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憲盟
【摘 要】目的:探討分析腸梗阻減壓管在小腸梗阻治療中的應用價值。方法:隨機選取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60例小腸梗阻病人,平均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各30例,觀察組患者在禁食水、灌腸等基礎手段下通過腸梗阻減壓管對患者進行減壓治療;而對照組患者接受禁食水、灌腸等基礎治療情況下采用常規(guī)的胃管減壓治療,術后對比分析兩組引流量,腸梗阻緩解時間及治愈情況。結果:對照組患者24h導管引流量明顯小于觀察組的引流量,兩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 05);觀察組腸梗阻緩解時間在3d左右,治愈率達96.7%,與對照組的腸梗阻緩解時間、治愈率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 05)。具體情況見下表。結論:腸梗阻減壓管在小腸梗阻治療中臨床效果顯著,且安置減壓管操作成功率較高,值得推而廣之。
【關鍵詞】腸梗阻減壓管;小腸梗阻;應用價值
腸內容物在腸道中不能順利通過和運行的現(xiàn)象稱為腸梗阻(ileus),其臨床癥狀主要表現(xiàn)為腹脹、腹痛、惡心、嘔吐及排便障礙等,甚至導致腸壁血供障礙,從而繼發(fā)腸壞死如果不及時治療可造成死亡[1-2]。小腸梗阻是臨床常見的急腹癥之一,研究表明其占腸梗阻的50%~70%[3-4]。目前臨床常使用胃管進行減壓,但傳統(tǒng)的鼻胃管較短,僅可置于胃內或高位腸內,但對低位小腸梗阻減壓效果不顯著,本文對比探討了腸梗阻減壓管對小腸梗阻的治療價值。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隨機選取2013年2月年2014年2月收治的60例小腸梗阻病人,平均分為兩組各30例,觀察組男20例,女10例,年齡40~76歲,平均年齡60.2歲。對照組中男17例,女13例,年齡35~80歲,平均年齡57.6歲。兩組患者均存在腹痛、腹脹、惡心、嘔吐、肛門停止排氣、排便等臨床癥狀,所有患者腹部CT結果確診存在小腸梗阻。觀察組患者采用腸梗阻減壓管進行治療,而對照組患者進行胃管減壓治療,兩組患者均接受禁食水、灌腸、抗感染等基礎治療。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以及腸梗阻疾病等一般資料方面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觀察組患者在胃鏡室安置腸梗阻減壓管,患者取仰臥位,經(jīng)一側鼻腔插入減壓管,當插入長度達60cm時患者改為左側臥位,插入胃鏡。在內鏡輔助下將減壓管送入十二指腸降段以下后采用導絲推送腸梗阻減壓管直到距鼻130厘米后停止推送,后固定導管,退出導絲。將病人送回病房,連接負壓吸盤。對照組患者由專業(yè)護士安插胃管,患者取仰臥位,將胃管用石蠟油浸潤后,經(jīng)鼻腔插入約50cm,患者無特殊反應后,連接負壓吸盤。記錄兩組患者24小時內導管引流量、腸梗阻緩解時間及治愈情況。
1.3 統(tǒng)計學方法:將所得數(shù)據(jù)輸入SPSS 13.0軟件進行處理分析,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對照組患者24h導管引流量明顯小于觀察組的引流量,腸梗阻緩解時間明顯長于觀察組,治愈效果低于觀察組,兩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3 討論
觀察組24h引流量平均為(1621.08±23.9)ml,對照組為(654.98±31.5)ml,觀察組引流量大,患者體液丟失較多,為了維持身體內環(huán)境平衡穩(wěn)定,應給予觀察組更多的體液補充[5]。本研究中采用經(jīng)鼻腸梗阻減壓管,這種減壓管相對胃管而言較長,能直達小腸上端,因此吸引效率較胃管明顯提高,能短時間內改善患者的腹痛、嘔吐等癥狀,如上表所示,觀察組腸梗阻緩解時間僅為對照組的一半,能夠較快地緩解患者痛苦。兩組患者在術后檢測其肛門排氣、排便功能,復查CT結果統(tǒng)計顯示,觀察組治愈率為96.7%,而對照組治愈率為66.7%,效果差異明顯。
綜上所述,安置腸梗阻減壓管技術操作可行性較高,成功率較高,且能在較短時間內緩解梗阻癥狀,具有較高的治愈率。因此,腸梗阻減壓管在小腸梗阻治療中具有顯著的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邵國良, 陳玉堂, 馮海洋,等. 鼻腸減壓管插入技術及其在小腸梗阻治療中的應用[J]. 介入放射學雜志, 2008, 17(1): 41-43.
[2]徐加成,呂學英,姜玉嬋,等.腸梗阻減壓管在結直腸癌并發(fā)急性梗阻中的應用[J].中國中西醫(yī)結合外科雜志,2011,17(2):232,封3.[3]黃興建, 胡霜久. 腸梗阻62例臨床診治體會[J]. 河北醫(yī)學, 2011, 2(17): 235-236.
[4]徐輝,于靜,陳虹彬,等.安置腸梗阻減壓管技術及其在小腸梗阻治療中的應用價值[J].西部醫(yī)學,2013,25(8):1234-1236.
[5] Gowen G F. Long tube decompression is successful in 90% ofpatients with adhesive small bowel obstruction [J]. Am J Surg, 2003, 185:512-515.