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僑彬
(福州大學法學院, 福建福州 350116)
美國外籍教師聘任制度及對我國的啟示
黃僑彬
(福州大學法學院, 福建福州 350116)
美國外籍教師制度,大體包括以下特點:教師認證及聘任歸州法律規(guī)范,由州一級的行政管理部門負責管理。在具體的聘任和管理上,區(qū)分公立和私立學校,初等教育與高等教育。其中,私立學校享有完全的自主權,對公立中小學的教師聘任,規(guī)定了嚴格的標準,而公立高等教育機構則有較大的自主權。在外籍教師資格認證方面,中小學的標準與本國的教師標準一致,只是在學歷及教師資格認證上有專門的認證及考試程序。在外籍教師準入及權利義務方面,與移民法和移民政策相關聯(lián),由移民管理部門負責工作簽證、學術交流簽證的頒發(fā),相關的權利義務由外籍教師所申請的簽證類型決定。借鑒美國的制度,中國也應本著原則性與靈活性相結合的標準,完善自己的外籍教師聘任及管理制度。
外籍教師聘任; 工作簽證; 教師資格認證
伴隨教育國際化的趨勢,中國國內在教學內容上與國際接軌的需求日盛,各級教育機構所聘外籍教師亦愈來愈多。但是由于立法的缺失,對于外籍教師的聘任標準、準入原則、管理方式、權利義務的確定,均缺乏明確的法律規(guī)定。一方面,對外籍教師聘任的標準不一,隨意性過大,造成外籍教師水平良莠不齊;另一方面,外籍教師的權利義務不明晰,造成優(yōu)秀外籍教師資源大量流失。作為一個多種族、多民族和多國籍的融合性極強的國家,美國在外籍教師準入及管理制度方面,有其成功的經(jīng)驗,對其制度進行研究,有利于我國根據(jù)自身條件,完成外籍教師聘任的立法工作。
美國在1825年頒布了第一個規(guī)范教師資格的教師證書法令,經(jīng)過近兩百年的發(fā)展,特別是上世紀90年代以來的一系列改革,美國的教師資格認證制度取得了巨大發(fā)展。這一制度在拓寬師資來源渠道、提高師資隊伍素質、提升教育發(fā)展水平等方面起到了巨大作用。[1]綜觀美國教師資格制度,有以下特點:
(一)對教育及學校的立法管轄權及管理權歸于各州
美國憲法第10修正案的“保留條款”明確指出:“本憲法所未授予合眾國或未禁止各州行使的權力,皆由各州和人民保留之。”[2]在美國憲法中,沒有具體談到教育問題,因此,各州的教育立法和政策由各州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門負責。州立法機構先制定本州教育的基本方針,再交由州教育委員會、州教育廳、地方學區(qū)教育委員會執(zhí)行,教師資格認證的相關規(guī)定與運作都按照此流程進行。因此州政府與州立法機構具有教師評定與核發(fā)教師資格證書的權力。在美國,教師以專業(yè)人員的身份出現(xiàn),教師資格證書得到州教育部門承認,獲得教師資格證書,是申請公立學校教師職位的必要前提,美國各州政府根據(jù)需要,在州相關法律中自行規(guī)定教師資格證書的認證要求。
但聯(lián)邦政府往往通過政策和法令的形式,對各州的立法政策產(chǎn)生影響,從而在聯(lián)邦層面對教育立法和政策提出要求。比如,布什政府的《不讓一個孩子掉隊計劃》(No Child Left Behind,簡稱“NCLB”),就針對中小學教育提出了新的評價標準,增加了閱讀和數(shù)學課時,要求美國中學生在2014年前在閱讀和數(shù)學兩個科目上達到熟練的程度。相應地,對教師資格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奧巴馬政府的教育改革,則取消了“NCLB”制訂的評估目標,減輕了對未達標學校的處罰。但聯(lián)邦政府對教育的過多干預,特別是過多干涉教育科目和評估標準,也引起了各州及民眾的非議。一般情形下,對于聯(lián)邦政府通過的政策,各州都做出執(zhí)行該政策或計劃的指引。比如,德克薩斯州教育委員會根據(jù)NCLB計劃,制訂出相應的指引,其中,就涉及提高教師資格標準的問題。[3]
