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樅安
摘要:中共作為黨員已超過8000萬的世界第一大黨,按目前增速,到建黨100周年前,黨員人數將突破1個億。如何處理數量與質量的關系?文章認為要堅持黨的性質,保持黨的先進性,提高黨的執(zhí)政能力,黨的發(fā)展工作必須控制數量、提高標準,完善黨員隊伍質量建設機制。
關鍵詞:黨員發(fā)展;控制數量;提高標準;質量建設;發(fā)展質量
中圖分類號:D26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1-862X(2014)02-0143-004
黨是全體黨員組成的有機體,黨的先進性最終通過全體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體現(xiàn)出來。當前,我黨作為黨員超過8000萬的世界第一大黨,正在深入貫徹十八大精神,以建設學習型服務型創(chuàng)新型政黨為目標,以“創(chuàng)先爭優(yōu)”活動常態(tài)化為著力點,深化先進性純潔性建設和執(zhí)政能力建設。但應看到,在黨員隊伍不斷壯大的同時,忽視黨員發(fā)展質量的傾向仍然存在。為此,本文在重溫列寧及中共八大以來相關論述,分析建國以來黨員發(fā)展工作及黨員隊伍現(xiàn)狀基礎上,提出控制數量、提高標準,完善黨員隊伍質量建設機制的思考與對策。
一、重溫列寧關于執(zhí)政黨要更加注重黨員
質量的思想及中共八大以來的相關論述
在創(chuàng)建和培育布爾什維克黨的歷程中,列寧繼承和發(fā)展了馬克思主義的黨建學說,創(chuàng)立了無產階級革命和執(zhí)政條件下的黨建理論,把馬克思、恩格斯的黨建學說推向了一個嶄新的階段。1921年8月,列寧在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會上作了關于中央委員會的政治報告,主持討論通過了《關于黨的建設問題》等一系列重要決議,以解決黨執(zhí)政后迫切需要解決的許多問題,而首要的內容是提高黨員質量問題。列寧指出,“目前參加執(zhí)政黨的引誘力很大?!B沒有一點無產階級氣息的人現(xiàn)在都對布爾什維克的政治成就心向神往了……小資產階級分子和簡直敵視整個無產階級的分子沖進黨來的浪潮就要更加洶涌了?!币虼?,執(zhí)政黨更應提高黨員標準,提高黨員質量,保持黨組織的先進性和純潔性。
為了提高黨員標準和質量,列寧著重強調:首先,必須嚴格入黨條件和入黨手續(xù)。列寧指出:“徒有其名的黨員,就是白給,我們也不要,世界上只有我們這樣的執(zhí)政黨,才不追求黨員數量,而注意提高黨員質量?!瓕幙仙傩?,但要好些?!逼浯?,加強對黨員的思想教育。決定設立馬克思主義研究班,成立各級黨校,至1922年,蘇俄全國已有黨校242所,在校學員達22000多人。再次,嚴格考察黨員,從組織上清理黨的隊伍。十月革命勝利后,俄共(布)進行了三次較大規(guī)模的清黨。到1924年1月列寧逝世前,黨員總數從最高峰時73萬下降到38.6萬人。黨員數量雖然減少了,但質量更高了,黨的隊伍更純潔了,從而大大鞏固了黨。
歷史的進程雄辯地證明了列寧上述思想的科學性、真理性。蘇共依靠20萬黨員,團結廣大工人階級和勞動群眾,通過城市武裝起義推翻了沙皇統(tǒng)治,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在有200萬黨員時打敗了德國法西斯,取得衛(wèi)國戰(zhàn)爭勝利。但到蘇東劇變時,在擁有1800多萬黨員,經歷了執(zhí)政70年輝煌之后,卻喪失執(zhí)政地位,遭遇了亡黨亡國的可悲結局。這個教訓十分深刻。蘇共垮臺因素很多,黨員隊伍魚龍混雜、素質低下是重要原因之一。
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在領導中國革命和建設過程中,繼承發(fā)展了列寧的黨建學說,始終高度重視黨的自身建設。從延安整風開始,毛澤東創(chuàng)造性地提出黨的建設偉大工程的思想,把黨的建設作為中國革命三大法寶之一。1950年3月,劉少奇在第一次全國組織工作會議上,作了《為更高的共產黨員條件而斗爭》的總結,提出執(zhí)政黨更應提高黨員標準思想。在黨的八大上,鄧小平同志在關于修改黨章報告中進一步提出,黨的事業(yè)的勝利和黨在人民中威信的增長,要求黨對黨員提出更高的標準,“如果在以前,一個人決心加入我們的黨,往往表示他決心冒著喪失自由和生命的危險,去為人民的利益而斗爭,去為人類社會的最高理想而斗爭,那么在現(xiàn)在,就容易出現(xiàn)這樣的人,他們?yōu)槿〉妹u和地位而入黨。他們在入黨以后,不去支持群眾的利益,反而妨害群眾的利益?!瓰樘岣唿h員的標準而斗爭,這是當前黨的重要政治任務之一。”劉少奇和鄧小平同志認為,建國后人民群眾能公開接受馬克思主義教育,覺悟程度普遍提高;新的更偉大更艱巨的建設任務提了出來,這些都要求黨員有更高的條件和標準。
