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云環(huán)
《義務(wù)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要在雙向互動的語言實踐中進行?!睂W生只有在動態(tài)的雙向或多向互動活動中,才能增強口語表達能力。可以根據(jù)口語交際情境創(chuàng)設(shè)和諧、民主、寬松的氛圍,使學生能自由地、無拘無束地參與交流,發(fā)展學生的個性與創(chuàng)造力。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學校里的學習不是毫無熱情地把知識從一個頭腦裝進另一個頭腦里,而是師生每時每刻都在進行心靈接觸。”作為教師要以一個學習者的身份加入學生的學習中去,成為學生學習的伙伴。通過點撥、引導,進行交流,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就更高了。學生能夠表達出自己的真實感受,在寫的時候,就會有話可寫,這樣才能達到寫作的目的,真正做到水到渠成,一篇文章躍然紙上。
【教材分析】
本次“口語交際·習作四”的內(nèi)容,與本組課文的學習主題緊密相關(guān),意在進一步引導學生學會讀生活之書,從中有所發(fā)現(xiàn),得到啟發(fā),并能自覺地聯(lián)系生活實際,用自己的行動為生活之書增添更新、更美的篇章。
在這次“口語交際”及“習作”中,編者安排了豐富的內(nèi)容,分別從三個不同的角度,為學生提供了說話和習作的思路:可以是一件小事,也可以是一條警句格言,還可以是一幅漫畫。從降低寫作難度,讓學生切實有話好寫,寫自己想寫的內(nèi)容。
【設(shè)計理念】
把口語交際·習作和交流平臺、日積月累、成語故事幾塊內(nèi)容進行整合,有所側(cè)重,關(guān)鍵是引導學生更好地理解“生活中的啟示”,讓學生真切地感受到,生活的確是一本永遠讀不夠、也讀不完的書,雖然書上沒有一個字,卻處處都是學問,就看我們善不善于去讀它。文本成為學習活動的載體,而不是學習活動的最終目的,這樣設(shè)計始終把語文素養(yǎng)的提高放在顯著的位置。學生時刻處在學習過程中,每個人都是學習活動的參與者,在學習過程中會有積極的思維活動,并且始終伴隨著學習者自身的學習反思,不斷調(diào)整自己的學習思路,使用多種學習策略,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者。
【教學重點】
運用口頭語言與書面語言,交流生活中獲得的啟示,想一想生活中給你以啟示的事,給你啟發(fā)最大的名言警句,選擇一個角度進行表達練習。
【教學難點】
在口語交際和習作的過程中,進一步提高口頭和書面表達能力。
【教學準備】
留心生活中帶給自己啟示的事情、格言或漫畫。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明確要求
1.學了本單元,大家都知道“生活”就是一本永遠讀不完、也是讀不夠的書。我們常常會在日常生活中獲得啟示,一些小事、一句格言或一幅漫畫都能引起思考,得到教育。今天我們就來交流一下吧!
2.明確要求:自讀“口語交際·習作四”各板塊的學習提示,整體了解本次口語交際和寫作的內(nèi)容,然后要求學生在默讀后說一說:本次“口語交際”和“寫作”的主題是什么?交流的內(nèi)容可以是些什么?
二、自主選擇,分組交流
討論與交流的內(nèi)容:
1.說一件事:把事情的發(fā)生和經(jīng)過講清楚,把從中得到的啟示說明白;
2.座右銘:就是用來激勵或提醒自己的警句、格言。
有人提示自己要愛護身體,就寫下一個座右銘:健康是幸福的源泉。
還有人要告誡自己守信用,就把《論語》中的“與朋友交,言而有信”作為自己的座右銘。
那么我們在平日里搜集了很多名言警句,并把它作為座右銘的(可以是別人說的,也可是自己擬的)。
先說說自己的座右銘是什么,再說一說自己積累的格言、警句。(學生興趣很高,爭先恐后展示自己積累的內(nèi)容)
3.全班交流:結(jié)合名言警句給自己的啟示和從中受到的啟發(fā)。
三、多項互動,引發(fā)思考
1.我以說評書的形式給學生講《水滴石穿》這個成語故事,加之繪聲繪色的語言、動作吸引著學生。
2.指名說一說聽完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從中得到什么啟示?
A.一日一枚銅錢,千日千枚銅錢,日久天長,就像繩子鋸木頭,水滴在石頭上,木頭也會被鋸斷,石頭也會被滴穿。
B.缺點錯誤雖小,積累起來,就會造成很大危害。
C.比喻做事要有恒心,堅持到底,就會成功。
四、從述到寫,說寫結(jié)合
1.觀察《吳孝三》漫畫: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和同學交流交流。(正反兩方面人物)不講衛(wèi)生帶來的危害,講衛(wèi)生的好辦法。
2.寫一寫:漫畫給自己帶來的啟示。可以根據(jù)漫畫編個故事,讓讀故事的人自己去體會漫畫的含義。
3.結(jié)合自己的生活實際,把給你啟發(fā)最大的事寫下來,注意把事情的經(jīng)過寫清楚,把得到的啟示說明白。
五、學生習作,教師巡視
提醒學生注意:
1.題目新穎;
2.語句通順;
3.自己的看法和想法表達清楚。
六、習作講評
1.小組推薦佳作讀給大家。
2.相互讀作品,進行修改。
3.將修改后的內(nèi)容寫在稿紙上。
編輯 馬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