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蔬菜非宜菜期淡季形成的氣候原因及對策研究

      2014-04-29 06:34:51陳標新劉富來陳耆驗等
      安徽農(nóng)業(yè)科學 2014年1期
      關鍵詞:淡季對策

      陳標新 劉富來 陳耆驗等

      摘要利用新化縣、冷水江市氣象局提供的基本氣象資料以及試驗觀測資料,論述了蔬菜非宜菜期淡季形成的氣候原因,并提出了利用山地氣候涼棚效應,建立度夏補淡反季節(jié)蔬菜基地,緩解蔬菜供應淡季矛盾的對策與途徑,可供蔬菜均衡供應生產(chǎn)的參考。

      關鍵詞蔬菜非宜菜期;淡季;氣候原因;對策

      中圖分類號S14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0517-6611(2014)01-00179-04

      基金項目湖南省氣象局(2012)234號短平快項目“利用山地涼棚氣候效應發(fā)展度夏補淡蔬菜”。

      作者簡介陳標新(1969-),男,湖南衡陽人,副教授,高級經(jīng)濟師,碩士,從事生態(tài)經(jīng)濟研究,Email:394797228@qq.com。

      收稿日期20131209蔬菜生產(chǎn)大部分在露地進行還是自然雨養(yǎng)型農(nóng)業(yè),產(chǎn)量的高低仍受氣象條件的制約,蔬菜生產(chǎn)的季節(jié)性及鮮嫩蔬菜的易腐性與人們生活需求的多樣性、均衡性之間的矛盾仍然十分突出。天氣氣候條件變化是造成蔬菜上市量分配不均衡的最主要、最不穩(wěn)定的環(huán)境因子。淡季缺菜是蔬菜周年均衡供應中最突出的矛盾,淡季蔬菜供不應求,菜價陡漲,對城市人們的日常生活和各項工作均增添了困難,甚至影響到社會和經(jīng)濟發(fā)展的穩(wěn)定[1-2]。因而,緩解蔬菜生產(chǎn)季節(jié)性與需求均衡性的矛盾,確保城鎮(zhèn)蔬菜周年均衡供應,是直接關系到千家萬戶人民的生活和切身利益,關系到國家長治久安、人心穩(wěn)定和社會穩(wěn)定的重大課題。為此,2012年湖南省氣象局批準立項短平快項目,在國家特貧縣新化縣雪峰山區(qū)與國家資源枯竭型城市冷水江市世界銻都錫礦山山區(qū)剖面設立了9個不同海拔高度的氣象蔬菜試驗研究基點,進行蔬菜氣象平衡觀測試驗與蔬菜非宜菜期淡季形成的氣候原因及對策研究,筆者在此對這些氣候原因及對策進行了分析總結。

      1資料與方法

      利用新化縣氣象局與冷水江市氣象局1981~2013年基本氣象資料、新化縣與冷水江市1978~1993年氣象哨不同海拔高度資料與2010~2013年不同海拔高度氣象考察資料,以及冷水江市、新化縣1981~1997、2010~2013年蔬菜生育期氣象要素平行觀測試驗研究資料,采用統(tǒng)計分析方法,確定蔬菜生產(chǎn)非宜菜期的溫度指標,對蔬菜非宜菜期淡季形成的氣候成因進行了分析,并對其淡季蔬菜供應提出相應的對策。

