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素華
現(xiàn)代社會,人與人之間的溝通愈顯重要??谡Z交際教學的系統(tǒng)訓練,勢在必行。在新課程背景下,雖然口語交際在新教材中有專門呈現(xiàn),但教師在從事教學的過程中往往難顯成效。有些教師以課時不夠、考試不考為由,擠占了原本屬于口語交際的時間。實際上,作為教師應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利用零星時間滲透口語交際教學,充分挖掘資源,創(chuàng)設情境,對學生進行訓練。讓學生知道“說什么”“怎么說”“會說”“說好”,處處體現(xiàn)睿智和洋溢才華。
口語交際能力教學策略課前五分鐘現(xiàn)代社會,人與人之間的溝通愈顯重要??谡Z日漸成為每個人必備的技能,看今天大學生求職、人才招聘、公務員競爭上崗、人才頻繁流動,都讓我們意識到,口語交際不僅是人與人溝通的主要手段,而且也是展示個人才華的極為重要的途徑。
而口語交際教學是一個需要長期訓練的過程,決不是短評快的培訓就能解決的,必須從基礎教育階段加強培養(yǎng)。在全面系統(tǒng)地訓練中,才能使口語交際能力獲得穩(wěn)扎穩(wěn)打的提高。
然而,實際的基礎教育過程中,在新課程背景下,雖然口語交際在新教材中也有專門的呈現(xiàn),但教師們在從事教學的過程中往往難顯成效,有些教師常以無從下手、課時不夠、考試不考為由,而擠占了原本屬于口語交際的時間。葉圣陶先生曾多次呼吁重視口語的訓練,他說:“必須認識到看書讀書其實就是聽他人說話——用眼睛從書面上說自己的話,讀和聽一回事,寫和說是一回事,不能丟開聽和說不顧,總是讀和寫。認識了這一層,語文教學才能切合實際,對學生才能真有益處?!?/p>
我認為,新課程標準中,安排的口語交際課時量遠遠不夠。作為教師,應從平時的教學過程中利用零星時間滲透口語交際教學。讀寫聽說的能力中,“說”是最重要的一種實際的能力,對個體、對社會來說都是那么重要,教師應充分挖掘教學資源、抓住一切有利時機、創(chuàng)設情境對學生進行口語訓練,提高學生的交際能力、口語表情達意的能力、思維能力等來展示學生的才華。在這一過程中,讓學生不僅知道“說什么”“怎么說”,還要“會說”“說好”,處處體現(xiàn)睿智和洋溢才華。做到這些,才會凸顯個人魅力,并且將漢語的精華精彩地展現(xiàn)出來。
一、教師應時刻注意語言美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假如在言語旁邊沒有藝術的話,無論什么樣的道德訓誡,也不能在年輕人的心靈里培養(yǎng)出良好的高尚的情感來。”“教師的語言,是一種什么也代替不了的影響學生心靈的工具?!币粋€優(yōu)秀的教師,僅有淵博的知識是不夠的,還得擁有美的言語。美的言語是教師高度的智慧、高超的能力、高尚的修養(yǎng)、高尚的情懷的生動體現(xiàn),其本身就是美的典范。這種美的語言必然會以自身豐富的審美特征吸引學生、感染學生、打動學生、影響學生,使學生在美的熏陶下,情感得到陶冶,靈魂得到洗禮,精神境界得到不斷提升。我國著名的教育家葉圣陶先生也曾在文章中呼吁:“凡是當教師的人,絕無例外的要學好語言?!苯虒W語言,是對一個教師最起碼的要求,準確性是教學語言的生命,它時刻考察著一個教師的教學精神和工作態(tài)度。
教師美的言語,是培養(yǎng)學生語言能力的重要途徑。愛因斯坦也曾說過:“一個人的智力發(fā)展和形成概念的方法很大程度上是取決于語言的。”教師言語的審美創(chuàng)造,不僅影響到教學任務的完成、教學效果的優(yōu)化,更重要的是他能直接影響到學生多方面的能力,尤其是語言能力的發(fā)展。
