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驚中外的昆明火車站“3.01”嚴重暴力恐怖案已成功告破。但它帶來的影響卻尚在持續(xù)。“3.01”事件后的中國反恐向何處去,成為所有國人關注的焦點。
反恐教育或加強 自北京天安門“金水橋”事件起,到此次昆明火車站暴恐案,新疆暴恐事件已開始出現(xiàn)升級和“外溢”現(xiàn)象。事發(fā)地已經從過去的新疆地區(qū)向外擴散,旨在制造更大的恐怖效應和威脅。
多位專家和學者認為,“金水橋”事件是一個標志,今后國人都將面對這樣一個現(xiàn)實:恐怖活動將長期存在,恐怖破壞已經常態(tài)化,內地反恐壓力加大。如何更好地預防和應對恐怖分子的襲擊,也已經成為中國公共安全管理不可回避的問題。
對此,一些學者建議盡快在全國重點城市建立處置此類事件的應急預案,嚴防暴力恐怖主義升級蔓延。
昆明“3.01”事件發(fā)生后,公安部反恐局2008年編印的《公民防范恐怖襲擊手冊》也重新被審視。在時下流行的微信朋友圈中,這一手冊出現(xiàn)的頻率也不低。不過,有觀點稱,“即使這么一本實用性有限的手冊,絕大多數(shù)人基本聞所未聞。而在中國的大中小學,也沒有開設防恐的課程”。
軍事專家尹卓也持有類似觀點。他認為,“我們要在人民群眾,特別是中小學中反復強調,在公共場所要利用廣播、大屏幕影視、圖板等手段來宣傳教育。”
立法亟待推進 早在“9·11”事件后,中國各級政府就陸續(xù)建立了反恐機構,打擊恐怖活動的機制也在不斷完善。2003年,我國第一次舉行反恐怖綜合演習。這之后,中國國家層面上的反恐體系,從無到有,發(fā)展迅速。與此同時,我國相繼通過《外國人入境出境管理法實施細則》、《國家安全法實施細則》、刑法修正案(三)、《反洗錢法》等法律,加大預防和懲治恐怖活動的力度。
然而,有專家認為,上述法律中的反恐條款較為分散,難以為反恐怖工作提供更完備、更具針對性的法律保障。2005年7月,公安部反恐局相關人士透露,中國反恐法目前正處于緊張的調研起草階段。此后,中國反恐立法長期“只聞樓梯聲,不見人下樓”。在全國政協(xié)十二屆二次會議開幕會上,眾多委員都表示中國應加快反恐立法的腳步。
國安委將發(fā)揮重大作用 去年11月,十八屆三中全會公報指出,將設立國家安全委員會。尹卓認為,國安委在反恐上會發(fā)揮重大作用。不過,在此次昆明恐怖襲擊事件處理以及未來中國反恐事務上,國安委將如何具體開展工作,還尚未有明確公開報道。
軍事專家李偉表示,反恐防恐的核心是早發(fā)現(xiàn)、早預警。而做到提前預警、提前處置,關鍵問題是情報工作。
具體到搜集反恐情報的方式,全國人大代表劉慶峰認為,可更好地利用大數(shù)據(jù)。相關資料顯示,通過綜合利用恐怖分子平時產生的各種信息,包括通話、交通、購物、視頻等,對恐怖行為發(fā)生前進行預警和事后分析排查,越來越成為一些發(fā)達國家的重要反恐手段。摘自《法治周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