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蕾 牛雅鴻
中圖分類號:F830.91 文獻標識碼:A
摘要:隨著全球經濟的發(fā)展,證券市場的國際化是全球金融環(huán)境的大勢所趨,是我國經濟發(fā)展的必然選擇。本文闡述了證券市場國際化的含義,分析了我國證券市場國際化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如何進一步推進我國證券市場的國際化。
關鍵詞:中國證券市場;國際化;必要性;策略
前 言
證券市場國際化是世界金融市場的一大發(fā)展趨勢,這是生產國際化和資本國際化的必然要求,也是全球經濟金融一體化的必然結果。本文綜合運用理論方法,在掌握理論資料和市場數據的前提下,深刻理解我國證券市場國際化的必要性,了解我國證券市場國際化存在的問題,以及如何繼續(xù)更好的推動我國證券市場國際化的進程,落實于對我國證券市場國際化的研究和分析。
一、我國證券市場國際化的必要性
(一)經濟全球化的必然要求
經濟全球化是指世界經濟活動超越國界,通過對外貿易、資本流動、技術轉移、提供服務而形成的全球范圍的有機經濟整體。在這種趨勢下必然要將證券市場納入國際化浪潮,適應經濟全球化并在其中接受檢驗,并且這種證券市場國際化潮流在對世界各國經濟產生重大影響的同時也將全球化推到了更高的層次。
(二)成為經濟強國的必然要求
近我國要成為經濟強國,急需以世界第二大證券市場為基礎的國際競爭力和國際定價權,而積弱積疲的我國證券市場根本無力支持我國企業(yè)在國際市場進行定價權的競爭,只能被動接受國際價格,因此我國需要培育世界第二大證券市場,進行證券市場的國際化。
(三)企業(yè)國際化經營、提升競爭力的必然要求
在國際市場上市的企業(yè)與國際環(huán)境接軌,可以使企業(yè)內部管理體制向國際規(guī)范化方向發(fā)展,而且面臨更廣闊的國際資本市場可以籌措大批資金,解決我國企業(yè)發(fā)展建設資金不足,擴大生產規(guī)模,獲得規(guī)模經濟效益,降低產品成本,提高價格競爭能力。
二、我國證券市場國際化的進程
(一)QFII使我國證券市場首次對國際投資者開放
QFII這種制度要求外國投資者若要進入一國證券市場,必須符合一定的條件,得到該國有關部門的審批通過后匯入一定額度的外匯資金,并轉換為當地貨幣,通過嚴格監(jiān)管的專門賬戶投資當地證券市場。這是我國證券市場市場首次對國際投資者的開放,為證券市場提供新的資金來源。
(二)QDII推進了我國證券市場的國際化
QDII是在人民幣資本項下不可兌換、資本市場未開放條件下,在一國境內設立,經該國有關部門批準,有控制地,允許境內機構投資境外資本市場的股票、債券等有價證券投資業(yè)務的一項制度安排。QDII的實施打開了境內外貨幣資產與證券市場之間的雙向流動渠道,我國證券市場與國際資本市場的對接步伐明顯加快。
(三)股權分置改革為我國證券市場的國際化創(chuàng)造了有利的條件
股權分置改革首先是為了貫徹落實股權分置改革的政策要求,適應資本市場發(fā)展新形勢;其次,為有效利用資本市場工具促進公司發(fā)展奠定良好基礎。從公司自身角度來說,進行股權分置改革有利于引進市場化的激勵和約束機制,形成良好的自我約束機制和有效的外部監(jiān)督機制,進一步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結構。消除了股權分置這一股票市場最大的不確定因素,有利于股票市場的長遠發(fā)展。
三、我國證券市場國際化存在的問題
(一)證券市場規(guī)模偏小
我國證券市場的規(guī)模和融資水平還處于較低的階段,難以抵御國際化的風險。證券市場規(guī)模過小阻礙更多國外投資者入市,必然會對我國證券市場的國際化造成一定的影響。
(二)我國券商的發(fā)展水平還不高
