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君蓉
英語學習能力是指學習者在英語學習方面獲取知識、分享知識、使用知識和創(chuàng)新知識的能力。為了提高初中生的英語學習能力,形成初中學習階段行之有效的英語學習策略,為后續(xù)的英語學習夯實基礎,我校開發(fā)了《早讀英語》這一閱讀類的校本課程。我們英語教師把這一校本課程在平時的教學中恰當運用,對提高初中生的英語學習能力有著以下重要的影響。
一、強化了學生的英語語感,提高了口語能力
現(xiàn)在像我們農(nóng)村初中學生的英語學習絕大多數(shù)都停留在“啞巴英語”的階段,多數(shù)初中學生可以默單詞和課文。可是如果讓他們當著全班學生的面make a speech,或是讓他們和外教have a face to face talk,他們就會不好意思,羞于開口或是表述漏洞百出。這就反映出初中英語教學中只注重默寫英語單詞和詞組而不重視口語訓練的問題。很典型的一個例子就是有些學生單詞會默寫,但就是不會讀。所以對于初中生來說,朗讀和背誦是必不可少的。實踐證明,朗讀和背誦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英語口語能力和英語成績。所以我校的校本課程《早讀英語》正是根據(jù)學生的知識儲備和學習特點讓各個年級的學生利用早讀課或是自由閱讀課的時間朗讀英語,體會英語語言的魅力。每篇閱讀材料后面都設有“脫口秀”板塊,讓學生就閱讀材料中的某個具體的話題發(fā)表一些自己的見解;還設有“儲蓄站”板塊,讓學生進行詞匯積累,鞏固句型。學生讀得多了,背得多了,自然而然就形成了英語語感。語感一旦形成就能輕松突破英語口語和聽力大關,提高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在朗讀的同時學生模仿正確、地道的英文發(fā)音,糾正自己的語音語調(diào),并注重口語中的連讀、爆破、同化、重讀、弱讀等,從而迅速提高口語表達能力。
二、增強了學生的跨文化意識和分享知識的能力
語言與文化密不可分,兩者相互影響、相互依賴。美國語言學家羅伯特拉多博士(Dr. Robert Lado)說過:“如果沒有很好地掌握一種語言的文化背景,就不能很好地學習這門語言?!笨梢娢幕谡Z言學習中有著深遠的影響和意義。作為教師我們要幫助學生從多種渠道接觸英語,拓寬他們的知識面,這樣才能讓他們更好地學習和運用英語。而閱讀則是讓學生提高跨文化意識,互相分享知識的一種最直接的方法。學生通過閱讀可以了解到不同國家的文化傳統(tǒng)、風俗習慣、生活方式等。這不僅能夠使學生對英語語言的習得有進一步提高,并且能夠豐富他們的閱歷,開拓他們的視野, 讓他們能夠以一種輕松愉悅的心情體驗英語國家的文化,并且體驗不同文化帶來的沖擊。 在我校的閱讀類校本課程《早讀英語8A》中就有這樣一篇文章,講的是一個叫奧黛麗的美籍華裔學生發(fā)現(xiàn)了中國人和美國人之間價值觀的四個差異:關于花錢和掙錢方面的差異;關于學校的差異;關于中美父母的差異;關于中美老師的差異。學生通過閱讀之后對英語國家的一些社會文化知識有了更進一步的了解,他們發(fā)現(xiàn)原來美國和中國在這些方面有這么多的不同,這讓他們進入了一個全新的世界。他們可以利用課余時間從網(wǎng)上搜索更多關于中美文化方面的差異,然后互相討論、互相交流,共同分享不同文化給他們帶來的樂趣。這是單純的課本知識所無法滿足的。
三、增強了學生學習英語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新知識的能力
學生通過學習閱讀類的校本課程,強化了自己的英語語感,提高了跨文化意識。他們對英語學習有了成就感,發(fā)現(xiàn)英語學習是如此有趣,因此對英語學習產(chǎn)生了更濃厚的興趣。他們從原來被動地學英語變成主動去學英語,去享受學習英語的樂趣。當學生對所學材料產(chǎn)生濃厚興趣時,他們就能集中注意力,充分發(fā)揮潛能,克服學習上的困難,主動地學好英語,并且進行創(chuàng)造性學習,掌握語言規(guī)律。比如,在我校閱讀類校本課程的學習中學生遇到了“have/has gone to”?和“have/has been to”。他們對這兩個概念有點混淆。我并沒有把這個當做一個單純的語法知識解釋給他們聽,而是讓學生自主學習,小組合作,積極探索。我讓學生盡可能多地將閱讀課本上的這兩種句型分類羅列。學生分類羅列的過程就是他們自主學習,創(chuàng)新知識的過程。最終他們通過每個句子所處的不同情境發(fā)現(xiàn)了兩者的區(qū)別。同樣學生也可以對其他的語言現(xiàn)象進行思考,自己總結出語言規(guī)律和英語學習的技巧。
總之,作為一名英語教師,應積極開發(fā)和有效運用校本課程,充分利用閱讀類的校本課程為學生提供多方面的知識,開拓他們的視野,培養(yǎng)他們的綜合語言技能,幫助他們樹立主動學習,終身學習的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