      2結果與分析

      2.1 蔬菜生產(chǎn)非宜菜期的溫度指標溫度是蔬菜生長發(fā)育最主要的環(huán)境條件,是影響蔬菜周年生產(chǎn)和均衡供應的主要因素之一,各種蔬菜生長發(fā)育均要求一定的溫度,耐寒蔬菜(甘藍、白菜、菠菜、芹菜、香菜、金針菜)生長適宜溫度為15~20 ℃,低于15 ℃生長緩慢,5 ℃時生長緩慢;半耐寒蔬菜(蘿卜、胡蘿卜、花柳菜、芥菜、萵筍、蠶豆等)生長適宜溫度為17~20 ℃,適宜種植的月平均溫度15~18 ℃,5 ℃以下生長停止;喜溫蔬菜(黃瓜、茄子、辣椒、西紅柿、菜豆等)生長適宜溫度為18~25 ℃,5 ℃以下發(fā)生冷害;耐熱蔬菜(冬瓜、南瓜、絲瓜、節(jié)瓜、苦瓜、豇豆、刀豆、空心菜等)生長適宜溫度30 ℃,適宜種植的月平均溫度為21~28 ℃[2]。由此可見,月平均氣溫5 ℃以下的低溫時段不適宜于耐寒、半耐寒和喜溫蔬菜的生長,月平均氣溫25 ℃以上的高溫時段不適宜于喜溫蔬菜的生長。根據(jù)多年生產(chǎn)實踐,湘中山地種植的蔬菜品種主要為耐寒蔬菜、半耐寒蔬菜、喜溫蔬菜和耐熱蔬菜。因而可將月平均氣溫低于5 ℃和高于25 ℃作為當?shù)厥卟朔且瞬似诘臏囟戎笜恕?/p>

      2.2蔬菜“淡季”形成的氣候原因蔬菜大部分在露地生產(chǎn),天氣氣候環(huán)境條件是影響蔬菜生長發(fā)育和產(chǎn)量高低的瓶頸,也是形成蔬菜供應淡季的最重要最不穩(wěn)定的限制因素。

      2.2.1春季低溫“倒春寒”是形成蔬菜供應“春淡”的基本原因。春季是冬季風向夏季風轉換、北方極地干冷空氣與南方海洋暖濕氣流交綏的過渡時期,北方冷空氣南下后常在長江以南、南嶺以北滯留形成靜止鋒,持續(xù)長期陰雨、低溫、寡照天氣,氣溫波動大,土壤冷濕(表1),1月上旬~3月上旬的旬平均氣溫低于10.0 ℃,其中1月中旬~2月上旬旬平均氣溫低于5.0 ℃,耐寒蔬菜生長緩慢,半耐寒蔬菜生長停止,1月上旬~2月下旬旬平均地面溫度在10.0 ℃以下,地面極端溫度1~4月分別為-16.0、-11.5、-3.5、-0.5 ℃,5 cm地溫1和2月均低于10.0 ℃,在6.6~8.3 ℃變化(表1),為蔬菜根系生長的最低溫度,根系生長微弱。太陽光輻射能是蔬菜進行光合作用的能量源泉,春季由于陰雨天氣多,1~5月平均降水日在12.9~18.2 d,月日照百分率在22%~28%,其中,月最長連續(xù)降水日數(shù)達12~24 d;1、2、3月的日照百分率均在22%左右,降水量多,蒸發(fā)量少;1、2月的旬降水量為49.4~74.0 mm,蒸發(fā)量為44.7~46.3 mm,降水量比蒸發(fā)量多4.7~28.7 mm;3~5月的月降水量達116.5~236.8 mm,蒸發(fā)量為73.3~128.0 mm,降水量比蒸發(fā)量多43.2~128.0 mm(表1)。由此可見,春季低溫“倒春寒”,陰雨低溫寡照,土壤冷濕,是影響早春蔬菜生長發(fā)育的基本因素。