改革開放以來,鄧小平總結“文革”的教訓,強調要解決部分黨員不合格的問題,提出從嚴治黨的方針和新時期黨的建設偉大工程的思想。十三大報告指出:“無產階級政黨的力量和作用,主要不是取決于黨員的數量,而是取決于黨員的質量,取決于他們執(zhí)行黨的路線堅定性和對共產主義事業(yè)的忠誠。”十七大報告進一步強調:“先進性是馬克思主義政黨的生命所系,力量所在,要靠千千萬萬高素質黨員來體現(xiàn)。要扎實抓好黨員隊伍建設這一基礎工程,堅持不懈地提高黨員素質,要提高發(fā)展黨員質量,優(yōu)化黨員隊伍結構,及時處置不合格黨員?!痹?011年12月全國組織部長會議上,習近平同志明確指出:“在黨員隊伍規(guī)模較大的情況下,要按照控制總量、優(yōu)化結構、提高質量、發(fā)揮作用的總要求,處理好數量與質量的關系?!苯衲暝履醒胝尉珠_會專題研究加強新形勢下發(fā)展黨員和黨員管理工作,決定要控制數量規(guī)模,處置不合格黨員。
重溫列寧的黨建學說和八大以來的相關論述,可以得出三點結論:一是黨的性質決定了黨員永遠是少數。所謂“先鋒隊”就是能站在時代前列,成為全社會的標兵,這不可能是多數人;所謂“核心力量”,量的范圍當然比“基本力量”小得多;而有資格做到“三個代表”的更只能是少數人。二是黨的先進性,黨在促進生產力發(fā)展和社會進步中的歷史作用主要取決于黨員的質量。三是執(zhí)政黨更要注重黨員質量,隨著黨的指導思想與時俱進,黨的先進性建設和執(zhí)政能力建設不斷推進,黨員標準應進一步提高。
二、對建國以來黨員發(fā)展工作情況和
黨員隊伍現(xiàn)狀的基本分析
1921年7月中國共產黨成立時只有50多名黨員,黨的七大時,全國黨員有121萬余名,新中國成立時全國黨員達到448.8萬名。八大時黨員隊伍達1073萬名。到1965年全國黨員總數1871萬,比1949年增長1400多萬,年均增長88萬余人。到1976年黨員已達3507萬,比“文革”前的1965年翻了近一番,年均增長150多萬。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經過全面拔亂反正,黨員發(fā)展工作有了很大改進,但也存在某些不足。1987年十三大時全國黨員總數4600萬。1988年6月全國組織工作會議明確提出新時期發(fā)展黨員工作的指導方針,這就是“堅持標準,保證質量,改善結構,慎重發(fā)展?!秉h員發(fā)展工作走上制度化規(guī)范化的新階段,但發(fā)展速度仍然較快。到2007年黨的十七大,全國黨員總數為7415.3萬名,當年發(fā)展黨員278.2萬名。這樣從“文革”結束到十七大,黨員總數又翻了一番多,30年增加3900萬,年均增加130多萬。endprint
從2008年開始,每年“七一”前夕,中央組織部通過新華社公布全國黨內統(tǒng)計數據。2008年底全國黨員總數7593.1萬,比上年增加177.8萬;2009年底全國黨員總數為7799.5萬,比上年增加206.4萬;2010年底全國黨員總數為8026.9萬,比上年增加227.4萬;2011年底全國黨員總數8260.2,比上年增加233、3萬;2012年底全國黨員總數8512.7萬,比上年增加252.5萬。
