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周刊評論員
7月17日,馬來西亞航空一架客機在烏克蘭東部疑被擊中而墜毀,約280名乘客和15名機組人員無一生還。死難乘客中,有192名荷蘭人,44名馬來西亞人,27名澳大利亞人,12名印尼人,10名英國人,4名德國人,4名比利時人,3名菲律賓人,1名加拿大人,1名新西蘭人。
慘痛人寰的悲劇面前,荷蘭、烏克蘭、俄羅斯等國大批民眾向遇難者表示哀悼,還有烏克蘭民眾寫著“請原諒我們”的字樣。而在同一時間,政客們正進行著丑陋的表演。
烏克蘭政府、烏克蘭親俄反政府武裝以及鄰國俄羅斯,急著撇清責任,指責對方,罔顧死難乘客尸體在田野里腐爛,墜落地面的私人物品被劫掠一空。與此同時,美國政府斟酌著措辭,歐盟商議制裁措施,聯合國束手無策,荷蘭政府與民眾欲哭無淚。
局部地區(qū)戰(zhàn)亂是馬航墜機的根本原因,而追溯烏克蘭危機,離不開俄羅斯與歐盟對烏克蘭的競相拉扯,這使烏克蘭成為歐洲的火藥桶。外交挑邊、顏色革命、政府腐敗、民眾示威、地區(qū)獨立等危機,烏克蘭無不一一經歷。烏克蘭政客的左右搖擺與競相獨裁,又加劇了危機的程度。身處兩大國際勢力板塊的夾縫中,大國之間的角力,使烏克蘭政局動蕩不安,也使馬航客機成為烏克蘭危機的犧牲品。
這就是令世界民眾憤怒的現實:睡夢中的數百平民(其中有約80名兒童)瞬間失去生命,他們的冤魂在烏克蘭土地上徘徊,馬格南圖片社攝影師拍到的災難現場如同世界末日,而政客們卻進行著政治博弈,平民的生命被當做了政治籌碼。
以前,人們通常認為極端民族主義、種族主義組織是恐怖主義的主要兇手,而從馬航MH17墜毀事件以及近幾十年平民航班被擊落的記錄看,由地緣政治導致的國家恐怖主義,和那些明爭暗斗的執(zhí)權柄者,同樣成為傷害平民的劊子手。因政治爭端而傷害無辜平民,是政治人物最大的惡行。
一部紀錄片公布了幾次戰(zhàn)爭中的平民傷亡比例:“一戰(zhàn)中平民傷亡為10%,二戰(zhàn)中平民傷亡為50%,越戰(zhàn)中平民傷亡為70%,伊拉克戰(zhàn)爭中平民傷亡為90%?!苯y(tǒng)計方式也許存在缺陷,但這份數據至少反映了一個事實,隨著科技的進步,殺傷性武器威力越來越大,受到高科技保護的軍隊作戰(zhàn)人員傷亡下降,而手無寸鐵的平民,成為國家戰(zhàn)爭的最大犧牲品。
殺傷性武器的高速發(fā)展與國際政治與道德倫理滯后之間的矛盾,正給人類帶來巨大威脅。隨著武器的普及,越來越多的平民將成為人質或殺傷對象,這是對人類生存的終極威脅。這一深刻的危機,本應迫使世界各國尤其大國,改變自己的執(zhí)政倫理和霸權思維,拋棄固有成見,超越地區(qū)利益,從人類未來出發(fā),從保護平民生命的人道主義出發(fā),建立協(xié)商的全球合作關系。
正如美國學者理安·艾斯勒在其名著《圣杯與劍——我們的歷史,我們的未來》中說:“現代科技和統(tǒng)治關系的社會系統(tǒng)相結合,會把人類的進化帶入死亡的深淵。但同時也證明,我們可以走向一個更可持續(xù)、更平等、更和平的伙伴關系的世界?!?/p>
經過短暫的強硬之后,我們看到普京開始呼吁烏克蘭親俄分裂派推遲獨立公投,承諾進行透徹公正的調查,并與國際社會一道解決烏克蘭危機。但兇手到底是誰沒人知道,還要經過漫長的等待。
這個世界是如此荒謬。冷酷的政客們無法告慰死者,他們只有愧對。
馬航墜落的第二天,正值已故南非政治家曼德拉96歲誕辰,他當年走出監(jiān)時說過一句話:“現在不是要把白人趕入大海,而是把你們的武器扔入大海?!边@位政治家以寬恕推動了南非種族和解,避免了種族紛爭。他寬容、博大的思想遺產,正是對烏克蘭危機中各方政客的映照與拷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