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智博
自1993年一部名為《嫉妒》的韓劇被央視引進中國大陸開始,韓劇在中國已經(jīng)整整存在20年,不過在這漫長的歲月里,在不同時期能成為中國人集體記憶的劇集并不多。2月的最后一周過去后,畫上句號的《來自星星的你》,很可能跟2005年在中國一炮走紅的《大長今》一樣,成為中國人對于韓劇的下一個記憶符號。
外星人也是韓劇的
“韓國編劇已經(jīng)不再滿足高富帥了,他們直接把手伸向了外星球?!?0后編劇趙晨調侃著如是評價《來自星星的你》(以下簡稱《星星》)。
《星星》熱得發(fā)燙,除了普通觀眾和鐵桿粉絲之外,影視行業(yè)里幾乎所有的職業(yè)編劇和制片人也“不由得”關注起來。面對《星星》在韓國穩(wěn)超20%的收視率和在中國內地甩開第二名一條街的點播率,很多編劇和制片人看法各自不同。
從編劇的職業(yè)角度上看,《星星》讓很多編劇都不太服氣,擅長古裝戲的編劇于正對記者說:“編劇上,除了作者很會寫人物個性外,可以借鑒的技巧非常少,倒是全智賢的表演,美輪美奐的服裝、拍攝手法、剪輯起了很大作用。”
“拍攝手法上,這部劇采用了很多紀錄片的技巧。男主像接受采訪一樣,經(jīng)常把內心獨白先講一遍,過去和現(xiàn)在、古裝和時裝穿插播送,女主視角、男主視角各自演繹一邊,就這樣,讓一個有些原地打轉、并不激烈的戲吊起了觀眾的胃口。”于正說,“中國觀眾對韓劇也表現(xiàn)出寬容,同樣的故事放在中國,他們可能會覺得是雷劇。”
面對《星星》的走紅,趙晨發(fā)現(xiàn)了一個微妙的現(xiàn)象:平時很少看韓劇的人看完后比經(jīng)常看韓劇的人更加“不能自拔”。對于平時就密切關注韓劇的她來說,《星星》在編劇技巧和題材上的突破點很少:“惟一的突破,就是不講灰姑娘了。”
“《星星》綜合了幾乎所有韓劇成功的元素:歷史、穿越、偶像、時尚、愛情、罪案、豪門、超能力、忠犬型男二號……”趙晨評價說,“但這類超現(xiàn)實題材的韓劇可能對于經(jīng)??错n劇的人并不新鮮,事實上,在這類題材的韓劇里,幾年前的一些韓劇都比《星星》要好。但對于以前不怎么看韓劇的觀眾,《星星》絕對是讓人覺得眼前一亮的?!?/p>
事實上,如果把《星星》與《大長今》同樣視為韓劇的符號,兩個符號之間長達10年的“空窗期”里,韓劇完成了一次“外殼”的蛻變。
在2005年《大長今》和另一部韓劇《浪漫滿屋》在中國熱播之后,韓劇開始在題材上、質量上進入了一個起伏不定、同質感嚴重的“迷茫期”。韓國廣播影像產(chǎn)業(yè)振興院2007年曾對最重要的三大海外市場日本、中國大陸和臺灣地區(qū)進口韓劇的情況進行調查,情況一度讓韓國人沮喪—— 2007年上海電視節(jié)上韓國電視節(jié)目對華銷售額為650萬美元,比2006年銷售額的977萬美元減幅驚人。這是韓國在1997年金融危機后“文化救國”、打造文化產(chǎn)業(yè)10年后,經(jīng)歷的一次小小下挫。
那時與韓劇一起沉淪的還有臺灣偶像劇和香港TVB大劇,但目前完成“復興”的,卻只有韓劇。
《星星》的字幕主要翻譯、“鳳凰天使TSKS韓劇社”成員“爛筆頭”從事韓劇字幕翻譯已經(jīng)7年,因為身在首爾工作,對近年來韓劇的變化感受也更為直接一些:“韓劇現(xiàn)在電視劇的類型上很多元,因為電視劇的主要受眾還是家庭主婦,所以要說最主流的還是最平常的家長里短,出軌、捉奸、復仇,不過都在主婦們比較清閑的時候播。晚上黃金檔的電視劇因為大家回家都看,所以‘都教授這種完美帥哥,從20歲到50歲都受用的?!?/p>
盡管如上所言,超現(xiàn)實題材的韓劇在數(shù)量上看是韓劇的“非主流”,但從播放時間上和設定的受眾群體來看,顯然代表了現(xiàn)在韓國三大電視臺打造的韓劇方向。新一代的韓劇不再是動輒幾十、上百集的冗長,而是像美劇、日劇一樣,十幾集到二十集就可以看完一個故事。
