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家寶
“出鏡”本指在電影或電視中露面,本文所說的“出鏡”更多的是指教師創(chuàng)設多種情境,讓學生站到教學的前臺表現他們自己.多讓學生出鏡,“坐著等,跟著行”的學生是沒有市場的,教師的話語霸權是被否定的;多讓學生出鏡,情境教學和探究教學是大顯身手的.
一、潛心創(chuàng)設教學氛圍,讓靜態(tài)的內容變成動態(tài)的過程
在教學中,要找準新知識的生長點,抓住疑難,摸清思維的突破口,預設出每節(jié)課學生思維的噴發(fā)點,構建靈活、開放、動態(tài)的框架,及時把握學生迸發(fā)的思維興奮點,在困惑處、在疑問處、在似懂非懂處創(chuàng)設陷阱,在不斷反思中解決理解上的盲點、困惑.在教學中,要珍視人的生命,直面人的生命,提高人的生命質量.
如:“二項式定理”教學設計片段:
1.創(chuàng)設情境,桶里取球
(1)拿出兩個小桶,每個桶里裝a、b兩個小球,找?guī)酌瑢W上來取小球,看每人取的方法有什么不同?
(2)討論結果.
(3)回顧各種計數方法的思維過程和解題過程.生1:aa,ab,ba,bb共4種,我用的是枚舉法;生2:第一次取球有兩種方法,第二次取球有兩種方法,所以一共2×2=4種,我用的是分步計數原理.生3:我可以分類取,第一類,都取a,1種;第二類,取不同,2種;第三類,都取b,1種,共4種,我用的是分類計數原理.
2.探究新知,思考聯系
(1)將(a+b)(a+b)逐項展開并整理,思考:展開的過程和取小球游戲有什么聯系?
生1:展開的過程就是取小球的過程.
生2:不同點是球ab,ba屬兩種方法,展開式中的ab,ba可合并同類項.
(2)展開(a+b)2思考:在展開過程時,你發(fā)現各項的系數與取球問題有什么關聯?
生:各項系數即取球問題中分類記數原理的各類結果數.
(3)游戲:桶里有大小相同,質地相同的a、b兩小球,有放回地取三次,有幾種不同取法?
生1:可用分類計數原理.
生2:可以用枚舉法.
生3:可以用分步計數原理.
(4)試著展開(a+b)3和(a+b)4說出各項系數和是多少?
(5)將(a+b)n展開猜猜看有哪些項?為什么?
生1:展開式,各項次數都等于二項式的次數.
生2:展開式的項數為n+1 項.
生3:字母a按降冪排列,次數由n遞減到0;字母b按升冪排列,次數由0遞增到n.
生4:二項式系數可寫成組合數的形式,組合數的下標為二項式的次數組合數的上標由0遞增到n.
在這個教學片段中,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直接參與游戲,在探究中,體會從特殊到一般,歸納并證明二項式定理,熟練掌握二項式定理的特點,像這樣的教學過程,學生頻頻出鏡,有一天,就是忘記了二項式定理這個公式,學生也可以憑直覺把“二項式定理” 推導出來.
二、解析創(chuàng)意心理活動,讓出鏡的激情帶動精彩的生成
創(chuàng)意的心理,更多的是一種情感的帶動,人生于世,不僅是生存,更是生活,是人生價值的體現,是自尊的滿足,精神的追求.人總想得到別人的肯定,出鏡的激情常會如春江翻潮,按捺不住,沖撞著、翻涌著,讓人食不知味,臥不安寢.在高中數學教學中,情感是主要活動因素,作為數學教師,要以滿腔的熱情,富有情感地講授每一堂課,要聯系生活、貼近生活,讓學生熟知的、親近的、現實的生活數學走向學生視野,進入課堂,使之產生親近感,誘發(fā)學生的內在知識潛能,使學生主動地動手、動口、動腦,想辦法來探索知識的形成過程,以達到對自我生活、心理需要的滿足,獲得成功的喜悅感.對不同層次、不同特點的學生分別施教,要注意設置教學內容的層次和梯度,創(chuàng)設更多的條件,讓每名學生都能體驗到學習的樂趣.教師語言不僅要準確易懂、風趣幽默,更重要的是通過語言傳遞來激發(fā)學生的情感.
如:在“任意角和弧度制”的教學片段:
1.讓學生說出自己的生日是哪一天?接著問:這天是不是星期天?如果不是,那么還要經過多少年,這一年的這一天會是星期天?給出任意一年的任意一個日期,經過多少年這一日期與原日期的星期重合?
2.讓學生用自己的生日來計算,用萬年歷來對照答案是否正確.
3.分析對錯原因,注意閏年與平年的區(qū)別.
4.建立模型:抽象為一個求解不定方程的數學問題.
5.把自己的生日放入模型假設進行模型求解與檢驗.
在這個片段中,學生在解決這個問題的過程中通過不斷的探索,提出一個個新問題,課堂教學過程呈現一個師生及多種因素間動態(tài)的相互作用的推進過程,催生學生數學情感,提升數學教學質效.在探究的過程中,當學生回答問題特別到位、有創(chuàng)意時,教師要豎起大拇指表示肯定,根據不同的教學環(huán)節(jié)、不同的情況、不同的學生,投去不同的目光.評價的目的是激發(fā)學生的上進心和求知欲,評價堅持“尊重、愛護、平等”的原則,多贊賞、少批評,突出學生的主體性、發(fā)展性、探究性、開放性,用期待眼神告訴他們不要緊,要加油,要努力,以后會進步的!
三、解讀數學課程標準,讓學生的主體性得到充分發(fā)揮
高中數學新課程標準指出:高中數學課程應力求通過各種不同形式的自主學習、探究活動,讓學生體驗數學發(fā)現和創(chuàng)造的歷程,發(fā)展他們的創(chuàng)新意識.解析高中新課程標準,我們要讓學生的主體性得到充分發(fā)揮,只要是學習上需要的,都是可以討論的.要變“聽懂”為“學懂”和“會學”,使學生掌握學習方法.把教育與人的發(fā)展過程聯系起來,通過交流、對話、互動,讓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鍛煉,學生才會真正成為探索活動的主體.如:立體幾何的教學,要讓學生抓證明與計算的主線,用開放、靈活、實用、智能的3D軟件,準確、真實,動態(tài)講解演示各類立幾專題,把教學的重點放在過程中,讓學生在空間思想體系精準快速地進行任意空間點、線、圓、面、體的繪制編輯,告訴學生知識形成的規(guī)律,以便使學生的思維在教學進程中得到訓練.
總之,在高中數學教學中,讓學生出鏡,有利于學生吸收新思想和反思自我.回歸學生主體,讓學生成為學習活動的主人這是出鏡的要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