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俊青 謝兆崗
目前,高職學生思想政治狀況的主流是積極、健康、向上的,但同時也伴隨產生了理想信念模糊和動搖的現狀?!爸袊鴫簟钡奶岢?,深刻內涵對新形勢下的職業(yè)院校大學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有著極其重要的指導作用。本文從分析高職學生理想信念現狀入手,針對其特點,探索提出了創(chuàng)新的“中國夢”視域下的高職學生理想信念教育方式。
中國夢高職理想信念教育2012年11月2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參觀《復興之路》展覽時第一次闡釋了“中國夢”的概念,他指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中國夢”的提出,為當代大學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2013年5月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同各界優(yōu)秀青年代表座談時發(fā)表重要講話指出:“廣大青年一定要堅定理想信念。中國夢是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也是青年一代應該牢固樹立的遠大理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我們黨帶領人民歷經千辛萬苦找到的實現中國夢的正確道路,也是廣大青年應該牢固確立的人生信念?!边@里,既對青年一代如何點燃青春夢想提出了殷切期望,也對如何當代為實現中國夢增添強大的青春能量提出了方向性要求。“中國夢”當中對廣大青年責任和使命的詮釋與我們黨高度重視青年工作的思想一脈相承,高職院校更應該以此為契機,積極探索如何有效利用中國夢理念加強高職學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從根本和源頭上保證我們黨始終擁有著綿綿不絕的青春能量、保證黨的偉業(yè)不斷擁有繼往開來的輝煌。
一、高職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現狀
高職學生理想信念教育與本科學校相比,確實存在其獨特之處。目前,高職院校學生理想信念狀況的主流是積極、健康、向上的,絕大多數學生關心祖國前途,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思想活躍,自尊意識突出,成才愿望強烈,具有與本科院校的學生共同的特征,但也確有部分學生被高考失利的陰影所籠罩,自認是“低等生”和“學差生”,對自身今后的發(fā)展缺乏向往和定位,理想信念淡化。高職學校理想信念教育現狀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學校對高職學生理想信念教育不重視
當前,很多高職院校的領導和老師們對于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性認識不夠,認為高職教育重要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職業(yè)技能,只要學生掌握了專業(yè)課程和相應的職業(yè)技能,能夠取得各類職業(yè)資格證書,能夠順利畢業(yè),提高學校的就業(yè)率就行了,從而把理想信念教育邊緣化。
2.學校理想信念教育與高職學生思想實際脫節(jié)
當代高職大學生都是獨生子女,90后,他們在生活環(huán)境、思想意識等方面呈現出新的諸多矛盾性的特點。首先,他們重視個人理想的實現而忽視社會責任。更多地關注個人的利益和幸福,追求自我的發(fā)展,而不能把個人理想與社會責任聯系起來;其次,他們重視物質生活而忽視精神價值。隨著國內外經濟的不斷發(fā)展,部分高職學生走向了過分追求物質生活,輕視精神價值的道路,部分學生產生了學校超前消費、攀比消費甚至負債消費,價值觀的傾斜讓他們出現了信仰危機;此外,就業(yè)的壓力也影響著高職學生的理想信念追求。由于大部分高職學生學習缺乏吃苦耐勞的精神,學習效果不盡如意,再加上就業(yè)的壓力致使他們缺乏自信,使他們對將來從業(yè)方向、就業(yè)崗位和發(fā)展前景有些迷茫,職業(yè)理想的不確定。而當前高職院校理想信念教育卻普遍存在著對高職學生思想脫節(jié)的現狀,教育方法陳舊,針對性不強,實效性不夠。
3.學校理想信念教育內容落后、教育方式單一
當前,相當一部分高職院校的理想信念教育仍然只是利用思想政治理論課程,教師照本宣科,一味地強調書上內容的重要性,教學內容陳舊,與現實脫節(jié),教育方式單一,擺脫不了應試教育模式,不能達到應有的教學效果。
二、高職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基本要求
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是一個系統的工程,需要學校、社會、家庭等多方面的共同配合,形成合力,在此,我們探究高職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基本要求。
