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誠,韓向陽
(海南省人民醫(yī)院消化內科,海南 ???570311)
序貫性治療幽門螺桿菌陽性胃潰瘍療效觀察
林誠,韓向陽
(海南省人民醫(yī)院消化內科,海南 ???570311)
目的探討序貫療法治療幽門螺桿菌(Hp)陽性胃潰瘍的療效。方法240例Hp陽性胃潰瘍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各120例,觀察組給予序貫療法,對照組給予三聯(lián)療法,治療4周,比較兩組患者的Hp轉陰率及臨床治療效果。結果采用脲酶試驗評價Hp轉陰率,觀察組Hp轉陰率為75.83%,顯著高于對照組的55.83%,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和對照組臨床治愈率分別為80.83%和66.67%,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臨床有效率分別為94.17%和85.0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序貫療法治療幽門螺桿菌陽性胃潰瘍臨床療效好,潰瘍愈合率高,不良反應少。
序貫療法;三聯(lián)療法;幽門螺桿菌;胃潰瘍;療效
胃潰瘍(Gastric ulcer,GU)是我國人群中常見病、多發(fā)病之一,為常見的上消化道疾病,好發(fā)于中老年,男性多于女性[1]。其發(fā)生區(qū)域多為小彎、幽門部[2]。胃潰瘍的發(fā)病因素較多,其中幽門螺旋桿菌是胃潰瘍主要發(fā)病因素之一,目前以藥物治療為主,臨床常聯(lián)合應用抗菌藥、抑酸藥和胃黏膜保護劑治療,但是抗菌藥物的濫用導致上述方法的臨床效果有所下降[3]。為了探討胃潰瘍的最佳治療方法,筆者采用了序貫的方法進行治療,收到良好的臨床治療效果,現(xiàn)總結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海南省人民醫(yī)院消化內科收治的240例幽門螺桿菌(Hp)陽性的胃潰瘍患者,所有患者均有腹痛、腹脹、厭食、噯氣返酸、饑餓、黑便等臨床表現(xiàn),經胃鏡檢查確診為胃潰瘍[4],并采用脲酶試驗評價Hp(+)。根據(jù)患者入院順序,采用隨機數(shù)字法分為兩組,觀察組120例中男性77例,女性43例;年齡17~63歲,平均(35.38±4.77)歲;對照組120例中男性70例,女性50例;年齡22~62歲,平均(35.86±4.68)歲。兩組患者既往均無胃癌、胃切除史及其他慢性疾病史。兩組患者的一般臨床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過醫(yī)院倫理委員會的批準,患者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方法兩組患者所選藥物,為雷貝拉唑腸溶片(四川迪康科技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40715)20 mg、阿莫仙膠囊(商品名:阿莫仙珠海聯(lián)邦制藥股份有限公司中山分公司0.25 g/粒)、克拉霉素緩釋片(江蘇恒瑞醫(yī)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31041)、替硝唑膠囊(天津藥業(yè)集團新鄭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67907,0.5 g)。觀察組患者給予序貫性療法,雷貝拉唑腸溶片20 mg,阿莫仙膠囊1.0 g,連續(xù)口服5 d后予雷貝拉唑腸溶片20 mg,克拉霉素緩釋片0.5 g,替硝唑膠囊0.5 g連續(xù)治療5 d,均為每日兩次,然后繼續(xù)服用雷貝拉唑鈉腸溶片20 mg,每天1次至4周。對照組患者采用藥物的三聯(lián)療法,雷貝拉唑腸溶片20 mg,阿莫仙膠囊1.0 g,克拉霉素緩釋片0.5 g,連續(xù)治療10 d,均為每日兩次口服,然后繼續(xù)服用雷貝拉唑鈉腸溶片20 mg,每天1次至4周。
1.3 療效評價標準[5]治療4周后評價兩組治療效果。①治愈:胃鏡下見潰瘍灶全部愈合,腹痛、腹脹、厭食、噯氣返酸、饑餓、黑便等臨床癥狀均完全緩解;②好轉:胃鏡下見潰瘍灶愈合>50%,腹痛、腹脹、厭食、噯氣返酸、饑餓、黑便等臨床癥狀部分緩解;③無效:胃鏡下見潰瘍灶愈合<50%或無進展,腹痛、腹脹、厭食、噯氣返酸、饑餓、黑便等臨床癥狀無明顯緩解甚至加重。治療的有效率%=治愈例數(shù)+好轉例數(shù)/各組總例數(shù)×100%。
1.4 統(tǒng)計學方法應用SPSS20.0統(tǒng)計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轉陰率和臨床療效以百分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的Hp轉陰率比較治療4周后采用脲酶試驗評價Hp轉陰效果[6],觀察組Hp轉陰率為75.83%,顯著高于對照組的55.82%,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10.67,P<0.05),見表1。
表1 Hp轉陰效果對比表[例(%)]
