的現(xiàn)實,價值澄清理論不是直接把價值觀“灌輸”給受眾,而是通過分析評價等方法,幫助受眾形成適合的價值觀體系,并把分析澄清價值觀的過程,作為價值觀評價認同的過程。如該學派的基爾申·鮑姆所說的,價值澄清理論可定義為一種利用問題和活動來評價過程的方法,而且,幫助人們熟練地把評價過程應用到他們生活中價值豐富的領域[2]。價值澄清理論強調的目的有四個,即以生活為中心,主要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原原本本地接受現(xiàn)實、接受他人;在進一步思考、反省的基礎上,做出多種選擇;培養(yǎng)個人深思熟慮能力。在運作過程中的步驟分別是自由選擇、從多種可能中選擇、培養(yǎng)個人深思熟慮地選擇、珍惜愛護自己的選擇、確認自己的選擇、依據(jù)選擇行動、反復地行動等。價值澄清理論的主要意涵有:

      一是價值觀教育的方法是“選擇”,給與受眾平等地位和人格尊嚴。價值澄清理論反對“灌輸”式等傳統(tǒng)教育方法,強調價值選擇的重要性,這樣受眾以平等地位獲得人格尊嚴,創(chuàng)造性更大。拉思斯認為,灌輸是以教育者的意志為中心的教育方法,受眾只是被動接受,二者之間缺乏互動,同時會限制受眾的思維空間和選擇自由?!凹偃缥覀兘吡Ψ磸凸噍攦r值觀,我們就無法期望受眾會深思熟慮地采納并自由地身體力行這些價值觀。假如我們希望受眾名副其實地躬行他們所信奉的一切,并信奉他們所躬行的一切,我們就必須賦之以這樣做的機會。當我們限制信仰或行為時,我們就在限制這種機會”[3]65。價值澄清理論為了使“選擇”更有效,設計了具體方法,如澄清問答法、書面評價法、班組討論法、價值觀投票、角色游戲等。

      二是在進一步思考、反省的基礎上,根據(jù)“經驗”調整認知,突出相對性價值觀的重要性。價值澄清理論充分肯定事物的相對性價值,重視個體經驗在確定價值觀中的作用,并以個體經驗來評價個體的社會行為,主張在已形成一定成見的價值觀之間保持中立。每個人的成長經歷、思維結構、行為習慣等構成其獨特的“經驗”認知評判標準,外在的事物是否印證和符合自己的“經驗”認知評判標準,往往決定了外在事物的效度。而每個人的認知評判標準沒有優(yōu)劣之分,在肯定相對性價值的基礎上進行調整改變、“被接受”。人們的成長、學習離不開無數(shù)的“經驗”?!安煌慕涷灂е虏煌膬r值觀,而任何個人的價值觀將隨其經驗的積累和改變而更改”,當然,作為一種行為準則,個人的“價值觀隨著個體經驗的發(fā)展成熟而發(fā)展成熟”。[4]24只有在經驗發(fā)生變化導致時價值觀才會發(fā)生變化,所以說,價值觀是個人的、相對的,我們“不能確定什么樣的價值觀、何種生活方式最適合于個體”[4]25,也就是說,不存在普遍的、客觀的、絕對的永恒不變的價值標準。

      三是重視價值形成過程的分析,培養(yǎng)個人深思熟慮能力。價值澄清理論指出,價值觀形成不是直接教育的產物,而更多是通過個人自由選擇形成。價值觀教育應淡化傳授所謂“正確”價值觀,而是“通過各種選擇進行理智的思考”[4]63,來幫助澄清個體的價值行為,或者說,“正確”價值觀教育活動以間接的方式發(fā)揮作用,發(fā)揮“沒有作用”的作用。在其中,個體在對價值形成過程的分析中,與培養(yǎng)了深思熟慮能力相伴,作出了積極的抉擇。在多元化社會背景下,各種范式以異化的方式擾亂人的認知,人們很難輕易認同所謂公認的價值標準。因此,學會“如何獲得價值觀念”比“獲得什么樣的價值觀念”更重要。我們感興趣的是進行評價的過程、進行評價的方式方法,對于受眾最終擁有怎樣的價值觀不甚關心。[4]36這一點,與“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如出一轍,作為過程體驗、作為方式方法而不是結果是將來在生活實際中幫助自己獲得成功的重要砝碼。

