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剛麗
摘要:如何在美術高考輔導訓練中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怎樣探索出有效的教學方法?我嘗試從傳統(tǒng)的教學思路中跳出來,以靜物的平面及人物動態(tài)平面形的訓練作為切入點,進行從速寫基礎起點的階段性訓練教學。整個訓練方案大概用了30節(jié)課時,取得較為顯著的教學效果。它既是人物速寫訓練的起步,也是速寫訓練“從靜物平面到人物平面形”教學的一個良好開局,但要達到高考的考試要求,還需進入系統(tǒng)的速寫訓練模式去加強與提高。
關鍵詞:平面形;對比;感受傳統(tǒng)的中學美術教學思路,是從人物動態(tài)訓練開始,一邊要求學生掌握比例透視規(guī)律,一邊學習人體內(nèi)在結構知識、體積空間的表現(xiàn)等等。這對大部分毫無基礎的中學生來說,是很難做到全面的理解與接受的,也容易產(chǎn)生由于畫不好而“厭學”的情緒。如何在美術訓練中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怎樣探索出有效的教學方法?近幾年來,我嘗試從傳統(tǒng)的教學思維中跳出來,以靜物的平面形速寫作為切入點,進行美術專業(yè)速寫起步階段的強化訓練教學。
2003年以來,我一直負責中學美術高考生的教學任務,但我所在學校的學生大多數(shù)都是因為文化基礎薄弱而“跳過來”學習美術的,他們沒有繪畫基礎,基本文化科目與美術專業(yè)學習都需投入大量時間。面對這種情況,怎樣才能在有限的時間內(nèi)使學生達到高考的考試要求,自然成為我歷年教學教研的重點。在這里我首先解釋一下我對平面形的理解,簡單來說,與剪影形觀察方法相似,也并不是畫影子把所有物體混為一談,忽略所有內(nèi)部細節(jié)用最簡單的線條單純地勾勒出物體各部分外形的方法,而是深入刻畫的前提和基礎。
1引發(fā)探究“靜物平面形”的教學成因
(1)有形才有形體。“形體”包括兩個概念:形,也就是平面形;體,則是體積結構。記得我在就讀中學時,我的美術老師曾批評我說:“大形都不準,畫細節(jié)干什么?”這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的確,有形才有形體。(2)對基本形的敏銳捕捉是美術工作者基本的素質(zhì)。中央美術學院蘇高禮教授曾提出:“基本形是我們對基本形的概括與表現(xiàn),同時也是造型的歸宿”。這對一個美術工作者來說,有一雙對形體美敏感的眼睛尤為重要。在美術高考中,速寫的考試明確要求把“構圖合理,動態(tài)和比例關系準確”列入評分標準(見《廣州美術學院2013年招生簡章》)。因此,高中階段術科訓練的重要任務之一是提升學生對形體感受與理解的能力。而平面形的訓練則是強化作者對物體的形的感受,排除光影明暗,復雜的內(nèi)部結構等因素的干擾,直奔主題,讓學生輕易地把描繪對象的形體生動地勾畫出來,提升學生對形象美的敏銳度。(3)由淺入深,由簡到繁教學訓練的考慮。速寫課一開始就讓學生進行人物動態(tài)速寫,要求學生在這種描繪過程中,幾乎全面動用了形體的各種因素(透視、比例、形體結構、用線條方法等),這對于大部分初步接觸速寫的學生來說是措手不及的。從靜物平面形切入,學生要考慮的問題沒有那么多,會更容易掌握。高一的美術生開始學畫石膏幾何體時,我引導學生找生活中目所能及的物品,從物品的不同角度,物品比較有趣的形狀感受進行描繪。這可使課堂教學增加不少的趣味性。
2“平面形描繪”的教學探究
(1)單個靜物的平面形描繪。單個靜物的平面形描繪,是將單個靜物(瓶、罐、生活用品、勞動工具等)放置于桌子或窗臺,使其與畫者處于平視狀,并使表現(xiàn)對象處于逆光或順光狀態(tài)。要求學生忽略表現(xiàn)對象的內(nèi)輪廓,觀察物體的剪影。這一訓練首先強調(diào)以“似”為出發(fā)點,畫出比例合理的概念。
圖1如圖1中的花瓶:瓶口、瓶頸與瓶身及瓶底的大小,要通過仔細的對比,才能得出比較準確的比例關系,得到“似”的感覺。比例關系是物體形象特征比較重要的一方面。其二是分析及強化物體外輪廓的轉折點。圖1中花瓶的肩部連接瓶身的外輪廓本來是圓滑的弧線,在繪畫過程中,我讓學生注意圖中A、B、C、D點連線得出肩部的形狀,用幾何形對花瓶進行分析,可以看出花瓶是由好幾個不同的幾何形狀組合而成的,繪畫時對各個組合形狀連接的轉折點加以強調(diào),使繪畫出來的形更有力度。同時要求學生感受物體的輪廓線的長短產(chǎn)生節(jié)奏關系,由花瓶各個組成部分的大小對比產(chǎn)生節(jié)奏感,這樣描繪出來的物體才有美感。這是學生對形的把握上升到理性的層面。為了加深學生對這一課題的認識,需要通過多媒體教學手段上好欣賞課,如中國古代陶瓷欣賞、油畫靜物作品欣賞(莫蘭迪,啊利卡等藝術家的油畫作品),引導學生進一步感受形體。通過了解現(xiàn)代繪畫,學生思維得到拓展。
