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為應對21世紀經(jīng)濟全球化和國際競爭的挑戰(zhàn),英國把終身學習看作刺激經(jīng)濟增長、實現(xiàn)社會公正的重要舉措,并推出了提高成人技能、刺激學習需求、擴大學習機會等終身學習政策舉措。構建終身學習體系和基本建成學習型社會已經(jīng)成為我國十六大以來的主要發(fā)展目標。英國在注重與經(jīng)濟發(fā)展、社會融合、刺激個人學習需求、制定法律法規(guī)、學歷與非學歷教育、職業(yè)與普通教育銜接、打造在線學習、開放教育等學習服務平臺、投資成人學習等方面的做法對我國具有借鑒與啟示意義。
關鍵詞 終身學習政策;英國;學習型社會
中圖分類號 G729.56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8-3219(2014)01-0089-05
收稿日期:2013-11-04
作者簡介:金岳祥(1973- ),浙江杭州人,杭州師范大學教育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浙江大學教育學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比較教育,終身教育。
基金項目:2010年度杭州市哲學社會科學規(guī)劃常規(guī)性立項課題《推進杭州終身學習和學習型社會發(fā)展的政策與制度研究——國際比較的視角》;2008年度浙江省哲學社會科學規(guī)劃常規(guī)性立項課題《終身學習制度與政策的比較研究》;全國教育科學“十一五”規(guī)劃2009年度教育部規(guī)劃課題《發(fā)達國家推進終身學習和學習型社會的路徑和機制比較研究》(FFB090676),主持人:金岳祥。
① 英國在行政區(qū)劃上分為英格蘭、威爾士、蘇格蘭和北愛爾蘭四部分,其中蘇格蘭和北愛爾蘭享有廣泛的地方自治權。英國政府教育立法主要適用于英格蘭和威爾士,本文所使用“英國”一詞除特殊說明外主要針對上述兩個地區(qū)。
終身學習已成為一種世界趨勢,公平的終身學習機會是提高經(jīng)濟競爭力和實現(xiàn)社會融合的助推器和動力源。十六大以來,構建終身學習體系和基本建成學習型社會已經(jīng)成為我國的主要發(fā)展目標,《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年)》提出,“到2020年,基本形成學習型社會”,黨的十八大提出“完善終身教育體系,建設學習型社會”,這些國家重大戰(zhàn)略決策是我國實現(xiàn)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根本保障。2013年10月,以“全民終身學習:城市的包容、繁榮和可持續(xù)發(fā)展”為主題的首屆國際學習型城市大會在北京召開,此舉必將有力推進學習型城市建設,以及對建設學習型社會的政策舉措和路徑機制的探索。藍圖已經(jīng)繪就,我國推進終身學習亟需借鑒發(fā)達國家的先進經(jīng)驗。本文以英國① 政府頒布的教育法令法規(guī)和政策舉措為研究文本,探討其終身學習政策發(fā)展歷程及相關實踐策略,希冀為我國建設學習型社會提供借鑒。
一、英國終身學習的政策發(fā)展
英國是繼續(xù)教育故鄉(xiāng)、現(xiàn)代成人教育發(fā)源地之一,英國終身學習政策可追溯到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重建時期,成人教育被戲稱為“貧窮的遠親”。20世紀70年代后, 隨著UNESCO、OECD等國際組織積極倡導并推進終身學習,英國成人教育亦得到了較快發(fā)展,其終身學習政策逐漸轉(zhuǎn)向16歲后的青年教育和培訓,提出了具有時代特色的政策。
(一)自發(fā)組織成人教育與培訓
20世紀70年代,英國成人教育具有培訓自愿性和部分時間性的特點,主要政策有:第一,重視成人在職培訓。如“盧素(Russell)報告”提出大學應重視成人通識教育(liberal adult education)、繼續(xù)教育、產(chǎn)業(yè)教育和師資培訓等工作;隨后成立成人繼續(xù)教育咨詢委員會(Advisory Council for Adult Continuing Education),統(tǒng)籌成人教育與培訓工作。第二,整合成人教育和普通教育,把各自為政的成人和青少年教育統(tǒng)整為地方社區(qū)教育新形式。第三,開設成人識字課程。1975年成立成人識字教育資源機構(Adult Literacy Resource Agency),領導成人掃盲行動,支持群眾自發(fā)的“閱讀權利運動”(Right to Read Campaign)。
