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題回放】
在你的生活中,你曾遇到過怎樣的眼神?那留在你記憶深處的眼神,又曾怎樣長久地撥動著你的心弦?
請以“遙遠的眼神”為題,寫一篇文章。
要求:①將題目抄在答題卡上;②除詩歌、劇本以外,文體不限;③不要少于600字;④文中不要出現(xiàn)(或暗示)本人的姓名、校名。
【命題透視】
蘇州的中考作文命題,我一直很喜歡,并非因為我是蘇州人,而是因為我的偏愛——我很喜歡這樣的味道。它有江南水鄉(xiāng)靈秀、靈動的氣息,有吳儂軟語的溫婉動人,更有油紙傘的詩意和“小巷深處”的厚重、雋永和綿長。2013年的蘇州中考作文命題依然如此。細細揣摩,你會發(fā)現(xiàn),這道命題至少有如下幾個明顯的特色:
一是詩意與哲理的契合。
“遙遠的眼神”是一道作文命題,但更是一個令人玩味不盡的文學(xué)意象。常情視之,能睹之“眼神”,只在咫尺、目前,而不在“遙遠”;而“眼神”之到底如何,如“有神”者之“炯炯”,或“迷?!闭咧盎秀薄?,又不在距離之遠近。
但若從詩人與哲人的眼光審視,“遙遠的眼神”則會是另一番況味:它是那么的熟悉,又是那么的陌生;明明就在面前,卻又恍若隔世;可能早已淡出,偏又如此銘心刻骨;它是一個對立的統(tǒng)一體,帶有“鳥鳴山更幽”的藝術(shù)辯證色彩。因此,用“迷人的詩意與深刻的哲理的完美統(tǒng)一”來評價這5個漢字的組合,實在是恰如其分。
二是尋常與高貴的天成。
由此,你會自然而然地發(fā)現(xiàn)這道作文命題的第二個特點,就是“尋常與高貴”的結(jié)合。請再讀一遍引導(dǎo)語:“在你的生活中,你曾遇到過怎樣的眼神?那留在你記憶深處的眼神,又曾怎樣長久地撥動著你的心弦?”由兩個輕輕柔柔的問句所組成的引導(dǎo)語,沒有一個文言詞匯,也沒有一個文學(xué)用語,卻是那么平易近人;四個“你”的反復(fù),和兩個“怎樣”的提示,又是那么設(shè)身處地地為寫作者著想,真是和藹可親,完全不見命題者的頤指氣使和盛氣凌人。如此的尋常語,傳達出的,是親近考生的人文關(guān)懷。
然而,“遙遠的眼神”這個題目一旦出現(xiàn),就像綽約多姿的仙子一般,讓你眼前發(fā)亮;更如脫俗高雅的紳士一般,一瞬間,便能吸引你的眼球。你會情不自禁地贊嘆:好一派貴族的風范!但你沒有任何意外,也不會感到遙不可及。在這濃濃的人文關(guān)愛的氛圍里,你只會覺得這樣一個接著“尋?!钡貧獾摹案哔F”,實在是天然無痕的結(jié)合;你會打心眼里佩服命題者的非凡智慧和獨具匠心。
三是開放與限制的交融。
于是,你會在感慨和佩服中發(fā)現(xiàn),這更是一道開放與限制巧妙融合的好題。
其實,只要涉及考試,命題就不能沒有限制;只要是命題作文,也就注定會有限制。如何處理好“利于選拔考試”和“利于考生發(fā)揮”的關(guān)系,始終是擺放在命題者面前的一道難題。
這道作文命題的引導(dǎo)語發(fā)揮了相當好的作用,盡量向考生的生活方向?qū)Ш?,向考生熟悉的生活?dǎo)航,向考生記憶深處的生活導(dǎo)航。至于題目本身,無論是中心語“眼神”,還是修飾語“遙遠”,都可以有多元的解讀,這樣,就為考生提供了施展才華的廣闊空間。因此,我們完全可以說,這是一道符合考試規(guī)則的命題,也是一道既有一定限制,又有較大開放度的好題,兩者實現(xiàn)了完美的融合。
【評卷掃描】