嚴苛出品
盡管編劇、制片人們面對《星星》的大熱吐槽多多,但讓中國影視行業(yè)的從業(yè)者羨慕的其實并不是《星星》的成功,而是現(xiàn)在韓劇背后的制作環(huán)境。
韓劇的第一次蛻變發(fā)生在1990年韓國民主化浪潮前后,當時韓國政府在電視行業(yè)“國退民進”,完成市場化改革,半國營性質的韓國廣播公司電視臺(KBS)縮減規(guī)模,民營的首爾廣播公司電視臺(SBS)創(chuàng)立,二者與韓國文化廣播公司電視臺(MBC)形成了今天“三巨頭”的局面。隨后,唱片、電影的事前審查制度相繼廢除,改為分級制。1997年,金融危機中破產(chǎn)的財閥們也被清除出了影視行業(yè),讓市場競爭更加充分。
1998年,韓國將文化產(chǎn)業(yè)列為二十一世紀國家經(jīng)濟戰(zhàn)略性支柱產(chǎn)業(yè),提出了“韓國文化世界化”的口號。韓國政府規(guī)定電視臺必須保有80%以上國內制作的節(jié)目,對國產(chǎn)劇的播放時間設下限,對進口影視劇的播放設上限,黃金時段不能播出外購影片,以保護本土影視劇的發(fā)展。
“韓劇在質量上領先我們15年,”上海文廣(SMG)的制片人蘇醒在社交網(wǎng)站上撰文說,“韓國的連續(xù)劇自成體系,大多數(shù)韓劇是邊拍邊播出。殘酷的淘汰機制和高效的運作機制是英美國家都望塵莫及的。這種周一拍完周二剪、周三周四播的方式不僅僅是一種高效體質的體現(xiàn),更是在產(chǎn)業(yè)思路上完全異于中國?!?/p>
不同于中國電視劇制作機構與電視臺打交道的B2B模式,韓國電視劇制作機構與電視臺共同制作,承擔風險,以B2C的方式同觀眾接觸。
根據(jù)國內影視行業(yè)人士的介紹,現(xiàn)在韓國電視劇導演一般被稱為PD(Producer&Director),兼顧“制作人”與“導演”兩職,“邊拍邊播”的背后是收視率實時考核,收視率不好,長劇會被砍短,砍短就意味著損失廣告收入。KBS電視臺人才開發(fā)院長崔鐵灝說:“韓劇的收入中,有39%是廣告,20%是銷售節(jié)目收入?!?/p>
更嚴苛的是,每部黃金時間的劇集,廣告時長也可以隨收視率浮動,收視率高的劇可以播時長七八分鐘、品牌數(shù)量在28個左右的廣告,一天收入達三四億韓元,成功的劇廣告費會翻兩三倍,而收視率差的劇廣告時段甚至可能被砍到兩分鐘,也會影響導演接下來的簽約。
這樣的環(huán)境,決定了編劇在韓劇產(chǎn)業(yè)鏈里的地位高于明星。在韓國,邊拍邊播的機制,讓編劇成為了一個劇組中跟導演平起平坐的核心角色,編劇甚至可以決定角色由哪些明星來出演,也可以按照明星的氣質“量身定做”劇中的角色氣質。一部劇集的成本中,給編劇的酬勞要遠遠高于演員。在這樣的機制里,韓國誕生了一批金牌編劇,如“一手煽情一手搞笑”的洪氏姐妹、連配角也能寫出彩的金恩淑,包括《星星》的編劇樸智恩,也是一位擅長寫女性角色的金牌編劇。
用一位韓國影視行業(yè)的專家的話說,一部韓劇的成功,“編劇占70%—80%,演員占20%,導演占10%”。張語芯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也說,愛奇藝去韓國購買韓劇的播出版權時,一般只知道演員、編劇,“連劇本大綱都沒有”,“只能根據(jù)以往的經(jīng)驗,從對韓國市場的了解、演員在韓國目前的狀態(tài)以及他們在中國被接受等情況作出分析”。
曾經(jīng)大熱韓劇《浪漫滿屋》的導演表珉洙曾說,韓劇挑選演員有不成文的規(guī)矩:“女演員演技和容貌都重要,演技更為重要;男演員首先是容貌,如果有演技就更好了?!?/p>
在編劇“一手遮天”的情況下,很多韓國演員的表演也會出現(xiàn)套路化,盡管全智賢在《星星》里“前一秒女神、后一秒女神經(jīng)”式的表演在很多中國觀眾眼里是演技出神入化的體現(xiàn),但在趙晨眼里,這樣的表演早在2011年5月的水木劇《最佳愛情》里就被一個角色設定類似的男主角“首演”過,“《星星》里很多橋段的表演,看影視作品多的人,都能在一些歐美電影中找到些許的影子,比如《諾丁山》里的某些情節(jié)?!?/p>