      二、高校青年教師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困惑

      前蘇聯(lián)教育家加里寧曾經指出,加強對培養(yǎng)人的培養(yǎng)比直接培養(yǎng)人更重要,被教育者能力的提高是以培養(yǎng)人的素質為前提的,這種培養(yǎng)必須從青年教師開始。高校青年教師與大學生具有較多的“近緣性”,如年齡相近,思想、心理上也相對“靠近”。青年教師的政治觀點、教學態(tài)度、教學內容及自身的言行以“感同身受”的方式對青年學生產生較大的影響。目前,在我國高校教師隊伍中,“35歲以下的青年教師將近占教師總數(shù)的一半,他們的工作、生活狀態(tài),他們的成長、發(fā)展,不僅關系到學校的現(xiàn)在,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學校的未來。因此,研究青年教師,特別是……大學的青年教師,具有重大的意義?!保?]1-3

      隨著全球化進程的加速,西方后現(xiàn)代主義等思潮和思想源自現(xiàn)代主義又反叛現(xiàn)代主義,反思工業(yè)文明的負面效應,是對現(xiàn)代化過程中出現(xiàn)的剝奪人的主體性、感覺豐富的死板僵化、機械劃一的整體性、“形而上學的在場”、“邏各斯中心主義”等的批評與解構[6]281,盡管在很多場合有陷入懷疑主義和虛無主義方面的危險,但其作為客觀方面的包圍態(tài)勢已深深地影響著人們的價值觀判斷。在對高校青年教師進行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需要正確處理以下幾方面關系,當然這幾方面關系構成新時期高校青年教師的“場域”存在,也是他們的價值觀困惑所在。

      第一,多元化與核心價值觀的困惑。傳統(tǒng)文化總是為世界、為社會、為事物確立一個基本的范疇,或者說是核心概念。此基本范疇和核心概念是萬事萬物的始基,一切源于此又復歸于此。而西方后現(xiàn)代主義思潮反對此基本和核心,“他們以模糊性、不確定性取代確定性,以多元反對統(tǒng)一,用破碎性、邊緣性取消中心,用情感和沖動反對理性等,不承認權威和主宰的存在,不承認具有高于其它話語的,具有特權、可作評判用的元話語存在”[6]281。高校青年教師大多成長在全球化、西方化、大眾化的教育背景下,必然在多元化與核心價值觀之間選擇時遇到困惑。網絡媒體等海量信息的傳播和多元價值觀的傳入,“亂花漸欲迷人眼”,必然在一定程度上消解核心、消解確定、消解統(tǒng)一。青年教師難以抵御多元價值觀的誘惑,對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崇高性、神圣性重視不夠,存在陽奉陰違現(xiàn)象。甚至少數(shù)青年教師在課堂否定馬克思主義指導,發(fā)出與核心價值觀不同的聲音。由于對于核心價值觀認同不夠,有的對思想政治工作敷衍了事;有的憑借高校時間支配自由度大的有利條件,忙碌于過多的經濟兼職等,偏離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向。

      第二,現(xiàn)象與本質體認的困惑。中國傳統(tǒng)哲學認為“道可道,非常道”,說明了道的本質是不同于現(xiàn)象的。本質是事物的內在根本屬性,現(xiàn)象是偶然、不重要的外在表現(xiàn),人們對道、本質的認識是由外到內、由表及里、化多為一。西方后現(xiàn)代則反對這種本質與現(xiàn)象二元對立,反對在認識中套用規(guī)律、原則、模式這類“人為”的概念,反對用深度模式認識歷史事件、社會生活、人的行為及解釋文本[7]。由于競爭加快,很多現(xiàn)象稍縱即逝,或者說表現(xiàn)本質的現(xiàn)象的存在方式已經多元化,人們由傳統(tǒng)的認知已很難把握新時期處于發(fā)展變化之中事物的本質,但正因如此,萬千現(xiàn)象要求人們去抓住現(xiàn)象背后的本質,從而利于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為時代進步和社會發(fā)展做出貢獻。青年教師對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識形態(tài)性的本質特征理解不夠,只在社會現(xiàn)象層面作闡釋和理解,導致在思政教育實踐中責任心缺失。目前高校青年教師思想政治狀況并不令人滿意。根據(jù)張成華等對青年教師的課堂教學質量以及考試質量評估調查結果顯示:有18.7%教案不完整;26.5%在課堂上不根據(jù)教學大綱科學地組織教學內容、突出重點、抓住難點;有32.2%的青年教師在教學方法上不能夠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fā)學生興趣,調動學生積極性;甚至有的不按教學要求認真?zhèn)湔n,對教育工作敷衍了事,教學質量難以保證[8]。