美的言語,是教師給學生做出的運用語言的最直觀、最有效的榜樣。教師言語對學生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實踐證明,學生受到言之有序、言之有理、言之動情、言之生趣的言語的長期熏陶,就會逐步產生對語言的濃厚的興趣,進而獲得靈活機智地、準確有效地運用語言的本領。古羅馬美學家朗吉弩斯說過:“美的語言是偉大心靈的回聲,它將對其他的心靈產生深遠的震撼?!睂W生對美的語言的熱愛和陶醉,必將促使他們自覺地、積極地去進行審美創(chuàng)造,從而在創(chuàng)造中提高自己的審美感知能力和審美創(chuàng)造能力。總之,教師的話講得得體就是感染力,講得精彩就是影響力,講得智慧就是催生力,講得深情就是沖擊力。所有這些力加起來,就是一種強大的驅動力,它推動著教學活動順利高效地向前展開,推動著學生向身心俱美的目標健康地成長。
二、教師應重視學生的訓練過程
在口語交際教學中,教師不應因重視指導過程,而忽視了學生的訓練過程。在課堂上,往往喜歡表現(xiàn)的學生侃侃而談,而一些性格內向的學生,總是處于“傾聽者”的角色,缺少口語鍛煉的機會,造成教學中學生訓練機會不均等的現(xiàn)象。解決這一問題的辦法,是在教學中,教師要把任務具體落實到每一個學生身上,使之在交際過程中為完成各自的任務而積極參與其中,和諧交流。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以學生為本”是教育的出發(fā)點,也是口語交際教學的立足點。在口語交際教學中必須遵循以人為本的主導思想,讓學生在活動中真正成為交際的主體。教師要有意識地給學生以人文關懷,滿足他們的實際需要,教會學生如何溝通心靈,形成必要的人際交往能力的同時,更重要的是讓他們學會充分展示自己,并從中獲得自信和樂趣。
把課堂教學作為口語交際教學的主陣地,進行說話訓練,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和應對能力,從而達到“會說”“說好”的目的。
(一)重視朗讀,以讀起步
朗讀是培養(yǎng)說的最簡單最常用的方式,在反復的朗讀中,還可以培養(yǎng)敏銳的語感,潛移默化地把優(yōu)美語句內化為自己的語言,從而豐富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因此,在教學中,要對學生進行朗讀指導。比如,要求學生學會正確停頓、讀準字音、讀美節(jié)奏、讀出情感,對學生進行朗讀訓練。在課堂上,學生發(fā)言時,教師隨時評價他們的說話質量,隨時糾正語病。
(二)進行復述訓練
所謂復述,就是把讀過聽過或見過的內容、材料、事情,用自己的話重新敘述出來的一種口語表達方式。復述訓練需要過程。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先學習詳細復述和概要復述,然后再學習創(chuàng)造性的復述。其中,創(chuàng)造性地復述是最重要的。在訓練初期,教師不妨選一些故事性較強的、學生感興趣的材料,或者就以課堂教學中的文本材料為例,先讓學生嘗到復述的成功。此后再選擇一些說明性較強的材料,逐步加深難度,講究訓練的層次性。
(三)進行口頭作文訓練
口頭作文需要學生邊想邊措辭,邊表達,要求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序。有效的口頭表達訓練,能培養(yǎng)學生敏銳靈活的思維和系統(tǒng)連貫的講述能力。
教師可以采取各種形式的口頭作文??梢允侨宋锩鑼?、景物描寫、場面描寫等,培養(yǎng)學生善于觀察、形象表達的習慣。教師也可創(chuàng)設一定的問題情境,來培養(yǎng)學生根據(jù)情境、對象恰當?shù)乇磉_的能力。
(四)進行有準備的主題演講訓練
演講是一種較高層次的口語表達訓練,也是在特定的時空環(huán)境中進行的,以有聲語言和輔助性體態(tài)語言為手段,公開表達某種主張和看法,以達到說服人、感染人、教育人、鼓勵人的一種交際方式。演講要獲得聽眾的信服取得成功,需要演講者從各方面提高自己的素質,包括表達、自信、思維、臺風等,這對初中生來說,雖有一定的難度,但還是可以進行初步訓練的。所以,首先,教師要指導學生怎樣寫好演講稿;其次,通過實戰(zhàn)來不斷提高演講的質量。
(五)巧用課前五分鐘,提高口語交際能力