      根據(jù)資料統(tǒng)計,新化縣歷年1、2、3月平均氣溫分別為4.9、6.1、10.9 ℃,日平均氣溫穩(wěn)定通過10.0 ℃的開始日期為3月23日,春播葉菜類蔬菜受天氣氣候和土壤條件的限制,栽種面積不大,單產(chǎn)不高,同時夏收的瓜、果、豆類等喜溫蔬菜的移栽定植期又需要日平均氣溫穩(wěn)定通過12~15 ℃以上,限制在清明到谷雨期間,使夏菜早熟受到極大影響,推遲了蔬菜上市期,同時品種少,產(chǎn)量低。由于春季正值瓜豆類等喜溫蔬菜接種移栽期,加上此時要騰出部分冬種菜田種植早稻,處于作物換茬季節(jié),上市供應蔬菜的菜田面積減少,蔬菜上市量少,若3、4月天氣異?!暗勾汉眹乐兀瑒t上市量就會進一步減少。春淡期上市的蔬菜品種大多是秋冬種的葉菜類蔬菜,抗寒性較強,需短日照才不致于提早抽苔開花,但每年2~3月婁底地區(qū)常出現(xiàn)持續(xù)低溫陰雨天氣,對蔬菜作物造成冷害和濕害,一方面冷害使春播喜溫的瓜、豆不能正常出苗生長,甚至出現(xiàn)爛種死苗,而延遲上市供應時間,另一方面低溫會促使冬性弱的葉菜提前通過春化階段,進入光照階段。進入3月份以后,由于日照時間延長,氣溫明顯回升至10 ℃以上,又促使冬性弱的葉菜很快通過光照階段而提早抽苔開花,導致產(chǎn)量和品質下降,上市量減少。陰雨濕害,使蔬菜作物根系活力受到抑制導致衰亡;土壤中還會產(chǎn)生有毒物質使作物受害以及誘發(fā)病害發(fā)生。由于上述原因導致2、3月份大量葉菜集中采收后,春播喜溫蔬菜還不能及時上市,出現(xiàn)青黃不接,出現(xiàn)4月下旬~5月中旬的蔬菜供應“淡季”。

      2.2.2夏秋高溫干旱是造成蔬菜供應“秋淡”的主要原因。夏秋季節(jié),副熱帶高壓脊線以帶狀形式伸向大陸,脊線位于25°~27°N,588 dagpm線北界在長江流域以北,西伸脊點達110°E以西,副熱帶高壓直接控制湖南造成連晴天氣。當亞洲中高緯度為緯向環(huán)流,而熱帶輻合帶穩(wěn)定在我國南海一帶時,長江流域帶狀副高較長時間穩(wěn)定,導致湖南7~9月出現(xiàn)夏秋連晴、高溫、干旱的天氣[1-2]。經(jīng)統(tǒng)計(表2),新化縣自6月中旬開始至9月上旬旬平均氣溫上升至25.0 ℃以上,極端最高氣溫達38.6~40.1 ℃,6月上旬~9月≥30.0 ℃的高溫天數(shù)達90 d,平均地面最高溫度為42.1~51.4 ℃,6~9月極端地面最高溫度達65.5 ℃以上,降水量少,蒸發(fā)量大,7~9月降水量比蒸發(fā)量分別少103.3、68.1、89.1 mm;7~9月的各月最長連續(xù)無降水日數(shù)分別為20、15、26 d,各月日降水量≥10.0 mm的降水日數(shù)分別僅為3.7、3.8、2.1 d;日照強烈,7~9月日照百分率分別為56%、53%、43%。

