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濱力
如今,人們更加注重健康,健康知識也因之大普及,網(wǎng)站在說、微信在說、微博在說、電視在說、廣播在說、雜志在說、各種小報也在說……似乎有種被健康知識包圍的感覺。其間,魚龍混雜,泥沙俱下,流言與真理共存,科學與偽科學俱在,對那些魚目混珠的東西,似乎應該梳理一下了。
△“核霧染”
霧霾天是人們關注的熱門話題。最近,有人稱含鈾煤礦燃燒后會出現(xiàn)放射性粉塵,導致霧霾,出現(xiàn)“核霧染”,流言一出,引起不小轟動。那么,“核霧染”究竟是怎么回事兒呢?我們的空氣中有核輻射的威脅了嗎?
根據(jù)全國煤礦放射性核素含量數(shù)據(jù)庫的統(tǒng)計結果,全國煤礦煤樣的鈾238放射性活度的平均值是每千克79. 5貝克勒爾,就是說,完全在安全的范圍之內,完全可以安全利用。擔憂是多余的。
俄羅斯科學院研究員卡爾瑙霍夫認為,中國霧霾的重要成因可能還是汽車尾氣等污染物以及氣候變化等自然氣象條件的改變。他說,全球一些煤礦中確實含有極少量的放射性鈾,但含量并不比普通土壤或巖石高。況且燃煤電廠都裝有清潔過濾系統(tǒng),微乎其微的放射性物質經(jīng)過有效過濾,可以避免對人體和周圍的環(huán)境造成危害。沒必要過分擔憂。
△“清肺食物”能夠抗擊霧霾?
2013年,“霧霾天”成了熱詞,國內諸多地區(qū)霧霾天創(chuàng)出了歷史記錄。2014年霧霾天也不可能大幅度減少。于是,一些解霾偏方翩然而至。市面上流行各種清肺食療方:白蘿卜治痰多咳嗽;雪梨燉百合、銀耳蓮子羹可潤肺抗病毒;有人特別推薦鴨血和豬血,說是清肺效果最好。
專家指出,實際上,“清肺”只是中醫(yī)一個模糊不清的概念,現(xiàn)代醫(yī)學中并沒有“清肺”這個詞兒。至于說能夠抗擊霧霾,更是從未聽說過。霧霾讓國人變得既幽默又無奈,人們想著法地逃避霧霾帶來的惡果,但食物清肺或者抗擊霧霾只是一種美好的愿望,純屬子虛烏有。
△“一碗方便面需要肝臟解毒32天”!
流言說方便面經(jīng)過油炸,油中添加了抗氧化劑BHT,在沖泡過程遇到高溫,這些物質就會溶解出來。而肝臟是人體的排毒器官,只要人體攝入不需要的物質,都會由肝臟整合排出去,一般32天為一個周期。所以一碗方便面需要肝臟解毒32天才能代謝出去。
流言中提到的抗氧化劑BHT被廣泛用于食品加工中。聯(lián)合國糧農組織和世界衛(wèi)生組織把BHT的每日允許攝入量定在每公斤體重0.3毫克。對于成年人的體重來說,大致相當于每天20毫克左右。按照中國食品添加劑國家標準,抗氧化劑BHT在食品中的用量一般為每公斤油脂0.2克。按照每包方便面100克、通常含油量20%來計算,每天吃5包泡面,長年累月地吃,其中的BHT也不會造成健康危害。
不過,方便面作為一種高熱量、高油脂、營養(yǎng)成分單一的食品,本身就不是健康食品,屬于垃圾食品之列,它的問題還包括含有比較多的鹽,導致人體鈉超標等等。但不是健康食品不等于就是有毒食品,這一點需要特別強調。
△深咳嗽可以防止猝死嗎?
網(wǎng)上流傳,如果心臟病患者獨處時感到胸口劇痛,并且開始蔓延到手臂和下巴,這時應深吸一口氣,然后用力咳嗽,就可以預防因心肌梗死而導致的猝死。不過,這一說法沒有得到權威部門的證實。美國的心肺復蘇指南不推薦將這一技能傳授給普通公眾,這一急救方法也無法在醫(yī)院外使用。這種咳嗽防猝死的“秘籍”往往不靠譜。
醫(yī)生提醒:心?;颊咭坏┩话l(fā)胸痛,要趕緊舌下或含服硝酸甘油,并發(fā)出求救信號。
△手機被確定為“致癌物”?
是的。近期,世界衛(wèi)生組織下屬的國際癌癥研究機構將手機定義為“可能致癌”物品,稱其與神經(jīng)膠質瘤(一種腦瘤)有關聯(lián)。這也是世衛(wèi)組織首次為手機輻射定性。
瑞典等多個歐洲國家研究發(fā)現(xiàn),用手機10年以上,可能會增加患腦癌和口腔癌的危險。荷蘭研究顯示,手機輻射與失眠、早老性癡呆癥、兒童行為問題、男性不育等有密切關系。2010年3月,英國一名癌癥專家通過研究得出驚人結論——使用手機致死人數(shù)將超過吸煙。這是迄今為止關于手機對健康危害的最嚴重警告。
△手機上網(wǎng)輻射更大?