正如每道題都有每道題的風景一樣,每道作文題在考場寫作中所呈現(xiàn)出的失誤也是各不相同。就“遙遠的眼神”這道題的寫作來看,考生主要表現(xiàn)出如下三個方面的問題。
一是只有“眼神”,并無“遙遠”。
這類文章所寫的“眼神”,是身邊的眼神,是每日見到的眼神,是一直浮現(xiàn)在自己的生活中的眼神;所寫的人和事,很真實,也能打動人。但可惜的是,這些“眼神”既無時間上的“久遠”感,也無空間上的“遙遠”感,甚至連心理上、認知上的“遙遠”之感也無法找到。這樣的文章就不是以“遙遠的眼神”為題,而是以“眼神”為題了。
導(dǎo)致這樣的失誤的原因主要有兩點:一是看到題目后,提筆就寫,結(jié)果寫著寫著,就把“遙遠”遺漏了,等到發(fā)現(xiàn)時,為時已晚;二是拿捏不準“遙遠”這一修飾限制語的意義,甚至心想,“遙遠”的眼神,怎能看見?于是,索性視若無睹,趕緊寫一篇關(guān)于“眼神”的文章,根本不管這個“眼神”是“遙遠”還是“切近”。
二是貌似有“眼神”,其實是在“貼標簽”。
具體情形有四種:
一是開頭就貼好“眼神”的標簽,但是寫著寫著,就找不到“眼神”了。
二是無論寫什么,都能強拉硬扯到“眼神”上來。明明寫的是與“眼神”一點關(guān)系都沒有的人和物、事和理,但在字面上,一定要貼上×××的“眼神”的標簽。
三是寫了幾百字的難忘的人或事后,忽然發(fā)現(xiàn)文章沒有聚焦在“眼神”上,或者沒有用好這一敘事線索,于是,不管三七二十一,在結(jié)尾處強行扣上去,諸如“這就是一直留在我心中的眼神,揮之不去”等。
四是文章所寫的的確是與“眼神”有關(guān)的人和事,也能感受出“遙遠”,但總讓人感覺所寫的人和事與“眼神”以及“遙遠”的契合度不高,或并非那么自然神合,“說是也是”,“說不是也不是”。
三是錯把“眼神”當作“眼睛”。
“眼神”屬于眼睛,但不等于“眼睛”。泛泛地寫眼睛,雖然寫了眼眶、眼珠、睫毛,寫了眼睛的大小、深淺,但沒有聚焦在“神”上,就并不切合題意。
“神”者,態(tài)也,明亮又美麗;“神”者,奇也,像一場細雨灑落心田,又像一支火把,點燃生命的智慧……不從眼睛的“神態(tài)”上進行合理延伸,不往眼睛的“神奇”上靠攏,不能抵達情感、精神、魂魄的層面,就不能算是最切合題意的文章。即使你將“眼神”虛化,用來“比方”,用來“象征”,也必須能夠讓讀者感受到“神”之所在。
當然,高手寫作,可能不僅會逼真地摹寫眼之神態(tài),更會巧妙地逼近眼之神奇,正如黛玉之詠白海棠:“偷來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縷魂。”
【迷津指點】
面對這樣一道既富有生活氣息和人情味,又很有區(qū)分度和藝術(shù)性的好題,考生要想寫好文章,第一件應(yīng)該做的事,就是必須用自己的眼光,用自己的審美,用自己的識見,好好解讀命題。其中,如下兩個問題必須解讀到位:
一是關(guān)于題目中的中心詞“眼神”。
何謂“眼神”?眼神,炯炯或者懨懨,澄澈或者混濁,欣喜或者哀怨,鼓勵或者責備,堅定或者迷茫,企盼或者失望,明朗或者憂郁……所有這些神態(tài)中,哪些直接屬于“眼神”,哪些間接屬于“眼神”?同時,考生還要連帶思考與“眼神”相關(guān)的幾個小問題:①“眼光”“眼力”“眼睛”等與“眼神”的同與異;②“眼神”來自哪里?來自人?來自動物?還是來自某些無生命的東西?③“眼神”帶給“我”什么感受、影響和思考?④“眼神”是否可以虛寫,比如能否比喻、能否象征之類?