(二)國家主導成人教育與培訓
20世紀80年代,英國成人教育逐漸從相互分離走向融合,主要政策包括:第一,提升成人教育的地位。1984年,成立了成人繼續(xù)教育發(fā)展署(UDACE),具體統(tǒng)籌公民參與成人教育與培訓工作;1986年,國家職業(yè)資格委員會決定建立國家青年和成人職業(yè)授予體系,進一步完善了成人職業(yè)資格制度。第二,重視工作本位學習和基本技能培訓。工作本位課程主要面向沒有參加學習的人、低資格者、少數(shù)民族和婦女。主要措施有:如1981年啟動的“全國培訓行動”(The National Training Initiative),使失業(yè)者通過再計劃(Replan)學習重新上崗,并吸引雇主參與崗位培訓,由英國成人繼續(xù)教育協(xié)會進行監(jiān)督,以提高成人基本技能;1988年,成立培訓與企業(yè)委員會(TECs),統(tǒng)一管理失業(yè)者培訓行動;入學機會行動(The Access Initiative),教育與科學部邀請七個地方教育當局一起實施該行動,以擴大少數(shù)民族學生和成人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
(三)教育與培訓市場化運作
19世紀90年代,主張英國重建的新保守主義和主張市場選擇的新自由主義產(chǎn)生了激烈的交鋒,隨著保守黨上臺執(zhí)政,顧客需求和市場選擇成為主流。雖然英國青年接受教育和培訓的人數(shù)顯著增長,在“1981~1989年間,英格蘭16歲青年接受教育和培訓的比例從74%增長到86%,17歲青年接受教育和培訓的比例也從53%上升到70%”[1];但與其他歐洲國家相比,英國青年和成人接受教育與培訓的比率仍然很低。1991年5月,保守黨政府公布《面向21世紀的教育與培訓》白皮書,提出了教育培訓機構相互競爭16歲后學習者的制度,??茖W校、繼續(xù)教育學院開展16~19歲全日制學術和普通職業(yè)教育,繼續(xù)教育學院和大學提供第四級水平(level 4)課程,私立培訓機構、繼續(xù)教育學院和雇主為青年和成人提供與工作相關的培訓。
(四)刺激經(jīng)濟增長、實現(xiàn)社會融合。
20世紀末,新工黨上臺后,將終身學習看作英國實現(xiàn)經(jīng)濟繁榮、建設更加公正、全納社會的核心政策。終身學習政策主要有:第一,1998年的《學習化時代》綠皮書試想通過引入地方、地區(qū)計劃,克服競爭性教育與培訓體制對學習者的不良影響。第二,1999年的《學會成功》白皮書計劃建立一個全國、地區(qū)和地方的計劃、組織和投資體制;設立一個投資16歲后教育與培訓的全國學習和技能委員會,分設47個地方學習和技能委員會[2]。學習和技能委員會與雇主委員會、地區(qū)開發(fā)署、地方教育當局以及地方終身學習伙伴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第三,頒布《學習與技能法》。該法的目的是在邁向?qū)W習化社會中積極推進終身學習、提升國家競爭力。第四,成立學習和技能委員會,積極與地方當局、成人與社區(qū)教育機構構建合作伙伴關系,為成人提供終身學習的信息、建議和指導。
二、英國終身學習的政策實踐
近年來,在新工黨政府的推動下,為應對國際化和知識社會的挑戰(zhàn),英國政府主張教育優(yōu)先,把終身學習作為刺激經(jīng)濟增長、提高勞動力技能水平的有效措施;同時關注教育公平,通過促進不同性別、種族和階級人士的教育和培訓,達到社會融合的目的。其基本思路是:終身學習要發(fā)揮每一個人的能量,加大教育投入,設立專款資助教育培訓,改善勞動力知識結(jié)構,實現(xiàn)經(jīng)濟繁榮;同時也認識到社會包容(inclusion)、公民權和個人發(fā)展的重要性,教育意味著民主和平等,給予平等的受教育機會,對處境不利的學生、少數(shù)民族、成績差的學生提供特殊幫助,通過改造現(xiàn)有的教育培訓體系,培養(yǎng)每個學生的自信心和終身學習能力,使他們順利地接受未來的教育,讓每一個學生獲得成功,促進社會融合。
從這種思路出發(fā),針對英國成人中參加學習人數(shù)較少和基本技能不足的狀況,英國政府積極采取擴大勞動者學習機會的措施,如建立個人學習帳戶、發(fā)展學徒制、設立基礎學位、開展學習指導、提高基本技能等。這些措施使更多的人以更加靈活的方式接受教育與培訓,大大滿足了個人終身學習的需要。
(一)提高成人技能
