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保健蔬菜

      2014-04-29 00:44:03莊巍
      吉林蔬菜 2014年7期
      關(guān)鍵詞:嫩莖蘆筍行距

      莊巍

      蘆筍屬百合科天門冬屬,為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雌雄異株。蘆筍是營養(yǎng)非常豐富的世界十大名菜之一,有“蔬菜之王”的美稱。蘆筍富含多種氨基酸、蛋白質(zhì)和維生素,且含量均高于一般水果和蔬菜,特別是蘆筍中的天冬酰胺和微量元素硒、鉬、鉻、錳等,具有調(diào)節(jié)機體代謝,提高身體免疫力的功效,在對高血壓、心臟病、白血病、血癌、水腫、膀胱炎等的預(yù)防和治療中,具有很強的抑制作用和藥理效應(yīng)。常食蘆筍可以助消化、增進食欲、抗疲勞等。

      蘆筍又名“龍須菜”,是一種有較高藥用價值的營養(yǎng)蔬菜和保健食品,具有暖胃、寬腸、潤肺、止咳、利尿等諸多功能,對高血壓、血管硬化、心臟病、糖尿病、膀胱炎、急慢性肝炎及肝硬化有一定的輔助治療效果。

      1 蘆筍類型

      蘆筍按嫩莖抽生早晚分早、中、晚3類。早熟類型莖多而細,晚熟類型嫩莖少而粗。

      2 對溫度條件的要求

      蘆筍對溫度的適應(yīng)性很強,既耐寒,又耐熱,但最適于在四季分明、氣候宜人的溫帶栽培。蘆筍種子的發(fā)芽始溫為5℃,適溫為25~30℃,高于30℃時發(fā)芽率、發(fā)芽勢明顯下降。用種子繁殖可連續(xù)生長10年以上。冬季寒冷地區(qū),地上部枯萎,根狀莖和肉質(zhì)根進入休眠期越冬;休眠期極耐低溫。冬季溫暖地區(qū),休眠期不明顯。春季地溫回升到5℃以上時,鱗芽開始萌動;10℃以上嫩莖開始生長;15~17℃時最適于嫩芽形成;25℃以上嫩芽細弱,鱗片開散,組織老化;30℃時嫩芽生長最快;35~37℃時植株生長受抑制,甚至枯萎進入夏眠。蘆筍光合作用的適宜溫度是15~20℃。溫度過高,光合強度大大減弱,呼吸作用加強,光合生產(chǎn)率降低。

      蘆筍每年萌生新莖2~3次或更多。一般以春季萌生的嫩莖供食用,其生長依靠根中前1年貯藏的養(yǎng)分。嫩莖的生長與產(chǎn)量的形成與前1年成莖數(shù)和枝葉的繁茂程度呈正相關(guān)。隨植株年齡增長,發(fā)生的嫩莖數(shù)和產(chǎn)量逐年增多。隨著根狀莖不斷發(fā)枝,株叢發(fā)育趨向衰敗,地上莖日益細小,嫩莖產(chǎn)量和質(zhì)量也逐漸下降。一般定植后的4~10年為盛產(chǎn)期。

      3 對土壤的要求

      蘆筍適于富含有機質(zhì)的沙壤土,在土壤疏松、土層深厚、保肥保水,透氣性良好的肥沃土壤上生長良好。蘆筍能耐輕度鹽堿,但土壤含鹽量超過0.2%時,植株發(fā)育受到明顯影響,吸收根萎縮,莖葉細弱,逐漸枯死。蘆筍對土壤酸堿度的適應(yīng)性較強,pH值為5.5~7.8的土壤均可栽培,而以pH值6.0~6.7最為適宜。

      4 種子催芽

      蘆筍一般用種子繁殖,故選好種子非常重要。蘆筍種子在保管好的情況下,可以保存3~5年,而在生產(chǎn)上,實際的有效年限為2~3年。若是無密封包裝,且在潮濕的環(huán)境下保管,種子的發(fā)芽率將很快喪失。蘆筍種子皮厚堅硬、外被蠟質(zhì),直接播種往往不易吸水發(fā)芽。因此,播種前必須先催芽。催芽的方法是:將種子先用清水漂洗,去秕種和蟲蛀種,再用50%多菌靈300倍液浸泡12小時,消毒后將種子用30~35℃的溫水浸泡48小時,浸泡期間每天換水1~2次。種子充分吸收水分膨脹后,將種子濾出,放入盆中,上蓋濕布,至于25~28℃的環(huán)境中進行催芽,并每天用清水淘洗2次。當(dāng)種子有10%左右的胚根露白時,即可進行播種。每畝育苗用種0.5~1千克,育成苗可栽大田0.6~1公頃。

      5 春季育苗

      蘆筍種子出苗多少跟溫度有關(guān),種子發(fā)芽適宜溫度為25~30℃,15℃以下、35℃以上均會影響發(fā)芽率。地下4~5厘米處土溫達10℃以上時為適宜播種期。