綜上所述,建國以來,我們黨員隊伍的發(fā)展壯大,是與我國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事業(yè)的興旺發(fā)達、繁榮昌盛相同步的。換言之,建國60年的輝煌成就,尤其是改革開放30多年來的巨大進步和變化,是與幾百萬基層組織的戰(zhàn)斗堡壘作用、幾千萬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的充分發(fā)揮密不可分的。進入新時期,我們黨以執(zhí)政能力建設和先進性建設為主線,在堅持不懈地抓好黨員教育基礎上,重視在高知群體、青年和生產一線發(fā)展黨員,在效地改善了黨員隊伍的結構,擴大了基層黨組織的覆蓋面,增強了黨的生機和活力。但應清醒地認識到,黨員隊伍建設還存在不容忽視的問題:一是極少數黨員干部和掌握社會資源的黨員貪污腐敗、違法亂紀的現(xiàn)象尚未得到根本性遏制。據中紀委內部統(tǒng)計數字,全國每年有十幾萬黨員因違法違紀受黨紀國法處理,雖然占黨員總數不過千分之二、三,但絕對數較大,嚴重影響黨在人民群眾中的威望和形象。二是少數黨員理想信念動搖,或求神拜佛、篤信宗教;或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極端個人主義嚴重,貪圖享受,紀律渙散。往往是大錯沒有,小錯不斷,在群眾中影響很差,在單位年度考核處于后進。三是部分黨員“一般化”,宗旨意識和奉獻意識淡薄,把自己混同于普通群眾,不愿多承擔義務,不求進取,長期甘居中游,在單位年度考核中未評過先進。四是黨員隊伍的文化業(yè)務素質總體上偏低,從黨內統(tǒng)計數據看,全國黨員大專以上文化程度的略高于1/3,這與代表先進生產力和先進文化的要求差距較大,與民主黨派高學歷、精英化也形成較大的反差。這些都是當前黨員隊伍建設中急需解決的問題。
三、關于控制數量、提高標準,
完善黨員隊伍質量建設機制的思考與對策
上述問題發(fā)生的原因,從黨的組織發(fā)展工作角度看,主要有:一是沒有處理好數量與質量的辯證關系,仍然存在忽視質量的傾向,數量規(guī)模增長過快,建國以來我國人口增長兩培多,但黨員數量增長了20多倍。按目前增速,建黨100年前黨員總數將突破1個億。二是入黨標準從黨章規(guī)定看,都是共性要求和較抽象的定性描述,沒有針對各行業(yè)各職業(yè)的可操作性的具體標準,基層黨組織掌握標準彈性大,群眾監(jiān)督也難。三是群眾入黨積極性高,而入黨相對來講比較容易。對申請人能否入黨由支部說了算,基層黨委只作程序性審查,根據黨內統(tǒng)一數據顯示,全國每個黨支部平均只有黨員20余名,支委一般是3人。雖然有公示程序,但沒有大的問題都能過關,也就是說發(fā)展黨員只靠少數黨員把關,往往失之于寬。四是黨員隊伍能進不能出。黨章第9條關于勸退和除名的制度,由于缺乏操作性細則,在全黨范圍內實際上沒有實行。除極個別違法亂紀黨員按黨員處分條例被開除黨籍外,大部分不符合黨員條件、喪失先進性的黨員滯留黨內,歷次全黨集中教育活動只落實了正面教育為主,處置不合格黨員失之于軟。為此,應采取有針對性、切實有效的措施,如制定頒布黨的發(fā)展工作條例等,完善黨員隊伍質量建設機制。
其一,控制數量,提高質量。馬克思主義辯證法告訴我們,沒有一定的數量,也沒有質量,但數量過度就會影響質量。20世紀80年代初,總政治部根據義務兵服役期縮短為兩年的情況,規(guī)定義務兵黨員控制在10%的比例,有效防止了退伍時突擊發(fā)展,保證了黨員質量,這個做法值得推廣。尤其在我國黨員已達8000萬的情況下,再不控制數量,先進性就會淡化。應由中組部在廣泛調查研究基礎上,對各行各業(yè)、各級各類單位黨員比例作出一般規(guī)定,如高校大學生尚未從業(yè)應控制在10%以內。當然對控制黨員數量比例,不能機械地理解和執(zhí)行,已達到比例的單位不是停止發(fā)展黨員,而應更嚴格更慎重地個別發(fā)展;未達到比例的單位也不能降格以求,要防止簡單化的“卡比例”、“分指標”的做法,嚴格把好黨的發(fā)展工作的“考察、審批、轉正”三關,切實提高質量。
其二,提高黨員標準,增強可操作性。隨著經濟發(fā)展和社會進步,全民思想道德素質和科技文化素質普遍提高,黨員的標準也應“水漲船高”。應把黨在干部工作中實行的德才兼?zhèn)湓瓌t下移到黨的發(fā)展工作中。發(fā)展黨員既要求思想道德先進,又要有知識能力的要求,努力造就一支政治強、文化高、業(yè)務精、紀律嚴、作風正的黨員隊伍。全黨先進性教育一個創(chuàng)新就是堅持黨員先進性共性與個性的統(tǒng)一,開展了黨員先進性具體要求的大討論,制定了各行業(yè)各部門各類職業(yè)黨員的具體標準。這一成果理應吸納到黨員發(fā)展工作中,要根據黨章相關規(guī)定,制定黨員發(fā)展工作條例,明確各種類型、不同崗位黨員的可操作性的具體標準。如在大學生中發(fā)展黨員應堅持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不僅品德高尚,學習成績拔尖,還應能積極參加社會實踐和校園管理。發(fā)展從業(yè)人員入黨,一般應進入職業(yè)穩(wěn)定期,獲得相應職業(yè)技術資格。工人應是勞動模范、先進工作者、技術能手,能帶領大家崗位建功;農民應是農業(yè)產業(yè)化帶頭人,帶領群眾致富的標兵;知識分子應是德才兼?zhèn)洹⒇暙I突出的業(yè)務骨干或學科帶頭人。各?。ㄊ袇^(qū))黨委、國家各部委黨委(黨組)還可以根據授權對相關職業(yè)崗位的黨員標準進一步細化量化,既便于基層黨組織考量,又能便于群眾有效監(jiān)督。