2003年7月,英國發(fā)布技能策略白皮書《21世紀的技能—實現(xiàn)我們的潛能》,指出“受過良好教育,有終身學習文化的勞動力更能適應經(jīng)濟變化”,要提高成人,特別是技能水平低的失業(yè)者的技能,將信息通訊技能(ICT)指定為識字、計算之后的第三項基本技能。2005年發(fā)布的《14~19歲教育和技能》白皮書,是英國第一個用技能策略來解決國家技能需求的終身學習策略。白皮書提出建立英國終身學習的重要組織——學習和技能委員會,學習和技能委員會長期從事成人職場培訓,非常關注培訓質(zhì)量的規(guī)劃和提高,扮演著質(zhì)量控制和協(xié)調(diào)者的角色。其主要職責有:關注中央和地方的學習和技能需求,做好技能需求的規(guī)劃和策略運用,指導并協(xié)調(diào)個人與雇主的技能和學習需求;提出達成16歲后全國學習目標的建議,為確保義務后教育、成人和社區(qū)教育、在職青年培訓質(zhì)量提供規(guī)劃和資金保障,架起學校與企業(yè)之間的橋梁,提高成人學習質(zhì)量和技能水平。為打造世界級技能,2011年,英國政府提出實現(xiàn)經(jīng)濟可持續(xù)發(fā)展、促進社會融合和社會流動以及構建大社會(Big Society)的目標,并以公正、責任和自由為原則進行終身學習和技能制度改革。
(二)大力發(fā)展面向全民的現(xiàn)代學徒制
英國于1993年開始實施現(xiàn)代學徒制,經(jīng)過多年的發(fā)展,學徒制成為英國工作本位職業(yè)教育與培訓的最主要方式,已經(jīng)包括青年學徒制、前學徒制、學徒制、高級學徒制和成人學徒制等種類型,成為很多成人提升工作技能的重要途徑。2008年,英國政府發(fā)布的《世界一流的學徒制:政府對英格蘭學徒制未來的戰(zhàn)略》提到,要讓學徒制成為英格蘭16歲以上青年的“主流選擇”。2009年11月12日,英國頒布《學徒制、技能、兒童和學習法案》[3],該法案主要關注英格蘭和威爾士地區(qū)14~19歲青年及成人的職業(yè)教育問題。其具體措施有:規(guī)范學徒制證書及其框架;由地方教育局承接學習與技能委員會相關職責,成立青年學習署,負責撥款與服務工作;成立資格及考試規(guī)范辦公室,承擔原資格與課程署的資格評估工作;資格與課程開發(fā)署負責英國國家課程開發(fā)和維護以及政策咨詢;員工可以向雇主提出與其工作相關的離職學習和培訓要求等。
(三)推動成人高等教育的發(fā)展
英國政府非常關注成人高等教育的發(fā)展,努力讓更多的人獲得進入高等教育機構的學習機會。提出到2010年,18~30歲成人高等教育入學率要達到50%。英國關注青年人的主要原因有:一是青年作為人力資本的潛力股,對其進行投資,可以有較長的工作時間為英國服務;二是從文化層面講,無論是政策制定者還是政治家,他們都在相同的年齡接受過高等教育[4]。1870年啟動的大學推廣運動,是大學實施成人教育的原點,牛津、劍橋和倫敦大學都將課程延伸到校外機構,1924年英國構建成人教育“責任體”制度(Responsible Body),提出成人通識教育應服務于個人發(fā)展以及公民參與兩個目的,強調(diào)社會平等和適應性,面向處境不利群體的現(xiàn)實需要。1980年代后,成人教育逐漸轉(zhuǎn)向與商業(yè)和產(chǎn)業(yè)合作;2006年成立大學終身學習協(xié)會,以支持大學開展終身學習與部分時間制教育活動。2007年9月,政府斥資100萬英鎊用于學生修習更高的教育資格[5];2009年,《更高的目標:知識經(jīng)濟中大學的未來》報告提出了建立世界級高等教育制度的設想,將更加重視高等教育廣泛而公正的入學渠道,關注部分時間制高等教育和成人學習者的需求。
(四)設立面向成人的基礎學位(Foundation Degrees)
基礎學位是一種連接學術研究和工作本位學習,其主要基于高等教育資格框架中的第5級資格水平(Level 5 qualifications),可獲得大學榮譽學位或職業(yè)資格,由大學、學院和雇主共同設計,可廣泛運用在與工作相關的學科領域。2000年,英國開始開設兩年制基礎學位,最初是為了彌補新世紀中級技術人才短缺及提供與工作相關的技術,為50%的年輕人在18~30歲接受高等教育提供機會。2003年,學習和技能發(fā)展署提出受過全日制基礎學位課程的人數(shù)增長75%,提供的課程數(shù)增長57%,機構運行數(shù)量增長50%,從106增加到147家,2013年10月,有10萬名學生接受基礎學位課程訓練;2011年1月,基礎學位促進機構(foundation degree forward)建構了面向不同年齡和背景學習者的服裝設計和生產(chǎn)、金融服務等33種基礎學位框架,為大學和學院提供更符合雇主和學習者需要的基礎學位提供指導,確保基礎學位與工作更相關且便于使用。學習形式更靈活,既可以全日制、部分時間制、遠距離和因特網(wǎng)學習,也可以在車間、課堂和家中學習?;A學位提供幾百種類型的課程,涵蓋廣泛的學科領域,從土木工程、電子商務到健康與社會關愛和獸醫(yī)護理等課程。
(五)設立終學習帳戶
