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偉一
牛津的街道比我想象的寬,多的是百年古巷。牛津的獨特之處是,每一個學院都有圍墻,有自己的天地,關起門來就可以“躲進小樓成一統(tǒng)”,平日里游客也只能定點參觀。整個牛津小城是一座大學,而城中又有眾多的學院,每所學院自成一體,獨立招生、獨立核算。
學院與學院不一樣,有富有窮,占地面積也不一樣。市中心的林肯學院是高墻環(huán)繞的大庭院,而城邊的瑪格麗特女子學院有大片的綠地,還有花木扶疏、垂柳青青的大花園?,敻覃愄嘏訉W院是后建的學院,所以靠城邊,面積也大。牛津的學院是一座一座地建,緩慢地向外擴張,是有機的成長。反觀我們的大學城,大多是一步到位的大手筆。
牛津的各所學院都有自己的餐廳,這是牛津的一大特點。我吃過牛津瑪格麗特女子學院的早餐,有培根、豇豆、蘑菇、水煮雞蛋,另有水果、牛奶、咖啡什么的。按照中國的標準,瑪格麗特女子學院的早餐不算豐盛,但用餐的環(huán)境絕對一流。餐廳墻上懸掛著人物肖像的油畫,都是學院的著名校友。
牛津的食堂很別致,中國大學的食堂比不上,美國大學的食堂也比不上。美國大學的學生食堂也是亂哄哄的,并非大雅之堂。美國大學有貴賓光臨,要在圖書館設席招待用餐,至少要把貴賓讓到俱樂部的餐廳用餐。
牛津很守舊,英國人都比較守舊。在大多數(shù)國家,車輛行人靠右行,但英國偏偏靠左行。其他國家的游客到英國,多有不便之處。我在牛津的路上行走時,聽見身后車鈴響,本能地往左閃,卻正好閃到了英國人的自行車道上,騎車的英國人并無歉意,反倒橫眉怒目。在全球化時代,英國似有必要與國際接軌,改變其交通習慣和規(guī)則。但英國人似乎并無此意。
但即便牛津很守舊,也擋不住商業(yè)化的滾滾浪潮。牛津也出售廉價的牛津大學紀念品,一件T恤衫只賣4.6英鎊,大約是50多元人民幣。價格如此之低,自然不能苛求其質量。
牛津的一些學院還利用學生宿舍辦旅店:暑假學生騰出宿舍,學院便招來臨時房客。2013年夏末,我到牛津開會,就住在瑪格麗特女子學院。房費每天7.6英鎊,對很多英國人來說,這并不算太貴,按其工資收入來說,也就相當于78元人民幣,但住處十分幽靜,算是價廉物美。美國的大學教授來牛津開會,也有住大學生宿舍的。
中國的大學也辦會,有的生意還不錯,北京大學專門建了一座叫“博雅”的大飯店。不過,我認為還是牛津的做法好,把學生的宿舍和餐廳修好,一舉兩得,既能賺錢,又讓學生有舒適的學習環(huán)境?;蛟S,這是牛津最令人羨慕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