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蒂夫·納什(Steve Nash)在賽季后程逆轉了朗多(Rajon Rondo)重新登上聯(lián)盟助攻榜榜首,隨后諾維茨基(Dirk Nowitzki)率小牛成功登頂并捧起總決賽MVP獎杯,而選秀前7位也史無前例地出現(xiàn)了6名擁有國際背景的球員,NBA近年看似沒落的國際風暴,突然有了抬頭的趨勢。而今年夏天的停擺,給了NBA一次對世界發(fā)起逆襲的機會,在德隆·威廉姆斯(Deron Williams)這樣的大牌帶領之下,許多球員都表示了想要奔赴海外的意圖。其中就包括了如杜蘭特(Kevin Durant)、小斯塔德邁爾和霍華德這樣的重量級人物。
歐陸戰(zhàn)場
1946年11月1日,來自意大利的漢克·比亞薩蒂(Hank Biasatti)成為NBA歷史上第一位國際球員。在之后的七十余年中,NBA的國際球員從最開始的奇貨可居到現(xiàn)在的如過江之鯽,上世紀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是一個重要的里程碑。大量歐洲外援涌入NBA,并迅速成為所在球隊的主要力量,其中就有如迪瓦茨、彼得洛維奇和薩博尼斯這樣的優(yōu)秀球員,正是他們?yōu)槿蘸蠹用说臍W洲同行們鋪平了NBA之路。所以,從那時起就有一種說法:NBA正在被歐洲同化。但與此同時,NBA也影響著歐洲籃球的模式。自從1992年巴塞羅那奧運會上,夢之隊讓全世界大開眼界后,最先對NBA產生興趣的,正是歐洲國家。他們建立完善的青少年培養(yǎng)體系、積極培養(yǎng)二、三線球員,還用完整的聯(lián)賽制度促使青少年們快速成長。2006年狀元巴格納尼(Andrea Bargnani)就曾表示,自己18歲時就已經(jīng)習慣了職業(yè)模式:他所在的貝納通隊每年最多要面臨78場比賽,包括意大利聯(lián)賽和歐洲聯(lián)賽。
而猛龍隊的球隊副總裁、前貝納通俱樂部總經(jīng)理、被稱為“歐洲韋斯特”的杰拉蒂尼(Maurizio Gherardini)也說:“在一次次激烈且殘酷的較量中,我們的球員不只練就了扎實的基本功,同時還懂得在比賽中充分運用。所以,他們的成長速度相當驚人?!?/p>
同時,歐洲籃球也注意到了NBA對于階梯力量培養(yǎng)機制中的一些不足。美國球員在高中和大學時代,所參加的比賽數(shù)量遠沒有歐洲球員那么多。如馬刺主教練波波維奇(Gregg Popovich)所說:“所有的歐洲球員和教練,一直在做一些我們忽略的事?!睂τ谶@句話,生于美國卻在近20年里先后以球員和教練的身份親歷著歐洲籃球的大衛(wèi)·布拉特(David Blatt)給出了更明白的解釋,這位貝納通隊主教練表示,在美國許多人的籃球之路是從街頭開始的,于是他們理念就是一對一,而不是五對五。而歐洲球員從小接受的就是精妙的傳球、準確的投籃以及永遠以團隊為第一位的理念。“我仍是相信,世界上最好的球員在美國,但受著最好教育和培訓的球員不在那里。”布拉特總結道。
除此之外,NBA全球化腳步加快,更多人因此而折服在它的商業(yè)運作之成功下。但事實上,歐洲籃球自身的聯(lián)賽運作和規(guī)模受到NBA的影響,也已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培育出巴塞羅那和皇馬等超級勁旅的西班牙聯(lián)賽,在商業(yè)運作上十分老成。除了得到大贊助商一擲千金,花上幾百萬甚至上千萬歐元來購買冠名權的同時,他們更是在市場推廣上敢于向足球叫板——除在足球推廣最好的城市進行大張旗鼓的宣傳外,還“勇敢”地沖擊足球比賽時段,公開和足球搶觀眾、搶球迷。在電視轉播上,更是毫不手軟。西班牙籃協(xié)近幾年和國內主流電視臺達成了籃球聯(lián)賽轉播協(xié)議:只要有籃球聯(lián)賽的比賽,電視臺都必須轉播,并且要在次日重播,大大地提高了籃球聯(lián)賽的知名度。
