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建軍 游小軍
【關鍵詞】脛骨平臺;骨折;鎖定鋼板;植骨
【中圖分類號】R683.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484(2014)02-0870-02
我院自2004年1月至2010年12月間收治21例V型例脛骨平臺骨折,手術治療及術后功能鍛煉相結合,取得了良好的療效。
1 資料及方法
1.1 一般資料 V型脛骨平臺骨折手術病人21例,其中男性15例,女性6例,交通意外傷13例,高處墜落5例,摔傷2例,打傷1例,合并血管損傷2例,出現(xiàn)筋膜腔室綜合癥1例。合并關節(jié)內韌帶半月板損傷3例,內外側副韌帶損傷3例,合并其他損傷處骨折16例,合并胸腹部臟器損傷1例。
1.2 術前準備 其中2例血管損傷急診手術,發(fā)生筋膜腔室綜合癥2例,小腿減壓后,二期手術治療,1例處理胸腹部臟器損傷后,病情允許后手術治療。剩余所有病人,入院后行跟骨牽引,并給予甘露醇靜點,雙氫克尿噻及安體舒通口服,起水泡給予抽吸水泡內泡液,原位保留皮膚,術前準備時間7-14天。術前常規(guī)x-ray檢查及CT重建脛骨平臺骨折情況,確定脛骨平臺骨折分型,確定手術入路,確定軟組織情況。
1.3 手術方法 硬外麻醉,仰臥位,根據不同類型的骨折及合并癥采取不同的手術切口,手術要點需顯露關節(jié)腔,首先要保證關節(jié)面解剖復位,V型脛骨平臺骨折根據CT情況,選擇手術入路,一般以一側切口為主,另一側為輔,如果后髁需要固定,內側入路需偏后側,能顯露后髁,后側鋼板選擇4孔,避免損傷后側神經血管,內外側入路需注意脛前皮瓣壞死,術中盡量恢復關節(jié)面平整,克氏針固定,拉力螺釘將雙側髁固定,然后鋼板支撐固定,注意鋼板螺釘不要打入關節(jié)腔內,關節(jié)面下骨缺損植骨支撐。前后交叉韌帶損害視情況需修復或者重建,刀口縫合后需查內外側副韌帶是否斷裂,如有體征,需手術探查。手術中C臂透視。
1.4 術后處理及功能訓練 術后處理術后放置負壓引流,24-48 h拔除引流管。24小時后進行主動股四頭肌及小腿三頭肌肌肉舒縮功能鍛煉,無韌帶損傷者早期行CPM,有韌帶損傷者,長腿石膏托外固定3-4周,屈膝30°,去除石膏后進行膝關節(jié)功能鍛煉。術后3個月內,患肢禁止負重。
1.5 隨訪處理 出院時均告知患者,需門診隨訪,隨訪時拍片,指導何時負重,怎樣膝關節(jié)功能訓練,膝關節(jié)僵硬者,中藥外用輔助治療后,CPM機功能訓練。
2 結果
所有病人均術后拍攝X光片,均得到隨訪,隨訪時間3-12個月,骨折愈合時間5.5個月左右,再次發(fā)生平臺塌陷1例,術后過早下地引起。術后隨訪采用Rasmussen膝關節(jié)功能評分法評估療效[1],內容包括膝關節(jié)屈、伸活動度、疼痛、行走能力、膝關節(jié)穩(wěn)定性及恢復工作情況等6個方面,27-30分為優(yōu),20-26分為良,10-19分為可,9分以下為差,其中優(yōu)14 例。良 2例,可2例,差2例,其中差2例中有1例血管斷裂后修補,1例筋膜腔室綜合征。術后1年優(yōu)良率達89%。
典型病例 1 ,男性,55歲,車禍傷,脛骨平臺V型骨折,后內側,外側入路,后內側將后髁骨折支撐固定,3鋼板固定。
典型病例 2 ,女性 ,37歲,車禍傷,脛骨平臺V型骨折,內側,外側雙入路,雙鋼板固定。
3 討論
