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峰
【摘 要】目的:調查分析已確診冠心病患者的糖尿病發(fā)生率。方法:住院確診的冠心病患者54例(心絞痛39例,急性心肌梗死6例,陳舊性心肌梗死9例) 進行葡萄糖耐量試驗(OGTT),統(tǒng)計糖尿?。―M)及糖耐量異常(IGT)的發(fā)生率。結果:54 例患者中僅有5.6%(3例) 已確診DM,而經OGTT 新發(fā)現(xiàn)37.0% (20例) DM患者和24.1%(13例) IGT患者。結論:冠心病患者伴發(fā)糖尿病比率高,冠心病患者應常規(guī)行OGTT檢查。
【關鍵詞】冠心??;2 型糖尿??;葡萄糖耐量試
【中圖分類號】R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484(2014)02-0530-01
冠心病是現(xiàn)代社會嚴重危脅人類身體健康的心血管疾病,而糖尿病是冠心病的危險因素之一,并被認為是冠心病的等危癥。2012年1月~2012年12月,我們對我院住院的冠心病患者進行了OGTT 檢查并對部分患者進行了介入檢查,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住院確診冠心病的患者54例,心絞痛39例,急性心肌梗死6例,陳舊性心肌梗死9例,已知糖尿病3例,合并高血壓33例。
1.2 方法 所有患者住院期間進行口服75克葡萄糖耐量試驗(OGTT),根據(jù)最新2010年的糖尿病診斷標準(美國) :分為單純冠心病組(NGT組)18例,男15例,女3 例,平均年齡63.1±6.8歲;冠心病合并糖耐量異常組(IGT組)13例,男11例,女2例,平均年齡64.5±8.6 歲; 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組( DM 組) 23例,男18例,女5例,平均年齡63.7±9.9歲。其中28例進行了冠狀動脈介入手術。統(tǒng)計冠心病患者糖耐量異常或糖尿病的發(fā)生率,分析三組患者間冠狀動脈血管病變的差異。
1.3 檢測方法
1.3.1 葡萄糖耐量試驗 所有患者先抽靜脈血測空腹血糖,而后口服75g葡萄糖,再分別于餐后1h、2h抽靜脈血測血糖。
1.3.2 冠狀動脈檢查 采用經橈動脈或經股動脈途徑對患者的左右冠狀動脈進行造影檢查,記錄病變血管情況。
1.4 統(tǒng)計學處理組間比較應用X 檢驗。
2 結果
54例患者中僅有3例已知患DM,僅占5.6%。而經OGTT新發(fā)現(xiàn)20例DM患者和13例IGT患者,分別占37.0%和24.1%,在新發(fā)現(xiàn)DM患者中,有14例是空腹血糖正常的,占70%,而糖耐量正常者18例,占33.3%。共有28例患者進行了冠狀動脈造影檢查,結果如表1所示, IGT組、DM組與NGT組相比,多支血管病變發(fā)病率均較高,而兩支以上血管病變發(fā)病率更明顯高,但統(tǒng)計均未有顯著差異(P> 0.05) 。
3 討論
冠心病是目前對人類生命危脅很大的心血管疾病,發(fā)病率有增高的趨勢,并有年輕化的趨勢,其發(fā)病因素多種多樣,而糖代謝異常是其中一個重要的因素,包括糖尿病和糖耐量異常。在美國,77%的住院糖尿病患者合并有不同程度的心血管病變,IGT患者冠心病的發(fā)病率是正常人群的1.9倍 。但是在臨床中,很大一部分的冠心病患者并不知道自己患有DM 或有IGT,在本組調查中,僅有3例(5.6%) 患者已知有DM,而經檢查后發(fā)現(xiàn)實際有42.6%的患者有DM,并有24.1%有IGT,共有66.7% 患者有糖代謝異常,所占比例相當大中,另外在新發(fā)現(xiàn)的DM 患者中僅有6例空腹血糖達到DM標準,僅占30%??梢娫诠谛牟』颊咧刑谴x異常的發(fā)生率相當高,而未做相關檢查前其知曉率又相當?shù)?,而如果僅做空腹血糖檢查而不做OGTT檢查,也有相當比例的DM及IGT患者漏診。有報道 在冠心病患者中,合并DM及IGT的患者的2支以上冠狀動脈血管病的比例分別為65.8% 和66.5%,NGT患者則為35.1%,有明顯的統(tǒng)計學差異。在我們的調查中,也發(fā)現(xiàn)有糖代謝異常的患者的2支以上冠狀動脈血管病變的比例明顯高于NGT 的患者,但未能發(fā)現(xiàn)有統(tǒng)計學差異,這可能與病例數(shù)較少有關。胡大一提出 ,心內科醫(yī)生應站在糖尿病“上游防治”的第一線,對冠心病患者應提倡常規(guī)進行OGTT 檢測。因此我們心血管醫(yī)生對于冠心病患者應該積極關注其是否患DM 或IGT,以更有效地干預其冠心病危險因素,做好二級預防,而為了準確地診斷,我們應該給每一個冠心病患者進行OGTT 檢查,而不是僅僅進行空腹血糖檢查。
參考文獻:
[1]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s: report of the expert committee in the diagnosis and classification diabetes mellitus[J]. Diabetes Care,1997,20: 1183-1185.
[2]楊兵全,范振華,孫子林. 糖尿病大血管并發(fā)癥危險因素干預對策[J].國外醫(yī)學·內分泌學分冊,2002,22:69-72.
[3]田聲放,康維強,郭成浩.冠心病合并糖耐量異?;颊吖诿}病變特點及其危險因素研究[J].中國糖尿病雜志,2002,10(2):104-107.
[4]胡大一.心內科醫(yī)生“上游防治”糖尿病的新職責[J].同濟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08, 29(1):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