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蘭維格寧根大學進行的一項試驗表明,10周齡之后限飼能夠減少繁殖后備母豬的骨軟骨病流行率。骨軟骨病是造成繁殖母豬腿部軟弱從而過早淘汰的一個主要原因。維格寧根大學及研究中心的Danny等報導,限飼對骨軟骨病可能會產(chǎn)生不同的影響,具體取決于后備母豬的日齡。他們研究了與日齡相關的限飼的影響,以及自由采食和限飼(自由采食量的80%)對屠宰時(26周齡)后備母豬骨軟骨病流行率的影響。斷奶時(4周齡),對211頭后備母豬實施4種飼喂處理。從斷奶至屠宰全程自由采食(AA);從斷奶至屠宰全程限飼(RR);自由采食至10周齡,然后限飼(AR);10周齡前限飼,之后自由采食(RA)。屠宰時,采集肘、跗、膝關節(jié)樣本,對骨軟骨病典型的關節(jié)面變形情況進行宏觀評分。RA處理組后備母豬不論跗關節(jié)(RR和AR分別為OR=3.3, P=0.04和OR=8.5, P=0.002)還是動物全身罹患骨軟骨病的風險都明顯高于RR和AR組。AA處理組的后備母豬跗關節(jié)患骨軟骨病的機會高于AR處理組(OR=5.3, P=0.01)。研究結果表明,有一種方法可能能夠降低持續(xù)使用若干胎次的繁殖后備母豬的骨軟骨病流行率。與10周齡之后限飼相比,10周齡之前限飼之后再轉為自由采食的情況會增加骨軟骨病的流行率。
(李凱年 摘編自:The Pig Site 網(wǎng)站2013-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