      2.3 緩解蔬菜供應 “淡季”矛盾的對策

      2.3.1利用山地氣候涼棚效應,分層建立度夏補淡反季節(jié)山地蔬菜基地。分層建設度夏補淡蔬菜基地,將山地氣候涼棚效應垂直氣候差異變成蔬菜生長發(fā)育采收及供應上市期的時間差,將山地氣候涼棚效應資源優(yōu)勢變成蔬菜商品,既可增加蔬菜來源,緩解城市蔬菜供應“淡季”矛盾,又可為山區(qū)農(nóng)民脫貧致富開創(chuàng)一條嶄新的就業(yè)門路。由于不同高度的氣候差異,造成同一種蔬菜同一品種在不同海拔高度生長發(fā)育期的差異和蔬菜上市供應季節(jié)的差異,因而可以利用山區(qū)立體氣候差異,在不同海拔高度的山地分層建立蔬菜生產(chǎn)二線基地,使各類蔬菜的生長各得其所,克服蔬菜供應的淡季[1,3]。海拔300 m以下的平原丘陵地區(qū),土壤肥沃,熱量豐富,陽光充足,年平均氣溫16.5~17.0 ℃,極端最高氣溫39.0~40.0 ℃,極端最低氣溫-10.9 ℃,≥10 ℃積溫5 100~5 500 ℃·d,無霜期270~280 d,年降水量1 350 mm左右,年日照時數(shù)1 600 h左右,屬中亞熱帶氣候,基本能滿足蔬菜周年生長發(fā)育的需要,適宜茄果類、瓜類、豆、葉菜類、水生菜等多種蔬菜的種植,據(jù)此,應在城鎮(zhèn)、近郊建立常年蔬菜基地,以確保城市人口的蔬菜供應;300~500 m的低山、丘陵、山坡地區(qū),年平均氣溫15.4~16.4 ℃,≥10 ℃積溫4 700~5 100 ℃·d,無霜期250~260 d,日照時數(shù)1 500 h左右,年降水量1 300~1 400 mm,氣候溫和、溫潤,陽光充足,適宜于建立辣椒、茄子、西紅柿、冬瓜、南瓜、芋頭、豆角等蔬菜生產(chǎn)基地,可在蔬菜生產(chǎn)供應中起著重要的骨干作用;500~800 m的半山地帶,年平均氣溫13.7~15.4 ℃,≥10 ℃積溫4 200~4 800 ℃·d,無霜期240~250 d,年降水量1 400~1 500 mm,年日照時數(shù)1 400~1 500 h,氣候溫涼、濕潤,夏無酷熱,具有北亞熱帶氣候特色,適宜喜涼蔬菜生長,可建立生姜、尖紅椒、遲鮮椒、遲冬瓜、芋頭等二線蔬菜基地;海拔800 m以上的中山地帶,年平均氣溫10.5~13.0 ℃,降水量1 600 mm以上,≥10 ℃積溫3 800~4 300 ℃·d,氣候溫寒,具有南溫帶的氣候特色,相當于水平方向上黃河流域的河南鄭州至河北遵化的熱量條件,適宜于早蘿卜、早包心白菜、馬鈴薯、早秋菠菜、磨芋以及耐寒蔬菜的生長,可為度夏補淡發(fā)揮重要作用。

      2.3.2因地制宜合理布局菜土,滿足蔬菜周年平衡供應。婁底市城郊與山地由于地勢海拔高度、氣候、土壤、面積、栽培技術及勞動力負擔等條件的不同,形成了多種不同栽培方式的蔬菜生產(chǎn)基地。因此,必須因地制宜,充分發(fā)揮各類蔬菜基地的作用,以滿足城市人民對蔬菜的需要。

      2.3.2.1四季園。分布在近郊,人多地少,肥源充足,栽培經(jīng)驗豐富,復種指數(shù)高,專業(yè)化程度高,每年栽培蔬菜約6~7次,高的達10次,栽培生育期短,早熟高產(chǎn)的速生葉類菜和瓜果、豆類蔬菜,如“兩小季”的“春菜”與“熱水菜”。能周年生產(chǎn)蔬菜,源源有菜上市,對解決5與9月淡季的蔬菜供應有決定性作用,是蔬菜生產(chǎn)的主要基地。

      2.3.2.2老貨園。分別在中、遠郊,耕地面積較多,糧、菜兼作,復種指數(shù)3~4次,多栽培生長期較長且高產(chǎn)耐貯運的大宗蔬菜,如冬瓜、南瓜、豆角、黃芽白、紅蘿卜、遲辣椒、西紅柿、蘿卜、甘蘭等,此類蔬菜基地不僅數(shù)量可以滿足市場需要,而且也能增加多樣優(yōu)質品種,彌補“四季園”的不足。

      2.3.2.3輔助性菜園。利用山地和果、茶園栽培蔬菜,因這些地方在早春多雨時期,比較爽水,地溫回升快,有利于旱熟瓜類蔬菜栽培,亦宜栽培涼茹、遲蘿卜或間作蕌頭、黃花、春包菜、馬鈴茹等,不但豐富了蔬菜的花樣品種,亦有利于緩解4~5月蔬菜供應的“淡季”,可在早稻或中稻收獲后,栽培一季耐貯耐寒的蔬菜,稱“半年菜土”或季節(jié)性菜土,主要是彌補蔬菜基地在嚴寒冰凍期上市的不足。半年菜土的菜在1、2月份相繼落園后,可接種春馬鈴茹,在5月淡季上市,爾后再種一季晚稻,實行一菜一稻三熟制,既可充分利用地力,又可調節(jié)淡旺矛盾。