      土壤要求選擇在質(zhì)地疏松、富含有機質(zhì)、地下水位低、排水保水系統(tǒng)好的沙壤土,土質(zhì)以中性偏酸為宜,不要選擇地下害蟲多的田塊。育苗棚位置應(yīng)朝陽,以利于溫度的提高,育苗地不能作為移栽地。

      不要選擇前茬為百合科作物和馬鈴薯的苗土,此類作物與蘆筍有共同的蟲害。按照土壤的干濕狀況補足水分,使苗床地在育苗期間有足夠的水分。

      將地深翻25厘米左右,每畝施入腐熟好的有機肥3 000~

      5 000千克,氮、磷、鉀各15%的復(fù)合肥50千克,與土壤充分拌勻,拌成營養(yǎng)豐富的培養(yǎng)土,然后做成1.2米或1.5米的畦,要求畦面平整,土壤細碎,應(yīng)留好排水溝,以便排灌。如果采用營養(yǎng)缽育苗,效果更好。移栽時便于起苗,傷根輕,移栽成活率高。但因為用工量大、太費時,大面積育苗不適宜此法。

      播種前1天,先將畦面澆足底水,按株行距各10厘米劃線,將催芽的種子單粒點播在方格的中央,然后每畝撒施辛硫磷顆粒4~5千克,在用細篩將土均勻地篩在畦面上,覆土厚2厘米即可,再覆蓋一層薄膜。種植白蘆筍每畝用種量為60克,育苗地面積20~30平方米,綠蘆筍每畝用種量為75克,育苗地面積為30~40平方米。

      早春育苗為了提高地溫,播種后立即環(huán)棚蓋膜,拱棚內(nèi)控制溫度為25~28℃,夜間15~18℃。待苗出齊后,要經(jīng)常觀察棚內(nèi)的溫度變化,當(dāng)棚內(nèi)溫度超過30℃時,要揭開拱棚兩頭,進行通風(fēng)煉苗,并逐漸去掉薄膜,防止去膜過急造成閃苗而遭受損失。床土在出苗前保持濕潤,出苗后見干見濕。每15天每平方米噴施磷酸二氫鉀和尿素7克,濃度0.5%。當(dāng)蘆筍幼苗長出3個以上的地上莖時,即可準(zhǔn)備定植。

      6 苗期管理

      苗床管理,出苗前及時澆水,保持床土濕潤。齊苗后疏苗,保持苗距7~10厘米。苗呈綠色時,用充分腐熟的人糞尿或尿素及氯化鉀等加水稀釋施入。育苗期間勤除草,及時中耕松土。做好排灌工作,適當(dāng)培土,使鱗莖發(fā)育粗壯,防止倒伏。

      7 整地施肥

      蘆筍根量大,根群發(fā)達,一般二年生的植株,地下根可達500~600條。生長期間耐旱、不耐澇、不耐酸、較耐堿。栽培上選擇土層深厚、地勢較高、排灌方便、近于中性的沙壤土為宜。地下水位高、土壤黏重的田塊易發(fā)生莖枯病,一般不宜種植。

      整地前每畝施腐熟廄肥3 000千克、草木灰500千克做底肥,耕翻35~40厘米,反復(fù)耕耙后整平土壤,做成南北方向的高畦。畦寬3~4米,畦高20~25厘米,畦溝寬40~50厘米。其后在畦面上開定植溝,栽培白蘆筍按行距1.8~2.0米挖溝;栽培綠蘆筍因采筍期不需要軟化,行距可窄些,按1.3~1.5米開溝。定植溝寬30~40厘米,深35厘米左右,溝內(nèi)每畝施尿素10千克、過磷酸鈣30千克、氯化鉀10千克。對地下害蟲嚴重的地塊要施農(nóng)藥,肥料、農(nóng)藥和土拌勻后撒在定植溝底,上蓋10厘米厚的土層,避免根群直接觸及肥料、農(nóng)藥后受害。

      8 定植

      首先要考慮定植地的選擇,pH在5.5~7.8的土壤均可進行栽植。為了獲得高產(chǎn)穩(wěn)產(chǎn)最好選擇具有水澆條件、富含有機質(zhì)的壤土或沙壤土。

      8.1 定植前的準(zhǔn)備

      挖定植溝:在經(jīng)過深翻平整的地面上,按南北行向,按行距要求打好直線,白蘆筍行距1.8~1.9米,株距25厘米;綠蘆筍行距1.2~1.4米,株距25厘米,沿直線挖定植溝,溝寬40厘米,溝深40~50厘米。

      施肥填溝:每畝將5000千克的土雜肥拌土填入溝內(nèi)。使溝面略低于原地平面,摟平溝面,并將壟面整成中間高、兩面低的小拱面,整細、摟平。

      8.2 起苗定植

      待蘆筍幼苗地上莖長出3根以上時即可進行移栽定植。起苗時先沿筍苗株行中間,用鐵鏟割成方塊,然后帶土將苗起出,按株距25厘米,植于定植溝間,筍苗鱗莖盤低于定植溝表面10~12厘米。然后澆水自然蹋實,待水滲下后適時松土保墑。

