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國奇,李水祥,陳曉燕,李靜,胡耀輝
?
茶菊引種試驗與加工工藝研究初報
辛國奇,李水祥,陳曉燕,李靜,胡耀輝
(許昌林業(yè)科學研究所,河南 461000)
2013年4月下旬分別從江西婺源、河南開封兩地引進茶菊品種7個,采取與綠化苗木圃林下間作方式進行有機栽培,綠化苗木為5 a生枇杷移植苗圃。當年管理精細,7個茶菊品種生長良好,秋季大量開花。經(jīng)過品種比較、加工試驗、品評鑒賞,篩選出3個適宜在我區(qū)規(guī)模發(fā)展的茶菊品種金絲黃菊、貢黃菊、江西皇菊,并初步研究總結出茶菊商品化加工工藝。
茶菊;引種試驗;加工工藝
菊花是中國十大名花之一,在我國有3 000多年的栽培歷史。菊花除了作為一種美化環(huán)境的觀賞植物被廣泛種植外,一些品種具有很高的藥用價值或飲用保健功能。隨著社會的進步和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茶菊芳香的氣味、優(yōu)雅的外觀、清爽的口感、獨特的保健和機理調(diào)節(jié)作用越來越受到人們的認可。茶菊作為具有極高保健功能的保健茶,已成為人們生活中重要的飲用品。因此,茶用菊花需求量越來越大,具有非常廣闊的市場前景。
許昌市位于我國中部平原地區(qū),境內(nèi)75%的面積為平原,地理位置獨特,氣候類型為暖溫帶濕潤季風氣候,屬南北氣候過渡區(qū)。自然條件優(yōu)越,氣候溫和,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無霜期長。年降水量700 mm左右,無霜期218 d,日照 2 280 h,年平均氣溫14.7℃。歷年1月份平均氣溫為0.7℃,7月份平均氣溫為27.1℃。試驗地設在許昌匯潤農(nóng)業(yè)發(fā)展有限公司,公司位于許昌市南外環(huán)路南側,距市中心大約10 km,種植園占地20 hm2,土壤為褐土,土層深厚,地力肥沃,pH值略大于7,適宜多種植物生長。公司經(jīng)營規(guī)范,設施完備,種植園管理水平較高。茶菊引進后定植在枇杷移植苗圃,枇杷栽植密度3 m×2 m,南北行向。茶菊栽培面積約0.47 hm2。
1.2.1定植
2013年4月下旬引進茶菊種苗1萬株,共7個品種。分別編號,品種1:金絲黃菊(開封);品種2:貢黃菊(開封);品種3:江西皇菊(婺源);品種4:貢白菊(開封);品種5:黃金菊(開封);品種6:黃金托桂(開封);品種7:藕粉托桂(開封)。采取與枇杷樹林下間作種植模式。上層林木為枇杷樹,5 a生,胸徑6 cm左右,樹高3.5~4 m。茶菊品種引進后按照編號隨機栽植,茶菊栽植方式為枇杷樹兩側60 cm處起壟,按株距50 cm栽植,形成上、下層立體空間種植結構。定植前,每畝施入腐熟的農(nóng)家肥2 500 kg,深翻土地(深20~25 cm)、整平、耙細、起壟。定植時,小苗摘心,大苗(苗高15 cm以上)剪去1/4至1/3,栽后及時澆透水。
1.2.2田間管理
(1)摘心與整枝。為抑制植株的頂端優(yōu)勢,促進分枝,提高產(chǎn)量和花的品質,生長過程中共摘心兩次。第1次在定植時進行,離地10~15 cm摘去頂端部分;第2次在6月中下旬至7月上旬,保留側枝15~20 cm摘去上部頂芽。整枝時按照近地面處保留3~5個主枝,二次摘心后單株保留二次枝數(shù)15個左右,原則去除過多的二次枝。不同品種長勢不同、摘心時間略有不同。摘心宜選擇晴天進行,摘心整枝后的殘體帶出菊花地銷毀。
(2)疏花疏蕾。為確保花朵的整齊美觀和完整性,提高花朵質量,需對過密的花蕾、發(fā)育不完整的小花及時疏除?;ǘ渲睆皆? cm以上大型花,每側枝保留2~3個花朵(花蕾)。中型花和花朵較小的品種,以花朵之間不擁擠為度,適當疏花疏蕾,保持花朵間有一定的間距。
(3)中耕除草。全年4~5次。定植緩苗后及時進行第1次中耕除草,第1、2次中耕除草時宜淺不宜深以保護根系。以后根據(jù)生長及天氣情況,及時除草。后期除草時適當培土雍根,促進根系生長,防止倒伏。
