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魯民
情感專家問一老農(nóng):愛情和婚姻的區(qū)別是什么?老農(nóng)說:很簡單,你今天和她吃飯了,明天還想和她吃飯,這就是愛情。你今天和她吃飯了,明天還得和她吃飯,這就是婚姻。專家詫異又崇敬地望著老農(nóng)說:這可是我研究了幾十年的課題啊,您卻一語道破,看來高人真在鄉(xiāng)野,佩服佩服!
佩服之余,如果以此類推,舉一反三,我們不難得出世間諸多“還想”與“還得”的種種區(qū)別:
今天上班了,明天還想上,這是事業(yè);今天上班了,明天還得上,這是職業(yè)。
今天一塊喝酒了,明天還想喝,這是朋友;今天一塊喝酒了,明天還得喝,這是客戶。
今天吃過,明天還想吃,這是美食;今天吃過,明天還得吃,這是家常飯。
今天游山玩水了,明天還想玩,這是旅游;今天游山玩水了,明天還得玩,這是導游。
今天數(shù)錢數(shù)得手指疼,明天還想數(shù),這是為自己理財;今天數(shù)錢數(shù)得手指疼,明天還得數(shù),這是為他人管賬。
今天抱孩子,明天還想抱,這是父母;今天抱孩子,明天還得抱,這是保姆。
今天跳舞,明天還想跳,這是街頭大媽;今天跳舞,明天還得跳,這是舞蹈演員。
今天上網(wǎng),明天還想上,這是網(wǎng)迷;今天上網(wǎng),明天還得上,這是網(wǎng)管。
大千世界,蕓蕓眾生,不管愿意與否,人人都會面臨“還想”與“還得”的現(xiàn)實選擇?!斑€想”是意愿,“還得”是義務;“還想”是享受,“還得”是職責;“還想”很重要,“還得”更普遍;“還想”很刺激,“還得”很無奈。
三國時,諸葛亮為劉備當軍師,今天設一計,明天還想出一謀,樂此不疲,甘之如飴;關(guān)云長被羈曹營,今天打一仗,明天還得打,苦不堪言,疲于奔命,身在曹營心在漢。
民國時,齊白石進入創(chuàng)作旺年,今天畫了,明天還想畫,“不教一日閑過”,每日須得家人勸阻方可歇筆;徐悲鴻為離婚補償蔣碧薇100幅畫作,今天畫了,明天還得畫,創(chuàng)作變成毫無激情的熟練勞動,郁悶之極,痛苦不堪。
理性睿智的人,面對“還想”與“還得”的矛盾,多能妥善處置,竭力把“還想”與“還得”分得清爽,拿捏好分寸。在“還想”的事情上盡情揮灑青春,施展才能,一逞平生;同時也能在“還得”的事情上盡職盡責,不失禮儀,讓人挑不出毛病來。而那些意氣用事的人,則往往頭腦發(fā)熱,斗氣使性,把“還想”與“還得”混為一談,搞得亂七八糟,一地雞毛,最后無法收拾。
俄國小說家契訶夫有句名言:寫小說是我的情婦,當醫(yī)生是我的合法妻子。因而他對“情婦”是一往情深,今天要了,明天還想要;對“妻子”也恭敬有禮,今天要了,明天還得要時也一點不怠慢。結(jié)果他不僅成了一個世界級的優(yōu)秀作家,也是一個很不錯的醫(yī)生。
當然,如果一個人真能把“還想”與“還得”有機融為一體,譬如把愛情保持在婚姻的全過程,使職業(yè)與愛好相一致,把工作當成事業(yè)干,那肯定是最幸福的。但難度極大,非一般人所能為,只能是“雖不能至,然心向往之”。
薦自《廣州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