口語交際能力,不可能一朝一夕速成,更不可能通過幾節(jié)專門的口語交際訓練課就能達到目標。作為一種能力培養(yǎng),它是一項長期不斷的工程,應貫穿在整個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之中。在教學實踐中,我歷時三年,進行嘗試,利用課前五分鐘時間進行口語交際訓練,在不斷改進中取得了一些效果,具體想法和做法如下:
1.概念解讀
(1)“課前五分鐘”是指上本節(jié)課內容前的五分鐘而不指——上課之前的五分鐘。利用課前五分鐘是指導在這五分鐘內進行聽說能力的有序訓練,與閱讀、寫作結合在一起,培養(yǎng)學生綜合性的語文能力,提高學生綜合的語文素質。
(2)利用的形式有講故事,一事一議(內容可以是身邊發(fā)生的小事,社會熱點,國際時事等),演講等。
(3)每次一人發(fā)言,兩分鐘左右。然后讓兩至三名學生簡評,學生集體打分,最后教師簡單總結。
2.理論依據(jù)
(1)《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明確要求:“改革課程實施過于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xiàn)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yǎng)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p>
(2)《語文課程標準》總目標第9條:具有日??谡Z交際的基本能力,在各種交際活動中,學會傾聽、表達和交流。初步學會文明地進行人際溝通和社會交往,發(fā)展合作精神。
(3)《語文課程標準》各學段都有詳細的“口語交際”教學目標。
3.具體操作
課前五分鐘的利用分為兩部分。第一,是訓練;第二,是檢驗。訓練又分為敘說古今故事,關注身邊事物,探討熱點話題等。三年每個階段都有細致而明確的目標,循序漸進,要求逐步提高。每一次演講結束由同學評價,集體打分,每學期評選出“演講之星”。
訓練的具體內容和目標如下:
(1)敘說古今故事。古今中外的神話傳說、童話寓言、軼聞趣事,都是講述的題材。這一階段主要培養(yǎng)學生課前發(fā)言的習慣,鍛煉學生的膽量,以便使學生在公共場合發(fā)言能做到情節(jié)完整、吐詞清晰和基本流利。同時,初步讓學生了解講述故事要注意的語氣、語調、語速、節(jié)奏、聲音變化和態(tài)勢等。
(2)關注身邊事物。每天都會發(fā)生許多的事情,即便是學校生活,只要善于觀察,有一顆敏感的心,也會覺得身邊的生活是豐富多彩的。因此,要多引導學生注意觀察自己身邊的一事一物,對看到的、聽到的事物進行獨立思考,然后在課前把自己的見聞感受表達出來。這一階段主要是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感悟能力,即獲取和處理信息的能力,使他們養(yǎng)成善于觀察生活、思考生活、表達生活感受的良好習慣。
(3)探討熱點話題。這是第二階段的深化和提高,所謂熱點話題,是指在社會上影響比較大而大家非常關心的話題。比如中國成功舉辦奧運會、玉樹地震、西部干旱、上海世博會,等等。當然,也可以向學生征集他們關心的話題。探討之前,教師或同學講述事情的基本事實,這—階段旨在拓寬學生視野,開闊眼界,且從這些事情中進行分析、思考,學會提出觀點,從而培養(yǎng)其社會責任感和思辨能力。
今年的初一年級,為了使學生有更充裕的時間準備,我讓學生間隔進行兩分鐘的演講和一分鐘名言的闡述。一分鐘的名言闡述:即請學生精心準備名言于課前板書在黑板的名言角,并精心準備個人對名言的解讀展示給大家。養(yǎng)成積累習慣的同時,鍛煉了解讀能力,每天都能沐浴在名家箴言帶給我們的徹悟中。
4.案例
2006年,我開始對自己所任教的初一(1)班進行訓練,去年臨畢業(yè)時估算了一下,40名同學中,能夠進行成熟、精彩演講的同學已經不少于22個(從表達、自信、思維、臺風等角度來衡量),哪怕是平時被認為是非常靦腆、不善言辭的同學,一站上講臺,流暢的語言、讀到的見解,往往讓大家有意想不到的收獲。其中有14個同學曾經在學校進行巡回演講,有一定的影響力。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這些學生中有近三分之一在新的學校里擔任各種角色的學生干部,他們似乎一致認為,這些主要得益于三年的演講帶給他們的自信和才華。