2010年,英國提出設立終身學習賬戶,刺激個人對學習投資,學習費用實行政府、雇主和個人共同分擔。具體做法是:政府為第一批100萬個帳戶提供前期投資,申請者第一年可獲得150英鎊補助;如果第二年課程費用達到500英鎊,可減免20%;計算機語言等課程可享受八折優(yōu)惠,雇主不能對雇員強行征稅,雇員在個人學習帳戶中心上開戶即享有免稅;如果最低收入雇員享受免稅,政府將給予雇主減稅的好處”[6];鼓勵個人對學習進行投資;鼓勵雇主刺激員工開設個人學習帳戶,但決不能以此代替原有的培訓計劃。
(六)成立產(chǎn)業(yè)大學
產(chǎn)業(yè)大學是開放式的遠程學習機構,借助現(xiàn)代網(wǎng)絡和通訊技術向?qū)W習者提供高質(zhì)量的學習服務,方便學習者在家中、工作場所和社區(qū)學習中心參加學習。產(chǎn)業(yè)大學于2000年正式開始運營,是政府采取的一項實現(xiàn)學習化社會、促使學習方式發(fā)生革命性變化的重要舉措。產(chǎn)業(yè)大學主要借助網(wǎng)絡平臺和在線學習中心為學習者提供服務,英國在線學習中心(UK online centres)為地方?jīng)]有信息與通訊技能者提供便利,提供他們因特網(wǎng)和email的使用權。自2010年以來,已有120萬人經(jīng)此學習,學習主題包括健康、工作與技能、數(shù)學和安全等。學習指導(Learndirect)網(wǎng)站是由產(chǎn)業(yè)大學學習指導中介機構提供的在線學習資源和服務,為學習者如何學習以及選擇適合個人需要的課程提供方便。2010年10月,已有300萬人通過Learndirect學習新技能,改變了成人的學習方式,幫助50萬人獲得了公認的資格,并通過課程學習幫助學習者改進技能,Learndirect學習者獲得職業(yè)好處的人數(shù)比例由2009年的22%上升到2010年的26%,職業(yè)好處主要包括找到工作、回歸工作崗位、重新就業(yè)、獲得晉升或加薪等;學習進步(Learning progression)比例從2009年的12%提高到19%,93%的學習者認為Learndirect學習對他們將來的工作生活是有用的,人們對于學習指導網(wǎng)的滿意率高達96%[7]。
三、結(jié)論與啟示
綜上所述,“效率”和“公平”是英國終身學習政策的兩大關鍵詞,實現(xiàn)經(jīng)濟可持續(xù)發(fā)展、建立包容性社會是英國終身學習的主要政策目標,在這一目標指導下的英國技能戰(zhàn)略具有如下特點:第一,教育的工具主義目的。強調(diào)終身學習對可持續(xù)的經(jīng)濟增長和社會發(fā)展的重要性,并通過改革現(xiàn)有的教育培訓體制,提高每個學習者的技能和學習能力。第二,刺激成人的學習需求。政府通過提供各種靈活的學習方式,方便學習者自由選擇學習內(nèi)容,并鼓勵雇主積極參與雇員的學習培訓,鼓勵個人對學習進行投資,刺激了成人的學習需求。第三,擴大成人學習機會。通過設立基礎學位計劃,將工作本位學習與學歷提高結(jié)合起來,學以致用,提高了成人終身學習的積極性。
以市場為導向、需求驅(qū)動的終身學習政策,這種政策模式強調(diào)個人對自己的學習負責,實行學習成本的多方責任分擔,可以說提高了成人的基本技能,擴大了成人入學,刺激了成人的學習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實現(xiàn)了教育培訓市場效率和公平的均衡。但是,英國的終身學習政策運行效率仍有較大的提升空間,如擴大成人入學機會還存在不小的阻礙,處境不利群體的學習由于資金等原因還難以保證入學,等等,因此如何在新型伙伴關系下解決好企業(yè)、教育培訓機構參與教育培訓的積極性,尤其是對雇主參與雇員培訓做出強制性措施等問題還有待解決。
借鑒英國的經(jīng)驗與教訓,我國應建立終身學習導向的現(xiàn)代教育體系,加強各級各類教育的銜接和協(xié)調(diào),制定相應的激勵和獎勵政策,加強教育機構之間、教育機構與其他社會培訓機構及企業(yè)之間的聯(lián)系與合作,積極開展面向農(nóng)民工等社會處境不利人口的教育與培訓,促進全民終身學習和技能提升的實現(xiàn)。
參考文獻
[1]Patrick White. Modelling the ‘Learning Divide: Predicting Participation in Adult Learning and Future Learning Intentions 2002 to 2010[J].British Educational Research Journal, Vol. 38, No. 1, February 2012:153-175.
[2]Department for Education and Employment. Leaning to Succeed——A New Framework for Post—16 Learning[Z],1999:10-12.56.
