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擁軍++董國靖
摘要 間作套種能夠充分利用生長季節(jié),提高土地、光能利用率,增加復種指數,提高單位面積的作物產量,增加經濟效益。該文介紹了朝天椒與玉米間作,小麥、朝天椒、玉米間套,柘椒1號與小麥套種,柘椒1號與西瓜、甜瓜間套,朝天椒與大蒜套作,朝天椒與春棉間作,幼齡經濟林間作朝天椒等套種技術,可以在黃淮地區(qū)廣泛推廣應用。
關鍵詞 朝天椒;無公害;間作;套種
中圖分類號 S641.3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4)04-0092-01
間作套種能夠充分利用生長季節(jié),提高土地、光能利用率,增加復種指數,提高單位面積的作物產量,增加經濟效益。以朝天椒為主要作物的間作套種栽培,隨著生產技術水平的提高,發(fā)展很快。無公害朝天椒可與小麥、玉米、西瓜、甜瓜、大蒜、春棉、幼齡經濟林等多種作物間作套種,具體技術如下。
1 朝天椒與玉米間作
朝天椒與玉米間作是一種優(yōu)良的栽培形式。據測定,朝天椒光合作用的光飽和點在30 000 lx左右,光補償點在1 500 lx左右,而玉米的光飽和點則高得多。所以,在玉米行距加大的情況下,每一片玉米葉子都能充分吸收光能,提高單株產量。由于朝天椒光飽點較低,在玉米遮陰時,不但不影響生長發(fā)育,還受到遮蔭的裨益。據測定,朝天椒間作玉米后,朝天椒植株上的光照強度顯著減弱,比自然光照減少,間作區(qū)的田間小氣候也發(fā)生明顯變化,間作區(qū)的氣溫、地溫都比單作的低2~3 ℃,相對濕度也相應增加,經常維持在70%~80%,可比單作增加20%左右,為朝天椒的生長發(fā)育創(chuàng)造一個較好的生態(tài)環(huán)境。隨著田間小氣候的改變,植株間的溫度發(fā)生變化,當朝天椒被玉米遮蔭時,上層葉面溫度和果實表面溫度均比單作時降低2~4 ℃。由于間作生態(tài)環(huán)境條件的改變,朝天椒的生長發(fā)育狀況發(fā)生明顯的變化。主要表現(xiàn)為株高增加,根重和根系體積也明顯增加,坐果率提高,日灼病病果率大幅度減少,病毒病發(fā)病指數降低,所以單產明顯提高[1-2]。大蒜茬、油菜茬、小麥茬朝天椒均可與玉米間作。2.6 m一帶,7行朝天椒1行玉米。朝天椒行距30 cm,株距20 cm;玉米株距15~20 cm。朝天椒玉米間距40 cm。玉米宜選用稀植大穗型品種。
2 小麥、朝天椒、玉米間套
2.1 1 m一帶
3行小麥,行距20 cm,留空地60 cm套栽2行朝天椒,行距20 cm,株距30 cm。麥椒間距20 cm。麥收后,麥地中間點種1行玉米,株距27 cm。
2.2 2 m一帶
6行小麥,行距20 cm,留空地1 m。5月上旬套栽3行朝天椒,行距30 cm,穴距20 cm,每穴栽植2株。麥椒間距20 cm。麥收前10 d,麥壟點種1行玉米,株距20 cm。麥收后在玉米行兩側40 cm處,各栽1行朝天椒,穴距20 cm,每穴雙株。
2.3 2.7 m一帶
秋播小麥按45 cm等行距播種,第2年4月底,在小麥行中間栽植1行朝天椒,株距18 cm,每栽5行留1空行。在小麥收獲前15~20 d,點種1行玉米,株距15~20 cm。小麥宜選用矮稈早熟品種[3]。
3 柘椒1號與小麥套種
3.1 1行小麥套栽1行小椒
小麥、小椒行距均為44 cm,小椒穴距20 cm,每穴2株,或株距13 cm。定植朝天椒22.5萬~24.0萬株/hm2。
3.2 2行小麥套栽1行小椒
小麥寬行距44 cm,窄行距22 cm。小椒行距66 cm,穴距15 cm,每穴2株。定植小椒20.1萬株/hm2。
3.3 2行小麥套栽2行小椒
82 cm一帶,小麥行距22 cm,留空當60 cm。在空當內套栽2行小椒,行距26 cm,株距20 cm。定植小椒121 615株/hm2。
3.4 一耬小麥一耬空地套栽小椒
1 m一帶,秋播3行小麥,留空地60 cm。套栽2行小椒,行距26 cm,株距20 cm。麥收后移栽2行小椒,內行距22 cm左右,株距23 cm。定植小椒143 325株/hm2。