      2.3.2.4水生菜園。在低洼地區(qū),或利用水源較好的自肥田,安排一定的數(shù)量,作為栽種茭白、水芋、藕、菱等水生蔬菜基地,以豐富和彌補8、9月淡季的品種和數(shù)量。

      2.3.2.5特產(chǎn)基地。根據(jù)市場消費習慣和加工出口任務的需要,在遠郊山區(qū)安排一定面積種植特產(chǎn)品種,如竹筍、生姜、辣椒、蘿卜、野菜等。

      2.3.3合理安排品種,克服蔬菜供應旺季。

      2.3.3.1“骨干菜”與“搭配菜”相結合。每季要安排一些產(chǎn)量高、栽培普遍、適合市場一般消費需要,在市場供應上能起主要作用的骨干蔬菜和一些花色品種相結合,這些骨干蔬菜約占總上市量的60%~70%。4月下旬~5月下旬梅雨時期的蔬菜淡季,以春白菜、春萵筍、春包菜、木耳菜、春馬鈴茹、韭菜等蔬菜為主,并搭配一些春菠菜、春冬莧菜、春芹菜、春茼蒿、春排菜、春黃芽白等,從而彌補了春淡缺口,接上早熟夏菜的供應;8月下旬~9月下旬高溫干旱期的蔬菜供應淡季,以絲瓜、冬瓜、南瓜、苦瓜、涼茹、秋白菜、蕹菜、藕、芋頭等蔬菜為主,并搭配一些秋黃瓜,接上早熟秋菜;1、2月份嚴寒冰凍期蔬菜淡季,以黃芽白、包菜、蘿卜、紅蘿卜、冬白菜、芽頭等耐寒貯蔬菜為主,并搭配一些菠菜、烏金白、中紅菜、韭白、大蒜、冬莧菜、芹菜、蔥蒜等,隨著天氣轉暖,即可接上越冬蔬菜。如此每年以骨干菜為主,花色小品種為輔的安排方式,既保證數(shù)量上的需要,又可增加花色品種,調節(jié)市場供應。

      2.3.3.2生長期長的菜與生長期短的菜相結合。每季安排幾種生長期長的蔬菜,并搭配一些生長期短的蔬菜,如此既有利于科學安排勞動力,充分發(fā)揮土地潛力,合理使用肥料,提高光能利用率,增加蔬菜產(chǎn)量,又可滿足市場需要,做到均衡供應、花色品種多樣。夏季以生長期長的絲瓜、苦瓜等和生長期短的莧菜、蕹菜、木耳菜、熱水白菜、排菜、熱水菜芯等相結合。葉菜類播種期較靈活,可視需要,分期播種,分批采收;而絲瓜、苦瓜生長期長,從芒種邊開始采收,爾后可陸續(xù)源源采收,一直到秋分邊結束,使在盛夏和初秋的炎熱季節(jié)中,既有瓜菜類供應,又有葉菜類上市。同時還要利用絲瓜生長前期植株矮小,間、套種春播速生葉菜類,到后期又可利用其棚蔓護蔭,栽培早大蒜及作早芹菜的育秧地,對緩解4、5和8、9月的蔬菜供應淡季均有好處。

      2.3.3.3早熟品種與中熟、晚熟品種相結合。根據(jù)市場消費需要,選用各種成熟期不同的蔬菜品種,分別安排栽培面積,進行分批播種,以達到均勻和拉長蔬菜供應期的目的。利用紅菜苔的早、中遲熟品種,分別在大暑前和處暑至白露間、秋分至寒露邊播種,其收獲期可從白露邊開始,一直延長到次年的清明邊。利用冬瓜早、中、遲熟品種分期播種,早的芒種邊上市,遲的寒露邊落園,供應期長達130 d以上,因而采取早、中、遲熟的品種相結合,對蔬菜的品種多樣化及均衡供應至關重要。