歐洲籃球國家眾多,職業(yè)俱樂部數(shù)量也遠遠超過美國。僅參加每年歐洲俱樂部聯(lián)賽的頂級俱樂部,就有來自13個國家的24支球隊。這些國家各自有10支以上的甲級俱樂部隊,所以如果算有質量的俱樂部,歐洲的球隊是美國的四倍,職業(yè)球員數(shù)量遠遠超過美國。此外,還有兩年一屆的歐錦賽以及歐洲杯挑戰(zhàn)賽、亞得里亞海地區(qū)聯(lián)賽、波羅的海地區(qū)聯(lián)賽等等,全年可參加的賽事數(shù)不勝數(shù)。
毫無疑問,歐洲籃球之所以能夠在如此短的時間內如滾雪球般壯大起來,與他們良好而完整的機制以及自身的努力密不可分,但是他們同樣懂得借助NBA這個巨人的肩膀。歐陸戰(zhàn)場已經(jīng)成為渴望成長的年輕球員的首選,而歐洲籃球不會放過網(wǎng)羅這些準NBA球星的機會,因為這些能夠幫助俱樂部吸引更多來時世界范圍內的關注和影響力——即便這些美國少年的風格不見得合適歐洲籃球團隊至上的籃球理念,即便他們或許只是把歐洲球隊當做登陸NBA的跳板。
不過,也并不是所有歐洲豪門都賣NBA的帳。在很多NBA球員談到轉投海外的時候,莫斯科中央陸軍隊都是出鏡率極高的一支球隊。良好的財政以及出眾的實力,都讓這支俄羅斯球隊備受關注??芍醒腙戃婈牭膽B(tài)度頗有骨氣,他們并不會對美國的大牌明星們另眼相待?!皬纳虡I(yè)角度出發(fā),我們是不會與那種賽季中途就要走人的球員簽約的,我們也不會考慮那些只來打一個賽季的球員?!敝醒腙戃婈牭男侣劰倌峁爬で倏凭S奇很清晰地表明了球隊態(tài)度,“我們的目標是要成為長久的勝利者,不考慮短期利潤。除非在季前賽或者歐洲杯中發(fā)生傷病,否則我們是不會考慮簽其他人的?!贝送?,在歐洲豪門中,對NBA球員有傳統(tǒng)偏好的兩支球隊希臘的奧林匹亞科斯和帕納辛納科斯或許也都無法對NBA球員敞開大門了,因為前者正在裁員,而后者則面臨財政困擾。
亞洲吸金地
與歐洲相比,亞洲籃球起步更晚,發(fā)展也更為緩慢。但亞裔球員與NBA的淵源一點不比歐洲少,1947年,日籍美國人三阪亙正式加盟紐約尼克斯,成為了名義上的“亞洲第一人”。1981年,金州勇士也曾在選秀大會上選中了日本巨人、2.28米的岡山恭崇(Yasutaka Okayama),只是最終沒有與之簽約。隨后,以宋濤、馬健為代表的中國球員遺憾地與NBA擦肩而過。直到進入21世紀,隨著姚明在NBA賽場上獲得的巨大成功,亞洲籃球才逐漸成為世界籃球舞臺的新寵。如今,NBA在賽季開始前總要派出球隊不遠萬里來到亞洲,季前賽的聲勢搞得比常規(guī)賽還要風生水起,亞洲各國的籃球運動員很多都在NBA夏令營訓練過。中國作為商業(yè)潛力十足的市場,每年來進行商業(yè)活動的球星更是數(shù)不勝數(shù)。而隨著外援的引入和聯(lián)賽機制的健全,亞洲籃球也開始初具規(guī)模,典型的代表就是我們的CBA聯(lián)賽。
拉蘇·薩蘭哈德(Rasul Salahuddin)畢業(yè)于美國加州長島大學,曾經(jīng)隨NBA大使隊征戰(zhàn)亞洲超級聯(lián)賽,與中國男籃大戰(zhàn)七場,也曾經(jīng)是CBA聯(lián)賽最炙手可熱的外援。他表示,在CBA打球一點不輕松,因為球隊和球員之間的競爭相當激烈。曾效力首鋼的外援樂萬·阿爾斯通(Levan Alston)也回憶道,雖然他在首鋼隊已將近四個賽季,但卻一點也不敢倚老賣老,因為競爭太激烈了。他的訓練比以前更加刻苦,每天練習投籃次數(shù)不會少于300次。阿爾斯通說,CBA發(fā)展很快,每一年都有一些新的進步,每年都會有有潛力的年輕球員涌現(xiàn)。
在CBA的帶動下,韓國和日本的職業(yè)聯(lián)賽也出現(xiàn)了許多外援的身影,而西亞各國更是不約而同地加大了對于籃球的投入力度。伊朗男籃主教練馬蒂克(Paul Mattick)就表示,他們當初制定了五年計劃,確定了以學習塞爾維亞為方向的發(fā)展目標。而在2007年亞錦賽奪冠之后,伊朗政府又進一步增加了發(fā)展籃球預算,將大筆資金投入到籃球聯(lián)賽中,從而培養(yǎng)出一大批優(yōu)秀的人才,最后成就了國家隊的再次問鼎。與此同時,約旦隊在獲得世錦賽入場券之后,同樣將原因歸結于聯(lián)賽的成功。由此可見,吸收“外援”加盟只是一個表象,其真正意義在于推動國內聯(lián)賽的發(fā)展。