(二)在教師資格認證和管理方面,區(qū)分公立學校和私立學校,區(qū)分初等教育和高等教育
首先,美國沒有法律明文規(guī)定私立學校教師需具備資格證書,但規(guī)定公立學校教師必須具備教師資格。[4]
其次,在公立學校中,又區(qū)別初等教育和高等教育。其中,對于初級教育中的中小學教師,有嚴格的教師資格認證和管理機制。雖然各州的規(guī)定不盡相同,但一般都是在學歷、教育培訓的專業(yè)程度、專業(yè)方向、考核方式及工作經(jīng)驗等方面做出規(guī)定。[5]
而對于高等教育中的美國高校,則一般賦予各高校高度自治權。在美國,高校教師資格沒有全國或全州統(tǒng)一的政府標準。一般來講,對高校教師資格的認定均由各高校自主進行。由于美國高校的設立和運營都需要由一些高等教育資格評審協(xié)會來認證,通過認證的高校才會得到社會的認可,而這些協(xié)會在對高校進行認證時,一般都會對任職教師的資格予以規(guī)定。所以各高校在對本校教師的資格做出認證時,一般都會根據(jù)高等教育資格評審協(xié)會的標準,制定一些細化的標準,依此來確認其教師是否具有教師資格。通常情況下,在美國高校內部,對教師資格的認證一般是由系來完成的,如德克薩斯州女子大學(Texas Woman's University)即是如此。但是也有一些高校通過成立專門的委員會或機構來進行這項工作,其名稱也各不相同。例如,美國德克薩斯州貝勒大學(Baylor University)的教師資格認證機構為教師資格委員會(Faculty Qalifications Committee),該委員會由14名成員組成。大學則在每一個學院(College)的系內都設有教師資格證書辦公室(Office of Faculty Credentials),由該辦公室負責對該系的教師進行資格認證。雖然美國高校教師的資格認證主要由各高校自己來完成,但是各高等教育資格評審協(xié)會通常都會要求高校提供其教師的詳細花名冊(faculty rosters)并接受評審,以此作為高校認證的依據(jù)之一。也就是說,美國高校教師資格認證的實施機構實際上包括校內和校外兩個方面,但校內機構更直接。[6]
與教師資格認證和管理制度的特點相似,美國關于外籍教師在美任教的法律及政策規(guī)定,也同樣區(qū)分公立學校和私立學校,區(qū)分初等教育和高等教育。其中對于私立學校,選擇和聘任外籍教師,由學校自己做主,享有自治權,政府不制訂標準。對于公立中小學聘用外教,則規(guī)定有嚴格的標準和準入程序;而對于公立大學,在引進外籍教師方面,也享有高度的自治權。
(一)公立中小學外籍教師適用教師資格認證的同等標準
外籍教師受聘在美國從事教師工作,其從事資格標準與各州的教師資格標準相同,沒有差別待遇,也沒有雙重標準。比如,依德克薩斯州的條例,外籍教師來德克薩斯州的公立學校任教,需要經(jīng)過一個教師資格認證程序,其標準即是德克薩斯州的教師資格標準。除此之外,其還需提供在本國的教師資格證,語言能力證明以及刑事紀錄證明。[7]
同時,各州的政策還與聯(lián)邦政府的政策相一致,外籍教師也需同時遵循。比如,德克薩斯州制訂的執(zhí)行NCLB計劃的指引中規(guī)定:所有的教師都必須滿足州的從業(yè)標準,不論他來自美國國內還是國外,必須證明其具備可以勝任教師職位的知識和教學技能,以保證學生獲得知識。在證明其勝任時,應滿足以下要求:1.在德克薩斯州學校教書的外國教師,所獲學位應相當于美國高等教育機構頒發(fā)的學士學位水平。2.持其所在國頒發(fā)的有效的教師資格證書。3.通過以下方式,展示其具備勝任教師職位:如果是新晉小學教師,必須通過包括小學基礎課程等教學內容的嚴格的考試。如果已經(jīng)作為教師執(zhí)業(yè)了,則也需通過一個類似的考試,以表明其勝任NCLB計劃下的更高要求。