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課不同于其他學科的重要特點在于,它需要品味教材中的語言文字,欣賞語言文字所表現(xiàn)出的“美”,從而提升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读x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要致力于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培養(yǎng)語言運用能力的途徑,主要在于閱讀教學中的品詞析句。吳永軍教授(華東師范大學課程專家)指出:“在精讀階段,應重視引導學生品味鑒賞語言文字之美及運用之妙……要重視課文是如何說的,說的效果怎樣……”
一、品味用詞之美離不開語境
語言文字之美往往要結合語境來品味、鑒賞,才可顯現(xiàn)其豐富的韻致。什么是語境呢?所謂語境,指的是文章的語言環(huán)境。離開了具體語境,詞語的字面意義就會發(fā)生變化或不存在。因而,讀懂詞語的意義,我們必須把握它所處的具體語言環(huán)境,聯(lián)系上下文,抓住有效信息來推斷它的意義。俗語說:“詞不離句,句不離文?!?/p>
請看下面的教學片段——
出示:“這株柳樹沒有抱怨命運,也沒有畏怯生存之危險和艱難,而是聚合全部身心之力與生命環(huán)境抗爭,以超乎想象的毅力和韌勁生存下來,終于造成了高原上的一方壯麗的風景?!?/p>
師:這個“韌勁”你是怎么理解的?
生1:它讓我想到柳枝彎曲度很大,很難把它折斷。
師:那在這里它又引申為什么意思呢?請你聯(lián)系上下文看看。
生2:我想,它是說這株柳樹在困難的條件下,在惡劣的環(huán)境下,沒有屈服。
生3:前面說它“沒有抱怨命運,也沒有畏怯生存之危險和艱難,而是聚合全部身心之力與生存環(huán)境抗爭”,這就是韌勁,就是不屈服。
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詞語,是我們用得相當多的方法。在不同的語境中,詞語所表現(xiàn)的情感是不盡相同的,引領學生聯(lián)系上下文細細品味詞語,從簡單的組合中發(fā)現(xiàn)遣詞造句的內涵美,就能引導學生入情入境地品味出詞語的味道來。
二、結合語境品詞析句的有效方法
1.稀松平常的字眼,聯(lián)系上下文后就有了豐富的意蘊。有的詞語單獨看起來不太好理解它的意思,但與語境結合起來就具有豐富的內涵,充滿了情趣。
請看《小稻秧脫險記》中的句子:“一個洪亮的聲音響起來:‘這不是雨,而是除草劑,是專門用來收拾你們的!’”對于三年級的兒童來說,“收拾”一詞還難于理解。有的學生會說:“‘收拾’就是你欺負我,我就打你?!币胱寣W生理解這個詞的意思,可以讓他們讀讀課文后面的句子:“不一會兒,雜草紛紛倒了下去?!甭?lián)系這句話,他們就會明白:“收拾”就是把雜草毒死,因為后面寫“雜草紛紛倒了下去”,“倒下去”就是死了,雜草給消滅了。而平常所說的“收拾房間”中的“收拾”是“整理”的意思。結合語境理解詞語,這就是活學而不是死記。
2.簡單的詞語,變換讀法后就能領會其中表達的技巧?!稙貘f喝水》一文中有這樣的一句話:“烏鴉看見旁邊有許多小石子,終于想出辦法來了?!蓖瑯邮瞧肺对~語“終于”的意思,教師可以直接提問:“這里的‘終于’一詞能不能刪去?”但有一位教師卻采用范讀的方法,故意丟掉“終于”,學生一下子就聽出了其中意思不對。這時,再讓學生閱讀品味,他們很快就思考出“終于”一詞表明烏鴉想了很長時間??梢?,變換一下方法,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3.看似普通的詞語,運用比較的方法,就可以看出作者煉句的精巧?!稛熍_的?!分袑懚斓暮@耍骸靶∩剿频挠坷讼袂f頭暴怒的獅子,從北邊的天際前赴后繼、鍥而不舍地撲向堤岸?!贝禾斓暮@耍骸皠傄挥|摸到岸邊的礁石、沙灘,又害羞似的退了回去,然后又撲上來,像個頑皮的孩子。”同一篇文章,寫不同季節(jié)的海浪,卻用了同一個詞。這里就可以運用比較的方法來品味在不同語境中“撲”的內涵和意蘊的不同。冬天的“涌浪撲向堤岸”,“撲”字讓人感受到了煙臺海的壯觀景象。春天的“浪花”“撲”上岸展現(xiàn)的是“微波泛起”時煙臺海的可愛與輕盈。
4.品味優(yōu)美的詞句要重錘敲打,不能旁敲側擊或淺嘗輒止。比如二年級的學生已經接觸到比喻句,他們雖然不懂“比喻”“明喻”“暗喻”等概念,但能明白“把什么比作什么”。而到了高年級,若教師還是不厭其煩地讓學生說文章中的比喻句“把什么比作什么”,再進行訓練,那未免有些“老熟套”了,浪費了抓住重點品味詞句的時間。但是如果在需要品析的地方,因為教者自身備課不充分,又礙于臉面,羞于利用學生這一教學資源,而只是蜻蜓點水,淺嘗輒止,那就不可能讓學生品嘗出語言的無限韻味來。比如,一位教師執(zhí)教《泉城》中的一段:“這些泉有的白浪翻滾,好像銀花盛開;有的晶瑩剔透,好像明珠散落;有的聲音洪大,聽起來如虎嘯獅吼;有的聲音低細,聽起來如秋雨瀟瀟?!苯處煕]有挖掘出這段比喻、排比句的語言形式和內涵的美,而只是讓學生用“有的……有的……”造句,學生造的句子還是在一、二年級就說過的:“下課了,操場上同學們有的跳繩,有的踢毽子,有的做游戲?!边@顯然沒有達到品析的效果,讓人興味索然。
結合語境品詞析句,是咀嚼語言、吸收語言營養(yǎng)的有效方法,它同時兼顧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審美情趣,可以逐步提升學生對語言的敏銳的感受能力,而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能力則是語文課的重要任務之一。
(責編劉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