      2.3.3.4耐貯藏蔬菜與加工菜相結合。為了保證蔬菜淡旺季的均衡供應,在安排各類蔬菜品種時,就適當安排一定面積的耐貯蔬菜和加工蔬菜。耐貯蔬菜一種是露地也可以貯存的品種(如黃牙白、包菜、紅蘿卜、蘿卜等),另一種是室內貯存的品種(如大蔥、園蔥、芋頭、馬鈴薯、生姜、大蒜等),利用貯存時間,以拉長其供應期,有利均衡供應。加工菜為集體及消費者家庭加工需要,如夏菜中的辣椒、刀豆、豆角等,秋冬菜中的蘿卜、紅蘿卜、包菜等,越冬蔬菜中的榨菜、青菜、排菜、蕌頭等。通過貯藏和加工使之達到以旺養(yǎng)淡的目的。尤其是對越冬蔬菜,要進行巧妙安排,由于越冬蔬菜品種單純,且入春后,很快完成其階段發(fā)育,迅速抽苔、開花、集中上市,常形成供過于求的現(xiàn)象,所以在秋冬菜陸續(xù)落園后,既不能讓很多商品菜地空閑,又不能過多地安排越冬遲白菜和遲紅菜等,更不能影響次年夏菜的下種。因此,在保證3月下旬~4月上旬市場鮮菜供應的提前下,要適當安排一些春榨菜、遲青菜、遲排菜、園蔥、大蔥等品種,這樣既可滿足蔬菜加工的需要,又緩和了3月下旬~4月上旬的旺季矛盾,對緩解5月蔬菜淡季供應亦有一定的作用。

      2.3.4充分利用氣候資源,改革耕作制度,克服蔬菜供應淡旺矛盾,做到周年均衡供應。充分利用春秋季溫度變化不大的氣候條件,根據(jù)蔬菜可以集約栽培的特點,采取輪、間、套、混種,在原來的“三大季”栽培的基礎上,有計劃地發(fā)展擴大春播春夏收和夏播夏秋收的“兩小季”的栽培面積,提高復種指數(shù)。在“三大季”的基礎上,針對5月與9月底淡季供應的需要,有計劃地穿插“四小季”的栽培,如在瓜、果、豆類的栽培大季中,穿插春播夏收的小季栽培,既利用瓜、果、豆類菜前期生長緩慢與行、株行距較大的特點,間、套各種速生春播蔬菜(如春白菜、春冬莧菜、春芹菜、春萵筍、春排菜、春茼蒿以及早熟夏菜中的蕹菜、莧菜、木耳菜等),如此間套種既有利于瓜、果、豆類蔬菜的防寒防蟲,又有利于解決4、5月的淡季矛盾;在秋播、秋冬收的大季中穿插夏播、夏秋收的小季栽培,把秋黃瓜、種菜豆、秋豆角、遲茄子等間作在熱水白菜、熱水菜芯、熱水排菜、熱水蕹菜、熱水莧菜等土中,這樣既可利用熱水葉類菜需要淡糞助澆,保持土壤濕潤,為其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環(huán)境條件,有利生長,又豐富了8、9月淡季的蔬菜上市品種。此外,還可培植高產(chǎn)多年生細菜品種(如韭菜、生姜、四季蔥、佛手瓜等),為秋淡增加花色品種和菜源。

      2.3.5建立蔬菜氣象防害減災防御體系和蔬菜氣象服務體系,最大限度地減輕氣象災害對蔬菜生產(chǎn)的威協(xié)。蔬菜生產(chǎn)基地和蔬菜專業(yè)合作社與蔬菜專業(yè)大戶均要建立蔬菜氣象信息網(wǎng)絡,及時將天氣預報和天氣災害信息傳遞到蔬菜生產(chǎn)者和經(jīng)營者手上,以便趨利避害。充分利用氣候資源優(yōu)勢,減少氣象災害損失,實現(xiàn)低成本、高效益、無公害高質量的低碳生產(chǎn)蔬菜的良性循環(huán)。

      3結論與討論

      (1)據(jù)研究,月平均氣溫5.0 ℃以下,半耐寒蔬菜生長緩慢,喜溫蔬菜生長停止;月平均氣溫25 ℃以上,喜溫蔬菜生長緩慢,以月平均氣溫低于5.0 ℃和月平均氣溫高于25.0 ℃作為蔬菜非宜菜期的溫度指標。