很顯然,引進外援甚至“歸化”外籍球員,或許已經(jīng)是目前亞洲各國在短時間內能夠找到的直接、也是最快提升本國籃球水平的途徑了,但是長遠角度來講,建立起完善的后備力量培養(yǎng)機制,才是解決根本問題的最佳途徑,雖然這對于亞洲來說或許需要登上十幾年或者幾十年的時間。
至于球員的水平、比賽的水準以及高強度對抗和技戰(zhàn)術的應用,與歐洲聯(lián)賽相比亞洲聯(lián)賽目前仍舊有不小的差距,這里顯然不是適合NBA球星保持狀態(tài)的最佳戰(zhàn)場。來到亞洲賽場的球員,也大多以被NBA淘汰的球員或者退役的球星為主。不過,亞洲對于NBA球員來說還是有一些吸引力的。蘭斯·楊(Lance Young)是一位著名的經(jīng)紀人,他手下的客戶包括了魯?shù)稀どw伊(Rudy Gay)、斯蒂芬·庫里(Stephen Curry)、大衛(wèi)·韋斯特(David West)這樣的球星。對于球員選擇的落腳點,楊認為在中國他們可以拿到最多的錢,“你可以掙到在歐洲兩倍的薪水。中國的聯(lián)賽水平已經(jīng)有了很大提高,但距離歐洲聯(lián)賽還有不小的差距??墒?,如果只為賺錢,你可以去那里,掙到最多的錢?!睕]錯,斯蒂芬·馬布里(Stephon Marbury)已經(jīng)在這里看到了“錢景”,所以并不排除抱著吸金的想法來到亞洲的球星。
還需要提及的是大洋洲籃球。此前,F(xiàn)IBA官方強烈表示希望將亞洲和大洋洲的籃球協(xié)會合并。雖然大洋洲的兩個籃球強國澳大利亞和新西蘭的籃球水準相對亞洲大多數(shù)國家要高出許多,但是他們的發(fā)展前景卻并不樂觀。澳洲國家籃球聯(lián)賽是澳大利亞最高級別的職業(yè)籃球賽事。聯(lián)盟發(fā)展最好的年景是在上世紀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但是這些年聯(lián)盟許多球隊縮小球場規(guī)模去解決財政問題。一些俱樂部解散或者退出了聯(lián)盟,聯(lián)盟甚至一度曾因缺少資金接近倒閉。更為重要的是,籃球在大洋洲并未受到太多重視,正如來自澳大利亞的NBA球員安德魯·博古特(Andrew Bogut)所說:“在那里,籃球僅僅是排名第三或者第四的運動,大概只有五分之一的人會關注籃球?!币虼?,“足球袋鼠”成功地從大洋洲轉投至FIFA的亞洲區(qū),刺激起澳洲足球的一股狂潮,這給大洋洲未來的籃球發(fā)展提供了借鑒的藍國。但在此之前,除了本土的NBA球員之外,大洋洲暫時還不會得到NBA球星們的青睞。
非洲的希望
如果希望保持競爭狀態(tài),NBA球員會選擇歐洲。如果希望提高知名度并且賺錢,他們會來到亞洲。提到非洲,沒有一名NBA球員會想到那里打球,但對于球探和教練來說,這里卻是發(fā)掘天才的圣地。
事實上,隨著奧拉朱旺、尤因和穆托姆博(Dikembe Mutombo)在NBA的成功,非洲力量的崛起帶給我們刺激和期待,NBA在非洲發(fā)掘人才的前景廣闊無限。1994年,好萊塢電影《灌籃高手》上映,影片中凱文·培根(Kevin Bacon)飾演的籃球教練前往非洲大陸尋找灌籃高手。非洲球員,特別是高個子非洲球員的持續(xù)引入看似大勢所趨。1989年之前,只有三位非洲球員在NBA留下過足跡。上世紀90年代,征戰(zhàn)NBA的非洲球員上升到九位。從2000年到現(xiàn)在,12位非洲球員涉足NBA,不過這顯然遠沒有達到人們的預期,十年前所想象的那樣成為一種趨勢至今沒有出現(xiàn)。