      第三,存在與人的關系方面的困惑。高揚人的主體性、強調人是世界的主人,在反對等級制度、反對舊的思想文化方面曾是進步的,但科學技術等讓人認識到人是多么局限性的存在。西方后現(xiàn)代反對人類中心主義,認為人不應該是存在者的主人,一切存在不是由人來決定,而是由存在所決定,人只是存在的鄰居?,F(xiàn)代社會發(fā)展日新月異,人類不斷探索發(fā)掘每天24小時的更大空間,在“戰(zhàn)天役地”的同時,無數(shù)次失去人的自信,人只是存在身邊的過客而已。就現(xiàn)實經濟待遇、科研情況、職稱晉升、教學壓力等情況而言,青年教師確實在一定程度上處于高校的“下游”和不利地位,“游離”漂浮在高校場域的各個角落,這種在場域中的位置左右了他們的態(tài)度和立場。“大學場域的現(xiàn)狀促使青年教師的實踐策略由爭取文化資本轉向爭取經濟資本和社會資本,并以此增加自己的資本總量從而改變自己位置的目的;青年教師自身的一些貫習也是型塑場域現(xiàn)行結構的‘同謀’以及引導他們日后發(fā)展軌跡的無形力量?!保?]1-3“青年教師被有形或無形的力量隔離或散落在場域的邊緣,他們在經濟收入、教學、科研、管理以及心理等各個方面遭遇著一系列‘現(xiàn)實的沖擊’。”[9]如何理解現(xiàn)實存在與人的主體性關系,確實令廣大青年教師產生抱怨情緒并感到困惑,構成對思想政治教育的現(xiàn)實挑戰(zhàn)。

      三、價值澄清理論對高校青年教師思想政治教育的積極意義

      當前,我國正處于大變革、大發(fā)展、大調整、中國夢偉大復興的新時期,社會文化多元化、人們的價值觀念多樣化已是一種發(fā)展趨勢。價值觀澄清理論在核心價值觀教育、創(chuàng)新教育手段、平等地位、主體地位確立等方面對我國高校青年教師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積極的啟示。

      首先,倡導核心價值觀,實現(xiàn)多元價值觀的整合。價值澄清理論作為一種教育方式具有很強的“計劃性”、“目的性”,也就是說,它是限定選擇的,并非完全自由。在不超過國家法律和主流意識形態(tài)的前提下,人們可以展開討論、檢查以及可能的確認、拒絕或懷疑[10]。如果沒有核心價值觀的確認,受眾會在多元價值觀中變得無所適從。阿爾都塞說過:“意識形態(tài)并不是供給社會成員自由選擇的,不管人們是否愿意,他們都得接受。誰不與一個社會的意識形態(tài)認同,誰就不可能進入這個社會,所以,意識形態(tài)是通過強制的、無意識的方式為社會成員所接受的”。[11]在價值澄清的最后,必然需要共識的產生、核心價值觀的統(tǒng)領,這是社會共同體健康和穩(wěn)定的基礎。在多元文化背景下,通過核心價值觀教育可以凝聚社會的力量,實現(xiàn)多元文化的整合,促進擁有不同價值觀的個體之間、群體之間融洽共處。吳廣慶在《美國價值澄清理論及其啟示》一文中呼吁:“要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社會多元化的價值觀念和社會思潮,實現(xiàn)思想文化的有機整合和不同群體的和諧融洽”。[3]64-66

      當然,在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的同時,要正確處理一元與多元的關系。價值的多元性主張社會不同主體具有不同的價值觀,充滿活力、創(chuàng)造性;而一元性重視社會不同主體之間具有社會的、歷史的統(tǒng)一性,充滿穩(wěn)定性、基礎性。一元中的多元與多元基礎上的一元、一元性的客觀基礎與多元性的主觀必要是辯證統(tǒng)一的。我們要反對以價值多樣性淹沒主導價值的“拼盤現(xiàn)象”和以主導價值否定多樣價值的“替代現(xiàn)象”。就眼下價值觀教育現(xiàn)實而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顯然是重中之重。