      (2)蔬菜“春淡”季節(jié)主要出現(xiàn)在月平均氣溫低于5.0 ℃以后延2個月的4月下旬~5月中旬,即春季喜涼蔬菜與夏季喜溫蔬菜換茬青黃不接的時期;蔬菜供應“秋淡”季節(jié)主要出現(xiàn)在月平均氣溫高于25.0 ℃以后的約2個月的7月中旬~8月底與9月初,即喜溫蔬菜與喜涼蔬菜的換茬過渡時期。

      (3)利用山地氣候涼棚效應,發(fā)展度夏補淡蔬菜基地。以季節(jié)性蔬菜為主,主攻度淡蔬菜,其目的是推遲春季喜涼蔬菜的供應期,延長夏季喜溫蔬菜供應期和提早秋季喜涼蔬菜的上市期,既可增加菜源又可利用山地氣候的天然涼棚效應,節(jié)省能源,減少環(huán)境污染物排放,是緩解蔬菜供應淡季的良方佳策。

      (4)解決蔬菜淡旺矛盾研究是一個龐大的系統(tǒng)工程,尚有許多問題需要進行深入研究,因而政府要將山地度夏補淡蔬菜氣象研究基地建設列入財經(jīng)預算,納入菜藍子工程統(tǒng)籌安排,解決必要的經(jīng)費,要加強蔬菜氣象研究工作,圍繞“周年均衡供應,消滅蔬菜淡季”為中心,充分利用山地氣候涼棚效應資源,提高光能利用率,有計劃、有針對性地培育出多種類型的高產(chǎn)優(yōu)質、多抗性的優(yōu)良淡季蔬菜品種,并實行主栽品種早、中、晚配套,做到良種雜交化,保溫設備地膜、拱膜、大棚化,育苗保溫電熱化,蔬菜無公害化,植保生物化,深入地進行蔬菜氣象及小氣候研究,不斷提高蔬菜產(chǎn)量與質量,滿足人民生活日益提高的需要。

      參考文獻

      [1] 陳耆驗.利用山區(qū)立體氣候發(fā)展渡淡蔬菜的研究[J].湖南農(nóng)業(yè)科學,1993(5):30-32.

      [2] 陳耆驗,劉富來.山地淡季蔬菜栽培[M].北京:氣象出版社,1993.

      [3] 陳耆驗.湘中山區(qū)農(nóng)業(yè)氣候資源及其利用的探討[J].湖南農(nóng)業(yè)科學,1981(6):32-36.

      猜你喜歡
      淡季對策
      2月廣州商業(yè)地產(chǎn)市場:春節(jié)淡季,散售淡靜,全市成交憑借大手支撐
      診錯因 知對策
      “淡季不淡”!1-2月玩具出口50.2億美元,比上年增長96.8%
      玩具世界(2021年1期)2021-07-22 07:56:12
      “淡季不淡”,2021玩具出口開門紅
      玩具世界(2021年1期)2021-07-22 07:56:04
      對策
      淡季不淡 尿素后市何去何從?
      面對新高考的選擇、困惑及對策
      Xianning: The Perks of Visiting an Off-Season Resort
      Special Focus(2019年5期)2019-06-12 02:35:54
      關于職工隊伍穩(wěn)定的認識和對策
      活力(2019年22期)2019-03-16 12:47:28
      防治“老慢支”有對策
      博白县| 达日县| 台江县| 博白县| 什邡市| 建阳市| 宽甸| 沂源县| 汉中市| 涟源市| 新乐市| 蕲春县| 图木舒克市| 威信县| 丰城市| 前郭尔| 乌兰县| 池州市| 永登县| 寿光市| 新宾| 柳江县| 巨野县| 万全县| 津市市| 长泰县| 灵石县| 银川市| 青河县| 绥棱县| 都昌县| 万安县| 双峰县| 遵化市| 尚志市| 漳州市| 和龙市| 锡林浩特市| 舒城县| 五河县| 南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