[3] Department for Education and Skills. Creating Opportunity,Releasing Potential,Achieving Excellence[Z].2005,3.
[4]UK Parliament. Corp Creator.: Apprenticeships, Skills, Children and Learning Act 2009[Z]. Great Britain, U K Stationery Office,2009:55-61.
[5]Richard Taylor: Lifelong Learning and the Labour Governments 1997-2004[J]. Oxford Review of Education, Vol. 31, No. 1, March 2005:101-118.
[6]JACKIE DUNNE. Lifelong Learning in a 21st Century University: Policy and Practice in England[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ntinuing Education and Lifelong Learning, Volume 3, Issue 1 ,2010:17-34.
[7]LDC. Acquires UKs Leading Online Learning Provider Learndirect[Z]. LDC. 4 October 2011. Retrieved 25 September 2012.
On the Development and Practice of Lifelong Learning Policy in UK
JIN Yue-xiang
(School of Education, Hangzhou Normal University, Hangzhou Zhejiang 310036, China)
Abstract In order to cope with the challenges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and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 the UK regarded lifelong learning as an important measure to stimulate economic growth and realize social justice, and introduced some lifelong learning policies and measures, such as improving adult skills, stimulating learning demand, and expanding entrance opportunities, etc. Constructing lifelong learning system and basically completing a learning society have become the main development goals since the Sixteen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The UKs experience, such as attaching more attentions to integrate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stimulating individual learning needs, formulating laws and regulations, linking academic education and non-academic education, linking vocational and general education development, creating learning service platforms of online learning and open education, and investing adult learning, etc. has has important reference and enlightenment significance to China.
Key words lifelong learning policy; UK; learning socie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