      9 定植當(dāng)年蘆筍應(yīng)注意事項

      9.1 定植后管理

      苗高10厘米時施1次淡水糞。以后視生長情況再進行1~2次追肥。夏季高溫干旱,要及時灌水。入秋后結(jié)合灌水施1~2次淡水糞或速效化肥,使株叢茂盛。做好開溝排水和病蟲防治工作。

      9.2 中耕除草

      在蘆筍定植初年,只管理不采收,第2年有的開始初采,第3年起進入成年期。在定植當(dāng)年或每年春季嫩莖生長初期,因植株矮小,田間容易滋生雜草,一般15~20天應(yīng)中耕1次,及時消滅雜草,同時達到松土、保墑,促進根系、地下莖和嫩莖生長的目的。但中耕深度宜淺,避免傷害地下莖、鱗芽和嫩莖。

      9.3 施肥

      蘆筍幼齡期生長發(fā)育快,抽發(fā)新莖多,耗肥量也大,因此需要施肥來補充,施肥原則是比成年期總量減少,次數(shù)適量增加,出苗后施肥以氮肥為主,追肥從定植后1個月開始,每隔20~30天追1次,每畝施20千克尿素,有條件的可增施發(fā)酵人糞尿?qū)λ疁鲜?,?次施肥用氮磷鉀復(fù)合肥30千克。

      幼苗定植20天以后進入正常生長期,這時應(yīng)追施尿素或磷酸氫銨等速效氮肥,促使幼苗快速抽生地上莖,加大地上生長量。這時每畝追施尿素30千克或碳酸氫銨50千克。施肥時距蘆筍20~25厘米順壟開溝,溝深以10厘米為宜,將肥施入溝內(nèi)及時覆土耙平。追肥時防止將肥撒在地面或肥料距植株太近,以免養(yǎng)分流失或灼燒植株,施肥后及時澆水。

      定植40~50天時應(yīng)追施第2次秋發(fā)肥,此時正值第1次肥力已過和第1批嫩莖抽發(fā)高峰已近,第2批嫩莖將要抽發(fā)。及時追入第2次秋發(fā)肥,會使筍芽生長健壯,發(fā)芽數(shù)量多。這次追肥以復(fù)合肥為主,氮肥為輔,每畝可追氮磷鉀復(fù)合肥40千克,尿素10千克,以保證蘆筍停長之前對肥料的需要,使秋季發(fā)育到最大限度,積累更多的同化物質(zhì),為第2年豐產(chǎn)打下堅實基礎(chǔ)。第1次追肥后必須及時澆水。

      10 二年生以后蘆筍的管理

      早春季節(jié),適時澆水,中耕保墑。夏季高溫多雨,應(yīng)及時除草排澇,防治病蟲害,若第1年生長旺盛,可于第2年早春培土進行短期采收。施肥量比第1年增多。

      蘆筍第3年開始進入采筍期,此后管理為常年管理,一般每畝施5 000千克有機肥、50千克復(fù)合肥。之后根據(jù)情況排灌水,并及時中耕除草,防治病蟲害。

      11 采收標(biāo)準(zhǔn)

      蘆筍一般種后第2年開始采收,每年2次。嫩筍出土之前壟的頂部土壤表面有“裂縫”或“頂瓦”現(xiàn)象,據(jù)此判斷應(yīng)開始采筍。采筍時可用手扒開土面,露出要采的嫩莖用采筍刀從基部切斷。采筍時務(wù)必注意不可損傷地下莖和鱗芽。產(chǎn)筍盛期每天早、晚各收1次。采收綠蘆筍于嫩莖高23~26厘米時齊土面割下。白蘆筍在采收前1~2周要進行培土。春季要在地溫升高以后但幼芽尚未出土前進行。每次采收不論好壞應(yīng)全部割取,否則遺留的嫩莖繼續(xù)生長會消耗養(yǎng)分,影響產(chǎn)量。

      猜你喜歡
      嫩莖蘆筍行距
      綠蘆筍結(jié)出“綠筍情”
      歐洲“蘆筍季”
      中老年保健(2022年5期)2022-08-24 02:35:50
      2020年度夏玉米行距密度試驗研究報告
      波羅蜜葉綠素缺失突變體嫩莖轉(zhuǎn)錄組分析
      不同播量、行距對“藏青320”產(chǎn)量的影響研究
      文冠果組培快繁體系的建立
      無公害蘆筍栽培技術(shù)
      不同貯存方法對沅江荻蘆嫩莖總氨基酸含量的影響
      不同株行距配置方式對甘薯產(chǎn)量構(gòu)成要素的影響
      沅江:俏蘆筍撐起大產(chǎn)業(yè)
      黔西县| 苍山县| 阿合奇县| 商丘市| 枞阳县| 洪湖市| 五峰| 牙克石市| 崇信县| 象山县| 宝鸡市| 肥西县| 河池市| 温宿县| 石嘴山市| 漳平市| 滦平县| 开鲁县| 灵宝市| 黔西县| 尉犁县| 雅安市| 大安市| 海伦市| 长岭县| 松原市| 潜江市| 平塘县| 永济市| 喜德县| 东光县| 康马县| 甘泉县| 吴江市| 恭城| 罗江县| 远安县| 长武县| 沛县| 武清区| 安多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