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香蘭
小學語文教學史上,識字教學歷來是啟蒙教育階段的一個重點。在剛剛頒布的新課標中,對識字教學也作出了比較準確的定位:識字、寫字是閱讀、寫作的基礎,是1-2年級的教學重點。
在識字、寫字方面,要實行“認寫分開”,提出了“認識”、“學會”兩種要求,在低年級明確提出要“多認少寫”?!岸嗾J”,有利于學生盡早、盡快、盡可能多認字,以便盡早進入漢字閱讀階段,這無論對培養(yǎng)閱讀能力還是對培養(yǎng)獲取信息的能力都有重要意義。但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識字教學內容枯燥,教師教得吃力,學生學得辛苦,而且很容易回生。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呢?根據(jù)學生的注意規(guī)律和愛玩、好動、做事沒耐心等特點,應從以下幾方面進行教學:
一、采用多種途徑,讓學生“愛學”
《語文課程標準》把學生“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愿望”列入了教學的第一目標。低年級學生年齡小,注意力集中時間短,因此,一堂課中如何牢牢抓住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就顯得尤為重要。
1. 創(chuàng)設輕松愉快的課堂氛圍
要想讓學生喜歡識字,首先得讓學生沒有心理負擔,敢于在課堂上暢所欲言。因此,我會盡量創(chuàng)設一種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放下架子,面帶微笑,親近學生。實踐證明,在這種氣氛下進行的學習,學生興趣濃,主動性高。
2. 采用直觀的教具、現(xiàn)代化的教學手段
例如,我在教“蛋”字時,先出示雞蛋實物,讓學生說出它的名稱、形狀,然后才出示生字卡學習生字。在教學“呱、哇、嘩”等表示聲音的字時,我先讓學生聽音辨別動物的叫聲,進而出示生字,讓其模仿動物叫聲,然后才學習生字。在學習歸類識字三時,我又讓學生通過看情境圖“動物世界”,進而認識各種動物及名稱。這樣通過看圖、聽音樂等手段把學生帶進生動形象的情境中,激發(fā)了他們的求知欲,為后面字詞的學習做好了鋪墊。
3.多表揚鼓勵
低年級學生思想單純,愛聽好話,只要教師一表揚便勁頭十足,往往會有出色的表現(xiàn)。
因此,我在識字教學中,以表揚為主,常掛在嘴邊的是“你真棒”、“你的方法真好,我真為你高興”、“是你幫助我記住了這個字”……有時,學生說得好,我還會和學生一起鼓掌,于是學生學習的興趣就更濃了。
二、運用各種方法,讓學生“會”學
學生的興趣有了,還得把生字正確識記下來。那么該如何指導學生正確識記字詞呢?
1.互換角色法
只有經過自己的思考所獲得的知識才會印象深刻。因此,我在教學中會逐步教給學生正確的方法,先扶后放,嘗試讓學生自己做小老師,讓他們自己想、自己說。一個個“小老師”都能獨立發(fā)現(xiàn)問題,并提醒其他同學注意生字的寫法,如多一點、少一點、多一撇、少一撇之類的筆畫錯誤等。“小老師”們的興趣很高,課堂上常常小手林立。
2.掌握規(guī)律法
漢字中的形聲字約占70%,因此掌握好這類字的造字規(guī)律將對今后提高生字的識記效率會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對低年級學生用不著說什么術語,什么左形右聲、上形下聲等,只需讓學生初步體會就行了。如《雨點》一課中的“洋”字,我先讓學生分析字形,學生都知道是左右結構,左邊是“氵”,右邊是“羊”,讓學生分別讀“羊”和“洋”字,知道羊就代表整個字的讀音,再詢問洋字為什么是“氵”,(因為和水有關)。遇到類似情況都采用此方法,學生就能隨便領悟。我還引導學生運用“加一加”、“減一減”、“換一換”方法,使他們加深了對形聲字結構規(guī)律的認識。
3.形象記憶法
如:我教了“紙”字后,很多學生會多加一點,并且訂正好幾遍依然寫錯。于是,我拿出一張白紙,用蘸過墨汁的毛筆在上面狠狠地點了一下,紙上馬上出現(xiàn)一片污跡。我說:“現(xiàn)在這張紙已有了‘污點,是廢紙一張,沒用了?!彪S手一團,扔進了廢紙簍。從那以后,我班學生再沒犯過此類錯誤。
4.總結記錄法
許多老師都曾遇到過這樣的情況:學生會一而再、再而三地把同一個字寫錯。之所以會造成這樣的情況,是由于學生根本沒有動腦筋思考寫錯的原因,也沒有去想以后該注意什么。我給每個學生發(fā)了一個本子,要求學生把自己每次作業(yè)中寫錯的字整理下來,自己分析字形,并寫出注意點,還要經常復習,一來二去,學生便不會再犯類似的錯誤了。
(作者單位:青海省湟源縣日月鄉(xiāng)哈城學校 8121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