3.5 兩耬小麥1 m空地套栽小椒
2 m一帶,空地內套栽3行小椒,行距30 cm,株距18 cm。麥收后套栽3行小椒,行距44 cm,株距18 cm。定植小椒16.5萬株/hm2。
4 柘椒1號與西瓜、甜瓜間套種
4.1 柘椒1號與西瓜間作套種
2 m一帶,栽1行西瓜,行向與地長方向垂直。選南北長的地塊,西瓜為東西行向,株距40 cm,栽植12 480株/hm2,采用小拱棚加地膜覆蓋栽培,瓜蔓向南爬。小椒南北行向,地膜覆蓋栽培,行距40 cm,株距18 cm,栽植112 380株/hm2。均育大苗移栽,先栽西瓜后栽小椒。小椒行對準2株西瓜之間。西瓜選用早熟品種,如京欣無子1號,豐樂1號,世紅春密,鄭抗3號、6號、7號、8號,鄭雜5號、7號,豫藝早抗2號,豫藝甜寶,豫藝黃肉京欣等。小型西瓜品種可選用紅小玉、黃小玉、特小風、黑美人、陽春、黃小玉2號、金福黃皮、早春紅玉、春光、麗春、黃珍珠等[4]。
4.2 柘椒1號與甜瓜間套
1.4 m一帶,栽1行甜瓜4行小椒。甜瓜小椒行向相同,間距25 cm。甜瓜采用小拱棚加地膜覆蓋栽培,株距40~50 cm,定植16 150~13 320株/hm2。小椒地膜覆蓋栽培,行距30 cm,株距25 cm,定植114 665株/hm2。黃色光皮型厚皮甜瓜品種可選用中甜3號、金冠、金瑞、金蜜、伊麗莎白、狀元等。白色光皮型厚皮甜瓜品種可選用白雪公主、西薄洛托、古拉巴、紅妃、銀帝等。薄皮型極早熟厚皮甜瓜品種可選用中甜1號、眾天金帥、眾天翠玉、眾天脆玉香、眾天清甜、豐甜1號、華翠金甜、新豐甜1號等。薄皮甜瓜品種可選用豫園雪蜜、白馬王子、齊香玉、齊香脆、甜帥等。甜瓜可采取小拱棚或地膜覆蓋栽培,甜瓜小椒均大苗移栽。
5 朝天椒與大蒜套作
朝天椒與大蒜套種是一種良好的栽培形式。因為大蒜根群吸收范圍小,與朝天椒的共生期短,消耗肥力少,播期早,收獲早,與朝天椒爭水、爭肥的矛盾較小,是與朝天椒套種的優(yōu)良作物。每隔2行大蒜套栽1行朝天椒。秋栽2行大蒜,行距16 cm,株距12 cm,留空地24 cm。第2年5月中旬在空地中間定植1行朝天椒,株距20 cm,蒜椒間距12 cm。大蒜收后,朝天椒行距40 cm。
6 朝天椒與春棉間作
帶寬2.05 m,每帶栽1行棉花。選高產優(yōu)質、不需整枝打杈、適宜寬行稀植的抗蟲雜交棉。棉花行距2.05 m,2行棉花間定植4行朝天椒,以植株較矮的朝天椒為首選。朝天椒行距35 cm,穴距25~30 cm,每穴栽雙株,定植77 970~64 965、155 940~129 930株/hm2。椒棉間距50 cm。棉花株距25~30 cm,定植19 485~16 245株/hm2。朝天椒、棉花均采取地膜覆蓋栽培。一般可收干椒3 000~3 750 kg/hm2、籽棉4 500 kg/hm2。
7 經濟林間作朝天椒
幼齡果樹、杜仲、湖桑等經濟林,行間都可間作朝天椒。根據經濟林樹齡、定植密度、遮蔭程度確定朝天椒間作密度,椒、林可互相促進生長,增收效果很好[5-6]。
8 參考文獻
[1] 麗敏,牛永鋒,柴瑞娟,等.小麥套朝天椒間作玉米高效栽培模式初探[J].麥類文摘:種業(yè)導報,2006(5):42-43.
[2] 陳艷玲.小麥套種朝天椒間作玉米高產高效栽培技術[J].中國種業(yè),2012(11):72-73.
[3] 郭振升,崔保偉.3種間作套種模式對朝天椒田間生態(tài)及產量的影響[J].湖北農業(yè)科學,2011(23):4825-4827.
[4] 位廣林,李春艷,皇凡宇,等.朝天椒與西甜瓜的間作套種[J].中國蔬菜,2012(21):56-57.
[5] 張慎舉,皇甫自起.朝天椒無公害標準化生產技術[J].長江蔬菜,2010(5):17-19.
[6] 靳艷草,郭偉琴.朝天椒優(yōu)質高產栽培技術[J].中國園藝文摘,2013(9):165.
現(xiàn)代農業(yè)科技2014年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