其三,增加黨員義務,抑制投機性入黨動機。正如列寧和鄧小平同志所指出的那樣,執(zhí)政黨的地位具有很大的引誘力,參加執(zhí)政黨不僅不會有生命危險,而且可能會獲得名利地位等某種好處。因此,為抑制投機性入黨動機,必須增加設置黨員具體的勞務性或金錢性義務:一是植樹造林義務,每年應參加植樹或交納替代金。二是志愿服務的義務,規(guī)定不同職業(yè)不同年齡黨員每年參加一定項目的志愿服務不少于多少天。三是慈善捐助的義務。公益性捐款對公民是倡導,對黨員就應是帶有一定強制性的義務。規(guī)定黨員要拿出一定比例的工資收入捐助公益性基金,如有重大災情發(fā)生,要交納特別黨費幫助抗災救災。四是搶險救災、見義勇為的義務。黨員不論從事何種職業(yè),遇險必救、遇難必幫是義不容辭的義務,在這方面的義務等同于國家公職人員。endprint
其四,嚴格入黨程序,靠科學嚴密的程序把好質量關。一要把發(fā)展黨員的主體由黨支部提升到基層黨委,黨支部大會通過發(fā)展對象入黨志愿書前要先報基層黨委審查通過,并報縣級黨委組織部批準,預備期從基層黨委審查通過之日起算。二是要擴大民主,發(fā)展黨員要經基層黨委所屬各支部支委會討論通過,召開黨員大會(或代表大會)民主測評,并在一定范圍內進行群眾民意測驗,再經基層黨委考察合格后才能發(fā)展。三是堅持“三公開”原則,全程陽光操作。至少在參加入黨積極分子培訓班、確定作為培養(yǎng)考察對象,通過入黨志愿書和轉正前四次公示。除特殊性情況如“火線入黨”外,每半年和年終結合考核集中辦理入黨及轉正手續(xù)。四要堅持先培訓后發(fā)展。在寫入黨申請書確定為培養(yǎng)考察對象前后要經基層黨校(含業(yè)余黨校)系統(tǒng)培訓不少于一個月,發(fā)展前還要進行必要的測試。考察培養(yǎng)期不少于一年。
其五,設立榮譽黨員制度。黨員退休之后,隨著年齡增長,由于身體原因不能承擔社會工作,可轉為榮譽黨員。榮譽黨員不享有黨內被選舉權,不承擔勞務性義務,可不交納黨費,但應參加組織生活,保持黨員思想道德上的先進性和純潔性。
其六,制定對黨員勸退除名的實施細則,加大處置不合格黨員的力度。應依據黨章第9條,制定對不合格黨員勸退除名的實施辦法。作為黨內法規(guī)在全黨推行既要有權威性,又要有可操作性。主要針對那些雖沒有違反黨紀國法,沒有大錯誤,但私心重,工作一般化,不能發(fā)揮先鋒模范作用,群眾影響差的黨員,如年終考核連續(xù)三年處于單位人員后進狀態(tài),群眾測評不稱職票超過1/3等。勸退除名一般是自下而上報批,也可以自上而下,由基層黨委根據組織人事部門的考核情況,提交黨支部討論通過。還可以采取全黨整風重新登記的辦法集中處置??傊?,要建立優(yōu)勝劣汰的長效機制,使黨員隊伍吐故納新,永葆勃勃生機。
參考文獻:
[1]張?zhí)鞓s.新時期黨的建設概論[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1.
[2]中國共產黨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文件[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
[3]中共中央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黨的建議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4]深入開展創(chuàng)先爭優(yōu)活動黨員干部讀本[M].北京:紅旗出版社,2010.
[5]習近平.始終堅持和發(fā)揮黨的獨特優(yōu)勢[J].求是, 2012,(15).
(責任編輯 焦德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