如果是新晉中學老師,必須通過一個其所教學科的嚴格的考試,或完成相當于考試水平的一個學科培訓。而已經(jīng)作為中學老師執(zhí)業(yè)的,也需要通過培訓或類似考試的形式,表明其可以滿足NCLB計劃要求的更高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對于一些參加了美國州政府和教育部門認可的外國教師交流計劃的國際訪問老師,對他們的聘用,各州一般會做出一些特殊的彈性安排。比如,德克薩斯州就規(guī)定,此類教師的聘用,期限不超過三年,州教育機構可以授權學校處理。其任職標準也有所調整,重大的區(qū)別在于:對于所聘外籍教師是否勝任,可以根據(jù)其教學經(jīng)歷進行判斷,而其教學經(jīng)歷則可以包括該教師在其本國、本州以及德克薩斯州的全部教學經(jīng)歷。[8]這種特殊安排,也體現(xiàn)了美國著力推廣國際文化交流以及教育國際化的政策取向。
(二)公立大學享有聘用外籍教師的高度自治權
在高等教育層面,美國高校在聘用外籍教師方面,享有很大的自主權。同時,外籍教師的聘用與本國教師沒有區(qū)別,完全是同一標準。美國高校設有訪問教授(Visiting Professor)或客座教授(Guest Professor)職位,外國教授可以向美國高校的院系申請成為客座教授或訪問教授,院系會根據(jù)經(jīng)費情況、自身需求等因素來決定是否接受。理論上講,不論國籍,只要符合美國高校對某個職位的特定要求,任何人都可以申請成為該校的正式教授(教師),享受與本國教職員工相同的福利,接受相同的管理。人事招聘制度上也不拘一格,更強調人才流動、開放和多元,歡迎走出去和請進來??平倘藛T績效考核更側重人文素質、能否有助于學科建設,是否有利于增強學科競爭力。在招聘渠道上,高級教科人員招聘不由人事部門主管,而是放到市場公開招聘,再經(jīng)教授會議舉薦,上報校方批準。不過,學術領導或某個學術大腕也有權在內部舉薦和裁定。[9]在既有需求也有經(jīng)費的情況下,美國高校也會主動請某些知名學者臨時執(zhí)教,但其身份仍是訪問教授或客座教授。接受訪問教授或客座教授的申請由各系提出,交由學院批準,同意后由國際教育中心辦理簽證申請等來美事宜。
外籍教師與用人單位確定雇傭關系后,尚需辦理的就是申請赴美的手續(xù)。美國的境外勞務制度與其移民管理制度相結合,受其移民政策規(guī)范。換言之,符合教師資格標準,受美國學校的聘用,只是外籍教師赴美任教的第一步。成功申請赴美工作簽證,是其能最終在美任教的重要程序。針對屬于文化教育交流范疇的外籍教師赴美任教,美國有一些專門的簽證類別。根據(jù)不同的教師聘用方式,應進行不同類型的簽證申請,需要經(jīng)歷不同的申請程序。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幾類:
第一類:J簽證。美國J-1交換學者簽證是簽發(fā)給赴美國參加由美國新聞總署所批準的有一定規(guī)模的國際交流計劃之訪問者的一種簽證。其目的在于促進美國和其他國家在文化、教育、科研等領域內的相互交流,以增加彼此的了解,加強國際合作,促進國與國關系的發(fā)展。交流項目包括由美國有關政府機構擬定、外國政府機構提出,或由美國的學校、企業(yè)、科研機構等申報的項目,獲得批準者可以在美國從事有關學習、實習、培訓、工作或研究。
第二類:H-1B簽證。H-1B簽證為短期性的工作簽證,簽發(fā)給來美國、為獲得移民局批準的美國雇主從事各項專業(yè)性工作的外籍人士。美國雇主所提供的職位必須被美國法律認可為“特殊專業(yè)性工作”,其中教師職業(yè)在此序列。[10]同時,申請人必須屬于具有“特殊才能”或“專業(yè)知識”的外籍人士,并對學歷、工作經(jīng)驗提出了一定的要求。