二是關(guān)于題目中的修飾語“遙遠”。
何謂“遙遠”?“遙遠”之于“眼神”,肯定是文學(xué)的、詩意的和多解的。它可以是時間上的久遠——一個美好的故事,一段美好的時光,一個動人的眼神,即使時過境遷,但每每回憶起來,仍然感到非常溫暖;它可以是空間上的遠隔——雖然他(她、它)不在身邊,但是,“我”卻能感受到那來自遠處的眼神和溫情;它可以是時空兩個維度都很遙遠——如《紅樓夢》中黛玉的眼神,江雪中柳宗元的眼神,烏江邊項羽的眼神,清冷的月光下東坡的眼神,東籬旁五柳先生的眼神等,并由這些眼神之種種,走進他們?nèi)彳浀膬?nèi)心世界,走進他們獨特的靈魂深處;它可以是心理上、心靈上的遙遠——原本親密無間的好朋友,因為某種重大變故或者其他原因,彼此間形成了如閏土與魯迅之間的“厚障壁”;它可以是認識上、審美上的差距——在理念上、思想上、做人做事的原則上,相互間的異步、異調(diào)。
當然,也可以將“遙遠”理解為“行將消逝”,意即這樣的眼神離“我”的生活越來越遠了,這漸行漸遠的眼神時常激發(fā)“我”的思考。
考生應(yīng)該做的第二件事,是要在透徹、多元、獨到、深刻解讀的基礎(chǔ)上,結(jié)合富有人文關(guān)懷的引導(dǎo)語和具體的寫作要求,明確這篇文章應(yīng)該用力、發(fā)力的地方,這樣,才不會踏入偏題、跑題的禁區(qū),才有可能寫出有個性的好文章。
比如,考生在“眼神”上必須有所發(fā)力,必須寫出某種“眼神”給自己的心靈所造成的觸動。正面的,如寫老師慈愛、溫暖、鼓勵、堅定的眼神給“我”的心靈帶來的觸動,以及由此產(chǎn)生的深刻影響;反面的,如寫某種動物戒備、驚恐、不安,甚至是兇狠的眼神給自己的靈魂帶來的悸動,描繪出自己面對這種眼神時的感受,揭示這種眼神產(chǎn)生的原因,從而引起讀者的思考等。
再比如,考生在“遙遠”上必須有所發(fā)揮,既要想到切題,又要體現(xiàn)個性?!斑b遠”,應(yīng)該是曾經(jīng)擁有過的,但是,此刻卻已經(jīng)遠逝,如果考生能表達出一種懷念之情,表達出一種特別的傷感與緬懷,就是從心靈層面展現(xiàn)了自己對“遙遠”的獨到理解。
當然,就本文的寫作而言,考生更需要發(fā)力的,是從自己的生活中尋找素材??忌宰约旱纳顬橹行模粩嗨阉髋c自己緊密相關(guān)的、曾經(jīng)相關(guān)的點點滴滴。那些點點滴滴,一直在你的心靈深處,在你內(nèi)心最柔軟的地方留存著,有的時不時會想起,有的雖然已經(jīng)打包貯存,但永遠無法釋懷。因為這個人,這件事,這個物,這個場景,撥動過你的心弦,引發(fā)過你的感動與感激,讓你銘心刻骨,魂牽夢繞。如果能找到這樣的素材,寫出來的文章無疑會很成功。
要寫好這樣的文章,除了知道發(fā)力點、找到人和事之外,還要下決心培養(yǎng)自己擁有一顆對生活敏感的心,特別是感恩的心。沒有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的美好品質(zhì),沒有在面對復(fù)雜生活時所應(yīng)擁有的那片“柔軟地帶”,是絕對生長不出真善美的佳作的。
【例文點評】
一類文:
遙遠的眼神
“天接云濤連曉霧,星河欲轉(zhuǎn)千帆舞?!蹦憧?,那一條天河如帶,那一顆顆星明眸善睞,莫不是這世上最美的眼神?(題目中的“眼神”被小作者詩化了。)只是,為何現(xiàn)在已杳無蹤跡了呢?
回溯流年,當我還是個懵懂的幼童時,便對星星情有獨鐘。夏日,晚飯后,江南小鎮(zhèn)夜涼如水,我總愛跑到院子里,搶了外公的藤椅,半躺半坐,仰頭看星。身下的藤椅透著微涼的氣息,青石的地面溫潤如水。星星忽明忽昧的模樣,使我不禁以為那是一雙雙明亮的眸子。于是,我拉過外公的手,叫道:“外公你看!星星在眨眼睛!它們是眼睛哎?!蓖夤呐奈业男∧X瓜:“對啊,這天上的星星,就是一雙雙眼睛,在看著你呢。你偷糖吃,還欺負鄰居家的小花貓,它們可都是知道的呢?!蔽也挥X一驚!再看天上,星星們的眼神,已從調(diào)皮溫柔,變成嚴厲責備了。