三、實踐成效的歸納與反思
這一活動我已進行到了第四年。利用課前五分鐘進行訓練,作用是多方面的。最明顯的情況是,學生的膽量提高,參與意識大為增強,表達能力提高。無論是在課堂上還是班隊活動中,學生都樂于表現(xiàn)自己的亮點,展現(xiàn)自己的才華,并在這一過程中增加了自己的信心,增強了學習的興趣。我分明感覺到學生對每天進行的這一活動的期待,而且通過這一活動極大地豐富了學生的信息量,拓寬了學生的視野。我們把這一活動戲稱為學生的營養(yǎng)“加餐”。一方面,每一階段的訓練都促使學生去閱讀,去觀察;另—方面,一個人的閱讀面極其有限,—個人的精力也是極其有限,但在課前的發(fā)言中,學生把各自所知道的知識講述出來讓大家聽,使同學在較短的時間里獲得更多的信息,增加了許多知識,無疑這也應是一種學習的過程。更重要的是,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的思維得到了訓練,如在熱點探討中,許多學生從不同角度提出不同的看法,相互啟發(fā),使他們學習從多層面多角度去思考問題的方法,而這樣就有利于發(fā)散思維的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意識的加強。同時,還是學生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的絕佳時機,他們在絕對平等的交流溝通中互相認同,在彼此認同中思想升華。這種教育的力量,遠遠勝過老師的說教。
也許,一些教師會認為,一堂課用五分鐘進行這樣的訓練浪費了時間,課堂上就不能完成教學任務。其實,這是一種錯誤的觀念。首先,從語文課程的性質來看,學習語文要為人們的日常交際服務,應具有日常交際工具的功能。而人們的日常交際最主要的方式,還是通過口頭表達的形式來進行的。其次,從語文教學的目標來看,過去的《教學大綱》明確指出,要培養(yǎng)學生聽說讀寫全面發(fā)展的能力。現(xiàn)在的《課程標準》更是對每個學段的口語交際訓練作了具體而詳細的規(guī)定。再次,從課堂效果來看,—節(jié)課如果能夠有效利用好四十分鐘進行課文教學,就已經非常不錯了。著名語文特級教師洪鎮(zhèn)濤說:“學習語言,是語文教學的根本。所謂學習語言,主要是通過感受,領悟,積累語言材料(即吸收,其途徑是聽、讀)和運用語言(其途徑是說、寫)來提高語文能力?!焙槔蠋煆恼Z文教學的根本上來論述學習語文的途徑,明確指出:學習語言,聽說和讀寫同樣重要,甚至聽說比讀寫更重要。因此,我們大可不必為課前五分鐘的口語交際訓練而擔憂,因為這和課文教學一樣也是語文教學的根本任務。我們要做的是,由于時間的相對縮短,在課前對教材要進行更加認真細致地分析和研究,設計更加有效的教學方法,優(yōu)化課堂結構,提高四十分鐘的課堂效率。
總之,口語交際的最終目的,還是為了交際。但良好的交際結果是與良好的口語表達分不開的。所以,口語交際不是簡單的聽說相加,而是一個始終互動、充滿變數(shù)和應對技巧的過程。所以,老師應著手對學生進行口語交際的互動訓練。在這個訓練過程中,為保證語言交際的順利進行,必須讓學生認識并遵循合作原則和禮貌原則。同時,還應選擇貼近學生生活的話題。精心創(chuàng)設情境,營造良好氛圍,激發(fā)學生興趣,讓他們在實際的訓練中提高自身的口語交際能力。
參考文獻:
\[1\]《語文學習》編輯部.課堂教學藝術.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2\]中央教科所.葉圣陶語文教育.河南教育出版社,1990.
\[3\]教育部.九年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4\]張鴻苓.中國當代聽說理論與聽說教學.四川教育出版社,2000.
\[5\]瞿雅麗.教師口語技巧.暨南大學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