H-1B簽證要求準備雇傭申請人的美國雇主首先必須獲得可以雇傭外國員工的“移民局批準書”(即I-797表,Notice of Action),可由美國雇主為其填妥“非移民雇員申請表”(I129表,Petition for a Non-immigrant Worker)及H類補充表格,向移民局提出“雇用外地人員工”的申請。H-1B持證者每次可申請延期停留3年,在美最長停留期限為6年。以H-1b身份入境后,不可以轉換雇主,必須到為申請人提供擔保的美國雇主處工作。在美期間,如申請人要轉換新的工作,必須由新雇主為其向移民局提出新的申請,包括重新向勞工部申報“勞工情況申請表”,獲得移民局批準才能保持申請人在美國的合法身份。
第三類:Q簽證。主要用于參加國際文化交流項目的工作簽證,前提是申請者已獲批加入某國際文化交流項目,來美進行培訓、學習、工作和交流。其目的是通過工作和培訓,實現(xiàn)申請人母國與美國在歷史、文化的交流和合作。
第四類:EB簽證(永久工作簽證,移民類)。根據(jù)不同的工作種類及申請人的狀況,又分為五類。比如:EB-1簽證主要發(fā)放給在藝術、教育、科學、商業(yè)等領域有特殊才能并做出極大成就的人或著名的國際運動員。而EB-2簽證則發(fā)放給持較高學歷以及在藝術、科學、商業(yè)等領域具有特殊才能的人。國內人常說的所謂“工作移民”,以及本文所涉及的外籍教師申請職業(yè)移民時,主要申請的簽證類別應是EB-2簽證。
以上前三類簽證均屬于非移民簽證,第四類則屬于職業(yè)移民簽證。部分外籍教師赴美工作后,既可以選擇非移民簽證,也可以選擇職業(yè)移民簽證,還可以先選擇非移民簽證,后經(jīng)相關程序,將簽證變更為職業(yè)移民簽證。應根據(jù)工作合同的情況、雇傭方的狀況、工作的進展、獲取簽證的難易程度,做出最優(yōu)選擇。
外籍教師一旦獲得簽證,進入美國,與聘用單位簽訂勞務合同后,其依據(jù)美國聯(lián)邦政府和各州法律,以及與雇主的合同,享有工作者應有的權利,并承擔相應的義務。美國聯(lián)邦政府及各州法律對勞動者權利均做了較為詳盡的規(guī)定,為便于臨時來美工作者了解自身權利,美國移民局還專門根據(jù)美國聯(lián)邦公共法案110-457條,編寫了來美臨時工作者權利的小冊子。除持移民簽證赴美的外籍工作人員外,臨時工作人員包括外籍教師,主要享有如下權利:
(一)享有美國居民(resident)的法律地位
對于在美臨時居住人員,是否具有美國居民身份,美國法律采取了“意愿標準”,即看居住者是否有長期居住美國的意愿。美國法律規(guī)定:凡進人美國的外國人有在美長期居住的意愿,而居住沒有達到期限,可以視為美國居民。對于如何判斷一個人是否具有長期居住在美國的意愿,一般是根據(jù)勞務合同簽訂的時間以及簽證的類型來判斷。以此為標準,上述外籍教師可以申請之簽證,均可以證實其具有長期在美國居住的意愿,美國政府一般都會為其發(fā)放社會安全號,認定其居民身份。
(二)依法享受與美國國民同等的勞動權利
依美國聯(lián)邦政府法律,臨時工作者的法定基本權利依據(jù)其簽證類型進行確定,同時參照合同約定。其權利享有的基本原則是國民待遇,即使外籍工作者是持臨時工作簽證,仍享有同美國公民和居民相同的基本權利,這些權利主要包括:
1.獲取同等勞動報酬和勞動保障
獲得報酬,是勞動者的基本權利,美國聯(lián)邦政府還特別就勞動者工資,制訂了最低工資標準,各州也訂有不低于聯(lián)邦政府的本州的標準。對于外籍在美從業(yè)人員,享有與美國雇員一樣的工資標準,即必須滿足美國聯(lián)邦政府最低工資標準。[11]同時,適用“就高不就低”的原則,如果所在州的最低工資高于聯(lián)邦政府,則可以要求依據(jù)州的標準。而且還可以在合同中要求付更高的工資。此外,對于工作時間,也有明確的法律規(guī)定,對于超出工作時間的部分,雇主必須支付加班工資,按美國的規(guī)定,一周工作超過40小時的部分,即需支付加班工資。每超一小時,應付正常工資數(shù)1倍半的加班工資。[12]