(4)水分管理。定植時,澆1次透水。初期少澆水,以地表不干裂為宜,促進根系生長,確保成活率。8月、9月菊花孕蕾期間根據(jù)土壤墑情及時澆水,保持土壤濕潤為宜。每次追肥后及時澆水。
(5)施肥管理。生長期間共追肥3次,第1次在菊花定植成活后,結合澆水每畝施用腐熟人糞尿1 000 kg;第2次在二次枝摘心后進行,結合澆水每畝施入稍濃人畜糞尿1 500~2 000 kg,促發(fā)新枝;第3次在8月,現(xiàn)蕾前每畝施用人畜糞尿2 000 kg,促進花蕾發(fā)育、提高朵花質量。施肥時,盡量不把肥料粘在植株葉片上,以免灼傷。
(6)病蟲害防治。茶菊生長期間病害較少;蟲害主要有蚜蟲,9月至10月密集發(fā)生,降低菊花產(chǎn)量和品質,每畝設置12 cm×20 cm黃板6~7塊,將黃板涂機油后置于地內(nèi),高出植株,誘殺成蟲。
2.1.1采收時期
10月上旬至11月中下旬。
2.1.2采收標準和方法
花瓣平展,花心散開(即花開放程度70%~80%)時,選擇晴天露水干后采收,不采露水花和雨水花。人工采收時,中食指夾花柄基部,拇指壓花心輕輕掰動即可,逐朵采收,無花梗,根據(jù)開花情況分3~4次采收完畢。采收時用清潔、通風良好的竹編、筐簍等容器盛放鮮花。采收時注意保持花型完整,剔除泥花、蟲花、病花,不夾帶雜物。采收后及時運抵加工場所加工。
2.1.3貯存方法
采收后若不能立即加工,攤放在陰涼處,均勻鋪開,每天翻動1~2遍,避免日曬,防止發(fā)熱,否則容易變色、霉變。
2.2.1干制方法
采用電加熱烘焙法,干花含水量在13%以下。主要儀器設備:電熱鼓風干燥箱,中興101型,北京中興偉業(yè)儀器有限公司生產(chǎn);托盤,由孔徑為5 mm×5 mm的不銹鋼篩網(wǎng)制成。
烘焙過程主要分裝盤、初烘、升溫、定溫烘干四道工序。鮮花裝盤要擺放均勻整齊,花朵間不留空隙,每盤擺放鮮花1層(小花2層),每箱放置4層托盤。由于干燥箱上部較下部溫度偏高,干制過程中上下、左右倒盤2~3次,以使全部菊花干濕度一致。
2.2.2試驗設計
2.2.2.1 初始耐受溫度篩選
對7個茶菊品種第1次采收的樣品分別做不同的烘焙工藝設計試驗,探索每個茶菊品種的初始耐受溫度范圍。其中,品種1、2、3、4、5、7在60℃的初始烘干溫度下,恒溫1 h即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發(fā)烏,2~5 h后整朵花發(fā)烏;品種6本身是復色,干花顏色深暗,顏色變化不明顯。經(jīng)試驗驗證,菊花烘焙初始溫度不應超過60℃,否則花瓣發(fā)烏,嚴重影響干花品質。
2.2.2.2 烘焙工藝設計與優(yōu)化
根據(jù)菊花品種、花朵大小、花瓣厚薄等不同特性,經(jīng)過大量烘焙工藝試驗,篩選出以50℃、45℃、42℃、38℃ 4個溫度為初始烘焙溫度的烘焙方案[1],優(yōu)化設計5個烘焙工藝處理(見表1),經(jīng)7個茶菊品種多批次樣品對這5個烘焙工藝處理進行試驗驗證,選出最佳烘焙工藝設計。
表1 不同處理烘焙工藝
2.3.1方法
7個茶菊品種全部烘焙完畢,對每個品種取烘焙品質較好的樣品50~100 g,分送給30位飲茶經(jīng)驗豐富的專家進行品評。評審人員運用正常的視覺、嗅覺、味覺、觸覺的辨別能力,對茶菊樣品的外形、湯色、香氣、滋味及葉底等品質因子進行評審,填寫菊花茶品評鑒定表(表略)。
2.3.2評審標準和依據(jù)
采用10分制評審計分法初步評審質量高低,分外形評審和內(nèi)質評審兩部分。外形主要評審花型、色澤、整碎、凈度4個方面;內(nèi)質評審主要評價香氣、滋味、湯色、葉底4個方面。評審標準:花型(0~1分)主要評審花朵的完整性、大小是否均勻、花瓣是否厚實;色澤(0~1分)主要評審干花顏色是否鮮亮一致、有無發(fā)烏現(xiàn)象;整碎(0~1分)主要評審是否有梗葉、碎瓣多少;凈度(0~1分)主要評審是否有霜打花、生花、霉花,有無非茶類夾雜物;香氣(0~2分)主要評審香氣特點、是否清高、韻味持久;滋味(0~2分)主要評審是否醇厚、醇而帶爽、厚而不澀;湯色(0~1分)主要評審是否清澈、透亮;葉底(0~1分)主要評審泡開后花瓣是否掉瓣、花型是否鮮活美觀,耐泡性如何。