      其次,應用多種教育方法,貼近青年教師實際,提高他們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論水平。價值澄清理論就接受角度而言,與傳播學所說的“兩面理”或多面理理論有一致之處。傳播學理論中,“一面理”同于灌輸,是指只將事物正或反的一方面的道理告訴受眾,受眾只能接受而無選擇的權力;“兩面理”或多面理指的是將事物正反兩方面或多方面的道理都告訴受眾,讓受眾根據(jù)自己的經驗與學識在比較中作出抉擇。價值澄清理論強調教育效果在受眾的經驗中獲得。這一點給我們的啟示是,應圍繞青年教師在科研、教學、健康、生活等方面遇到的現(xiàn)實問題,幫助青年教師形成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積極的經驗,而不是一味回避待遇等現(xiàn)實問題,從而有助于提高他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能力,形成教育與自我教育的合力,從而使他們形成正確的價值觀[12]。具體如下:一為疏導教育與自我修養(yǎng)相結合的原則。疏導教育就是要加強對青年教師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疏導工作,不能放任自流。把青年教師的思想認識提高到黨中央有關文件精神上來,沿著社會主義方向前進;自我修養(yǎng),指的是要求青年教師自我積極參加教學、科研、社會實踐活動和政治理論、教育理論、政策綱領等的學習等。二為科學態(tài)度與情感疏導相結合??茖W態(tài)度講究實事求是,分清是非,真理面前人人平等。對于政治問題、思想認識問題、學術觀點問題、名利糾紛問題、方式方法問題、道德品質問題等分別對癥解決。感情疏導問題,需真摯誠懇、情深理切,以情動人、以理服人。三為普遍教育與個別教育相結合。對于普遍性、共同性問題及時進行教育,提高青年教師思想覺悟、政治水平。對于個別青年教師存在的特殊性、個別性的思想問題,進行有針對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四為奉獻精神與切身利益相結合。高校除了要求青年教師具有奉獻教師外,更要關心青年教師,滿足他們的物質和精神生活的合理需要,幫助解決他們在工作、生活、學習中遇到的困難,研究確定向青年教師傾斜的職稱晉升、工資待遇、醫(yī)療保障、表彰獎勵、等各項具體政策[13]。

      再次,綜合教育實踐活動,尊重青年教師的平等地位,重視價值觀形成的個體內部機制。價值澄清理論具體設計了價值觀形成的個體內部機制,并從知、情、行等層面探討個人價值觀形成的過程。在價值澄清過程中,對受眾平等地位的尊重是獲得清晰價值的重要條件。因此,只有以青年教師為本,充分考慮他們的感受,了解他們價值觀形成的內部機制,才能培養(yǎng)青年教師的正確價值觀。在綜合教育實踐中,高校應遵從以下原則:一為主體間性原則,指的是建立在個人主體性基礎之上的主體與主體之間關系的相關性、統(tǒng)一性、調節(jié)性,在思想教育過程中老、中、青實現(xiàn)“我”與“你”的平等對話,都是教育過程中共存的主體,促使主體間相互理解。二為日常交互原則,指的是在教育過程中營造一種日常對話機制,把青年教師看作是與老教師一樣有思想、有信仰的人,以平等的身份與之交往、交流,從而充分調動其積極性、參與性和創(chuàng)造性。三為內心情感溝通原則。青年教師內心的豐富與健全人格的形成需要情感教育。列寧曾說:“沒有人的情感,就從來沒有,也不要可能有人對于真理的追求?!保?4]以情感為紐帶,通過情感的驅動,營造一個彌漫著情感基調的場景或氛圍,激發(fā)共鳴,達到對教育目標的認同[15]。

