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政公署40年來,打擊貪腐成績斐然,但是,誰來監(jiān)督廉署人員呢?
按照目前廉署的監(jiān)督與制衡機制,廉署首先要向特首和行政會議負責,提交工作報告;而立法會有權賦予或撤銷廉政公署的權力,并要求廉政專員出席立法會會議,解答有關廉政公署的政策及經(jīng)費的問題。
在司法領域,廉署展開調查后,檢控與否屬于律政司司長的權力。調查和檢控權分立,可以確保不會單以廉政公署的判斷而作檢控決定,防止濫權。
同時,行政長官委任社會賢達,組成四個咨詢委員會,監(jiān)察廉政公署各方面的工作,而委員會的主席均非政府官員,杜絕官官相護。
此外,廉政公署事宜投訴委員會獨立運作于廉署,監(jiān)察及復檢所有涉及對廉政公署及廉政公署人員的投訴。任何市民如對廉署人員的行為或廉署的運作程序有任何不滿,均可以向委員會投訴。
最后,來自傳媒的監(jiān)督,讓一切問題暴露在公眾眼前,讓輿論壓力聲討公權力的不當行使,這就保證了香港廉潔在法治和言論自由的監(jiān)督下,獲得最大保障。
還有一條防線,就是司法監(jiān)督。香港司法獨立可確保廉政公署不會越軌。在司法監(jiān)督下,廉政公署行使某些權力前,必須事先獲得法庭的準許。同時,廉政公署會謹慎研究法官就調查工作所提出的意見或批評,并檢討執(zhí)法程序,確保權力不被濫用。摘自《南方都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