券商生存發(fā)展的前提是資本密集和資金雄厚,而目前我國專業(yè)證券公司及其他證券經營機構資產規(guī)模根本無法與國際市場上的券商相提并論。在金融顧問等方面也處于較低水平,這些都導致國內市場競爭的激烈和無序性,抑制了券商的發(fā)展,從而使得我國券商難以與國際知名券商相抗衡,進而影響了我國證券市場的國際化。
(三)證券監(jiān)管力量不足、不規(guī)范
我國證券市場監(jiān)管體制方面與發(fā)達國家和國際慣例相比有很大的差距。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監(jiān)管體系不完善。二是監(jiān)管制度不嚴。三是監(jiān)管中的計劃經濟色彩過濃。由于這些問題的存在,很難使投資者和籌資者的利益得到很好的維護,從而吸引不到更多的外資入市,阻礙了我國證券市場的國際化。
四、如何推動我國證券市場的國際化進程
(一)建立并完善我國證券市場國際化所需要的前提條件
首先,逐步減少或消除金融和外匯管制,適時開放資本帳戶,以實現資金、資訊和人員的進出自由。其次,扶植和培育國內證券市場,加強對證券市場的國際化監(jiān)管力度。第三,促進金融相關行業(yè)的發(fā)展,建立成熟的外匯市場以及適應國際資本流動的管理機制。通過這些措施來為我國證券市場的國際化創(chuàng)造良好的金融環(huán)境。
(二)擴大證券市場規(guī)模
市場開放的客觀要求促使中國券商進行業(yè)內重組、增資擴股、兼并劣勢券商、擴大市場規(guī)模和市場占有率,對原有資本結構進行調整,實現資本規(guī)模擴張,發(fā)展成為能與國際性跨國券商相抗衡并在競爭中形成良性發(fā)展的大型證券機構,從而順利進行我國證券市場的國際化。
(三)發(fā)展壯大國內證券經營機構,提高其國際競爭力
國內證券經營機構發(fā)展壯大自己的途徑主要有:一是通過增資擴股、兼并重組提高資本實力,擴大資金規(guī)模,力爭實現規(guī)?;洜I。二是尋求與國際知名大型證券經營機構的合資、合作,成立中外合資證券經營機構。三是重視人才的培養(yǎng)和開發(fā)。必須重視人才的培育和開發(fā),重視公司文化的培育,盡力為公司員工個人才華的發(fā)揮提供良好的平臺。
結 論
我國證券市場屬于新興證券市場,經過長時間的不懈努力,我國證券市場的國際化水平在不斷提高。但是,我國的證券市場畢競發(fā)展歷史較短,與國際證券市場存在較大的差距。隨著市場的不斷發(fā)展和壯大,我國應該以本國證券市場的基本情況作為基礎,堅持“循序漸進、穩(wěn)步開放”的發(fā)展戰(zhàn)略,逐步推進中國證券市場的國際化進程。證券市場國際化程度是考量一個國家證券市場發(fā)達與否的重要指標,只有目標明確,全面推進我國證券市場國際化目標才能得以實現。
參考文獻:
[1]文宗瑜.股權分置改革后中國證券市場國際化的目標定位[J].新理財.2006
[2]郝潔.我國證券市場國際化的回顧與展望[J].理論探索.2007.3
[3]李蒲賢.中國證券市場國際化研究[D].四川大學經濟學院.2007.3.30
[4]郝潔.中國證券市場的國際化趨勢[N].中國經濟時報.2007.4.3
[5]田劍英.中國證券市場發(fā)展及其國際化[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8
[6]夏頡.關于中國證券市場國際化的理性思考[D].中國論文網.2010.5.13
[7]柏晶偉.中國應培育與GDP相稱的證券市場[N].中國經濟時報.2012.5.9
[8]郭樹清.當前我國證券業(yè)處歷史上最好發(fā)展時期[J].證券時報網.2012.5.7
[9]楊勝剛.中國證券市場國際化、結構性矛盾與現實困境[J].貿易經濟2006
作者簡介:
楊蕾(1990-),女,山西侯馬人,研究生在讀,審計專業(yè),研究方向:社會審計。
牛雅鴻(1991-),女,山西侯馬人,研究生在讀,審計專業(yè),研究方向:內部審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