1.社會價值與個人價值相結合的價值導向
在市場經濟飛速發(fā)展的進程中,高職學生高度關注個體的自由發(fā)展、崇尚自我成功的思想特點,因此,在加強大學生黨員理想信念的過程中,一定要把良好的價值導向與學生的成長需求、價值取向等結合起來,才利于形成學生的自我建構,才能達到針對性目的。
2.傳統內容與時代熱點相結合的教育內容
在教育內容上利用傳統資源的同時,更要將國內外、黨內外發(fā)生的熱點問題結合起來才具有時效性和說服力,組織學生們對社會熱點問題開展討論和辯論,參與研究性學習活動,鼓勵學生們針對某一問題提出不同的分析思路和解決方案,鼓勵他們用發(fā)展黨員眼光看待社會形勢的發(fā)展和政策變化,從而使他們能更適應社會的變化和發(fā)展。在現實生活中加強教育的同時,還要充分利用豐富的網絡資源,建立網上德育陣地,形成了網絡理想信念教育的總體策略與框架,以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3.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育模式
理想信念教育既是理論問題,也是實踐問題,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必須有科學的理論武裝。但是,大部分學生對傳統的灌輸方法興趣不大,而對于參觀考察、社會實踐、主題演講、專題辯論、觀看影片等方法更易于接受,因此,大學生黨員的理想信念教育還需經實踐體驗的過程,這樣有利于內化為學生的自覺自愿的實際行動。
4.教師與學生相結合的教育主體
高職學生理想信念教育要把提高學生的理想信念與教師理論水平結合起來,形成“雙主體”。高職學生的理想信念教育主要依靠專業(yè)教師與輔導員進行,他們的專業(yè)背景不同,理論水平不一,他們從事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水平直接影響著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效果,因此,要設法提高教師的理論水平,以實現教育“雙主體”的提高。
三、以中國夢為引領,創(chuàng)新高職學生理想信念教育
新時期,在中國夢的引領下,對進一步創(chuàng)新高職學生理想信念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與挑戰(zhàn)?!爸袊鴫簟敝黝}教育活動是職業(yè)院校教書育人、立德樹人的重要內容,是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抓手,是激發(fā)學生為實踐理想而努力奮斗的有效載體。中國夢強化個人價值與社會價值的統一,其核心是實現集體或整體的價值,即通過全體中華兒女的共同奮斗實現中華民族共同的理想。個人夢想是中國夢這一共同理想的具體表現和組成部分,這就要求在對高職學生進行理想信念教育時要時刻強調學生們在社會、集體價值的大環(huán)境下關注個體的自由發(fā)展,因為每一個大學生青年的命運,與中國夢能否實現緊密相關,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創(chuàng)新高職學生理想信念教育。endprint
1.創(chuàng)建中國夢教育的三個途徑
(1)學校教育。學校教育是高職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主體和根基,中國夢背景下高職學生思想信念教育中要加強學校、院系、班級等三方面的聯動,分層次分重點的組織學校教育。引導大學生堅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增強知識更新的緊迫感,自覺把學習作為首要任務,作為一種責任、一種精神追求、一種生活方式,使高職學生能在既扎實打牢基礎知識的同時又及時更新知識,既刻苦鉆研理論又積極掌握技能,不斷提高與時代發(fā)展要求相適應的素質和能力。
(2)社會教育。社會教育是高職學生思想信念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加強中國夢教育中,要時刻與社會相聯系,既可以將社會上有經驗的專家學者請進學校為學生們進行專題講座,也可以組織學生參觀學習,利用參觀紅色教育基地等體驗式教育活動使學生真正做到“從做中學,從學中悟,從悟中行”,通過社會實踐深入認識社會、了解國情,增強學生的愛國意識和民族自豪感。同時,大學生可以通過社會實踐將理論知識和實踐活動有機結合起來,提高實踐能力,在社會認同的基礎上,充分體現了自身價值,真正實現個人價值與社會價值的結合。
(3)課堂教育。進一步深化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改革,打好理想信念教育的基礎。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中,滲透中國夢思想,改革教學內容,完善課程體系,拓展靈活多樣的教育方法與手段,可采取課堂講授、課堂討論、專題講座、專題演講、辯論等實踐教學方法,提高大學生理解能力和反應能力,增強大學生思維方法的掌握和思維能力。根據職業(yè)院校大學生興趣特點,通過課題探究學習方式,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問題的意識、解決問題的實踐能力。
