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積向
《小學數(shù)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生的數(shù)學學習應當是主動的富有個性的過程,在義務教育階段,要使學生初步形成評價與反思的意識。我國著名教育家葉圣陶也指出:“嘗謂教而教各種學科,其最終目的在達到不復需教,而學生能自為研索,自求解決?!睂W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除了依托教師的引導,更重要的是要靠自己的領悟,而領悟又必須通過不斷地反思才能達到。
所謂反思,是針對解決問題的過程,從全方位、多層次即不同角度進行考察、分析和思考。學習中的反思正如生物消化食物一樣,是別人無法替代的。反思是一種自我評價,是學生以自己的學習活動過程為思考對象。學生對解決問題的體驗是有時效的,如果不及時進行總結,這種由經(jīng)歷帶來的體驗就會消退,從而失去從經(jīng)歷上升到經(jīng)驗、從感性上升到理性、形象上升到抽象的機會。而善于反思的人,能及時地把經(jīng)歷提升為經(jīng)驗,反之不善于反思的人,經(jīng)歷雖多卻缺少經(jīng)驗。為了使學生成為一個會學習的人,必須使學生有意識的對自己的學習過程進行反思,逐漸培養(yǎng)隨時監(jiān)控自己的數(shù)學思維活動的習慣。那么,我們?nèi)绾闻囵B(yǎng)學生的反思意識呢?
一、在實踐過程中初步激起學生的反思意識
1.在布置學習任務時引導學生反思,讓學生通過類比、遷移來體驗反思的優(yōu)勢
在提出學習任務時,引導學生回顧舊知,在記憶中搜索、反思以前所學的類似的內(nèi)容、類似的情境、類似的方法,從而猜想本課內(nèi)容的探究方法。例如:我在教學8的乘法口訣時就讓學生先回憶、總結前幾節(jié)課學習2到7乘法口訣的情境和方法,學生很快可以自己獨立編出8的乘法口訣,還自創(chuàng)了“過年買禮買8塊裝的軟香酥禮品”“慶六一買布制作八角手絹”等和課本不一樣的情境。通過這節(jié)課的“反思式學習”,同學們又很快能將這些知識的學習方法遷移到9的乘法口訣的學習中。有了如此的“反思”,學生們即提高了知識的遷移能力,又提高了學習效率。像這樣引導學生反思舊知的探索過程,讓學生在回顧中遷移,在反思中猜想,教師能夠輕而易舉地完成教學任務,學生們也嘗到了“反思”的“甜頭”,對于反思也會感興趣很多,在以后的學習中反思的積極性也會提高。這樣兩全其美的事情何樂而不為呢?
2.利用練習中的“錯誤”引出反思,練習反思
學生通過練習來鞏固新知、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幾乎每天都有一定量的應用練習,練習中出現(xiàn)的錯誤也最多。例如:計算小數(shù)加減法時忘記點小數(shù)點;做加法時誤做成減法;綜合計算時忘記小括號的作用;做題時抄錯數(shù)據(jù)等等。
3.設平臺、抓榜樣、結對子,努力尋找反思方法
大部分學生反思意識淡薄,即使有些學生體會到了反思的益處,想要“反思”,但苦于不會反思,不知反思的方法。教學中,我們發(fā)現(xiàn)每個班里多多少少不乏個別已有反思意識的學生,我們可以將這些學生豎為榜樣,發(fā)揚他們的一些有效地反思方法。我們可以利用班會課、自習課、糾錯課等等各個平臺、各個機會,讓這些“金子”大放光彩,讓他們把自己的好辦法展示給其他同學們。