2.2 兩組患者治療后臨床療效比較治療4周后觀察組患者的臨床治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兩組間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的臨床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兩組間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臨床療效比較[例(%)]
消化性潰瘍是一種常見的消化道疾病,可發(fā)生于食管、胃或十二指腸,也可發(fā)生于胃-空腸吻合口附近或含有胃黏膜的Meckel憩室內,因為胃潰瘍和十二指腸潰瘍最常見,故一般所謂的消化性潰瘍是指胃潰瘍和十二指腸潰瘍。胃潰瘍(GU)是我國人群中常見病、多發(fā)病之一,是消化性潰瘍中最常見的一種,明確診斷主要靠胃鏡檢查[7],目前以藥物治療為主,臨床常聯(lián)合應用抗菌藥、抑酸藥和胃黏膜保護劑治療GU[8]。近年來,抑酸藥發(fā)展較快,品種越來越多,尤其是質子泵抑制劑(Proton pump inhibitors,PPI)[9]。各種PPI均取得了較好的臨床療效,但其臨床癥狀緩解率和不良反應則不盡相同[10]。
既往認為胃潰瘍和十二指腸潰瘍是由于胃酸和胃蛋白酶對黏膜自身消化所形成的,事實上胃酸和胃蛋白酶只是潰瘍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還有其他原因可以形成消化性潰瘍。由于胃潰瘍和十二指腸潰瘍的病因和臨床癥狀有許多相似之處,有時難以區(qū)分是胃潰瘍還是十二指腸潰瘍,因此往往診斷為消化性潰瘍或胃、十二指腸潰瘍。如果能明確潰瘍在胃或十二指腸,那就可直接診斷為胃潰瘍或十二指腸潰瘍。Marshall和Warren因成功培養(yǎng)出幽門螺桿菌,并提出其感染在消化性潰瘍發(fā)病中起作用而獲得2005年度諾貝爾醫(yī)學獎。大量研究證明,幽門螺桿菌感染是胃潰瘍的主要病因。對于幽門螺桿菌陽性胃潰瘍患者的治療,處理常規(guī)應用抑制胃酸藥物之外,根治Hp是必須的治療措施。
本研究選用的雷貝拉唑是一種能夠有效地抑制胃酸分泌的質子泵抑制劑,選擇性地作用于胃黏膜壁細胞,有效地抑制胃酸的分泌,起效迅速,適用于胃潰瘍。本研究根治幽門螺桿菌采用了阿莫西林、克拉霉素與替硝唑,不同之處在于用藥的時間與順序不同。筆者采用了雷貝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與替硝唑的10 d序貫療法治療幽門螺桿菌陽性胃潰瘍,效果明顯優(yōu)于傳統(tǒng)三聯(lián)療法。采用脲酶試驗評價Hp轉陰效果,觀察組Hp轉陰率為75.83%,顯著高于對照組的55.83%,觀察組臨床治愈率高于對照組,觀察組的腹脹與噯氣返酸緩解率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由此可見,通過序貫性的用藥方法藥物的作用得到了最大發(fā)揮,患者的治療效果得到了顯著提升。
總之,應用序貫療法治療幽門螺桿菌陽性胃潰瘍的患者,臨床療效較好,可以同時提高治療總有效率和潰瘍愈合率,不良反應少,值得臨床進一步推廣應用。
[1]霍靜.雷貝拉唑治療186例胃潰瘍患者的臨床療效[J].華西藥學雜志,2012,27(1):113.
[2]楊兆宇,李仕同.泮托拉唑與雷貝拉唑治療老年消化性潰瘍療效對比[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2,32(19):4263-4264.
[3]陳月,曲連悅,李曉赫.蘭索拉唑治療胃潰瘍4周和8周愈合率的療效評價[J].中國醫(yī)院藥學雜志,2011,31(23):1956-1960.
[4]中華醫(yī)學會消化病學分會.幽門螺桿菌共識意見[J].中華消化雜志,2004,24(2):126-127.
[5]王良軍.抗幽門螺桿菌感染藥物治療消化性胃潰瘍的臨床效果觀察[J].中國衛(wèi)生產業(yè),2011,8(7):6-7.
[6]李俊英,馬先軍.兩種四聯(lián)療法根除幽門螺桿菌感染療效評價[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1,14(1):34-36.
[7]陳言東,武金寶,周怡,等.四聯(lián)療法治療幽門螺桿菌陽性胃潰瘍的臨床療效研究[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2,10(8):172-173.
[8]朱群.序貫療法與標準三聯(lián)療法治療幽門螺桿菌陽性胃潰瘍療效觀察[J].中國衛(wèi)生產業(yè),2012,9(22):146.
[9]黃瑾,劉正躍,田涇,等.長期大劑量使用質子泵抑制劑的嚴重不良反應和藥學監(jiān)護[J].中國醫(yī)院藥學雜志,2012,32(20): 1648-1651.
[10]王燕.質子泵抑制劑的不良反應[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2,5 (4):91-92.
R573.1
B
1003—6350(2014)17—2584—02
10.3969/j.issn.1003-6350.2014.17.1009
2014-02-24)
林誠。E-mail:linc075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