2.搭建中國夢教育的三個平臺
(1)網絡平臺。網絡的飛速發(fā)展能充實高校理想信念教育的內容,豐富理想信念教育的手段,為高職院校理想信念教育注入新的活力。我們應當認真研究高新技術條件下高職院校學生思想活動的特點和規(guī)律,重視和運用信息網絡技術,加強中國夢主題教育,利用網絡教育平臺,可以通過微博、微信等互聯工具表達對中國夢主題的看法,提高高職院校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實效性,擴大覆蓋面,增強影響力。
(2)企業(yè)平臺。高職學生與普通高校學生不同,他們的實訓時間短則幾個月,多則達一年,而且實習實訓的地點比較分散,因此要將中國夢主題教育滲透到學生實習實訓的企業(yè)中,加強校企合作,讓學生積極參與企業(yè)舉行的主題教育活動中,也可在學生比較集中的地方與企業(yè)聯合組織相關活動。通過積極開展健康、高雅、生動、活潑的活動來潛移默化地提高高職學生的在企業(yè)中實習實訓的思想政治覺悟,培養(yǎng)高尚的思想品德和正確的價值觀,培養(yǎng)文明健康的情操和審美意識,從而為樹立正確而堅定的理想信念打下堅實的基礎。
(3)校園文化平臺。校園文化具有內在教育導向功能,能起到對學生潛移默化影響的作用,從而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幫助學生選擇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高職院校校園生活豐富,可以通過各類學生會、社團活動為平臺,進一步宣傳和發(fā)展中國夢教育,比如可以開展以中國夢為主題的演講比賽,紅歌比賽,征文比賽等,營造良好教育氛圍,激發(fā)學生追尋中國夢,培養(yǎng)學生的民族精神和創(chuàng)新精神。
3.構建中國夢教育的三種機制
(1)多方協作聯動機制。主要包括專業(yè)教師、輔導員、班干部等各方面的聯動。專業(yè)教師要加強理論知識的更新,深入發(fā)掘各類課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傳授中國夢主題知識的同時與理想信念教育結合起來;輔導員作為與高職學生接觸最多的教師,要經常研究大學生關心的熱點問題,研究大學生人生價值、理想信仰的基本認識以及他們的思想需求和變化規(guī)律,有針對性地對大學生進行中國夢基本理論教育,幫助他們化解人生道路上遇到的困惑和矛盾,真正發(fā)揮育人功能;班干部要樹立先鋒模范作用和引領作用,樹立榜樣,以先進帶動后進。
(2)競爭激勵機制。一是可以通過開展中國夢知識競賽等方式把中國夢思想內化為學生的理想信念,二是可以把中國夢的學習過程與考核結果作為學生創(chuàng)先爭優(yōu)主要指標,優(yōu)化評價激勵機制,從而推動高職學生對中國夢理論體系的內化,擴充其在高職院校中的傳播渠道,實現傳播的廣闊性和多元化。
(3)資源保障機制。資源保障是中國夢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將“中國夢”主題教育與文化素質教育結合起來,與職業(yè)指導和就業(yè)服務結合起來,提高專業(yè)教師的理論素養(yǎng),為各類活動的開展提供場地、經費等,不斷創(chuàng)新載體,豐富形式,傳遞正能量。
四、結語
“青年是國之未來”,大學生的責任與義務是雙重的,思想意識則是重中之重。中國夢是凝聚黨和人民共識和力量的一面旗幟,引領著廣大人民群眾朝著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努力奮斗。充分挖掘中國夢對高職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價值,對幫助廣大青年大學生堅定理想信念,選擇好人生坐標,將個人理想融入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動力和政治保障。
參考文獻:
[1]戴韶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與高職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研究[J].江淮論壇,2010,(5):164-167.
[2]李術蕊.職教人的“中國夢”[J].中國職業(yè)技術教育,2013,(13):11-18.
[3]孫亮.網絡時代:我國高職學生理想信念教育思考[J].湘潮,2007,(12):98-99.
[4]張衍麗.關于“90后”高職學生理想信念的調查與分析[J].吉林化工學院學報,2012,(2):60-62.
[5]張倩.復興“中國夢”藍本下的大學生思想教育審視與調控[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5):168-16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