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圖書館作為區(qū)分于家庭與工作之外的第三空間的認識也已成為社會的共識,圖書館“第三空間”的營造可從環(huán)境設計、布局劃分、讀者活動、休閑服務等多種途徑入手。
【關鍵詞】圖書館 第三空間 營造
【中圖分類號】C28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11-0034-01
人的日常生活主要分布于三個生活空間,即第一空間(居住空間),第二空間(工作空間),第三空間(購物休閑場所)。要提高人的生活質量必須從三個生活空間同時去考慮。而生活質量的提高又往往表現(xiàn)為第一、第二生活空間的逗留時間減少,第三生活空間的活動時間增加。社會的進步往往帶來的是生活節(jié)奏的加快和生活壓力的增大,人們越來越需要一個能緩解壓力、修身養(yǎng)性和帶給人們平靜、 安全和愉悅的“第三空間”,圖書館越來越成為“第三空間”營造的重要載體和踐行者。營造圖書館“第三空間”也成為了圖書館建設的一種趨勢。
1.第三空間:從星巴克到圖書館
1.1 “第三空間”概述
最早提出“第三空間”概念的是美國地理學家愛德華·索雅,他在《第三空間》一書中以洛杉磯的都市研究為分析背景, 討論了后現(xiàn)代世界中日常生活與都市問題, 并重新界定了城市空間的歷史地理和標識了后大都市的六種話語。 他認為第三空間既不同于物理空間(第一空間)和精神空間(第二空間),它包容兩者,進而超越兩者。在第三空間里, 沒有等級意識, 沒有家庭角色的束縛,沒有職場的等級壓力,它是自由、寬松、便利的,人們可以自由地釋放自我。
1.2 引進星巴克“第三空間”的成功模式
1971 年的時候, 星巴克還只是一家開在咖啡豆集貿(mào)市場旁邊以出售高級咖啡豆為主的小店鋪, 而現(xiàn)在星巴克已經(jīng)是在全球擁有 11000 多家咖啡店的上市公司了, 并以年增長率為 30%-50%的速度在全球三十多個國家迅速擴張,成為了過去十余年全球成長最快的公司,被譽為 21世紀的美國企業(yè)神話。 星巴克的成功之處就是定位為介于顧客家中和辦公室之間的休憩場所的 “第三空間”,重視伙伴與顧客的互動, 在提供完全放松的氣氛及優(yōu)質咖啡之外, 還提供可帶走的咖啡服務和突出的門店風格亦提升了星巴克顧客體驗。同時,在星巴克,顧客不但可以品嘗到星巴克所提供的美味咖啡, 還可以傾聽咖啡師傅細心的講解咖啡知識,他們還會推薦合適的咖啡品種,讓顧客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咖啡。星巴克甚至在中國的 400多家門店內(nèi)開設了定期的“咖啡教室”,邀請顧客積極參與,向他們講解咖啡知識,分享經(jīng)驗。 但星巴克幾乎從來不打廣告,也不做傳統(tǒng)的營銷活動,其成功依賴于“顧客”對品牌衍生的忠誠度。 此外,星巴克在門店設計、地方食品和飲料供應等方面, 也非常重視將當?shù)亓曀兹诤系叫前涂祟櫩腕w驗之中,還特別重視食品飲品本土化,以提升星巴克顧客體驗的品質與滿意度。 以至于有顧客感嘆“全世界最美妙的咖啡體驗與休閑文化似乎都能在這里找到”。
2.圖書館“第三空間”的營造途徑
2.1引入先進的服務理念。“第三空間”的開展需要引入全新的服務理念,讓所營造的“第三空間”帶給用戶耳目一新的感覺。
2.2打造一支高素質的館員隊伍。 要求工作人員不僅要有良好的圖書館基礎業(yè)務能力,還要有較高的職業(yè)素養(yǎng),以實現(xiàn)人性化的休閑與學習服務。
2.3 科學劃分圖書館物理格局。對圖書館的物理格局進行科學劃分,傳統(tǒng)的以學習為主的單一物理劃分格局進行重新整合。在傳統(tǒng)的借閱室、 自修區(qū)格局劃分基礎上科學的加入以休閑為主的電影院、咖啡廳。
2.4 營造休閑、愉悅的“第三空間”環(huán)境。圖書館的“第三空間”環(huán)境設計既要根據(jù)建筑布局營造輕松、舒適、和諧的氛圍,還需注重在功能布局上實現(xiàn)顧客的主要需求,即主要以讀者為主的顧客所需的兼顧學習、社交、休閑等多種需求。以豐富的紙質化與數(shù)字化館藏資源、輕松的交流空間、休閑的服務環(huán)境,以保證讀者在圖書館既有安靜閱讀的空間,又有交流的獨立場所或短暫歇息的去處,也能實現(xiàn)信息的交流與互動。
2.5 以多種活動打造圖書館“第三空間”社交平臺。圖書館要更加積極地舉辦各種讀者活動,一方面讀者可以通過活動學習新知識,進而增加對圖書館的歸屬感,另一方面,讀者可以通過活動獲得社交的機會,拓展社交范圍。 如開展大量的讀者閱讀活動, 定期或不定期的開展主題展覽、閱讀比賽。這樣可以讓更多的讀者互相認識、鍛煉自我,圖書館還需給予讀者更多的參與表現(xiàn)機會,如可以提供空間支持,讓讀者策劃開展一些諸如讀書經(jīng)驗交流會、好書分享等服務活動。 此外,圖書館應重視網(wǎng)絡虛擬社區(qū)的構建,從而實現(xiàn)讀者與讀者之間的互動交流。
2.6開展多樣化休閑服務。圖書館可專門開辟某層樓的局部空間作為咖啡吧,讀者可以在學習、生活之余,來到這個環(huán)境清靜、悠閑的咖啡吧享用所提供的咖啡、飲料及面包,宣泄工作生活的壓力。
2.7需要多項制度的保障,如經(jīng)費制度、服務制度、管理制度等,有了好的制度保障才能使圖書館“第三空間”持續(xù)健康發(fā)展。
參考文獻:
[1]于雷.空間公共性研究[M]. 南京: 東南大學出版社,2005.
[2]郭育凱.從“星巴克”看高校圖書館營造“第三空間”[J]. 圖書館建設,2009( 12) : 65-71.
作者簡介:
孔德剛(1973-),男,河南濟源人,副研究館員,發(fā)表論文多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