根據(jù)評審結果并參考杭白菊國家分類標準(GB/T 18862-2008),將茶菊分3個等級。特級(≥ 9分):花型完整,花瓣厚實,花朵大小均勻;無霜打花、霉花、生花;入水泡開后花瓣色澤純正、均勻,花型優(yōu)美;湯色澄清、鮮亮,清香、持久,甘醇(微苦)。一級(≥ 8分):花型基本完整,花瓣較厚實,花朵大小略欠均勻;霜打花、生花在5%以內(nèi);入水泡開后花瓣色澤均勻、花型較優(yōu)美;湯色澄清,清香,甘(微苦)。二級(≥6分):花朵大小略欠均勻;霜打花、生花在7%以內(nèi);入水泡開后花瓣色澤暗淡;湯色澄清、較清香,甘(微苦)。
對7個茶菊品種的栽植成活率、發(fā)枝與長勢、花型、花朵大小、花量、病蟲害等6個方面進行田間調(diào)查統(tǒng)計,結果見表2。
表2 不同茶菊品種栽培性狀對比分析
除品種7外,各茶菊品種栽植成活率高;品種2、3、4、5長勢旺盛、發(fā)枝力強,側枝多,尤其是3號、5號品種,長勢最旺;品種1、2、3花朵大中型、花量大,采收時宜分批采收;品種5花小、量大,可以盛花期連枝割下集中一次采收;品種1、2、3由于花色金黃、花期集中在10月中下旬至11月上中旬且蚜蟲較多,品種6、7花期在11月中下旬基本無蚜蟲。
處理1、2在烘干過程中均會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花瓣發(fā)烏現(xiàn)象,影響干花外觀品質,可能是初烘溫度偏高、升溫過快導致。處理3、4、5烘干出的干花無花瓣發(fā)烏現(xiàn)象,色澤均勻,品質較好;其中處理5干花色澤鮮亮,整齊一致,質量好于處理3和處理4,說明適當降低初烘溫度、緩慢升溫有利于提高干花品質。菊花烘焙加工試驗表明:茶菊初始烘焙溫度不宜超過60℃,不同茶菊品種的烘焙時間隨著花朵大小、薄厚不同而不同;采用階梯式緩慢升溫的方法能提高干花品質,使干花色澤鮮艷一致,花型整齊度高。
處理5烘干的干花中,其中品種1色澤鮮黃、均勻一致、與鮮花顏色十分接近,缺點是花型整齊度稍差;品種2、3色澤金黃、花型整齊一致、外觀優(yōu)美,品種3顏色黃于品種2;品種4色澤呈乳白色,花型較整齊;品種5色澤外白內(nèi)黃,接近鮮花顏色,花型整齊一致,缺點是易掉瓣、碎瓣;品種6深紫紅色、色澤不均勻、花型整齊度較差;品種7暗紫色,花型整齊度差,外觀較差。
表3 菊花茶評審評分統(tǒng)計
品種1泡水后,花色金黃,花朵飄逸十分美觀,湯色澄清,香氣濃郁,味甘甜,適宜用大玻璃容器沖泡;品種2、3泡水后香氣濃郁、花瓣圓潤、花型優(yōu)美,湯色清澈,香氣濃郁,耐泡性強;品種4泡水后花色潔白,花型較好,滋味甘甜略苦;品種5易碎瓣、泡水后掉瓣較多,影響外觀品質,有菊花特有的清香味,口感尚好;品種6色澤暗淡、不均勻,外觀品質較差,泡水后少量掉瓣、花瓣稀疏;品種7色澤暗紫,花型整齊度差,口感差。綜合專家品評結果,品種3為特級茶菊,品種1、2、5為一級茶菊,4、6、7為二級茶菊(見表3)。
茶菊宜采用綠化苗木圃林下間作的有機栽培模式,即符合菊花短日照生長特性,又可以節(jié)約土地,降低成本。在茶菊栽培過程中,應適當進行摘心與整枝、疏花疏蕾,提高朵花質量。尤其是大花型品種,必須疏除過多花蕾,以保證花朵發(fā)育正常、花型整齊一致,減少不完全花、畸形花的發(fā)生。
品種1、2、3適宜我區(qū)作為茶菊品種進行規(guī)?;N植及加工[2]。其中,從開封園林菊花研究所引種的品種1“金絲黃菊”,平均花朵直徑在8 cm左右,花色金黃,摘心后發(fā)枝力中等,需進行整枝、疏花疏蕾,干花泡水后湯色澄清、味甘甜、花朵圓潤、花型優(yōu)美,耐泡,可作為大花型茶菊栽培生產(chǎn);品種2“貢黃菊”,花朵直徑5 cm左右,花色金黃,生長勢強,摘心后發(fā)枝力強,花量大,花型整齊度好,干花泡水后花型美觀、香氣濃郁、耐泡性強,可作為中花型茶菊栽培生產(chǎn);從江西婺源引種的品種3“江西皇菊”,花色金黃,花型十分飽滿,花朵大小與品種2相近,長勢強,發(fā)枝力強,干花泡水后花型美觀、香氣濃郁、持久、耐泡性強,可作為中花型茶菊。
