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
人們對于電影的嗜好,大多在于它給我們打開了一扇通往未知的任意門,通過它便能瀟灑地進入別人真實亦或虛構的世界,感同身受也好,冷眼旁觀也罷……這恰和旅行具有異曲同工之處,當你開啟旅程的那一刻,便如同打開了一扇“任意門”,陌生的環(huán)境、陌生的一切讓一個灑脫而又善于發(fā)現(xiàn)的“別人”自然進駐身心,就地取材的劇本也讓各式情節(jié)上演得格外真實。當然,如果真要復制電影式的游走,則最好拋棄從旅伴、時刻表到攻略、防賊等一切屬于“應該”的旅行要素,重構起一單我們想不到、不敢想?yún)s絕對特別的旅程。
我的聽樂記憶告訴我,極少有女性能用音樂傳神地表達出灑脫不羈這種特質,因為她們的聲線好像更擅長表現(xiàn)柔情的纏綿、可愛的清新還有撩人的性感,可Macy Gray (梅西·格雷)的音樂卻極度貼合這樣的主題,絕對是一份特別的體驗。Macy Gray絕對是那種讓人過耳不忘的歌手,因為她有一副煙熏般的沙啞嗓子,但正是這種別人看來根本不可能唱歌的嗓子卻讓她顯得獨樹一幟。Macy Gray的音樂既保有FUNK和靈魂音樂的精神, 又加入了Rock、HipHop舞曲等元素, 一切被柔和得豐富卻又利落,而原始“野性”的粗糙質感被極好的控制在一定范圍內。曾有評論家表示:“聽著她的歌,感覺就像是下了班后,松開領扣進了一家熟識的小館,大口地喝著啤酒,很放松,絲毫無需做作和雕琢?!倍谖铱磥?,路途中伴隨這樣的音樂,可以讓你感到是在和一位內心豐富細膩、生性灑脫成熟的女性在交流真實的感受,悵然爽快。
其實Macy Gray在很小的時候,就與音樂結緣,學了七年的古典鋼琴。但正是因為“不一般”的聲音,她曾一度不愛說話,連她自己都很難相信最后真的成了名歌手。而且,發(fā)行的第一張專輯《On How Life Is》就讓自己聲名鵲起。憑借一首傳世之作《I Try》,在2000年,她分別摘得了格萊美最佳女歌手獎、全英音樂獎最佳國際女歌手和年度國際新人、MTV的最佳新人獎等,迅速登上了音樂生涯中的制高點。
但也就在風光之時,她因為演唱國歌時的失誤遭遇冷落,爭議使得之后發(fā)行的《The ID》和《The Trouble With Being Myself》都沒有興起波瀾。四年之后,Macy Gray帶著專輯《Big》重回音樂世界,制作與以往也有了巨大的轉變。在過去,Macy總是堅持一個人完成歌曲的詞作,而且只會選用一個專輯制作人,直到她的第三張專輯,她都沒有和其他藝人有過合作。不過在《Big》里,她卻敞開了合作大門,一口氣找來了包括Will.i.am、Justin Timberlake、Natalie Cole等在內的數(shù)位大牌藝人,并邀請了著名制作人Ron Fai操刀。專輯中,《Get Out》拋開了抒情的風格,添上了不少現(xiàn)代的節(jié)奏,而Macy發(fā)出的一些夸張而特別的聲音也被巧妙地插入了其中,頗為有趣。此外,《Glad You Are Here》里盡管有Fergie的參與,但是仍有著Macy Gray深深的印記。
在其后的新作《The Sellout》里,Macy Gray則再度回到了古典時代,除了在《That Man》這類復古舞曲里游刃有余外,她在《Beauty in the World》和《Let You Win》兩首略帶民謠線條的作品里,更是進一步體現(xiàn)出了聲線中剛柔并濟的魅力,尤其是真假聲的轉換,以及那種質感的慵懶聲線,都是在她天賦嗓音的基礎上所加工出來的更多亮點。而專輯中的首支單曲《Beauty In The World》則是Macy 從女兒某天在隔壁房間里歇斯底里的笑聲中得到的靈感,曲風愉悅動人,有著舞動生命芳華的感覺,個人十分喜歡。
其實,這種解脫后擁有的灑脫,無論是通過電影還是旅行,皆源自形式上、內心中的某種暗示。只不過,電影中的演繹永遠和你隔著道屏幕,即便時常會融入其中,主角也不會是你。而瀟灑游走,即便你拋開眼前的真實,進入全新的一切,所有未知的情節(jié)也會和另一個自己相遇在另一處的真實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