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各個年級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敝丶壗處煂O雙金也曾特別強調:“書聲瑯瑯應當成為一堂好課的首要特征。”可見,朗讀在語文教學中的重要地位。那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朗讀能力呢?
一、范讀引路,教師是學生的朗讀“導師”
學生朗讀能力培養(yǎng)的方法有很多,但我覺得最高效、最立竿見影的方法便是教師的范讀。課前融情于文的范讀能一下子拉近學生與文本的距離,使學生仿佛進入當時的情境中,奠定了文章的情感基調后再讓學生去朗讀,學生就會得心應手許多。在教學《廬山的云霧》時,上課伊始,教師播放了廬山云霧的美麗景色,在優(yōu)美的音樂渲染下,教師動情朗誦??粗谰?,聽著美文,學生仿佛身臨其境,如癡如醉,不知不覺中,學生感受到了廬山云霧的瑰麗和變幻莫測,激發(fā)了他們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之后再讓他們去讀課文,談感受,一切都那么順其自然,水到渠成。
課文的重點段落是文章的中心內容。學生理解深刻嗎?感悟獨特嗎?從他們的朗讀便可知曉。但很多時候,學生的把握不準,感受出現偏頗,所以讀出來的語言也是無滋無味的。這時候,教師的范讀就是一盞明燈,它可以引領學生在正確的軌道中迸發(fā)別樣的精彩。例如,《我和祖父的園子》一課,“我”和祖父之間的對話,語言淳樸、自然,字里行間充溢著濃濃的祖孫情誼。于永正老師在教學這一課時,沒有過多地去引導體悟,而是自己先繪聲繪色地朗讀,接著又和學生一起分角色朗讀,在輕松的言笑聲中,學生已然感受到了祖父對“我”的愛。
教師的范讀還可以出現在一堂課的尾聲,用深情滿滿的朗讀,讓學生慢慢回味,如品香茗,回味悠長,從而達到深化文本內涵,提高學生朗讀能力的目的。
二、自讀體悟,讓學生做一名真正的“讀者”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不管教師如何示范,都需要學生再去自讀體悟。
1.以讀促讀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边@句話說的是朗讀與理解的關系。實踐證明,朗讀可以讓學生領悟到文章的豐富內涵,體味到其韻外之致,得到言有盡,而意無窮的美感。所以要想深刻理解文本所要傳達給我們的意蘊和哲思,多讀絕對是一個好辦法。教師每次都讓學生把文本讀熟、讀透,長此以往,量變引發(fā)質變,學生的思維能力自然不會差。對于一篇文章來說,只有學生真正讀懂了,感受到了,他的朗讀才會由心而發(fā)。正如古人所云:“以吾身入乎其中,方能識其真味。”
2.以寫促讀
在課堂教學中,隨著教學活動的不斷深入,學生的閱讀感受也會越來越深刻,邊讀邊寫感受可以讓學生真正成為一名讀者,一名有情、有趣、有理、有思的讀者。書讀得越深越透,感悟就越豐富。當學生對所讀的內容確有感受,再下筆去寫時,有感而發(fā)的觀點才會鮮明、深刻。這樣的批注式閱讀,每一位語文教師都在身體力行地做著,“不動筆墨不讀書”也已經漸漸成為學生的閱讀習慣。通過寫批注,學生在朗讀中找到了樂趣,形成了能力,提高了素養(yǎng)。
三、多措并舉,讓課堂真正實現“讀”占鰲頭
1.配樂讀
音樂的運用,能為課堂創(chuàng)設良好的氛圍,增強教學的感染力和表現力,事實證明,人處在歡樂的氣氛中能產生愉悅的情感,處在悲傷的氣氛中會產生悲傷的情感。所以,當學生在和文本內涵相一致的情感基調中去朗讀課文時,思想情感更容易產生共鳴,對文章的理解也會更加深入?!抖吃隆芬晃模瑢W生很難與阿炳的苦難遭遇產生共鳴,難以感受阿炳內心的掙扎以及對命運的控訴。如何讓學生對阿炳的生活感同身受呢?音樂的渲染有推波助瀾的作用。聽著阿炳的《二泉映月》,想象著阿炳的一生,勝過教師的千言萬語。學生在如泣如訴的背景音樂中走進了阿炳的世界,入情入境地進入了對課文的閱讀與感悟中。
2.競賽讀
比賽所具有的挑戰(zhàn)性常常會激起學生的好勝心理,為了讓學生更充分地進行朗讀,賽讀也是一些語文教師促讀的“法寶”之一。“他讀得真好,你敢挑戰(zhàn)嗎?”“誰來和她PK?”當教師的話語還未結束時,課堂中已是小手如林,爭相挑戰(zhàn)。是的,學生就是一群好斗的戰(zhàn)士,一群不服輸的勇士,有什么不敢呢?通過一次次的賽讀,你會發(fā)現,學生一遍比一遍讀得好,一個比一個讀得棒。賽讀在很大程度上調動了學生朗讀的熱情和信心,使課堂變得快樂而又高效。
3.分角色讀
有人說:“朗讀如同賦予作品以生命,更能使人感受?!狈纸巧首x就是一種能讓學生快速進入文本角色,展開想象的翅膀,入情入境地體會作者所要傳達的情感的一種有效的途徑。同時,這樣一種朗讀方式,不僅有利于調動課堂良好的學習氛圍,還能讓學生明白,要想更好地讀出文中角色的語言,一定要注意角色的情感、動作、心理活動等能突出角色個性的詞語和句子,使朗讀能力在不知不覺中得到提高。
“讀”的形式還有很多,如輪換讀、接龍讀、問答讀等,只要我們運用得當,就一定能給學生帶來更多朗讀的樂趣。
張?zhí)锶粝壬f:“閱讀教學,第一是讀,第二是讀,第三還是讀?!弊屛覀冔`行新課標對朗讀的要求,以培養(yǎng)學生的朗讀能力為己任,將朗讀進行到底。
(責編劉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