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艷
2013年12月9日至11日,贛州市教研室舉行了全市初中語文青年教師教學基本能力競賽。在賽課環(huán)節(jié)的十節(jié)課中,有八節(jié)課選取了《湖心亭看雪》一文,但這些課或多或少都有些問題?,F(xiàn)分析如下:
一、朗讀節(jié)奏的劃分問題
對“一童子燒酒爐正沸”這個句子的劃法和劃法解釋,真可謂五花八門:
(1)一童子/燒酒/爐正沸(主謂)
(2)一童子/燒酒/爐正沸(并列)
(3)一童子/燒酒爐/正沸(主謂)
(4)一童子燒酒/爐正沸(并列)
(5)一童子//燒酒/爐正沸(并列)
(1)中把“一童子”當成整個句子的主語。(2)(3)(4)都認為前后兩層意思是并列關(guān)系,(2)在“一童子”后停頓了一下,(5)則認為“一童子”后的停頓應作為第二層次的停頓;雖然(2)與(5)句子未讀破,但不如(4)理解得正確。(3)則犯了(1)的錯誤,未正確理解句義,是“燒酒”,還是“燒酒爐”。
正確理解文意,是確定文言文中句子停頓節(jié)奏的前提?!耙煌訜茽t正沸”的意思是:一個小書童正在燒酒,酒爐中(的酒)正在沸騰。其實這句話講了兩層意思:一是小書童在燒酒;一是酒已燒開了。這個句子應憑借語感、根據(jù)句意進行劃分,正確的劃法和劃法解釋是:一童子燒酒/爐正沸(承接)。
二、對“強”“白”“擁”“癡”幾個詞的正確理解。
1.對“強飲三大白”中“強”的理解
“強”有三種讀音,在讀音上,上課教師都認為“強飲三大白”中“強”讀“qiǎng”。但在解釋上,有的解釋為“痛快”,有的解釋為“盡力”,有的解釋為“勉強”。成語有“強詞奪理”。根據(jù)在線新華字典解釋,“強”作副詞時,音讀qiǎng,一義為:勉強。如:①不可強奪。②雖欲強聒。 一義為:竭力;盡力。如:①大臣強諫。②將軍強留之。③而強假焉。對“余強飲三大白而別”一句的翻譯,“漢辭網(wǎng)”譯為:“我痛飲了三大杯,然后(和他們)道別。”“中考網(wǎng)”譯為:“我勉強喝了三大杯就告別。” 教參譯為:“我盡力飲了三大杯,然后(和他們)道別?!眳菓?zhàn)壘《詩的小品 小品的詩-讀張岱<湖心亭看雪>》一文中的一段話很值得玩味:“‘強飲者,本不能飲,但對此景,當此時,逢此人,卻不可不飲?!薄皬婏嫛闭?,本不能飲,何談“痛飲”。
通過以上分析,筆者認為“強”解釋為“盡力”較為合理。
2.對“強飲三大白”中“白”的理解
市教研室語文教研員在點評時認為:“白”是張岱寫的錯別字,現(xiàn)代人則說成通假字。張岱是浙江紹興人,紹興方言“白”與“杯”同音。這一說法筆者不敢茍同。教材注釋得很清楚:[白]古人罰酒時用的酒杯,這里指酒杯。讀音未變,仍讀bái。根據(jù)在線新華字典解釋,“白”作名詞時,解釋為古時罰酒用的酒杯。也泛指酒杯。如:①屢讀屢叫絕,輒拍案浮一大白。②飛觴舉白。教材中的注釋就是取這個意思。
3.“擁毳衣爐火”中“擁”的理解
不少教師按照教材的注釋,把“擁毳衣爐火”中“擁”解釋為“穿著”。“毳衣”能“穿”,“爐火”能“穿”嗎?《古漢語常用字字典》對“擁”有四種解釋:①抱,持。如:余與四人~火以入。②圍著。如:熾炭~爐危坐。③擁有。如:操已~百萬之眾。④保衛(wèi)、護衛(wèi)。如:董承、李樂~衛(wèi)左右。根據(jù)《古漢語常用字字典》的解釋,把“擁”理解為“抱,持”,更符合語境。
4.對“莫說相公癡”中“癡”的理解
不少賞析文章都把“癡”定為《湖心亭看雪》一文的文眼。說張岱“癡行”-“癡景”-“癡情”。
對于 “癡”,《說文》中解釋:“癡,不慧也。字俗作癡?!薄豆艥h語常用字字典》中有四種解釋:①傻。如:~愚之人,尚知怪之。②入了迷。如:獨威尚文,諸兄詆為書~。③停滯不動。如:~云不散常遮塔,野水無聲自入池。(陸游詩)④久雨不止叫“癡雨”。
在教學中,有的教師把“癡”理解為“傻”,有的教師把“癡”理解為“癡迷”。誰是誰非呢?筆者認為把“癡”理解為“傻”是正確的。理由有:(1)“喃喃”二字,形容舟子自言自語、大惑不解之狀。在舟子的眼中,張岱及金陵二人在“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的情況下,又在“更定”時分,“獨往湖心亭看雪”這種違背常情的做法,是不能被理解的,認為他們是真“傻”。(2)“獨往湖心亭看雪?!币粋€“獨”字,正如教參所說:“充分展示了作者遺世獨立的高潔情懷和不隨流俗的生活方式。”作者這種孤傲、怪癖的性格特點,舟子雖然與作者同行,卻并不同心,由于志趣不同,作為凡夫俗子的“舟子”對“相公”的行為始終是理解不了的,更不可能走進作者的內(nèi)心世界。因此,他不由得自言自語:“莫說相公癡,更有癡似相公者!”
《湖心亭看雪》是一篇經(jīng)典課文,但通過此次能力競賽,我們教師在教學這篇課文時所暴露出的問題值得反思。
反思一:不論是年輕教師還是老教師,加強學習,提高自身的語文專業(yè)水平,是做一名合格的語文教師的先決條件。
反思二:靠一本教材一本教參,通過一復制一粘貼提高語文教學質(zhì)量只能是一句空話。
反思三:與文本對話,與作者對話,與學生對話,與生活對話,才是教學的根本。
總之,只有在教學中善于反思,善于發(fā)現(xiàn),善于改革,善于總結(jié),年輕教師才能能茁壯成長,做到青出于藍而勝于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