在美國,外籍從業(yè)人員享有與美國職工相同的勞動保障權利。雇主應為雇員提供醫(yī)療和社會保障險,承擔應由雇主承擔的部分,不允許變相從雇員工資中扣除相應的保險費金額。
2.享有同等勞動訴求權利
法律對雇員可以享受的工作環(huán)境進行了詳細的規(guī)定,雇員可以要求雇主提供一個安全或清潔的辦公環(huán)境。比如:如果提供住房,房屋應是安全和干凈的;應提供干凈安全的工作條件和場所。根據(jù)工作性質,對工作條件和場所提出具體的要求,比如:對于一些高危或存在危險化學物品的工作環(huán)境,雇主還需提供相應的安全和衛(wèi)生保障。
臨時工作人員可以參加工會組織或其他組織,在美國,一般情況下,所有的工人都有權參加工會組織,盡管這是賦予移民工人的權利,但臨時雇工仍然可以享有。外籍從業(yè)人員可以參加工會,要求增加工資,改善條件,參加公眾演講、集會和其他的陳情活動,有權自由參加一個工會組織或其他組織。
3.非歧視待遇
任何在美工作人員,包括臨時工作人員,均享受非歧視待遇。即在工作中,免受因性別、種族、國家、膚色、宗教和殘障所產(chǎn)生的歧視。不能因為上述原因導致雇員獲取不同的工資;在工作中,不能要求雇員只能說英語,除非工作需要。不能歧視女性,不能根據(jù)性別安排工作,不能對女性進行觸摸以及語言挑逗等性騷擾行為。
4.免受侵害
任何雇員都享有免受侵害的權利,這些侵害包括:對身體的侵害;語言方面的威脅,包括對雇員本人及家屬的威脅;用欺騙的方式告訴雇員虛假的工作和生活狀況;隱瞞雇員應享有的法律權利;等等。
美國法律為遭受這些侵害行為的工作者提供了多途徑的救濟方式。如果一名雇員遇到此類情形,他可以聯(lián)系當?shù)亟M織,陳述觀點,請求幫助。同時,他也有權離開對其侵害的雇主,雖然對于臨時工作者來說,簽證一般要求他不能更換雇主。但遇到此種情形時,他可以要求離開原工作單位,甚至可以對雇主提起訴訟,且有權要求變更簽證的類型。如果你繼續(xù)替原單位服務,仍然可以告雇主,如果原雇主報復你,會受到更嚴厲的處罰。此外,對于上述侵害行為的受害者,可以得到美國聯(lián)邦政府和州政府援助計劃的支持,在醫(yī)療、住房、生活以及法律方面得到救濟。
相應的,上述這些權利內容均是聯(lián)邦政府做出的規(guī)定,如果各州的規(guī)定及合同的約定高出這些基本權利,仍應適用“就高不就低”的原則,適用高標準,享有更充分的權利。
(三)依法承擔在美納稅義務
美國法律在賦予外籍臨時工作人員以居民待遇,給予充分權利的同時,也要求外籍工作人員承擔相應義務。除遵守美國法律外,與外籍工作人員最為相關的義務就是依法納稅義務。如前所述,美國的意愿居留標準使外籍臨時工作人員能更充分地享受美國居民待遇,同樣,此標準也是美國行使稅收管轄權的重要依據(jù)。即使出現(xiàn)了雙重居民身份的情形,根據(jù)外籍工作人員的主要經(jīng)濟活動地或利益中心所在地來判斷,美國仍可行使稅收管轄權。對于外籍工作人員來說,依簽證類型,獲取社會安全號和工作許可,進而依法納稅,即是其權利,也是其義務。
相對而言,美國是國際文化交流比較發(fā)達的國家,也是各國學生和學者學習、工作、交流的集散地。與之相匹配,其利用靈活且多樣的立法和管理形式,對外籍教師赴美工作的聘任、準入以及權利義務進行了全方位的規(guī)定。通過法律規(guī)定與當事人自行協(xié)商相結合的方法,賦予了外籍人員同等待遇,成為其吸引世界人才,豐富其智力倉庫的重要制度優(yōu)勢。中國作為赴美留學生最多的國家,[13]同時也是吸引外籍教師的重要國家,理應在了解其制度特色的基礎上,借鑒之。
(一)對赴美中國教師的建議
對于擬赴美從事教師工作的中國教師來說,首要的任務是在符合對方招聘標準,并已達到工作意向或簽訂合同的情況下,如何順利簽證并進入美國。在此的建議是:無論是準備做臨時工作簽證還是移民工作簽證,最好是先申請非移民簽證。因為申請移民類永久工作簽證時,一般都要求申請人已在美國工作了,對于申請人尚不在美國,或工作還沒最終確定的情形,不利于申請人進行簽證申請。在非移民簽證中,J簽證最好辦,因為沒有名額限制,但缺點是時間短,且有兩年回國服務期限制,不利于長期居留和工作。H簽證一般三年,較容易轉移民工作EB2簽證。申請人應根據(jù)自己的情況和要求,進行相應的簽證申請。
