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惠青
摘要:師教之無“方”,學生自然寫不得“法”。結果學生不是偷梁換柱的抄作文書,就是胡編亂造的寫“天書”。這就導致了農(nóng)村中小學生寫作能力極差、語文教學落后,甚至導致我們國家作家缺乏,文學創(chuàng)作低落的局面。
關鍵詞:立意模仿;結構模仿;語言模仿;作文教學古語有“天下之章一大倉,就看你會抄不會抄”的說法。這就給我們以啟示:我們不妨在作文教學中試一試“仿”。就是讓學生模仿前人的名作進行作文。語文課上學習的范文,每天閱讀的成功作品,這些都是“仿”的楷模。具體來說,“仿”又可分為以下三個方面:仿立意、仿結構、仿語言。
也許有人會說:“仿出來是一些贗品,能有什么價值呢?”這種認識是片面的,一個外國作家曾直言不諱的說:“爽爽直直的模仿,和那種鬼鬼祟祟的剽竊的下作毫無關系……偉大的藝術家從不害怕模仿”。
一、仿立意
意即中心思想,就是作者的思想感情在文章中的藝術表現(xiàn)。有人這樣認為,意既然是作者的思想或感情的體現(xiàn),那么后者有“意”則寫、無“意”則不寫,為何還要仿立意呢?其實不然,大家都有過這樣的體會,在生活中經(jīng)歷了一些事,接觸了一些物,從而產(chǎn)生了某些感觸。這些感觸十分強烈的在心中涌動,然而又朦朦朧朧的難以用語言表達。這時,我們看看相關的文章,讀讀相關的論著。其中的一段文字,一句話,甚至有時一個詞常常使人豁然開朗,茅塞頓開,產(chǎn)生一種“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的感覺。這種情況下,仿立意不是很必要嗎?此其一。
其二,文中的意與作者的世界觀、人生觀有著緊密的聯(lián)系。一個人對問題的認識是否正確、深刻、全面,道德是否高尚,情操是否優(yōu)雅,就會直接或間接的表現(xiàn)出來,當中小學生有了“意”要表達,這個意本身就是在學習生活和書本知識的過程中得到的,但是與中外名作相比總是顯得太幼稚、付錢;就是與同齡人的成功之作相比也有較大差距,所以我們不妨模仿一下。同類作品中的拳拳愛國之情、堅韌不拔之志、謙虛溫和的情操,不但會豐富這個“意”,而且使中小學生在人格上受到教育。當然我們絕不要人云亦云,總寫一些陳腔濫調(diào)。而是要借鑒別人的成功經(jīng)驗,吸取其中的養(yǎng)分,充實自己的頭腦,推陳出新;反應時代意識和鼓點。如文學史上的左思仿張衡的《二京賦》立意,構思十年成《三都賦》。貴人競相傳抄,一時洛陽紙貴,被后人傳為佳話。近代魯迅先生的《狂人日記》是模仿果戈里的同名作品而反映中國現(xiàn)實的佳作。這些都是仿的成功范例。
二、仿結構
結構也稱章法,屬于寫作技巧的范疇,意對于文章的好壞有決定的作用,但結構的作用也不容忽視。如果說意是文的魂、結構就是文的形。高爾基曾說過:“用白樺樹可以做斧杯,也可以巧妙地雕出人像來?!保ā墩撐膶W》)高爾基強調(diào)的就是結構技巧對于文章的重要性。同樣的生活素材,在高手那里可以寫成優(yōu)秀的篇章,在拙手那里只能寫成一般化的東西,甚至什么也寫不成。俗話說得好,沒有規(guī)矩,不成方圓,結構的巧妙安排就學習作文的規(guī)矩。語文課上學完一篇范文之后,明確的要求學生仿照該文結構寫一篇小作文。因為在課上已經(jīng)詳細分析了文章的結構特點,學生心理有了感性認識,同一題材的文章肯定比信馬由韁,隨心所欲的寫出來要好得多。例如學習了《從三到萬》疑問,可以讓學生選擇一個有教育意義的有趣故事,引出論點,進行論證。學習了《奮斗是理想的階梯》可以讓學生學習總分總的論證結構。再如學習了朱自清先生的《背影》,可讓學生們以《笑容》、《手》寫抒情性很強的記敘文。成功的例子很多,有一篇獲獎作文,《祖母》很明顯就是摹仿《背影》而寫的。尤其是結尾這樣寫道:“小堅的棉衣一直是我做的,什么時候我去了,才不再給他做?!毙Ч欠浅C黠@地,由于一個感人細節(jié)的安排,祖母慈祥、和藹,為下一代操勞的形象躍然紙上。如果我們能夠這樣堅持下去,學習了巨額夠巧妙的文章便仿作一篇,有了素材,便從學過的范文中找一篇適于表現(xiàn)它的佳構、久而久之,定會掌握作文的一些巧妙結構。如線索的適當安排,懸念的恰當設置,書信體作文,還有欲揚先抑等技巧。當我們熟練掌握了許多結構,為了能夠反映日新月異的社會生活,我們還可以以自創(chuàng)新體。到那時,不管什么木到了你手里,都妙筆生花,物盡其才。最后補上一句:切不可干巴巴及一些結構名稱,什么起承轉(zhuǎn)合啦,總分啦等等。因為你看著一張X射線的骨骼圖片,無論如何也想不出這個人到底是什么樣子的。
三、仿語言
作為萬物靈長的人類,來到世界的伊始,唯一的本領便是模仿。通過模仿學會了說話,學會了寫字。學習了課文之后,又通過有意無意的模仿學會了寫日記,寫小作文。現(xiàn)在,要提高作文的語言水平,還要用這個最原始、最有效的本領——模仿。有人這樣描寫作文課學生搜腸刮肚寫作文的情態(tài):“橫眉冷對方格紙,俯首咬碎鉛筆頭”。很明白,這是仿照魯迅《自嘲》中的詩句而來。雖不能流傳千古,此情此景,也是形神具備的佳句。再入有一首仿王翰《涼州詞》的習作,諷刺了現(xiàn)在貪污浪費的官僚主義現(xiàn)象,可謂是諷時刺俗入木三分。類似的還有仿溫莎“弱者,女人的名字”。而成“弱者,不是女人的名字”。表現(xiàn)新時代女性的獨立意識和主人翁的英姿。這些都使文章錦上添花。經(jīng)常這樣訓練,今后定會超出前人,有所創(chuàng)新。寫出流傳千古的名作。這是有例為證的。宋人秦觀的“斜陽外,賽鴉萬點,流水繞孤村”就是從隋煬帝楊廣的“寒鴉千萬點,流水繞孤村”詩中化來的。唐代王勃的“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蔽膶W相因。我們學習繼承的過程,實際就是要去粗取精的模仿過程。原來是在無意中模仿,現(xiàn)在我們要明確與模仿?;蛟S效果會更好。奉勸大家不要做偽君子,說什么“拾人牙慧”之類的話。
以上是模仿的三個方面。實際上再寫作文水平提高之后,還可防風格,仿氣勢等等不一而論。但模仿切不可有失偏頗,依葫蘆畫瓢,而要牢記意是文章的魂,情是文章的根,結構體式是文章的形,三者相輔相成。一篇佳作必定是高潔之魂、真摯之情,完美之形的有機結合。參考文獻:
[1]邱志堅.仿寫在作文教學中的模式構建[J].文教資料,2010年09期
[2]楊春云.作文教學三部曲——賞、仿、創(chuàng)[M].21世紀中學生作文(高中教師適用),2009年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