合作學習已經(jīng)是現(xiàn)代學生一個主要的學習方式了,如何更好地合作學習也需要我們不斷地摸索。有一次開展“根據(jù)主題圖提供的條件提問題”比賽,結果是第三組在規(guī)定時間內(nèi)提的問題又好又多。我便讓第三組同學給大家說一說為什么他們組提的又好又多呢?通過交流大家一致總結出“合作要團結,同時還要有分工”才能取得勝利的道理。失敗乃成功之母,中間正是因為有了反思,反思失敗的原因,反思別人成功的原因,下一次才可能成功。第二次合作,學生們不用我提醒便自覺地分工,誰收集問題、誰記錄、誰匯報、誰檢查等等,小組合作學習越來越默契,效率也越來越高。
通過交流,同學們還收獲了一些很有用的辦法,例如把結果填充到問題里去的“驗證法”,把結果大聲念一念的“朗誦法”,也可以是“自問法”:“這類題我上次做對了嗎?”“這類題我上次錯在哪兒?為什么錯?需要注意什么才不會錯?”等等。
二、通過“反思本”培養(yǎng)學生的反思習慣和能力
1.建立“反思本”
什么是“反思本”?即讓學生在每次的學習活動之后以一種自己喜歡的形式記錄下自己對當天學習過程中的理解、評價及意見,包括自己在學習過程中的感受、學到的方法、收獲的經(jīng)驗、疑問等等。要倡導大家用最簡捷的、個性化的東西記錄自己的反思成果,記錄下自己在學習過程中成長、進步的點點滴滴的經(jīng)歷。
2.寫反思本可以達到多種目的
①可以很好的幫助學生進行自主反思,進行一個很好的螺旋上升式的自我完善過程。
②真正實現(xiàn)學生的自主學習,自主的對自己的學習過程進行剖析或歸納整理,全面、深刻地理解知識,這樣也更容易提高思維的品質(zhì)。
③反思本也能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3.反思本的優(yōu)點
①較之“學生檔案袋”、“數(shù)學日記”簡單,操作對象是學生自己,記錄內(nèi)容簡單。
②花費時間短,隨時隨地可進行。
③對于學困生養(yǎng)成良好學習習慣更能起到很好的作用。
三、教師要發(fā)揮好其自身角色的作用
為人師表,身教勝于言傳,反思的人不能只是學生,家長、教師也可以參與反思,以身作則。在實踐過程中注重對學生反思能力的培養(yǎng), 把思維的機會、時間和空間留給學生,引導學生進行反思的同時,教師也要發(fā)揮好其自身角色的作用。
1.教師要創(chuàng)設良好的學習氛圍
良好的學習氛圍是反思的前提。教師要創(chuàng)設民主、平等、寬松、和諧的學習氛圍,學生才能在學習和反思中暢所欲言,回顧自己的思考及學習過程,真實反饋、表露自己的思維情況。
2.面向全體與因人而異相結合
在學習活動中,盡量創(chuàng)造條件,交流反思結果。交流時,一方面要面向全體,即在一段時間(幾天或一周,因多數(shù)的反思交流時間很短,如課題出示后反思交流等)把反思交流的機會均給每一個學生;另一方面還要因人而異,即不同的學習內(nèi)容,反思的程度也有難易之別,容易的讓給中等或學困生交流,較難的留給優(yōu)等生交流。通過反思交流能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反思能力,同時提高反思的自覺性和主動性。
3.開討論交流會
學生在實踐活動中的豐富經(jīng)歷、收獲、作品等通過墻壁、舞臺、當場演示等形式展示出來,滿足學生的表現(xiàn)欲。在同學之間的評定、鑒賞和自己的比較評判中認識“自我”、進行“自我”反思評價,激勵學生不斷努力。通過與他人的討論交流,使學生加深對自己活動結果、進步情況以及自己的優(yōu)缺點的認識,積累經(jīng)驗,吸取教訓,完善自己的成果。
總之,培養(yǎng)學生的反思意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成的事,在培養(yǎng)的過程中需要老師與學生的共同努力與堅持,才能最終達到使學生從要我反思變成我要反思,讓反思真正成為學生前進動力的美好局面。
(作者單位:貴州省羅甸縣羅悃民族小學 55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