(二)對我國外籍教師立法及制度改良的建議
目前,無論是在我國的中小學還是大學,從事教學工作的外籍人員逐步增多。隨著數(shù)量的增加,隨之而來也產(chǎn)生了諸多問題。比如:外籍教師質量良莠不齊,特別是在中小學層面;外籍教師管理無法可依,應當如何對待這些外籍教師,沒有明確的法律法規(guī)可以遵循;對于某些成就突出的外籍教師,由于待遇上的雙軌制,使其很難長期在國內工作,無法形成工作的連續(xù)性,既增加了外籍教師聘用的成本,又難以達到吸引和留住好的外籍教師的目的?;诖耍覈枰谕晟仆饧處熈⒎爸贫韧晟品矫孀龀雠?。
1.立法完善我國外籍教師準入標準和程序以及法律地位
在對外籍教師進行立法調整時,理想的方式是,仿照美國的做法,外籍教師的聘任標準及辦法由教育行政管理部門專門立法。而其法律地位及權利義務,則由《勞動法》以及其他規(guī)范外國人法律地位和待遇的部門法律予以規(guī)范。
目前,我國尚沒有明確地針對外籍教師的法律法規(guī),只在我國《教師法》中設了一條授權條款,[14]授權教育部制定外籍教師的聘任辦法。但教育部一直沒有完成此項立法工作。只有外國專家局依歷史傳統(tǒng),形成了幾份有關外國專家管理的規(guī)定,[15]并適用于外籍教師聘任工作。但外國專家局的規(guī)定多為程序性規(guī)定,沒有設定明確的外籍教師準入和聘任標準和條件,特別是初等教育機構(中小學)的準入標準。造成目前在我國從事外教工作的外籍人員教學水平參差不齊,特別是針對中小學的外籍教師,爭議最大。教育部應依據(jù)此授權條款,制定明確的外籍教師聘任標準和辦法,予以指引。
與此同時,對于外籍教師的法律地位及享有的權利義務,不應由教育部立法解決(階位不夠),而應在《勞動法》或專門規(guī)定外國人待遇的民商事立法中予以規(guī)定,普遍適用于來中國的外籍工作人員,包括外籍教師。事實上,中國加入WTO后,服務貿易總協(xié)定(GATs)下的服務貿易逐步自由化也是中國承諾的重要義務。立法規(guī)定外國人在中國從業(yè)的法律地位,本身也是當前的一個立法任務。
2.外籍教師聘任標準及管理方式應堅持原則性和靈活性相結合
在外籍教師聘任條件的確定上,應區(qū)別初等教育和高等教育。對于中小學聘任外籍教師,應制訂明確的原則性的聘任標準,以作為全國的指導原則。對聘任的標準、資格、認可及考查的辦法,進行詳盡的法律規(guī)定。同時,應特別注意與當前國際教師交流計劃及國際項目結合,利用國際機構的認證功能,以尋找到勝任的外籍教師。對于高等院校的外籍教師聘任工作應盡量交由學校來進行,更能發(fā)揮專業(yè)評估優(yōu)勢,達到引有所用。
在外籍教師管理上,應體現(xiàn)同等原則,給外國教師國民待遇,享受相應的勞動法權利,并承擔相應義務(納稅)。無論哪種人員被招聘,都有權享受體制內全額待遇,直到他們離開為止。
勿庸置疑,立法完善是解決法律問題的根本之策,但作為一個理想目標的實現(xiàn),尚需時日。就目前來說,可以充分利用教育行政部門的立法及管理權,進行管理過渡。一方面,教育部利用《教師法》的授權條款,制定出靈活性與原則性相結合的外籍教師聘任標準;另一方面,在進行外籍教師聘任時,在外籍教師工作待遇約定以及后續(xù)管理上,賦予各聘用學校更大的自主權,使其可以通過合理方式,[16]盡量平衡外籍教師待遇,以實現(xiàn)同等原則標準。
注釋:
[1] 美國自上世紀九十年代,進行了一系列的教育改革,內容涉及學業(yè)標準、教學評估、學校績效責任、校園科技、革新教育措施、加強教育人員培訓、提高教師素質等內容。其中,1997年聯(lián)邦教育部提出教師素質改革的六項目標,針對教師的召募、培養(yǎng)、引導、進修等提出具體措施。