非洲并沒有為NBA輸送大量的人才,原因在于非洲的籃球環(huán)境還相對貧瘠,時機也尚未成熟?!斑@是一個緩慢的開始,但你會看到它不斷增長,”猛龍助理總經(jīng)理,國際球探總監(jiān)馬薩伊·烏杰里(Masai Ujiri)表示,“我們離發(fā)現(xiàn)真正的人才還有一段距離。”
烏杰里出生于尼日利亞,他曾經(jīng)在歐洲職業(yè)籃球聯(lián)賽闖蕩六年,是NBA籃球無國界計劃非洲項目的負責人。烏杰里致力于發(fā)展非洲的籃球事業(yè),休賽期大部分時間都在非洲,每年在那里舉行兩次訓練營。
“目前一切都還在進行中,非洲球員已經(jīng)來美國讀高中和大學,或者是參加歐洲的職業(yè)聯(lián)賽。就非洲當?shù)囟?,訓陳設施、教練能力和比賽水準都需要很長時間才能達到一定高度,到那時NBA球隊才有信心直接從非洲簽下球員?!?/p>
對那些有能力來到美國的球員而言,這個過程進展得非常順利。俾斯麥·比永姆博(Bismack Biyombo)出人意料的在首輪第七順位被選中,成為2011年選秀大會上的一匹“黑馬”,在之前的2009年哈希姆·塔比特(Hasheem Thabeet)以榜眼的身份加盟NBA。而羅爾·鄧(Luol Deng)出生于蘇丹,他在2004年的選秀大會上以第七順位被公牛簽中,當時他才在杜克大學打了一個賽季比賽。在遭遇合同壓力和傷病困擾之前,鄧都是眾人看好的全明星球員。來自喀麥隆的巴莫特(Luc Richard Mhah a Moute)在新秀賽季的表現(xiàn)就超出雄鹿對第二輪新秀的期望。
盡管如此,還有很多天才球員沒有得到機會,或是機會太遲?;@球界穆托姆博有關年齡的玩笑,堪比棒球界拉美球員篡改出生證明;如果職業(yè)球員想在年老之前大干一場,年齡問題無疑是最大阻礙?!拔覀兊娜蝿帐钦业礁贻p的球員,他們可以從11歲就開始打比賽,在比賽中不斷成長?!睘踅芾镎f,“相反,如果你到17、18歲才開始打比賽,你就很難有機會實現(xiàn)突破。所以他們才會修改年齡-他們的起點太遲,他們只能在年齡上動手腳。”
在很多非洲國家,體育館稀缺,比賽不系統(tǒng),教練水平落后是阻礙籃球事業(yè)發(fā)展的重要因素。烏杰里回憶舉辦非洲訓練營的第二年,他和小牛球探總監(jiān)發(fā)現(xiàn)許多年輕有潛力的大個子。只有一個小問題:教練水平落后意味著球員球技粗糙?!澳抢锏幕@球水平相對落后,盡管我們有身高2.08米到2.13米的大個子,但他們沒有技術,”烏杰里說。“我們決定推動后衛(wèi)的培養(yǎng),使得結構更為平衡??催^訓練營的比賽,你會發(fā)現(xiàn)封蓋遠遠多過跳投的次數(shù)。”
27年前,“狀元秀”奧拉朱旺閃耀NBA選秀大會,但現(xiàn)在非洲大陸的貧窮、健康隱患、政治紛爭問題還是削弱了大家對NBA的關注。和生活大多數(shù)事情一樣,時機至關重要。
“在我看來,哈基姆和貝他們選擇在錯誤的時候加入NBA,”烏杰里表示。“那個時候曝光率不夠。沒有網(wǎng)絡。沒錯,我們知道他們的名字,但他們當時的名氣趕不上姚明現(xiàn)在的影響力。也不像吉諾比利,這些人都代表了他們的國家。我們卻沒有這樣的球員。換做是現(xiàn)在,哈基姆在非洲的影響力肯定無法估量,因為現(xiàn)在很多小孩可以從電視上看到他。還有迪肯鮑,很多小孩都會有機會一睹他巔峰時期的風采?!?/p>
NBA也看到了非洲大陸這片大有潛力的籃球市場,他們將延續(xù)其在歐洲、南美洲、中國和印度的策略,對非洲市場進行開發(fā)。事實上,NBA已經(jīng)舉行過多次內部會議,討論如何使非洲籃球得到最大限度的發(fā)展?!拔覀冋塾诜侵?,做商業(yè)方面的打算?!鼻癗BA總裁大衛(wèi)·斯特恩(David Stern)表示。
的確,按照目前非洲球員大量涌入美國的勢頭,也許再過幾年,就會出現(xiàn)下一個奧拉朱旺或穆托姆博。而現(xiàn)在,比永姆博,羅爾·鄧,巴莫特甚至包括塔比特等非洲球員正扛著這支原本應該熊熊燃燒的非洲籃球火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