此前,有媒體在微博上傳了一段采訪視頻稱,手機上網(wǎng)時會產生比平時多五六萬倍的電磁波,危害可比塑化劑。
專家表示,手機上網(wǎng)的電磁輻射比平時大幾萬倍的說法有點荒謬。其實手機上網(wǎng)和處于通話狀態(tài)時的輻射差不多。而打電話時產生的輻射也僅用毫瓦來計算,遠低于人體安全輻射值。不過專家提醒:長時間用手機上網(wǎng)也有壞處,人的眼睛近距離盯著手機屏幕,整個眼球就是一個手機輻射的接收器,而手機發(fā)出的電磁波通過熱效應累積,熱量積累在眼部,從而傷害眼睛。
△電磁輻射會殺精
毋庸諱言,電磁波對人體確實有一定的影響,但無論筆記本電腦還是手機,它們的輻射值通常都在1毫瓦/平方米這個水平上,遠低于國際非電離性輻射委員會制定的安全上限——10瓦/平方米。因此,和手機輻射一樣,無線上網(wǎng)的路由器和筆記本電腦一端產生的輻射都在安全范圍以內,不必驚慌。
△“土豆淀粉含量高,吃土豆容易發(fā)胖”?
很多人都誤以為土豆是容易發(fā)胖的食物,其實不然。土豆含有淀粉,但是它的含水量高達70%以上,真正的淀粉含量不過20%,其中還含有能夠產生飽脹感的膳食纖維,所以用它來代替主食不但不容易發(fā)胖,還有減肥的效果。土豆之所以被人們看成是容易發(fā)胖的食品,完全是因為傳統(tǒng)的烹飪方法不當,如把土豆做成炸薯條、炸薯片。一只中等大小的土豆,做成炸薯條之后的熱量是烤土豆的200倍。令人發(fā)胖的不是土豆本身,而是它吸收的油脂。做過土豆燒牛肉的人都知道,土豆的吸油力是很強的。
△吃紅燒肉的人長壽?
有人說,喜歡吃紅燒肉的人長壽,比如毛主席就喜歡吃紅燒肉,活了83歲。專家指出,壽命和飲食結構、家族遺傳基因、生活習慣、生存環(huán)境等有關,但從未聽說與吃紅燒肉有關。紅燒肉起碼是高油脂食物,沒有任何一位營養(yǎng)專家提倡過吃紅燒肉。如果是為了長壽而吃紅燒肉,也許就錯了,吃出高血脂等“三高”來,就得不償失了。
△解酒藥讓你千杯不醉?
過去的一年,由于嚴禁酒駕,解酒產品暢銷,“酒寶”、“酒侶”、“酒靈芝”等等,宣傳廣告充滿了“喝酒不傷身,開車不扣分”、“20分鐘增強酒量,千杯不醉”等字樣。說明書上也多以“護肝解毒、加速解酒”為其“主要功效”。
解酒藥真有這個本事嗎?專家提醒,千萬不要輕信這些解酒產品的忽悠!目前根本就沒有解酒藥,市面上賣的都是保健品,解酒也是根本不可能的。
據(jù)專家介紹,人體主要通過肝臟、皮膚和呼吸系統(tǒng)三大途徑代謝酒精,其中肝臟最為重要。酒精進入人體后,乙醇脫氧酶負責把乙醇氧化成乙醛,肝臟中的乙醛脫氫酶再把乙醛氧化成乙酸,最終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排出。從這個機理來看,市場上的“解酒藥”都沒有這種作用。所以當酒精進入到血液循環(huán)后,是很難在短時間內把酒精含量降下去的。有些解酒藥的使用說明中會有“本藥品藥效強勁,服用時請同時飲用兩大杯水,睡前再飲一杯”之類的話,這說明這些藥品的“神效”已不重要,重點在于你喝了很多水,被人體吸收后,擴充了血管容量,從而降低血液里的酒精濃度。
△喝奶能引發(fā)腎結石?
流言說,由于牛奶富含鈣質,喝牛奶會更容易患上腎結石。
事實是,機體這個復雜系統(tǒng)很巧妙地平衡了高鈣與腎結石的關系。雖然高鈣飲品勢必增加尿液內鈣的排泄量,但同時也可以降低尿液內草酸的排泄,從而使得尿液內草酸及鈣的比值明顯降低,反倒不容易形成草酸鈣結晶。因此,從預防腎結石的角度說,多喝高鈣飲品并沒什么錯。
編輯/譚明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