[2] 原文如下:The powers not delegated to the United States by the Constitution, nor prohibited by it to the States, are reserved to the States respectively, or to the people.
[3][8] “Guidance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NCLB Highly Qualified Teacher Requirements”, Division of NCLB Program Coordination, Texas Education Agency, 2008.
[4] 傅松濤、劉亮亮:《美國私立學校與公立學校的比較研究》,《外國中小學教育》2006年第10期。
[5] 美國各州根據(jù)申請者的申請,按不同的教學職責范圍,考查申請者的學歷背景、教育背景、專業(yè)培訓狀況等因素,頒發(fā)不同類別的教師資格證書,此部分內容不是本文的重點考查內容,具體標準不再詳述。
[6] 齊澤旭:《美國高校教師資格制度的現(xiàn)狀和發(fā)展趨勢》,《外國教育研究》2008年第11期。
[7] Text of Proposed Revisions to 19 TAC Chapter 232, General Certification Provisions Subchapter A: Types and Classes of Certificates Issued, 232.6.
[9] 楊兆雄:《借鑒海外經(jīng)驗,培養(yǎng)和引進杰出人才》,《國際人才交流》2010年第8期。
[10] 此類行業(yè)主要包括:電腦程序師、工程師、律師、會計師、建筑師、理療師、藥劑師、醫(yī)療技師、教授、教師、醫(yī)生、圖書管理員、管理顧問、飯店經(jīng)理、模特兒、經(jīng)濟學家、農(nóng)學家、生物學家、化學家、地質學家、園藝學家、營養(yǎng)學家、數(shù)學家、物理學家、科學家,等等。
[11] 自2009年7月24日起,美國最低工資標準調整為每小時7.25美元。
[12] 即:如果常規(guī)工資是每小時10美元,則加班工資為每小時15美元。
[13] 李新化、孫琦:《美國高等教育國際化的現(xiàn)狀》,《湖南醫(yī)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第4期。
[14]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第42條:外籍教師的聘任辦法由國務院教育行政部門規(guī)定。
[15] 目前國家外國專家局有關外國專家來華的規(guī)定主要有:《外國專家來華工作許可辦理規(guī)定》《聘請外國專家單位資格認可辦理規(guī)定》《介紹外國文教專家來華工作的境外組織資格認可辦理規(guī)定》《組織派遣團組和人員赴境外培訓的機構資格認定辦理規(guī)定》《聘請外國專家確認件管理辦法》。
[16] 比如:提高工資標準,但同時要求外籍教師不能另行在外兼職;如果按當前體制,尚無法提供中國員工享受的勞動保險類型,可以嘗試在商業(yè)保險上給外籍教師以支持;等等。
[責任編輯:余言]
2014-06-06
福建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guī)劃2013年度一般課題(FJJKCG13-162)
黃僑彬, 男, 福建南安人, 福州大學法學院黨委副書記。
G451.1
A
1002-3321(2014)05-009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