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段時間,關(guān)于什么項目在中國才是第一運動,足球迷和籃球迷在網(wǎng)上很是爭論了一番。當然,就像“甜黨”與“咸黨”之爭,除了證明雙方都擁躉眾多之外,并不會有真正的結(jié)果。如要論及歷史,奈史密斯博士發(fā)明于1891年的籃球無論如何是比不上足球的,不過,籃球能在不算太長的時間里普及成為世界性運動,卻也反證了它的魅力。
78年前,1936年的8月,籃球首次進入了奧運會。那被看作是籃球發(fā)展過程中一個至關(guān)重要的節(jié)點。當時有21支球隊參賽,美國、加拿大和墨西哥最終拿走了前三名。顯然,籃球發(fā)源于美國,那一時期,在北美大陸開展的水平要明顯高于其他區(qū)域。當年的奧運會還沒有真正的籃球場,組織者將比賽放在了原本用來打網(wǎng)球的地方,一片黏土和砂質(zhì)混合的室外場地。決賽那天正趕上天降大雨,場子里一時泥濘不堪,這當然大大增加了運球、傳接、投籃的難度,比賽的質(zhì)量也自然大打折扣。上半場,美國隊15比4領(lǐng)先加拿大隊,下半場更慘,兩隊各自只得了4分。
有件或許很多人不知道的事情,籃球史上的這第一場奧運會決賽,裁判是一位中國人,名叫舒鴻。舒鴻早年留學美國春田學院,奈史密斯博士就是在那里完成了籃球的發(fā)明。在那片籃球的誕生之地,他掌握了這項運動。柏林奧運會時,裁判大都來自各代表隊,舒鴻當時是中國籃球隊的助理教練,同時因為學過醫(yī)學,還兼任了代表團的醫(yī)生。他在柏林奧運會期間使用過的一個皮質(zhì)醫(yī)療箱,曾出現(xiàn)在2009年一場體育收藏品的拍賣會上。當年那支中國籃球隊的主教練是后來擔任過國際奧委會委員的董守義。中國籃協(xié)在1956年成立后,他成為首任主席。
比賽中,旅途勞頓的中國隊首輪19比35輸給了曾多次戰(zhàn)勝過的日本隊,附加賽45比38戰(zhàn)勝法國隊,得以繼續(xù)前行,那也是中國籃球在奧運賽場上的第一場勝利。第二輪,中國男籃21比29負于秘魯隊后,又在附加賽中14比32失利于巴西隊,首次奧運之旅就此止步。當時的中國隊主力球員中就有牟作云,他后來擔任了新中國第一支籃球國家隊的主教練,上世紀60年代出任中國籃協(xié)主席,被國際籃聯(lián)授予“終身榮譽委員”稱號,被尊為“中國籃球泰斗”。
牟作云執(zhí)掌國家隊期間,培養(yǎng)出多位名將,錢澄海就是其得意弟子。在中國籃球史上,錢澄海是一位極受尊敬的重量級人物。他擔任中國隊主教練長達16年,如此長久的坐鎮(zhèn)國家隊主帥職位,在全世界也很難找出第二個。中國男籃在他的調(diào)教之下,相繼亞錦賽摘金、亞運奪冠,正式登上了亞洲之巔。
1973年6月,錢澄海的教練生涯迎來了一場特殊比賽。時值尼克松訪華第二年,中美關(guān)系解凍,美國大學生男女籃球隊來華訪問,錢澄海率北京體育學院男籃聯(lián)隊登場。那是國人第一次目睹中美籃球同場角逐。在首都體育館,18000多名觀眾面前,美國大學生男籃以88比59取勝。那場球賽的美方主力當中,有一位來自北卡羅來納大學的邁克爾·喬丹前輩校友,名叫喬治·卡爾。沒錯,就是后來執(zhí)教過多支NBA球隊,被看作是美職籃歷史上最成功教練之一的那位名帥。在那場比賽中拿下全場最高分18分的則是中國隊的張大維,他后來擔任了中國女籃的主教練。
6年之后,1979年8月,第一支NBA球隊來到了中國,那是華盛頓子彈隊(1997年子彈隊改名為奇才隊)。該隊是1977-78賽季NBA總冠軍得主,1978-79賽季是亞軍,為當時NBA最強隊伍之一。8月24號晚上,子彈隊在首都體育館與八一男籃進行了一場友誼賽,以96比85贏了11分。NBA球員們胯下運球、空中接力、飛身扣籃等種種動作,讓當時的很多中國球迷大開眼界。之后,子彈隊轉(zhuǎn)赴上海,與上海隊又來了場友誼賽。那會兒的上海隊出場球員中,有位身高2米08的中鋒叫姚志源,23年后,他的兒子姚明成為NBA歷史上第一位非美籍狀元秀。
真實歷史所呈現(xiàn)的奇妙感和戲劇性,有時真能讓人驚嘆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