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自敏
摘要: 小學語文新課標標準強調“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根據(jù)學生身心發(fā)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要求”給新課程改革指明了方向。怎樣才能在課堂中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勇于創(chuàng)新的精神呢?這是許多教育工作者面臨的新課題。本人從事小學語文教學多年,欲就課堂中的一些經(jīng)驗與大家探討,以探索如何有效的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關鍵詞: 多媒體; 游戲; 朗讀
“興趣是一個人積極探究某種活動的動力之一。”對于小學生來說,學習積極首先來源于興趣。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是促進學生學好語文的必要保證。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提高課堂教學的重要條件。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它可以促使學生去追求知識,探索知識的奧秘。有了興趣的學習能使學生全身貫注的積極思考,這樣所學的知識就能迅速的牢固掌握,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創(chuàng)設情景激發(fā)興趣
學生學習興趣的高低直接影響課堂教學效果的好壞,怎樣才能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呢?使課堂教學收到意外的效果呢?我認為如果在課堂上能創(chuàng)設生動、有趣、愉快、寬松的教學情境,則有利于促進學生之間互相探討、積極合作。
本人認為如果在課堂上如能創(chuàng)設生動、活潑、有趣、愉快、寬松的教學情景,則有利于促進學生之間互相探討、積極合作。怎樣創(chuàng)設這樣的情景。
首先,可在引導上下功夫,圍繞課堂教學內容設計一些靈活多變,而又能吸引學生的問題。使學生能對這些問題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
其次,在課堂適當穿插一些有趣的故事,名人典故活躍課堂氣氛。讓學生在輕松愉快中學習,在不知不覺中進入角色。
再次,還可以根據(jù)本班學生實際情況結合課文組織一些課內活動,使學生動起來。 如教學《亡羊補牢》這則寓言故事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分別扮演“丟羊人”“勸告人”“小羊”“偷羊的狼”把它當一個情景劇來演,學生可以自己發(fā)揮,但是要把握一個點,就是丟羊人聽了勸告以后,再也沒有丟過羊,告訴我們只要知道錯了能及時改正就不算晚。
最后,教師應充分端正新課標準下的教學理念,立足于學生學習語文能力的培養(yǎng),充分滿足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采取靈活的教法。
二、利用多媒體,激發(fā)學習興趣
多媒體通過計算機文字、圖表、錄音、動畫等功能為一體。它的直觀性,智能性得到充分的體現(xiàn)。很多實踐證明,在語文教學中,適當?shù)倪\用多媒體,可以讓“活”的東西更加生動。逼真的音響,刺激學生的各種感官,創(chuàng)設動態(tài)的教學情境,使學生對語文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以此開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潛能,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
三、利用游戲、激發(fā)學生興趣
心理學分析兒童的心理特征無意注意占優(yōu)勢,容易被一些新奇的刺激物所吸引。而新疑的、活動的、直觀的刺激物最容易引起兒童的注意,特別是低年級的學生,他們往往還停留在,學前時兒童所具有的那樣的對游戲的興趣愛好。這樣在教學中可以采取以游戲為主導的教學方式,如:今天有一個小寶寶找不到回家的路了,我們一起來幫幫他好嗎?教師準備好卡片,教師讓學生上黑板貼上生字,或是把字卡發(fā)給學生,教師把畫貼在黑板上,讓學生來找相對應的圖畫。使他們產(chǎn)生對語文的學習興趣,這樣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四、利用朗讀欲望、激發(fā)興趣
朱熹說過: “凡讀書……須要讀得字字響亮,不可誤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牽強嗜記。只要多朗讀數(shù)遍,自然上口、永遠不忘。”反復朗讀,久而久之,就會起到“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的效果。可見朗讀是很重要的??扇缃裨S多學生卻怕朗讀,原因多種多樣,但主要是學生怕讀不好而讓其他同學說笑。那如何排除這種心理障礙呢?
在教學中,我創(chuàng)造民主、平等、和諧的課堂氛圍,讓學生感受自己的存在和作用,讓其充分體現(xiàn)自身的價值,激發(fā)他們去想、去問、去說、去學。如在教《王冕學畫》朗讀時,不實行領讀,而是讓同學與老師之間展開平等挑戰(zhàn),同學之間進行挑戰(zhàn),展開朗讀比賽,讀完后互相指出不足之處。這樣一來,課堂變活躍了,學生的自信心有了,朗讀興趣也高了。
(作者單位:河北省曲陽縣燕趙鎮(zhèn)北平樂小學 0731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