手術前及術中需要注意的事項 脛骨平臺骨折Schatzker分類I-Ⅵ型表示損傷程度遞增。提示與損傷機制相關的能量作用遞增,可初步預測骨折預后隨損傷程度遞增而越來越差。該分類結合平臺局部解剖與骨折形態(tài)特點??紤]到病理生理學因素和治療方法的不同,并將內外側平臺骨折加以區(qū)分;對每一種類型都有明確的手術方案??筛鶕中蛯κ中g入路、復位方法及內固定方法作出選擇。術前根據重建CT及X光片,明確分型,術前需評價術區(qū)皮膚能否耐受切開復位,及皮瓣術后壞死與否,需制定切口位置,更利于骨折及關節(jié)面復位以及最大限度減少皮膚壞死可能。我們認為雙側切口比前路正中切口,更好顯露骨折并且皮膚壞死少,賈其余[2]等也認為雙切口并發(fā)癥比前正中切口優(yōu)良,如果皮膚條件差,可選擇微創(chuàng)LISS鋼板治療。脛骨平臺骨折手術治療關鍵是使脛骨平臺關節(jié)面達到解剖復位,以最大限度地恢復膝關節(jié)功能[3]。術中需要根據實際情況選擇內固定物,前提是需要固定可靠,并且能支撐髁接受股骨髁壓力時再次塌陷,引起膝內翻或者膝外翻。我們認為充分植骨及脛骨關節(jié)面解剖復位,以及固定可靠,是手術成功的關鍵。術中需透視,螺釘勿穿透關節(jié)面。所有骨折植骨,我們選擇人工骨及異體骨,無感染發(fā)生。術后需根據骨折情況早期功能訓練,鍛煉訓練過程中疼痛的治療即“無痛康復”是提高患者的依從性和決定預后膝關節(jié)功能的重要影響因素,必要時可家用鎮(zhèn)痛泵早期訓練,但要注意復雜骨折,骨折再次移位。損傷的合過程分為3期,即炎性滲出期、纖維塑型期和重塑期。炎性滲出期(術后1-3 d):術后4-21天是纖維塑型期,是主動被動膝關節(jié)功能訓練是康復的關鍵期,3周以后膝關節(jié)周圍軟組織開始攣縮,此期需加強阻力功能訓練。所以在此期關節(jié)仍不能屈曲的患者,預后不良,需要配合藥物及CPM機功能訓練。
手術中盡量減少醫(yī)源性損害,高質量的手術復位,固定植骨可靠,術后注意功能訓練,以及適當運用止痛藥物輔助治療,是脛骨平臺骨折手術預后的基本保證,脛骨平臺骨折需根據個體情況選擇適合的治療發(fā)案。目前膝關節(jié)鏡的廣泛運用,減少了切開關節(jié)囊的并發(fā)癥,關節(jié)鏡輔助下微創(chuàng)技術的應用有效地解決了這一矛盾。關節(jié)鏡輔助下進行內固定能保證螺釘不擰入關節(jié)腔內,可將塌陷的軟骨塊解剖復位并牢固固定[4]但是關節(jié)鏡手術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故需嚴格掌握關節(jié)鏡下手術治療的適應證,術前進行準確的評估[5]并能微創(chuàng)治療合并關節(jié)內韌帶損傷的修復,我們認為V型脛骨平臺骨折,應該在直視下復位,關節(jié)鏡下能保證無釘不進入關節(jié)腔。
參考文獻:
[1] Rasmussen PS.Tibial cndylar fractures impairment of knee joint stability as an indication for surgical treatment[J].Bone Joint Surg(Am),1973,55:l 331—1 350.
[2] 賈其余,鄭曙翹,閻紅旗,等.雙切口入路治療復雜脛骨平臺骨折[J].臨床骨科雜志,2007,10(3):271—272
[3] Luo CF,Sun H ,Zhang B,Zeng BF. There-column fixation for complex tibial plateaufractures.J Orthop Trauma,2010,24(11)683.
[4] 王瓏,楊莉,盧勇.關節(jié)鏡下脛骨平臺骨折的手術治療23例臨床觀察[J].新疆醫(yī)科大學學報,2008,3l(9):1302.
[5] 王永軍,李暉,武明霞.關節(jié)鏡輔助下塌陷型脛骨平臺骨折微創(chuàng)治療的臨床分析[J].中國骨與關節(jié)損傷雜志,2008,23(6):517-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