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反腐風暴的持續(xù),紀委書記的“重要性”也越發(fā)被強調。2014年6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通過的紀檢體制改革實施方案,進一步明確,紀委書記的提名和考察要以上級紀委會同組織部門為主。
“重視”不僅體現(xiàn)在提名、考察環(huán)節(jié),甚至對紀委書記到任后的排名問題,也成了衡量其重要性的一個指標。早在2009年,中紀委在關于加強縣級紀委建設的若干意見中,已開始提到排名問題,不過當時只是要求在資歷相同的縣委常委中,紀委書記排名靠前。
今年湖北省委則進一步要求,在該省內,紀委書記不論資歷,一律排在副書記之后,其他常委之前。
記者觀察到,能體現(xiàn)紀委書記重要性的另一角度是,就“前途”而言,紀委書記升任正部級的幾率也更大,2002年中共十六大以來,共有66名省級紀委書記已離任(其中1人去世,1人被查處),升任正部級的是26人。
“空降”越來越多
十六大之后已離任的66位省級紀委書記中,有56人在就任紀委書記以前就是副部級干部。
就任前已是副部級干部的27名現(xiàn)任省級紀委書記中,直接從中央部門空降的有4人,其中從審計署副署長調任上海市紀委書記的侯凱,在去年以巡視組長的身份巡視了三峽集團,也是那輪巡視時唯一的一名副部級組長。從本省和外省副省長、省檢察院檢察長升任紀委書記的有7人。另16人此前已是本省或外省的省委常委,包括3名從外省紀委書記轉任的,如河南紀委書記葉青純轉任北京紀委書記。
現(xiàn)在31名省級紀委書記中,由中央部門空降或外省外調的多達21人,比例高達67%,但這31人的上一任中,空降和外調的只有12人,比例為38%,如果時間再拉得遠一點,中共十六大之后已經離任的66名省級紀委書記中,空降和外調的也只有23人,比例為34%。
過去12年,18人升省政協(xié)主席
紀委書記 “起點更高”,他們的仕途也更有“盼頭”,記者統(tǒng)計,十六大之后離任的66名省級紀委書記中,除了落馬的王華元和病逝的楊傳升,其余64人中,已有26人官至正部級,比例超過40%。
這些能升至黨政“一線”任正部級職務的紀委書記,離任時都相對年輕,尚勇、王俠、張毅、陳文清、巴特爾等人由于任紀委書記時年輕,都還先從省委副書記一直過渡后再升正部,他們離任時的平均年齡是55.7歲。
而那些離任時年齡偏大的紀委書記,往往就地去“二線”解決正部級問題。由于本世紀以來,實行省委書記兼任人大常委會主任,這些紀委書記的出路幾乎都是去政協(xié)升職,共有18人在本省升任政協(xié)主席,寧夏紀委書記項宗西在61歲時升任政協(xié)主席,廣西的馬鐵山在62歲升任政協(xié)主席,貴州的王正福62歲。
唯一去人大的是江蘇的原紀委書記王壽亭。2007年,他64歲時卸任紀委書記,升任省人大常委會黨組書記,成了正部級官員。記者統(tǒng)計,這些去人大或政協(xié)解決“正部”的紀委書記們,在卸任紀委書記時的平均年齡是59.4歲。摘自《南方周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