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艷
【摘 要】 目的 討論對于深部浸潤型子宮內膜異位癥(DIE)患者實施腹腔鏡治療的臨床療效。方法 選取我院近3年診治的深部浸潤型子宮內膜異位癥患者共61例進行研究。結果 入組的61例患者均順利完成手術,無中轉開腹病例,無危重手術并發(fā)癥發(fā)生。隨訪成功54例,隨訪時間為12-76個月,平均隨訪時間為(42.8±6.4)個月。術后1-3年痛經緩解情況顯著好于術前,相對比差異顯著(P<0.05)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有生育要求者共有30例,治療后其中14例妊娠。結論 深部浸潤型子宮內膜異位癥(DIE)患者實施腹腔鏡手術治療,治療效果肯定且安全有效,值得推廣應用。
【關鍵詞】 腹腔鏡治療;深部浸潤型子宮內膜異位癥;療效分析
【中圖分類號】 R711.71 【文獻標識碼】 A
深部浸潤型子宮內膜異位癥(DIE)指仍有生理功能的子宮內膜異位生長在腹膜下,浸潤超過5mm以上,同時有臨床癥狀的特殊子宮內異癥[1]。宮骶韌帶是最常見的病灶,患者臨床表現(xiàn)多是痛經、非經期下腹部疼痛、性交痛、肝門直腸墜痛以及受孕困難等來院就診[2]?,F(xiàn)今的治療方法多為手術治療。本次研究依探討DIE患者采用腹腔鏡手術治療的療效,現(xiàn)做如下報道。
1 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于2010年6月至2013年6月共使用腹腔鏡確診并治療的DIE患者共61例,在手術后密切隨訪,隨訪時間≥1年。通過自覺癥狀評估腹腔鏡手術的治療效果。入組病例年齡22-39歲之間,平均(34.1±5.9)歲;既往妊娠史共有43例,孕次0-5次,平均孕次(1.4±1.3)次;產0-2次,平均產次(0.7±0.5)次 。不孕20例;既往有EMS史共37例,EMS用藥史共13例。
1.2 臨床癥狀 入組的61例患者臨床表現(xiàn)中:痛經共有53例,其中30癥狀進行性加重。輕度痛經共27例、中度痛經共24例、重度痛經共2例;非經期下腹部疼痛共11例;肛門直腸墜痛感共7例;性交痛共12例;其他癥狀共6例(月經量增多共3例;經期腹瀉1例;便秘共2例)詳見表1。
1.3 方法 手術操作:患者在進行充分的術前行準備以及腸道準備[3],使用全靜脈麻醉,截石位于手術臺上,同時選擇臀高頭低位。手術開始后,首先逐層分離粘連組織,充分暴露術區(qū),對于并發(fā)卵巢巧克力囊腫的患者應先剔除囊腫后在盡可能切除干凈肉眼可見的病灶。位于宮骶韌帶后方臨近陰道穹窿處的病灶,可以選擇在腹腔鏡直視下經腹直接打開直腸窩,在進行陰式手術將病灶完整切除。位于子宮后壁同直腸粘連緊密的患者可以使用超聲刀將粘連組織分離,分離時盡量貼近子宮側。若有病灶已侵潤腸管黏膜層,則應將病灶切除后同時進行腸管部分修補術。若病灶侵潤宮骶韌帶導致宮骶韌帶變形、縮短,則在手術過程中應先將近宮骶韌帶部的輸尿管游離,再清除病灶。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數(shù)據(jù)資料利用SPSS15.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數(shù)與計量資料分別利用X2檢驗與t檢驗表示,P<0.05說明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入組的61例患者均順利完成手術,無中轉開腹病例,無危重手術并發(fā)癥發(fā)生,平均手術時間為(101.8±43.7)min,術中平均出血量為(55.7±28.7)ml。隨訪成功54例,隨訪時間為12-76個月,平均隨訪時間為(42.8±6.4)個月。疼痛緩解情況:術后第1年28例(51.9%),術后第2年32例(59.2%),術后第3年36例(66.7%),術后1-3年痛經緩解情況顯著好于術前,相對比差異顯著(P<0.05)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有生育要求者共有30例,治療后其中14例妊娠。
3 討論
DIE常發(fā)生在宮骶韌帶、子宮直腸窩、直腸或結腸壁等位置,所以一般情況下,DIE多是指子宮直腸陷凹處的內異癥[4]。當DIE病灶累及到宮骶韌帶以及陰道直腸隔時,常會導致患者出現(xiàn)經期下腹、腰骶痛,呈持續(xù)不緩解,時有加重,月經來潮前后疼痛往往最劇烈,在經期過后可緩解[5]。有少部分患者出現(xiàn)經量增加、經期延長,主要臨床表現(xiàn)是月經前后滴淋出血[6]。能夠在子宮直腸凹以及宮骶韌帶處摸到觸痛性結節(jié)灶,在經期進行檢查陽性率較高[7]。本次研究中,發(fā)生不孕患者妊娠情況同相關文獻報道一致[8],治療后妊娠率為46.7%。使用腹腔鏡技術能有效去除病變部位,將粘連組織分離,盡可能恢復正常解剖結構而提高生育率,提高術后生活質量。綜上所述,深部浸潤型子宮內膜異位癥(DIE)患者實施腹腔鏡手術治療,治療效果肯定且安全有效,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周禮蘭,李瑛,班蕊,等.腹腔鏡治療深部浸潤型子宮內膜異位癥效果分析[J].天津醫(yī)藥,2012,40(7):739-741.
[2] 游建冰.腹腔鏡手術聯(lián)合戈舍瑞林治療中重度子宮內膜異位癥探討[J].中國臨床實用醫(yī)學,2010,04(4):146-147.
[3] 袁啟霞.腹腔鏡治療深部浸潤型子宮內膜異位癥29例臨床研究[J].中國保健營養(yǎng)(上旬刊),2013,23(7):3551-3552.
[4] 張羽,冷金花,郎景和,等.腹腔鏡治療累及陰道后穹窿的深部浸潤型子宮內膜異位癥(附14例報告)[J].現(xiàn)代婦產科進展,2009,18(4):286-288,292.
[5] 鄒杰,關錚,孟元光,等.腹腔鏡治療深部浸潤型子宮內膜異位癥的臨床療效分析[J].解放軍醫(yī)學雜志,2011,36(10):1080-1082.
[6] 車璇,張信美.深部浸潤型子宮內膜異位癥保留神經的腹腔鏡手術治療[J].實用婦產科雜志,2011,27(12):889-891.
[7] 郝偉,王新紅,張文海,等.腹腔鏡及開腹手術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癥的臨床觀察[J].中國臨床實用醫(yī)學,2010,04(8):169-170.
[8] 王海波,高麗彩,逯彩虹,等.深部浸潤型子宮內膜異位癥腹腔鏡手術方法探討[J].實用婦產科雜志,2013,29(2):154-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