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家民
潛艇上浮時撞在大艦底下
1959年12月1日,人民海軍東海艦隊護衛(wèi)艦在舟山海域進行攻潛演習。中午時分,演習已近尾聲,海上氣候驟變,波浪滔天。418號潛艇正在海下50米全速前進,劃著巨大的“之”字形,以躲閃水面艦艇的搜索。418號潛艇艇長名叫張明龍,副艇長王明新畢業(yè)于蘇聯(lián)列寧格勒海軍學院,是專門來艇上鍛煉的。
下午1時40分,是預定演習結束的時間,與418號潛艇配合訓練的“衡陽”號護衛(wèi)艦,按計劃已到預定海區(qū)停靠,這時,“衡陽”號向水下投射了3枚陸軍用的手榴彈,潛艇聲吶兵聽到3聲爆炸后,報告艇長可以上浮。
由于距離近,艇長和全體水兵都聽到了手榴彈的3聲爆響。于是,艇長張明龍下達了“準備上浮”的口令。隨著警報一聲長鳴,艇員迅速就位,僅用了幾秒鐘的時間,各艙就紛紛報告:“準備完畢?!辈贿^,由于當時中國艇員還沒有水密意識,實際上全艇并未按規(guī)定全部關閉水密隔艙的水密門。輪機長王發(fā)全啟動排水系統(tǒng),海水在強大的高壓氣下被擠出水柜,艇體開始上浮。
僅僅3分鐘,3個艙室全被淹沒,海水呼嘯著向艇內涌去。
輪機長竟然奇跡般地生還
在潛艇下沉過程中,正在五艙的王發(fā)全聽見四艙的人在使勁敲擊水密門,并通過水密門喊話筒高喊:“五艙快排水,五艙快排水!”王發(fā)全趕緊沖過去,一邊喊著新兵陸正德的名字,一邊向排水管道閥撲過去。這個排水閥平時很少使用,王發(fā)全讓陸正德從工具箱中取出螺絲刀,—起打開排水管道閥。頓時,海水帶著強大的壓力噴涌而出。很快,五艙里的海水也沒過膝蓋,又撲向通過六艙的水密門。而四艙的呼叫聲越來越微弱,敲擊聲也漸漸停止了。王發(fā)全看到五艙也已十分危險,如果海水再沒過水密門,連自救的可能也沒有了。
當時的條令規(guī)定,潛艇失事后,“沒有指揮員命令。不準逃生”、”要盡量組織自救”。于是,王發(fā)全和王傳經(jīng)兩人組織大家研究,想辦法“自救”。
受過蘇聯(lián)專家訓練的軍士長王發(fā)全告訴大家,出去之后,先抓住艇邊,停一會兒再上浮。在離艇的10人中,只有王發(fā)全一人生還。
海難驚動了全軍上下
當時人民海軍只有8艘潛艇,它們就是共和國的“鎮(zhèn)海法寶”,最高決策層海軍司令員肖勁光指示:“分秒必爭,救人第一,首先輸氧?!?/p>
上海市委立即派上海打撈局張智魁局長率國內—流的打撈隊伍前往救援。剛剛指揮完演習的東海艦隊司令員陶勇一聽這個噩耗,立即率領59艘艦船組成強大的救護艦隊,奔向出事海區(qū):真是天不遂人愿,救援艦隊來到時,海面上竟刮起了8級大風,甚至把潛艇呼救浮標鋼纜刮斷了。
由于氣候惡劣這一意外情況,直到68小時之后,才在40多米海底找到了418號潛艇。
418號潛艇在失事兩個半月后被打撈出水。后來它被拖離大海,安置在青島海軍潛艇學院的操場上,成了新一代潛艇官兵的形象教材。而在舟山群島的烈士陵園里,有一個墓群特別醒目,它由38座墳墓組成,其正面有一塊青石碑,上面書寫著“一三八五部隊遇難烈士紀念碑”幾個字。這個墓群坐落在烈士陵園的正中間山道上,站在其前面,正好可以眺望茫茫東海,這38座墳墓就是418號潛艇失事時犧牲的官兵,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這是一個世人不知的故事。
(摘自鐵血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