圖2(2)單個靜物的多角度平面形描繪。從圖2中可以看出,單個靜物的多角度平面形描繪是在第一階段訓練的基礎上,加入透視的概念與觀察方法,讓學生體會從不同角度觀察得出的透視縮形的規(guī)律。如圖3中,描繪的是同一個花瓶的不同視點的形象,A瓶是仰視角度,瓶身修長,瓶口已經(jīng)看不見;B瓶是俯視角度,瓶口相對比較圓,可以看到整個瓶肩,而瓶身的高度變短并往下壓縮。
圖3圖4(3)全身人像平面形的描繪。這一階段是將平面形的表現(xiàn)內(nèi)容難度逐步加大。在這里可以利用幻燈機,將人物模特的剪影投在墻上的方式,讓學生描繪。學生可以采用兩種方法訓練:1)把物體畫成巴掌大小,在10分鐘內(nèi)完成。2)用四開紙進行作畫,在半小時內(nèi)完成。從單個較為復雜的物體來說,這樣的方式是讓學生學會將復雜的物體的平面形理解概括成幾何形或幾何體的組合,同時在訓練中對形體的“動勢”的研究,即把握好整個平面形的動態(tài)及轉折點連線形成的傾斜度。如圖4中人物平面形速寫中的人物頭部與頸部的動勢,兩肩的高低關系等。
這一階段可以引導學生欣賞大師的速寫繪畫加深理解,如科爾巴克、巴巴、米開朗琪羅、拉斐爾、桑其奧、奧赫列、多米埃等藝術家的速寫作品。
3“靜物平面形到人物平面形”教學訓練效果與啟迪
經(jīng)過十年的美術高考輔導,尤其近幾年我嘗試“從靜物平面形到人物平面形”的實踐教學,整個訓練方案用了30節(jié)課,從總體效果來看,成績是可喜的,效果是明顯的。
(1)學生的潛能得到了充分發(fā)揮,速寫興趣日益濃厚。2003年,我剛開始接手高一新生,由于當時教學經(jīng)驗不足,只是講了人物的基本比例和動態(tài)后就讓學生對著真人畫動態(tài)速寫,當時不少學生無從下手,不想學、要退出美術學習。因此,我反思自己的教學方法,查找原因,及時調(diào)整自己的教學思路,教學方法。首先從學生思想認識著手,樹立學習信心。其次,從自身的教學方法,教學手段改進。我從“靜物平面形到人物平面形”的教學思路入手,降低入門難度,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學生經(jīng)過一到二個階段的靜物平面形訓練,覺得其實速寫并不是那么難,越學越有興趣,自信心有了,下筆大膽了,能較好地畫出表現(xiàn)對象的平面形。第三階段是“人物平面形”的學習。人物平面形速寫要對人體的比例結構有深刻的了解,懂得人體的形態(tài)架構及對稱性。在“人物平面形”訓練中,我滲入人體比例的透視、內(nèi)在骨點的結構,使學生認識人物各部位的比例結構、人物動態(tài)的表現(xiàn),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有了前期的知識積累,加之在這方面細致的指導,學生不但能自然畫出一個正確的人物平面形,還能注意到外形的美感,強調(diào)動態(tài)之美。
根據(jù)這幾年我校美術聯(lián)考的成績數(shù)據(jù)分析,我所輔導的學生在速寫方面得分較理想,2008年的廣東美術聯(lián)考中有好幾位同學獲90分以上,李祥玉獲最高分93分,排云浮市美術速寫單科成績第一名。李祥玉是個典型例子,他最初是不愿意上速寫課的,害怕畫得不好,作業(yè)也不交。后來,我先從靜物平面形輔導他,培養(yǎng)他的學習興趣,再進入人物平面形的訓練,學好基本功,經(jīng)過幾個階段訓練他走上學習正軌。在我的正確引導下,通過他自身的努力,三年后終于取得這樣好成績。
(2)學生對形的觀察能力以及表現(xiàn)能力得到較大的提高。在訓練過程中,學生用筆大膽,自信地去畫好每一個表現(xiàn)對象。很多之前學習不太理想,或自以為沒有天分的學生,也能夠達到課程的要求,并發(fā)現(xiàn)其潛質(zhì)其實是不錯的。
當然,這一系列的訓練方案偏重于外形的表現(xiàn),學生由于沒有經(jīng)過嚴謹?shù)娜梭w結構的訓練,所畫的物體的形體架構以及對稱性不夠嚴謹,因此可以考慮在這個訓練方案中加入人體比例透視,骨點的內(nèi)在結構因素,使形體更準確到位。
“靜物平面形到人物平面形”速寫教學是人物速寫訓練的起步,只是一個良好的開端,要真正達到高考考試要求,還需在下一步進入人物速寫系統(tǒng)訓練去加強和提高。參考文獻:
[1] 喬治伯里曼.伯里曼人體結構繪畫教學[M].廣西美術出版社,2002:3.
[2] 王敬東,陳景武.洞穿聯(lián)考·速寫高分密碼[M].中國文藝出版社,2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