      第四,用求真務實、與時俱進的哲學和科學理論武裝青年教師頭腦,發(fā)揮青年教師的主動性、積極性,構建思想政治教育整體體系。理論上的成熟是政治成熟的基礎。今天的中國夢理論是當代馬克思主義的積極探索,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著力點,是社會主義事業(yè)健康發(fā)展的有力保障。青年教師要圍繞中國夢不斷學習、鍛煉自己,提高自身思想文化素質,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和方法分析、解決問題是每個青年教師所必須掌握的本領。既要充分發(fā)揮理論說教在武裝頭腦和價值觀知識傳授方面的長處,又要充分發(fā)揮價值澄清法在發(fā)揮青年教師主體能動性和培養(yǎng)價值選擇能力方面的優(yōu)勢,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真正深入人心、指導實踐。同時,價值澄清理論要求增強青年教師的責任意識、主動意識、貢獻意識及創(chuàng)新意識,充分發(fā)揮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核心和戰(zhàn)斗堡壘的作用,使爭當表率、做好事、比奉獻、求實效、樹形象的意識進一步深入人心。近年來,我國高校黨委按照黨中央、教育部的有關要求,針對思想政治工作實際,積極推動構建高校思想政治管理體系,發(fā)揮青年教師在思想政治理論科學化、規(guī)范化建設中的作用,形成相關職能部門的整體合力,實現(xiàn)由定性評價到量化考核的轉變,并初步形成了一套較為完整的高校思想政治建設體系及考核評價標準[16]。

      [1]顧海良,佘雙好.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課程教學改革研究[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6:146-147.

      [2]鄭永廷.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36.

      [3]吳廣慶.美國價值澄清理論及其啟示[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1(6).

      [4][美]路易斯·拉思斯.價值與教學[M].譚松賢,譯.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5]劉獻君.序[M]//張俊超.大學場域的游離部落:大學青年教師發(fā)展現(xiàn)狀及應對策略.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9.

      [6]吳玉梅.后現(xiàn)代主義思潮對當代大學生的影響及其應對策略[M]//廣東省高校思政教育研究會秘書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論叢,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2009.

      [7]朱儉.淺談后現(xiàn)代主義思潮與大學生思想教育[J].石油教育,2004(5):41-45.

      [8]張成華,劉鳳英,張虹.高校青年教師思想政治素質現(xiàn)狀分析與對策研究[J].華東船舶工業(yè)學院學報,2004 (4):77.

      [9]張俊超.大學場域的游離部落:大學青年教師發(fā)展現(xiàn)狀及應對策略[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9:2.

      [10]陳喜林.價值澄清理論對我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啟示[J].學術論壇,2006(12):206.

      [11]俞吾金.意識形態(tài)論[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337.

      [12]婁先革.論價值澄清理論及對我國學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啟示[J].學術論壇,2006(8):197-200.

      [13]李彥奎.教師論[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9:258-263.

      [14]列寧.列寧全集:第20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58:117.

      [15]謝麗嫻.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小班化”教學方法探析[J].高教探索,2013(5):112.

      [16]中國航天科工集團第三研究院黨群部.為國家爭先為民族創(chuàng)優(yōu)[J].航天工業(yè)管理,2011(8):30-32.

      猜你喜歡
      青年教師價值觀受眾
      我的價值觀
      圖說 我們的價值觀
      如何指導青年教師上好一節(jié)數(shù)學達標課
      河北畫報(2021年2期)2021-05-25 02:08:18
      用創(chuàng)新表達“連接”受眾
      傳媒評論(2018年6期)2018-08-29 01:14:40
      青年教師如何做到“不忘初心,繼續(xù)前進”
      消費導刊(2017年20期)2018-01-03 06:26:51
      用心感動受眾
      新聞傳播(2016年11期)2016-07-10 12:04:01
      媒體敘事需要受眾認同
      新聞傳播(2016年14期)2016-07-10 10:22:51
      電視節(jié)目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吸引受眾
      新聞傳播(2016年20期)2016-07-10 09:33:31
      知名企業(yè)的價值觀
      引導青年教師走專業(yè)化成長之路
      遵义市| 大余县| 舒城县| 静安区| 虎林市| 麦盖提县| 临汾市| 阜康市| 黄梅县| 哈尔滨市| 壤塘县| 松原市| 玉溪市| 荆门市| 永年县| 仙游县| 色达县| 丰台区| 枞阳县| 永川市| 莎车县| 金秀| 辉南县| 上栗县| 五指山市| 神木县| 鹤岗市| 蒙山县| 怀柔区| 沛县| 滨海县| 乐至县| 馆陶县| 南安市| 抚州市| 凤台县| 龙岩市| 宁津县| 绍兴市| 五常市| 道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