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民主似乎正在經歷艱難時世。
烏克蘭基輔的歡呼聲還沒停歇,克里米亞就已經全民公投宣布獨立。這已經不是一個國家的景象——起先是埃及解放廣場,然后是伊斯坦布爾的加濟公園抗議,如今基輔、加拉加斯、薩拉熱窩和曼谷也加入進來,人們紛紛涌上街頭,追究政府的責任。
政府默許反對派反擊,但在民眾的堅強護衛(wèi)和全球新聞媒體的聚焦下,政府被迫讓步。全球歡呼政府政權垮臺,然而趕走獨裁者容易,建立行之有效的民主政府則困難得多。
也許現在是當獨裁者的最佳時期,正如《海灣新聞》所評價的:“世界各國齊心做事的局面越來越不可能,各自捂緊利益,縱容一方作惡,眼下是當獨裁者的黃金時期!”
民主的崩潰
僅僅幾年前,民主還大有統治世界之勢。然而在阿拉伯之春之后,獨裁者被趕下臺,反對派大多無法建立行之有效的民主政府。甚至在那些業(yè)已建立民主制度的國家,體制問題已經變得十分明顯,社會上彌漫著對政治的幻滅情緒。
勝利能夠點燃人們對民主的信心,例如政權更迭之際的開羅和基輔,但隨后便再度熄滅。在非西方地區(qū),民主屢屢崩潰。推翻暴君有時確實能帶來自由,但有時候,它只能引來新形式的暴政。如果革命者既熱愛自由,又能有效地組織起來,開展長期的政治斗爭,那么革命將迎來美好的結局。如果人們在革命中能夠表達自己的觀點,而不受外部干涉,那就更好了。如果缺乏上述兩種條件,那么很難讓人對革命的結果寄以厚望:在類似近期基輔那樣的歡快時刻之后,尾隨而至的必然是長期、艱難、混亂的斗爭。
而在西方內部,民主常常與債臺高筑、運作失靈等字眼聯系在一起,損害其國內外的名聲。民主永遠有批評者,但現在,西方內部出現種種缺陷,其海外形象日益脆弱。于是,原來的批評聲音重新被加以嚴肅對待。
今天的世界,民主出了什么問題?
《經濟學人》在《民主病在哪兒》一文中指出:“這是一個歷史的輪回,兩個原因導致了現在的民主困境。一是金融危機,二是中國的崛起?!?/p>
金融危機揭示了西方政治體制的根本性弱點,而中共則打破了民主世界在經濟發(fā)展方面的壟斷。哈佛大學前校長薩默斯觀察到,美國每30年生活水平翻一番,而中國過去30年間每10年生活水平翻一番。
正如美國副國務卿斯坦伯格在《紐約時報》撰文所寫:“中共的一黨專政的民主模式——共產黨緊密控制,以及穩(wěn)定地選賢任能——比民主效率更高,更能避免僵局?!苯洺1荒脕韺Ρ鹊睦邮牵袊鴥H用了兩年時間就實現2.4億農民享受養(yǎng)老保險——這要比美國公共養(yǎng)老保險體系的總人口多得多。
也許民主真的使一些簡單事情“過于復雜和瑣碎”,讓“某些擅長甜言蜜語的政客誤導民眾”。同樣“許多引進西方價值觀和政治制度的發(fā)展中國家正在遭遇社會動蕩和騷亂”,中國則提供了另一種模式。從非洲(盧旺達)到中東(迪拜)、東南亞(越南),都在嚴肅對待這一意見。
西方媒體也對俄羅斯的民主的發(fā)展表達了諷刺之意,“普京遏制新聞自由,關押反對派,同時,他還維持著表演——每個人都可以投票,只要讓普京先生獲勝?!倍瘍热鹄蹩颂m、阿根廷等地的獨裁者依樣畫葫蘆,沒有完全拋棄,而是維持著民主的假象。
獨裁者們的選擇
在美國與歐洲都失去榜樣的魅力和推廣民主的胃口時,美國越來越害怕民主會造成政權腐敗或者幫襯圣戰(zhàn)主義者。既然美國政府連預算都通不過,更談不上對未來的任何規(guī)劃,那其他發(fā)展中國家為什么要把民主當作理想政體呢?
既然歐元國家的精英們?yōu)榱素斦瓌t而踢走民選領導人,那獨裁者們?yōu)槭裁匆爮臍W洲的民主教誨呢?
即使是在一些“準民主國家”,民主也變了味道,它們往往利用民粹路線來尋求“快速見效”的政治方針,而拒絕進行深度的改革。
如阿根廷,每一任總統都偏愛民粹道路,以個人魅力,甚至個人痛苦在競選中催淚催票。正如阿根廷小說家馬丁·卡帕羅斯所說的:“在阿根廷政治中,疾病和死亡扮演著關鍵角色?!钡麄兌荚趫?zhí)政期間執(zhí)行一系列錯誤的經濟政策,終于把阿根廷從一個完全依賴國內能源的國家變成了進口國,通貨膨脹率高達25%,全球腐敗指數排名第106位。
《經濟學人》就揶揄阿根廷照抄照搬而不思變化:“百年來他們從未改變菜譜,到現在也只是‘拿世界上最好的肉在火上烤一烤。”
陷入這種“穩(wěn)步衰退”局面的國家,往往擁有一些自然資源,有一定的資本與時間競爭。比如,南美多國正在享受中國快速增長對能源的渴求,一旦中國的需求降低,它們就有可能頓時失措;時間至今仍站在俄羅斯一邊,石油、天然氣支撐的“硬腰桿”,跟西方在政治較量中不相上下,甚至掌握主動;在土耳其,埃爾多安以宗教精神代替阿根廷的庇隆夫人,召喚選民的歡呼;在泰國,哪個領導人上臺成了符號之爭,政策內容反倒不再重要。
但是,阿根廷的失敗昭然警示:國家需要好的管理,而不是形象姣好或與病魔搏斗的領導人。要特別警惕“政治娛樂化”或者“政治賣萌”的領導人,因為他們正在掩蓋深化改革、檢討政策的必要。
阿根廷小說家馬丁·卡帕羅斯在最近一篇文章中指出一種新的趨勢、新的希望,那就是民眾不再那么容易被民粹型領導人欺騙了。就如阿根廷總統克里斯蒂娜不明由來的病痛和“疾病斗士”的造型沒能拉執(zhí)政黨一把,支持率仍然跌倒在10年來最低位處。查韋斯的繼任者馬杜羅不論是穿查韋斯的衣服,還是學他趕走美浪潮,更不用說烏克蘭人拒絕成為俄羅斯一部分,不惜付出鮮血代價——民粹在這些國家似乎也失去了吸引力。
民主衰退、民粹失靈,似乎是獨裁者當政的最佳時期。在這個世界,敘利亞依舊在無休無止的紛亂中,阿薩德的地位越來越難以撼動,國家該何去何從?《獨立報》獨辟蹊徑給出的答案不失為一個好的選擇:“別再費心討好選民了,這年頭當獨裁者更加舒坦!”
Fiona根據《經濟學人》《獨立報》、realclearworld.com等綜合編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