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十余年,上課無數(shù)次,總有意外情況。對于這些意外,有時靈機一動,巧點妙撥,化險為夷,或成課堂亮點。有時無言以對,束手無策,給我無數(shù)反思。
案例蘇教版三年級下冊《荷花》第二自然段
當學生交流到荷花的三種姿態(tài)時,我趁勢提出:你最喜歡其中哪一種呢?自由讀,讓老師感受到你的喜愛。學生首先交流了最后一句:“有的還是花骨朵兒,看起來飽脹得馬上要破裂似的?!彼麄兺ㄟ^朗讀情趣盎然地表達了對花骨朵兒的喜愛之情。接著,我又問道:“你們還喜歡哪一種姿態(tài)的荷花?”出人意料的是學生們竟然異口同聲地答道:“沒有?!蔽殷@訝得目瞪口呆,難以置信地追問:“不喜歡其他兩種?”大部分學生齊刷刷地說道:“不喜歡。”聽課老師們不由發(fā)出一陣哄笑。我一時愣住了,學生的回答完全超出我的預設。根據(jù)平時聽課的經(jīng)驗,這樣的問題,學生們都會非常自覺而默契地“配合”老師。怎么今天我們班的孩子這么不給力?看著孩子們單純無辜的眼神,聽課老師饒有興味的眼神,我感覺很狼狽,一時有些招架不住。停頓了大約三秒鐘,正為難之際,遠遠瞄見最后一排有一個學生舉起了手。我仿佛看到救命稻草一般,趕緊請他回答,火車又回到了正常的軌道。我不禁暗暗慶幸:好險!總算沒有出丑!
案例反思
雖然,最終我順利完成了教學任務,受到教師們的一致好評,但這一聲單純的“不喜歡”卻總像一根刺一樣深深地扎在我的心里,我不斷地叩問著自己。
一重叩問:直面技巧 怎樣讓學生喜歡?
首先,我反省自己的課堂機智。當學生說“不喜歡”時,有沒有更有智慧的處理辦法?
A計劃:四兩撥千斤。這一狀況完全出乎我的意料,在還沒有想到一個更好的辦法之前,我想最好的處理可能就是把問題拋回給學生。這種方法的好處是及時了解學生的真實想法,了解學情才能對癥下藥,又可以爭取更多思考的時間,選擇最優(yōu)化的應對措施。
B計劃:圖為媒。輔助的手段,可以幫助學生感受另外兩種荷花的美麗,比如圖片。我相信,愛美之心人皆有之。直觀形象的圖片一定能激發(fā)學生心中的喜愛之情。
二重叩問:直面原因 學生為什么不喜歡?
課堂上的意外,每一位老師都曾經(jīng)歷過。那我們應該追求一種怎樣的教學機智呢?是“雕蟲小技”還是“大雪無痕”?是“故弄玄虛”還是“點石成金”?還是讓我們不斷實踐,不斷感悟,共同追求教學機智爐火純青的境界吧!我不禁再次叩問自己:難道這僅僅是教學機智的問題嗎?我考慮的難道緊緊是表面的怎樣讓學生變不喜歡為喜歡嗎?那是不是太膚淺了?其實首先考慮的恰恰應該是學生為什么不喜歡的問題。課后,我和班上的個別學生聊了聊:你們?yōu)槭裁床幌矚g前兩個句子?一個男生說:“這兩句多簡單呀,我也會寫?!币粋€女生插嘴道:“這一句‘有的花瓣兒全都展開了,露出嫩黃色的小蓮蓬?!㈤_的花一定很美,到底是什么樣兒的呢,葉圣陶老爺爺一點也沒寫?!焙⒆觽兊脑捴苯?,沒有任何修飾,卻振聾發(fā)聵。讓我們再來解讀這三句話吧。第一句寥寥11個字,簡潔干凈,沒有任何修飾的詞語。第二句并沒有極寫盛開荷花的美態(tài),也沒使用任何修辭手法,只一個“嫩黃色”、一個“小”透露出嬌嫩、喜愛?!坝械倪€是花骨朵兒,看起來飽脹得馬上要破裂似的?!被ü嵌鋬?,按常理是最無話可說的,可是這里卻寫得極具新意,“飽脹”、“馬上”、“破裂”生動地表現(xiàn)了花骨朵兒鼓鼓的形態(tài),可愛的神韻,充滿朝氣的生命力,語言極具動感,難怪孩子們喜歡。我不禁想:作者這樣處理也許正有深意,低調(diào)的、從容的出場,正是為了烘托高潮的美妙;不堆砌華麗辭藻,才能彰顯荷花飄然出塵的仙姿,盡顯大家風范。思考至此,我不禁要反思自己,學生一定想不到那么多深意,只憑粗淺、直觀但有時卻很準確的兒童感覺,說出了他們的真實感受。自己在解讀教材時是否到位?在設計教法時是否考慮欠周到?是否有盲目崇拜的嫌疑?汗顏!
三重叩問:直面源頭 學生為什么一定要喜歡?
有人說:只有真正解剖自己的內(nèi)心深處的真實想法,才能找到問題的關鍵。我想,應該向自己的靈魂更深處叩問:在設計這個問題時,有沒有考慮過會有學生不喜歡呢?沒有。沒有的原因是什么?難道靈魂深處仍然根深蒂固地認為:學生應該跟著老師的問題走,應該配合老師,喜歡所有老師認為他們應該喜歡的句子、詞語,因此也就不可能發(fā)生這樣的狀況。一個接一個的叩問如同一塊塊巨石撞擊著我的心靈,使我驚醒?!读x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而這種學生主體地位的展現(xiàn)絕不能是作秀似的,應該從我們的內(nèi)心深處真正把孩子放在主體位置,關注他們的需求、能力,著眼他們的發(fā)展,思考他們的差異。學生可以喜歡,當然也可以不喜歡,何必如此錯愕,如此耿耿于懷?我應該為孩子的敢于“不喜歡”喝彩,這說明他們是有思想、有主見的人,他們是學習的主體,并非為了配合教師上課,他們不是配角,是課堂真正的主角。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我想,一名優(yōu)秀的語文教師也應該“每日三省吾身”。為學生謀而不忠乎?與學生交而不信乎?不以學生為主體乎?只有敢于質(zhì)問自己,剖析自己的內(nèi)心,才能真正不斷地發(fā)展。
(責編韋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