5個烘焙工藝處理中以處理5干制效果最好。7個茶菊品種中,易烘干的品種是5、6,烘干時間在7~8 h左右,初烘溫度可以設定在42~45℃;較難烘干的品種是2、3、4、7,烘干時間在10~14 h,初烘溫度設定在38℃;最難烘干的是品種1,花大、瓣多、中間部分厚實,初烘溫度設定在38℃,烘干時間在17 h左右。
菊花采收時,大中型花朵(直徑在3~4 cm以上)宜逐朵采摘;花量大、花小的品種(如品種5),適宜成熟期一次割下花枝,隨后進行摘花加工。
茶菊品種不同,花朵大小、厚薄不一致,針對不同品種探索更加精確的干制工藝。特別是大花型的茶菊,中間厚、邊緣薄,如何保持菊花的外形和原色,需對溫度變化過程進一步精確控制。
由于試驗設備條件限制,本試驗僅對烘干溫度、時間、升溫速度進行了初步探索,有待引入具備控制干制溫度、濕度、升溫速度、風速、風量功能的專用干制試驗設備,對茶菊干制加工工藝做更加精確量化研究,探索不同干制階段茶菊外觀和內(nèi)質生理指標變化情況,優(yōu)化茶菊品種干制工藝,制定茶菊干制工藝標準。
茶菊的品質評審中,評審方法及各項指標、分值的設定尚需進一步探討,以求更加客觀、全面反映茶菊品質。
茶菊產(chǎn)品的深加工及干花的存放與包裝問題,需要進行深入的研究,為市場開發(fā)提供依據(jù)。
[1] 黃應猴.介紹幾種適宜農(nóng)戶的菊花烘干設備及工藝[J].農(nóng)村實用技術與信息,2000(12):38-39.
[2] 吳松.藥用菊花栽培與加工新技術[J].江蘇農(nóng)業(yè)科學,2002(3):67-68.
Initial Report of Study on Species Introduce and Processing Experiment of Tea Chrysanthemum
XIN Guo-qi,LI Shui-xiang,CHEN Xiao-yan,LI Jing,HU Yao-hui
(Xuchang forestry science institute ,henan 461000,China)
7 varieties of tea chrysanthemum was introduced from Wuyuan Jiangxi province and Kaifeng Henan province in April-ending 2013.Adoptting intercropping of tea chrysanthemum within the loquat virescence nursery stock land, and taken organic cultivation management of production. Based on the fine cultivation almost a year,the tea chrysanthemums grown health and blooming at the autumn. Through a series of varieties cultivation test, blossom processing experiment, and drinking and value of commercial estimated. 3 tea chrysanthemum varieties of Golden silk chrysanthemum、Golden tribute chrysanthemum、Jingxi Emperor chrysanthemum was suitable for large-scale commercial development in our area, and the tea chrysanthemum blossom processing technics was worked out.
tea chrysanthemum introduction experiment blossom processing technics
S682.1+1
A
1003-2630(2014)02-0015-05
2014-04-18
(責任編輯:王團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