很多人感嘆于韓劇在道具上“高大上”,但這點在很多國內制片人和導演看來,只能撓頭苦笑:韓劇里動輒上萬的品牌服裝和裝修豪華奢侈的別墅住宅,這在國內電視劇本審查中,通常會以涉嫌“渲染貧富差距”被閹割或自我閹割。至于鬼怪幽靈超能力,就更不可能出現(xiàn)在國產(chǎn)偶像劇中了。“韓劇里女明星可以拿各種奢侈品,但國產(chǎn)電視劇里,富翁只能用宜家39塊9的被套。”趙晨說。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韓劇的制作水平也帶動了觀眾欣賞水平的提升和對情節(jié)的預期提升,SBS在2013年2月檔的水木劇《那年冬天,風在吹》就曾在創(chuàng)下13.4%的高收視率的同時,被觀眾指責低級錯誤頻出;MBC播出的《7級公務員》中,女主角電話拿反了還在通話。
這些平時被中國觀眾拿來放在SNS上當笑料的穿幫鏡頭,卻讓韓國觀眾十分在意,他們普遍認為,如果頻頻出現(xiàn)這樣的狀況,不僅電視臺遭人恥笑,還很可能影響“韓流”在世界的傳播。MBC的制片人就曾表示,韓國電視劇代表著韓國文化,所以必須嚴格保證質量。
網(wǎng)絡撐開的管道
在編劇于正看來,《星星》在中國的大熱應該主要歸結于微博上明星和大V們的帶動:“她們會覺得自己就是千頌伊,明星會帶動粉絲形成熱潮?!?/p>
“爛筆頭”也絲毫不掩飾網(wǎng)絡對于這部韓劇的“決定性意義”:“《星星》會這么火也是因為網(wǎng)絡的關系,沒有微博就沒有《星星》的走紅,網(wǎng)絡這一代人,看劇先看臉,臉長得好,劇情不好也會看。”
無論是“閱劇無數(shù)”的字幕組成員還是負責引進這部劇的張語芯,他們在去年12月底《星星》開播前,誰也沒有預料到這部劇集會成為2014春節(jié)后的一個“現(xiàn)象”。
但“爆發(fā)”也不是沒有預兆,根據(jù)去年12月韓國媒體的報道,《星星》是第一部在開播前就被中國方面簽下播放版權的韓劇,而且,拿下《星星》播放版權的并非中國大陸的視頻網(wǎng)站,而是一家名為“北京幸福影視媒體”(根據(jù)韓文音譯)的中介公司,報道還稱,《星星》此番出售價格比其他韓國電視劇更加昂貴,為每集500萬韓元(約為人民幣28778元)。
盡管張語芯因為“商業(yè)機密”不便告知從第三方那里購得《星星》播放版權的價格,但她還是稱:“我可以說的是,它確實要比國產(chǎn)的電視劇要便宜很多,如果相比這種量級的電視劇的話,其實《星星》的性價比還是非常高的?!?/p>
2月12日開始,愛奇藝首先改變了以往的播出模式,在字幕組翻譯之前,就將《星星》的最新劇集放在網(wǎng)站上讓粉絲們觀看。3個小時的“時差”,可以說是創(chuàng)造韓劇真正意義的第一次在中國“同步播放”。而一周之后,另一家播放《星星》的樂視網(wǎng)也開始將“生肉(網(wǎng)友對于沒有翻譯的國外影視劇的稱謂)”先掛上網(wǎng)站爭取點擊率。很多粉絲一邊看一邊在評論區(qū)里猜臺詞。
如果沒有視頻網(wǎng)站,韓劇2007年之后在中國的“復興”或許還要更久一些,李敏鎬也不會被華誼推上春晚的舞臺。正是這樣的“網(wǎng)站同步直播”,在幫助韓劇和韓國的影星們撐開另一個進入中國大陸的管道。
如今,在北京潮人聚集的三里屯的愛奇藝咖啡館,外墻已經(jīng)整個被包成了《星星》的海報,每天都有很多粉絲跑來合影,還有很多人會和海報上的男女主角借位“接吻”。誰都不能預計《星星》這座火山還能噴發(fā)多久,但顯然,韓劇自身的進化和視頻網(wǎng)站的新渠道,正合力重新在中國打開了一片新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