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葉英
摘 要:童年,是人生中最美好,最難忘的時代。它是人性中最真誠、最純美的底色。農(nóng)村的孩子視野狹隘,這使他們的想象能力受到了一定的影響。習作教學正是為了守住兒童精神深處的那一抹綠色,并且反哺生命,不斷潤澤童年世界,為童年撐起一片絢麗的天空。
關鍵詞:農(nóng)村;兒童;習作;策略
筆者結合農(nóng)村小學生習作教學實踐來粗淺地談談如何做好“童化作文”的一些策略,以兒童的口吻說兒童的事,基于童年,為了童年!
一、激發(fā)童趣,豐富習作素材
小學是習作的起步階段,從寫一句話到一段話,從而到一篇習作,都是循序漸進的。兒童的寫作興趣是“牽一發(fā)而動全身”的關鍵因素。兒童對寫作的積極的情感態(tài)度,對他們認識寫作、喜歡寫作、享受寫作都有深遠的影響。如,教師在習作教學時可以設計一個“謎語”,讓學生來猜,課堂的氣氛會有所改善。
例如,課堂上教師出字謎:一字十八口。
學生甲是一個男孩子,平時思維活躍,稍作思考,馬上就舉起了手,說:“這是‘杏字?!睅焼枺骸澳氵@個字是怎么想到的?”他說:“‘十八放在一起,是樹木的‘木,上面一個木,下面一個‘口,合起來,顯然就是‘杏字。”
過了一會兒,學生丙,一個文靜的女孩子,不慌不忙舉手回答:“把口放在木的中間就是一束鮮花的‘束。”“是啊,我怎么沒想到呢?”有個別學生在座位上輕聲嘀咕。
農(nóng)村小學班額較少。班級課堂氣氛可想而知,能有如此活躍的課堂十分少見。其實,“十”和“八”放在一起首先想到的是木,太簡單,而后來的一些細微的變化往往容易忽略,猜謎,其實內心有著連續(xù)不斷的想法、念頭。此時,教師應該適時捕捉出來。這不僅關注的是學生外在的語言表達能力,而且也使他們的內心活躍起來。習作,就是經(jīng)?;仡^看看自己的內心,將自己內心的想法、念頭寫出來,將一個真實的自我體現(xiàn)出來,這是非常重要的作文能力。
“猜謎語”是兒童比較喜歡的智力游戲。我們應當充分利用它的游戲功能,來激發(fā)兒童參與的欲望;應當充分品味語言表達的藝術,來提升兒童的表達水平。
二、抓住自我,追求真實生活
在我們平時的教學過程中,往往只是將習作作為一門功課,一項作業(yè),卻沒有想到習作在我們生活中有什么作用?這也就成為一種“虛假寫作”。如何來解決這一問題呢?筆者歸納了一下記人的文章,大致可分為這幾大類:
1.寫同學——都是以“勤奮“為主題,通常會以一個攻克難題的情景來著重寫?;蛘咭浴皫椭睘橹黝},經(jīng)常以互相幫助,借東西為例。而且從一年級到三年級,以至于更高年級,都在寫同一件事情。
2.寫父母——都是以“愛”為主題。一般都是生病去醫(yī)院為主題,或者下雨下雪天送傘、送衣。農(nóng)村學生家長對學生學習方面關懷不夠。寫爸媽如何關心自己學習的學生不多。
3.寫老師——都是以“負責”為主題,認真上課,認真改作,還為差生補課。
這樣的題材在兒童的習作中屢見不鮮,甚至歷經(jīng)幾十年經(jīng)久不衰。這樣的題材在當下的生活中,不是不可能發(fā)生,也不是學生不可以寫,只是現(xiàn)在的兒童習作中能體現(xiàn)他們自身現(xiàn)在生存、生活、生命現(xiàn)狀的“時代話語”少之又少。
習作教學必須洗凈鉛華,順應兒童的天性,讓每個孩子都能無拘無束地表達眼中所見,耳中所聞,心中所想,從而讓每個孩子的習作都能素面朝天,成為童年生活的真實記錄。
三、注重策略,掌握寫作技巧
追求學生思想原生態(tài)的習作是否需要習作的技巧,答案是肯定的。學生要把自己的思想表達得簡潔明白,生動有趣,必然需要一定的技巧。葉圣陶認為:“有所積蓄,是一回事;怎樣用文字表達所積蓄的,使它恰到好處,讓自己有如量傾吐的快感,人家有情感心通的妙處,又是一回事?!贝_實,具有同樣生活經(jīng)歷的人,不一定能寫出同樣感人的文章。尤其是對于剛接觸習作的小學生來說,存在著很大的困難。那如何在主題作文中體現(xiàn)兒童本性又兼顧習作技巧的滲透呢?我們在每一次習作中應該確立一個與主題有關的重點的作文技能,如在我們農(nóng)村學校,每到開學之初,操場上雜草叢生,學校首先會組織一次拔草活動,趁此我首先確立了心理描寫的方法,欣賞一些有關心理描寫的佳作。朱熹說過:“古人作文作詩,多是模仿之作。蓋學之即文,自然成熟?!苯Y合作文,再進行習作方法的講解,讓學生掌握心理描寫活動的方法。
以上是筆者的一些小思考,小感想,為了讓小學習作教學煥發(fā)勃勃生機,一路上仍需不斷探索,不斷改進和完善。生活是美麗的,童年更是燦爛的,打開孩子的心靈之窗,就能聽到孩子發(fā)自內心深處的聲音,看到孩子眼中的世界,打開他們的視野,為孩子撐起一片燦爛的天空,讓他們在陽光下健康快樂成長!
參考文獻:
陳恩黎.童年的另類書寫[J].當代文壇,2003(3).
編輯 薛直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