稍微長大些,我已不再有那種單純的心境了,可我還是愛看星星,愛看星星的眼神。故里天青,星星如夢。在那一顆顆遙遠的星星上,有清冷的光遺世流轉(zhuǎn),如水,如風,如煙,有花開剎那的燦爛,也有倚樓聽雨的清寂。它們的眼神是溫柔的,亦是滄桑的。它們是亙古不老的仙子,秋水橫波,讓世人留下無數(shù)新章古句來贊詠;它們凌煙御風,起舞弄影,用最美卻最遠的眼神注視著世人,即使遠隔九天,我也能感覺到那眼神中的溫柔鼓勵,催人奮進。誰說青冥苦寒,星月無情?雖一居于碧落青天,一居于紅塵濁世,但它們,是我最真摯的朋友。
再看現(xiàn)在,城市里,洪流滾滾,烏煙瘴氣早已染黑了一片星子。抬頭望天,只能看見被城市的燈光映染了的夜空里,殘月未盡,一點疏星,寂寥清冷,正做著最后的掙扎。我的朋友們,它們的眼神逐漸黯淡了。(以時間為序展開描寫,寫出了“我”在不同時期看星星的不同情景,抒發(fā)了自己的感受。)
曾經(jīng)最愛的目光,昔年最熟悉的眼神,不覺間,已如此遙遠。
“似此星辰非昨夜,為誰風露立中宵?”而我,卻還在癡癡守候,守著那遙遠的眼神回來,好再與我作伴。
【總評】題目中的“眼神”被小作者詩化了,喻之為天上的星星,換言之,天上的星星在小作者眼里,就是世上最美、最遙遠的眼神。文章以時間為序展開描寫,寫出了“我”在不同時期看星星的不同情景,抒發(fā)了“我”由此產(chǎn)生的種種感受以及對現(xiàn)實環(huán)境遭到破壞的憂慮。“遙遠”在這里,既是空間的,又是時間的,更是心理距離的?!把凵瘛钡妮^為妥帖的比喻,“遙遠”內(nèi)涵的相對豐富,使得文章耐人咀嚼。
二類文:
遙遠的眼神
時間如細沙,在生命的沙漏中緩緩流逝。過得去的,過不去的,總要被埋藏。唯有記憶中那遙遠的眼神,始終刻在腦中,熨在心里,永久地撥動著我的心弦。(開頭明確“眼神”是全文敘事和抒情的線索。但下文與“眼神”“遙遠”的關(guān)聯(lián)似乎并不緊密。)
從呱呱落地,再到牙牙學(xué)語,父親一直是我最大的依賴。他慢慢地教會我說話,教會我走路,再到送我進幼兒園。父親一路看著我脫離他的懷抱,奔向我人生中的第一個起點。每天,父親送我到幼兒園門口后,便任由我哭鬧,將我“狠心”地推進了那扇陌生、神秘的大門。我一步步前進,不時委屈地回望,直到他的身影愈來愈遠,愈來愈模糊。而他那雙始終微笑著的眼睛,卻仿佛一直就在我身邊。那遙遠的眼神,是我最初的動力。
學(xué)會了走路,還要學(xué)會跌倒后重新爬起。父親深諳這個道理。于是,在我的人生一次次面臨考驗時,他便充當了嚴厲的考官的角色。記得我上小學(xué)時,父親教我騎自行車。他對我的滿臉不情愿無動于衷,勉勉強強扶著我練習了幾次后,就讓我獨自架著那高如鐵牛的自行車自己練習。我為此摔了好多跤,但即使跌倒在地,他也只是袖手旁觀。直到后來,我哭了,他才伸出手,小心翼翼地擦拭著我那源源不斷的眼淚。蒙眬中,我看到了他的眼神:嚴厲的外表下,滿是心疼與自責。
直到有一天,我要離開父母,獨自到這座城市讀中學(xué)。動身前,父親無聲地幫我收拾行李,對我千叮嚀、萬囑咐,他的眼神里,流露出對我的不放心。上火車后,父親的身影佇立在那遙遠的地方,久久不曾移動。從那遙遠的眼神中,我看到了無盡的悲涼。原來,竟不是父親的白發(fā)遮住了他的心,而是我的任性擋住了我善于觀察的心。(三個片段,表現(xiàn)了父親的眼神對“我”的影響。細節(jié)描寫不足。)
感謝父親!感謝那遙遠的眼神!
【總評】本文以時間為序組織材料,截取了“我”在幼兒園、小學(xué)和中學(xué)三個階段的生活片斷,記錄了“我”成長的軌跡,表現(xiàn)了父親的眼神對“我”的影響,展現(xiàn)了父親對“我”的關(guān)愛,以及“我”感受父愛、理解父愛的過程。但是,文章的記敘過于平淡,缺少感動人的細節(jié),而且每個片斷的著墨也不集中,與“眼神”“遙遠”的關(guān)聯(lián)并不那么緊密。
【新題預(yù)測】
請在“舉重若輕/舉輕若重”兩題中任選一題,完成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詩歌、戲劇外,文體不限;②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要出現(xiàn)(或暗示)本人的姓名、校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