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生
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2014年1月7日至8日召開的中央政法工作會議上宣示:“政法隊伍要敢于擔當,面對歪風邪氣,必須敢于亮劍。要以最堅決的意志、最堅決的行動掃除政法領域的腐敗現(xiàn)象,堅決清除害群之馬?!?/p>
與2013年度的全國政法工作會議不同,今年會議的名稱升格為中央政法工作會議,除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外,劉云山、張高麗兩名常委也出席了會議。有觀察者認為,這兩個變化意味著政法工作會議已經由系統(tǒng)內部會議提升至中央層級,意味著對中央統(tǒng)領政法工作的強調。
協(xié)調公檢法“務虛”機構
政法委是中共為了領導執(zhí)法、司法工作,設置于公、檢、法、司、安等政法機關之外、之上的黨內職能部門。與黨委宣傳部、組織部、紀委等職能部門相比,政法委的歷史軌跡更為曲折,其設置幾經往復,對于其定位,也有不同的觀點。
1949年中共建政后,在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內就設有政法委員會,與今天黨委的政法委員會不同,那時的政法委員會屬于政府機構。1954年,根據制定的新憲法,行政機構和司法機構都要對人民代表大會負責,并規(guī)定“法院獨立進行審判,只服從法律”。從而在組織與權力設計上實現(xiàn)了司法權與行政權的分離。這樣,在1954年后,政府內的政法委員會被撤銷。
政府性質的政法委員會撤銷后,公、檢、法、司等政府機關的工作,缺乏一定組織的統(tǒng)一協(xié)調與指導。隨著中蘇、中印關系惡化,臺灣方面揚言“反攻大陸”、“鎮(zhèn)反”后多年未有的反革命組織活動又重新出現(xiàn),在此背景下,中共希望在黨內建立一個對公檢法司統(tǒng)一領導的政法機關。
1956年7月,中央宣布成立中共中央法律委員會,其任務是中共中央交辦的工作,中央對它的定位是力求“務虛”。但1958年中共中央成立的中央政法小組,在本質上改變了“務虛”的定位。
變身政法小組黨政不分
1958年2月的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上,毛澤東把“反冒進”與右派聯(lián)系在一起,他批評國務院的工作:“章伯鈞說國務院都是拿成品,他不滿意,他要有權參與設計。我們政治局委員可不可以有權參與設計呢?過去這個五年計劃,實際上是無權參與設計。我是主席,也沒有參與設計。每年的年度計劃,總是請你簽字,叫做強迫簽字。我有個辦法,不看。你強迫我嘛,我事先沒有預聞,事先沒有接觸嘛。老是在國務院討論,總是拿不出來。千呼萬喚不出來,為什么不出來呢?說沒有搞好,等到梳妝打扮一跑出來的時候,我們說不行,時間遲了!這事實上是一種封鎖?!?/p>
在1958年5月召開的黨的八大二次會議上,周恩來對國務院的工作進行了檢討。6月9日,周恩來在中央政治局會議上委婉地提出辭職,未獲批準。但就在第二天,中共中央就發(fā)出《中共中央關于成立財經、政法、外事、科學、文教各小組的通知》,明確指出:“這些小組是黨中央的,直屬中央政治局和書記處,向他們直接報告。大政方針在政治局,具體部署在書記處。只有一個‘政治設計院,沒有兩個‘政治設計院。大政方針和具體部署,都是一元化,黨政不分?!?/p>
新成立的政法小組不僅協(xié)調公、檢、法的關系,而且逐漸形成了重大案件要由黨委審批的習慣,此時,中國政治的人治色彩愈益明顯。
“一長代三長,一員頂三員”
1958年,中央政法小組在《關于人民公社化后政法工作一些問題向主席、中央的報告》中指出,“刑法、民法、訴訟法根據我國實際情況看,已經沒有必要制定了”。這個報告直接導致全國立法工作陷于停頓?!按筌S進”開始后,政法部門提出“一長代三長(公安局長、檢察長、法院院長),一員頂三員(偵查員、檢察員、審判員);下去一把抓,回來再分家?!痹谶@個口號指導下,公檢法三機關等于一個機關,沒有任何制約和監(jiān)督。黨、政領導,三家干警,帶上空白逮捕證,走到哪里捕到哪里,想逮捕誰就逮捕誰;所謂回來再分家,也根本不分家。
政法小組的這些措施與文化大革命的嚴重左傾錯誤存在因果關系,1966年“文革”開始后,黨委被踢開,政法機關被砸,中央政法小組亦名存實亡,1972年,中央政法小組組長謝富治病故,連形式也不存在了。
64號文件:取消各級黨委審批案件
“文革”結束后,中共中央恢復成立中央政法小組,為吸取“大躍進”和文革時期的教訓,中央對新成立的中央政法小組的定位重回“務虛”,與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民政部的關系由“領導”變成了“協(xié)助”。
1980年1月24日,中央政法小組改為中央政法委員會。規(guī)定其職能主要是法律中的政治方向的把握,并不干預具體的司法工作。時任政法委書記的彭真將其定位為:“要當參謀(不是司令員、政委)、組織干事和秘書”。據彭真之子傅洋回憶,“彭一貫反對干涉具體辦案,一位過世的領導的兒子犯罪,案件報到彭手上,彭具體了解案情,但卻并未給出指示,而是支持公檢法三個部門獨立辦理?!?/p>
中央政法委員會成立不久,中央提出進行“黨政分開”的改革,1988年中央發(fā)文決定撤銷中央政法委員會,成立中央政法領導小組。1989年的政治風波過后,中共認為未來的政治體制改革必須加強黨的領導,而不能脫離黨的領導。在此背景下,中共重新提升黨領導政法工作的重要性。1990年3月6日,中共中央決定恢復中央政法委員會。
進入90年代后,企業(yè)改制與破產、環(huán)境污染、拆遷等問題引發(fā)的矛盾十分突出,群體性事件不斷出現(xiàn)。各級政法委普遍加強了工作力度,牽頭的分量日重。2002年十六大后,中央政法委書記也由政治局委員升格為中央政治局常委擔任。
2013年全國政法工作會議上,新任政法委書記孟建柱說:“(政法委的)領導們就不要對具體個案作出批示了,讓各個司法機關放手去做就行了?!彼麖娬{:“在我們這樣一個13億人口的大國,要實現(xiàn)政治清明、社會公平、民心穩(wěn)定、長治久安,最根本的還是要靠法治?!?/p>
在今年升格的中央政法會議上,習近平再次“亮劍”,中央政法委的自身改革備受關注。在不少法學專家看來,新一屆中央對政法委的定位仍是要“務虛辦大事”。
(摘自《國家人文歷史》)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